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温曾说得此人就能平天下,这个人究竟是谁

众妙之门 2023-06-13 22:46:48

朱温曾说得此人就能平天下,这个人究竟是谁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末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已经被唐廷册封为吴王的杨行密病逝,唐朝追谥其为吴武忠王。晚唐五代的割据藩镇,父死子继的继承模式已然成为一种惯例。庐州草莽出身的杨行密一生拼杀,当然也想着将吴国基业传给自己的子嗣。

杨行密最初属意的是长子杨渥,很注意对他的历练培养。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宣州观察使台濛卒,杨行密以其子牙内诸军使渥为宣州观察使”。对于这一安排,很多史书都记载了杨行密重臣右衙指挥使徐温曾私下对杨渥说:“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

但是,宣州是宣歙道观察使的驻地,当初杨行密占据此地,击败实力雄厚的孙儒,最终入主淮南,成就一代霸业。杨行密安排杨渥出镇宣州,更多的用意还是培养历练。不过,徐温也确实是支持杨渥接班的,除他之外,左牙指挥使张颢也站在杨渥一边。

徐温、张颢之所以挺杨渥,并非因为杨渥有多么能干,只是因为徐、张二人更为迎合杨行密的想法。当然,也有犯颜直谏的。据《资治通鉴》记载:

杨行密长子宣州观察使渥,素无令誉,军府轻之。行密寝疾,命节度判官周隐召渥。隐性憃直,对曰:“宣州司徒轻易信谗,喜击球饮酒,非保家之主;馀子皆幼,未能驾驭诸将。庐州刺史刘威,从王起细微,必不负王,不若使之权领军府,俟诸子长以授之。”行密不应。左右牙指挥使徐温、张颢言于行密曰:“王平生出万死,冒矢石,为子孙立基业,安可使他人有之!”行密曰:“吾死瞑目矣!

性情耿直的周隐认为杨渥“非保家之主”,但他向杨行密提供的选择建议又不是杨氏子孙,而是一个外姓人刘威。尽管周隐的出发点是为了杨吴集团的发展,但是这种建议着实不符合杨行密的心思。相形之下,善于揣摩上意的徐温等人一眼就能读透杨行密“为子孙立基业”的渴望,故而力挺并不能堪大任的杨渥。

在徐温和张颢的支持下,最终杨渥能在杨行密病卒之后顺利继位,此时杨渥年仅20岁,所负压力可想而知。天祐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唐廷宣谕使李俨的主持下,承制授杨渥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

虽然杨渥得以继承父亲的一切头衔,但是并未能继承父亲留下的权力。与很多割据藩镇一样,杨行密的淮南道也有着实力雄厚的牙军。在藩帅实际权力距离过长,牙军也慢慢脱离了节度使的实际掌控,淮南的牙军就掌握在张颢、徐温之手。

杨渥能够继位,离不开张颢、徐温的支持,这也就形成了主弱臣强的尴尬局面。秉政之初,杨渥就有意援引宣州势力,巩固自身地位。杨渥进入扬州之后,“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就是打算把宣州的府库财物运到扬州。但是,这件事遭到了新任的宣歙道观察使王茂章的反对,“茂章惜而不与”。

王茂章的态度惹怒了杨渥,他竟然“命李简以兵五千围之”,派兵去进攻宣州。王茂章是早年追随杨行密打天下的庐州老兄弟,堪称杨吴集团的战神,曾经把朱温打得叹服道“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王茂章并未抵抗,而是干脆投奔了吴越王钱镠,最后又辗转加入了朱梁阵营,改名王景仁,成为名扬天下的名将。杨渥一上台的这一动作着实令杨吴集团的旧人失望,逼走了功臣宿将。

为了扭转局面,杨渥决定主动对外开疆拓土,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天祐三年(906年)四月,江西观察使钟传病卒,其子钟匡时继位。但是,钟传的养子钟延规就“怨不得立,以兵攻匡时”。江西内讧给了杨渥可乘之机,他派出宿将秦裴率军进攻江西。九月,杨吴军队“克洪州,执匡时及司马陈象以归,斩象于市,赦匡时”,秦裴被任命为江西制置使。

秦裴出征之时,杨渥在宣州时期的心腹将领朱思勍、范思从、陈璠随同出征。杨渥命自己的亲信将领随宿将秦裴一起出征,历练培养的用意不难看出,当然也有对前线军情掌控的意思。

