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清朝衰落的原因,清朝为什么在道光之后衰落的如此迅速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22:43:30

揭秘清朝衰落的原因,清朝为什么在道光之后衰落的如此迅速

还不知道:清朝衰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对于近代清王朝衰落缘由的探讨,可以说是社会大众最为热心的近代史话题之一。然而,无论是封建制度的衰落,还是传统社会形态的桎梏,亦或是思想文化上的闭塞,都不失为清王朝中道衰落的一种解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数十年前,大清军队还曾经横扫准噶尔、平定大小金川乃至于入藏翻越喜马拉雅平定廓尔喀叛乱。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在前,道光之后的清朝为什么衰落的如此迅速?

图/清朝平廓尔喀之役图

01 需求的恐怖增长

清朝国家的形成过程有其内在的动力。尤其就入关之后来说,源自内地各省的自身财力,决定并制约了其边疆的形成和稳定程度乃至于整体国策国力。

清王朝在财政需求侧在“康乾盛世”后段一直保持着巨大的优势:其一,国力远胜于周边任何国家,边患基本不复存在,地缘战略安全有保障;其二,清朝统治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内地人口的同质性,降低了维持社会秩序的代价,政府在军事和行政方面的花费有限,基本稳定在3000万两-4000万两,所以长期保持了较好的财政状况。

嘉庆初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是清朝财政需求侧的转折点。这场战事持续9年(1796—1804),波及中原和西北5个省份。为了平乱,清政府共耗费1.5亿两,年均1666万两,户部的盈余从乱前的近7000万两持续下滑,到了1801年已不足1700万两。即使跟上个世纪相比,也是很低的水平,相当于财政库存当量降低了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可以说一场内地的白莲教起义几乎挖空了康乾盛世积攒下来的家底。

02 供给侧失衡

在供给侧方面,也就是财政收入方面,清朝财政资源的可获得程度较为单一,也就是单纯的田赋。按传统视角来说,以中国数千年传统延续下来的小农经济生产率低,产生的经济剩余很有限。

图/小农经济

但是,清王朝的盛世滋生人口以及恐怖的开垦田地数(附加明末传来的新粮食作物种植),在清王朝清晰的“摊丁入亩”政策的刺激下,逆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能量,其庞大的数目足以应付政府的常规需求。

在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全国每年的田赋收入大约为3000万两白银。同时,由于间接税(盐课、关税等)的增加,清朝国库的总收入从1700年前后约3500万两白银,增加到18世纪后半期的4000多万两。由此来看,清王朝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乃至于盈余。

然而,财政供给层面的要求同样严格,即要求缴税群体稳定且有钱,而一旦人口的增长达到一个临界点,耗竭了国家经济剩余,纳税人便很难照旧缴税,国库入不敷出,盈余日渐枯竭,甚至产生亏空。清朝后期的人地矛盾无法调和,导致了清朝即使不增加单位土地赋税,但是人均土地拥有量的减少就会相对增加赋税的负担。

另外,乾隆后期开始的鸦片流入,逐渐导致中国从明朝开始的白银盈余转向大量外流,银钱比较一路上扬,从而也变相增加了清王朝的赋税强度。于是,清王朝的稳定税基逐渐瓦解,供给侧开始走向崩溃。

图/鸦片侵入中国

03 亡于供给需求失衡的大清

上文所述的清王朝财政供给与需求明显存在着暂时性与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社会发展瓶颈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清朝财政构造中的低度均衡机制,边说明其边陲用兵的可能性和有限性。

当这一机制处在持续盈余的过程与节点上时,就塑就了中国在18世纪所展现的前所未有的强盛国力,然而当这一均衡在遭遇国家发展加速度失衡时,又为日后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笔。到19世纪初时,大清国库已经入不敷出,而外患却不断加剧,内部人地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又无法调和。多重作用下,大清不亡也是不行的。

图/鸦片战争

参考文献:1. 全球视野下清朝国家的形成及性质问题———以地缘战略和财政构造为中心

2. 中国全史百卷本

清朝走向衰败的真正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逃不掉建立?强盛?衰落?灭亡的历史规律,清朝亦不能,纵观整个封建时代,我认为大部分王朝的更替究其根本是土地的分配?兼并?再分配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所以清王朝的衰落和灭亡的根本原因一定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清朝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土地兼并,虽然清雍正开始实行的?摊丁入亩?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这一现象,但是由于封建王朝下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得到抑制只是暂时的,不可能彻底解决,事实上,清朝在乾隆中后期土地兼并已经相当严重了,全国约一半的土地已经被地主瓜分,像大贪官和珅,他名下就有八十万亩土地,拥有的土地之多令人咋舌!

