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拖入衰败深渊的元凶。多年来,人们对于唐玄宗时代之“盛世”的解说倾注了很高的热情。如果考察安禄山的一步步发迹到走上叛乱之路,对于透析天宝盛世的景况尤其是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现状,会很有意义。
安禄山自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出生,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55岁时被自己信任的部下和儿子安庆绪合谋杀死。纵观他的一生,在13岁以前是一个漂泊的孤儿。大约从15岁开始到30岁,他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不太安分的商人。他从30岁步入军旅,仅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在进入军队最初的十年当中,即安禄山39岁前,他的仕途与人生道路也有过波折起伏。他曾两次死里逃生,却最终东山再起。刚刚步入40岁门槛的那年(天宝元年)正月初一,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循资格”的任官体制下,创造了在和平年代中边疆番帅仕途腾达的神话。他42岁时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治今北京);45岁,加兼御史大夫;46岁,即天宝七年(748),朝廷赐之铁券,加实封三百户,柳城郡开国公;48岁(天宝九年五月)赐爵东平郡王,此举开创唐朝将帅封王的先例。天宝十年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又兼河东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自40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所获得的荣耀与君宠达到顶峰。从50岁开始,有迹象表明他开始一步步策划变乱。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起兵叛乱,第二年称大燕雄武皇帝,55岁的那年的春节被杀。
安禄山在政治上的一步步崛起以及他在边疆的卓绝“战功”,无疑是建构唐玄宗盛世的重要内容。即使是安禄山在唐玄宗时期发动的叛乱,长期以来也被史家视为天宝盛世败落的标杆。历史从来无法接受假设,但是,如果安禄山的叛乱没有发生或者这场叛乱不是由安禄山发动,后人在解读天宝盛世时,又该从何处着墨,又该因何人落笔呢?这里,我们不妨重新粗线条地梳理安禄山一生的几个阶段,对无法假设的历史轨迹做一个摹写,至于按照历史的逻辑和理性探究安禄山的政治发迹,就留待历史研究者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吧。
少孤生活与第一次人生转折
历史上,安禄山的身世虽然留有很多疑问,但他的出身还是清楚的。《旧唐书》说他是“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少孤,随母在突厥中”。荣新江教授经过研究,说安禄山是出身昭武九姓(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粟特人。粟特是一个擅长经商的民族。粟特人在经营商业的过程中,足迹遍布整个古代欧亚大陆,“他们穿梭往来于粟特本土、西域城邦绿洲诸国、草原游牧汗国和中原王朝之间。”(荣新江:《安禄山和种族与宗教信仰》,载《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史学卷》)安禄山之母阿史德是个突厥姓氏的巫婆,她是向轧荦山祈祷,神应得子。因为她后来嫁给胡将军安延偃,才给本无姓氏的孤儿取名为安禄山。安延偃在开元初归顺唐朝,安禄山也一同居住在营州一带。开元年间,唐朝地方官在营州“招辑商胡,为立店肆”,这种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了大量善于经营的胡商。营州的经济总量增长很快,几年时间,这里“仓廪颇实,居人渐殷”(《旧唐书·良吏传下·宋庆礼传》)。渐渐长大的安禄山“为人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通九番语”,遂在范阳(今北京)做了互市牙郎(经纪人)。在几年商场经营中,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转折。
安禄山30岁的时候,他在生意场上“盗羊事发”,范阳节度使张守将他追捕归案,本欲将他“棒杀”。生死系于一线,张守竟然“奇其言貌”,将他释放。那么,安禄山相貌如何?又出何等言语?为什么会使张守改变主意?史书上一说是见其“肥白”,一说是“伟而皙”。看来,正值壮年的安禄山之相貌不仅身材高大、皮肤皙白,而且体态丰肥。既然说张守“奇其貌”,大概在他眼中(或者按照唐人的审美观点)安禄山是个不同寻常的胡人。然而又为何“壮其言而释之”?安禄山之言是:“大夫(张守时兼加御史大夫的宪衔,此乃是尊称)不欲灭奚、契丹两番也?而杀壮士。”安禄山此言又何以能够打动节度使张守呢?唐玄宗时期,东北地区的契丹与奚力量强大起来。他们都系东胡种,早年被强敌匈奴所破,退居北方。后来,奚与契丹以射猎游牧为生。契丹东邻高丽,西即奚,南境即为营州(今辽宁朝阳),北为、室韦等族。唐太宗时于其地置松漠都督府(治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首领赐李姓。后契丹屡降屡叛,唐王朝或讨或抚,双方在幽州(今北京)、营州一线相峙。奚也在太宗贞观时入朝纳贡,其西为突厥,南为白浪河。其首领与契丹俱得尚唐公主,但亦常附契丹为患。奚、契丹常被称为“两番”。他们强大以后,对唐政权之东北的威胁增大,范阳、平卢节度使的重要职责就是扼制契丹与奚两番的侵扰,确保东北地区边境局势的稳定。因此,担任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的人选不仅要统兵临戎,而且更能威服边圉、绥靖两番,使边境无风尘之警。安禄山所言,说明他在经商过程中对唐帝国的边疆政策和边境态势非常了解。他不仅相貌奇异,而且一番言语也的确不同寻常。张守竟然改变初衷,不仅没有杀他,而且留之军前驱使。就这样,安禄山得到机会进入唐朝的边防军中,从而得到机会施展他的聪明和机智。这成为他人生道路的一次重要转折。