杨渥确实想做一个大权在握的僭主,对于威胁到或曾经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他是不会手软的。对于当初那个反对自己继位的判官周隐,杨渥直接质问:“君尝以孤为不可嗣,何也?”周隐无言以对,杨渥“遂杀之”。

王茂章

从杨渥一系列动作看,他的意图是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权力,摆脱父亲那些老臣子的束缚。事实上,真正能威胁道杨渥地位的恰恰是捧他上位的张颢、徐温,因为他们手上有凶悍桀骜的牙军。杨渥“愤大臣擅权,政非己出”,为了抵消左右牙军的势力,他“乃置东院马军,置立亲信,以为心腹”。

杨渥巩固“君权”的思路和操作其实都没什么问题,或许正是因为自己手上有“东院马军”,故而敢放飞自我、恣行无忌,“居父丧中,掘地为室,以作音乐,夜燃烛击球,烛大者十围,一烛之费数万,或单马出游,从者不知所诣,奔走道路”。

《资治通鉴》等史书都记载了徐温、张颢等人如何赤诚地“泣谏”,事实上张、徐等人是忌惮杨渥自行组建亲军。”泣谏”并未收到效果,杨渥对张、徐两位说: “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而张颢、徐温二人已经开始“潜谋作乱”。

如果操作得当,杨渥就有可能在南方复制一遍朱温屠尽魏博牙军的故事。但是,杨渥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杨行密在世期间,“有亲军数千营于牙城之内”,似乎这就是为了制约牙军。但是,杨渥继位之后,竟然将这些亲军“迁出于外,以其地为射场”。这无异于自毁干城,“颢、温由是无所惮”。

天祐四年(907年)正月,张颢、徐温开始了对杨渥身边的“清君侧”。秦裴攻陷豫章的时候,杨渥的心腹“宋思勍、范师从、陈鐇”也在军中。张颢、徐温竟然派人去前线军中,将宋思勍、范师从、陈鐇以杀掉。

既然已经翦除,就没有理由不把事情做绝。最后,张颢率百余人,“持长刀直进”。杨渥惊呼道:“尔等果杀我耶?”张颢说:“非敢杀王,杀王之左右不忠良者。”接着,张颢就开始了屠戮,“杀数十人而止”。这样一来,杨渥的亲信就被清理光了。

天祐四年六月,杨吴军队在浏阳口败于马楚,张颢和徐温以此为理由又杀掉了杨渥的另一亲信许玄膺。主要亲信已经基本被诛杀完毕,那么杨渥自己的大限也就要到了。天祐五年五月,张颢派其部下纪详等人“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杨行密集团在其去世不久,就发生如此激烈严重的内部权斗,杨氏政权又将会向何处去呢?

朱温灭唐,李自成灭明,这是历史的巧合吗?

历史绝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马克吐温

朱温结束了李唐王朝,而李自成结束了明王朝。只是单纯的姓氏巧合。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如果说李自成是李唐王朝的后人,这才是历史的巧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报仇雪恨。

路人偶遇而已,算不上巧合。朱温灭唐时,各地的军阀早已各自为王,不听朝廷的号令。唐昭宗无兵无权无地盘,就是光杆司令,任凭节度使们欺负,大唐已名存实亡。军阀们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中,只不过朱温脸皮厚,把那张遮羞布撕了下来而已。

李自成向北京进发时,崇祯还能调动吴三桂的兵马,南方人民还是心向大明。如果崇祯能及时南迁,让李自成和满清在北方厮杀,历史可能是另一种结局。

唐昭宗面对的是死局,怎么弄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崇祯面对的是活局,走对棋子还有存活的希望。

既是巧合,也是必然,就像买彩票一样,概率再低也同样可能命中,一个姓氏推翻另一个姓氏,若干年后两者遭遇又对换了一下,只要姓氏够少,年代够久,发生的概率便越大,姓氏越多,年代间隔越短,则概率越低,但就像中彩一般,即使概率很低,但照样有概率

用辩证唯物史观而不是唯心、宿命史观看待就不会如此认为。所有的人事物发展都有其必然性,这好比生老病死是必然的,不论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封建皇朝往复循环两千多年,它也摆脱不了灭亡的客观规律:兴起,治理,灭亡。灭亡途径无非就是遇上遭糕皇帝,从上到下都病了,可治愈的或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放弃治疗的便灭亡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