但是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朝代,且清朝又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所以清朝的衰落灭亡还有其他原因的存在。

首先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民族矛盾,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不得不提的,也是无论如何不能忽略的,清军入关后,下令在全国实行剃发易服等一系列去汉化政策,再加上清军在扬州,嘉定等地大肆屠杀汉人,导致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尖锐并且无法弥合,实际上,清朝一直存在汉人反抗清政府的组织和运动,而清朝统治者也是极不信任汉人的,这种不信任在朝廷上体现在对汉人官员的不重用,连像范文程,洪承畴,张廷玉这些为清朝立过大功的汉族大臣最后下场都很惨淡,所以更别说其他汉人了。

再者清军入关后,清政府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将全国军队划分为满汉蒙八旗,这些八旗兵承担了清王朝的驻防和作战等任务,他们定期向政府领取饷银,他们的职务其后代也可以世袭,这也是旗人的来源,所以旗人在清朝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无需种地便可领取丰厚的饷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旗人逐渐放弃了军事训练,转而遛鸟,逛窑子,吸鸦片,军队的作战能力逐渐下降,再加上汉人不受重视,所以面对西方列强,清王朝是屡战屡败,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王朝在内外交困下才不得不启用汉人,训练汉军,像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袁世凯的新军,但民族矛盾由来已久,此时清王朝的?幡然醒悟?似乎更像是临终前的垂死挣扎,最终也是无济于事。

其次便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朝跟不上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步伐,并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的统治者们认为他们是靠骑射得天下,因而斥责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奇技淫巧?,这一点在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一些描述中便可体会到,马戛尔尼很形象的描述了乾隆皇帝对西方快速发展的无视和自诩天朝上国的傲慢,更对乾隆皇帝统治下百姓生活的贫困和他们涣散的眼神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冷漠与无知!要知道这可是史学家们标榜的?康乾盛世?啊,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们的自大与无知已经到了极点,而所谓的康乾盛世也许仅仅是百姓能吃上饭而已。

以上三点便是我认为的清朝走向衰落和灭亡的主要原因,如有不同想法,欢迎各位朋友留言,大家一起探讨。

清朝衰败的原因?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
清军自1644年入关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后,沿用的基本上都是前朝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度以及三省六部制度,在前几位皇帝的打拼和积累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可以说当时的中国还是领先世界。清朝前期,皇帝还是很注重科学研究的从汤若望中就可以体现出来,然而乾隆之后,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首先内部原因:1政治腐败是其中一点。当然这也是历朝历代衰亡的共同原因之一。
2积累了几千年的封建弊端在外部打击下逐渐显露出来。
3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以至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暴动。
4清朝统治者狂妄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也是
日本在“闭关锁国”后国门被打开,而沦为欧美殖民地的原因。
5 清朝后期不注重火器的发明革新:从康熙年间的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使用的是 “威武大将军”火炮而取得胜利,那时的火炮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但后来鸦片战争中,清军使用的火器还是几百年前的老样式。
6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清王朝的发展。
7国民的愚昧无知是清王朝衰败的另一重要原因。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就可以体现出这点。
8朝廷中守旧势力根深蒂固,他们的无知守旧是清王朝走向末路的另一重要原因。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基本上是来自西方欧美的军事以及经济打击,破坏了国家领土完整以及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新兴政治制度与老牌政治制度的较量,结果是国土沦陷,经济瓦解,农民负担日益严重间接导致清朝的衰落。

可以说,清朝的衰落是历史的趋势,但是清朝又是一个特殊的王朝,赶上了内忧外患,但是我以为外患并不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还在于自身,外国的侵略只是加速了清王朝的瓦解。

清朝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1、政治:清朝由于专制皇权的强化,防范制度的完善,有清一代大部分时间没有出现汉唐以来母后专权、权臣擅政、外戚篡权、宦官乱政、臣僚结党等局面。这样“家法”也极易导致清朝“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

清朝政治制度凸显满洲的地,压抑汉官的积极性,从长远看,对清廷政权的稳定并不利。

2、清帝推行了令民垦荒的政策。使得华北、华中地区先后着令准垦,一些边疆如新疆、青海、海南、台湾等省于清朝中叶先后实行开垦政策,而东北地区直到清朝后期才准许大量汉人前往开垦;

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促使一些新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

3、文化:尽可能保留本族文化,并且维持本身文化与汉文化的平衡。清初以来,所有施政文书都以汉文、满文两种文字发布。

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汉传统经典成为包括皇帝在内的满族人必修课。到乾隆中期,满人几乎全部以汉语为母语,满文渐渐成为仅用于官方历史记载用的纯书面文字。到19世纪,官方文件中的满文已基本为汉文所取代。然而儒家的一些思想清朝皇帝没有完全接受。

扩展资料:

清朝的衰落: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

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王三槐被处死。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

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

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清朝政治

百度百科-清朝经济

百度百科-清朝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