共3页:123下一页
可以说安禄山是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的,他出生于一个比较贫贱的家庭,刚开始他是没有姓氏的,后来随母改嫁,取了安禄山这个名字。从小开始安禄山就混迹于各种势力之间,后来因为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后来因为安禄山的一些言行,就让其在他的麾下效力。至此安禄山投身于军旅当中,因为他打仗非常的骁勇,后来被张守珪收为义子,可以说自此安禄山的仕途就像坐了火车一样节节高升。
可能很多人认为安禄山并没有太大的本事,就知道靠拍虚溜马。或许安禄山有这方面的行为,但是他也是有真正的本事的。特别是在他担任平卢节度使的时候,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因为当时的平卢属于边防要冲之地,如果安禄山只是一个会拍马屁的草包,根本没有办法镇压的住。他麾下的将领汇集了汉族突厥契丹等各族的人,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但是他都可以让这些将领服服帖帖,这足见他的本领。
可以说安禄山一生有三个贵人,分别是他的义父张守珪、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杨玉环。这三个人对他的仕途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靠着义父的庇护,他的军旅生涯节节高升。而且安禄山十分懂得利用金钱来贿赂朝中重臣和天子近臣,这些臣子经常在唐玄宗面前夸奖安禄山。唐玄贞听得多了,也就对安禄山越来越器重。八面玲珑的安禄山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作战进行掠夺财物来贿赂朝中重臣,以此来使自己的仕途得到升迁。
特别是安禄山为了使自己的仕途更加的顺利,竟然去把杨贵妃为义母。这样李隆基名义上就是安禄山的义父,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想得不到重用都很难。
作为伪燕开国皇帝的安禄山,他有着怎样的一生?“安史之乱”的主犯安禄山。安禄山是将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直接拖入衰退深渊的元凶。多年来,对唐显宗时代“盛世”的解说倾注了很高的热情。
纵观庐山的一生,13岁以前是漂泊的孤儿。从大约15岁到30岁,他混在边疆地区,是一个不太安全的商人。他从30岁开始服兵役,不到4年就做到了平鲁将军。
庐山传奇人生和出人头地之路
参军的头十年,即庐山39岁之前,他的仕途和人生道路也有起伏。他死了两次,活了下来,但最终东山再起。刚进入40岁门槛的那一年(天宝元年)正月初一,守卫国境的正军最高军事司令官3354平垒军节度使一跃而成。
从40岁到49岁,庐山从一节到身体兼三振,获得的荣耀和军宠达到了顶峰。有迹象表明,从50岁开始,他开始阶段性地计划变乱。天宝14年(755) 11月起义,第二年大烟雄武皇帝,55岁那年春节被杀。
皇帝受宠若惊
安禄山38岁以后的个人发展集中在如何获得皇帝的恩惠上。为了准确地获得法院动态,庐山按照惯例,派亲信到京城的晋州院打探消息。事实证明,这一想法确保了他的步伐。他是怎么做到的?总而言之,至少有这几个方面。
贿赂法院相关人士,攀登总理,依靠大家的称赞推美国,营造个人出人头地的政治环境
开元29年(741年),河北采访处分使张丽贞前往永州视察,林平楼郡兵马寺的安禄山向张丽贞和他的随行人员赠送了金宝,结果张丽贞回到北方,恢复了生命,他大加称赞。第二年,40岁的安禄山被任命为平楼节度使。两年后,又兼任范阳节度使。
天宝五年(746年),人事部尚书石建厚在河北寺庙监察河北,绿山道法炮制,如当年“厚贿赂交易者,求好话”,最终石建厚在对法院的报告中称安禄山为“公职、无私、严正、奉法”特别是他后来获得了宰相李林博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了更多的政治利益。
所谓“偶像李林博和罗克山交通,每次都在玄宗重演,受到特价宠爱”。(《旧唐书安禄山传》,《资治通鉴》)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很多野蛮人成为唐朝边防军战士,对担任可变长官的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军长及节度使应能有效控制病情。另一方面,要能胜任苏托安边的职务。盛世之下,内地不听金库,不熟悉空战,汉族长寿人数相对减少,可用于调整的将军更是少有的晨星。反兵班成为边陲党军的重要组成,指挥边军节度使大部分由野蛮人担任,隋势力势不可挡。庐山新兼三振节度使也正是这种形势的必然结果。在旧历史中,安禄山的叛乱被归咎于李林博中庸班长的建议,其实天宝年中庸班是天宝军事体制变动的结果,是边防防御局势的要求。李林博先动用班长口才,也因为这个客观形势而牛逼。只是庐山这个野蛮人可以重用,和李林博等美秋美有直接关系。
利用掌握的权力,进一步创造政绩
庐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是向法院保证唐朝东北边防的安全。他为了“边攻市宠”,经常利用欺骗手段引诱“翻倍”。这样,庐山就有出兵的理由,有立功的机会。本来,为了确保东北英俊的身体和“两次拘留”、油画的两倍、东北边境的平静是其义务,庐山成为了他仕途腾达的阶梯。其阴毒残忍和狼的野心引人注目。更可悲的是,唐朝法院将庐山视为东北的“长城”,并在封上赵书中高度赞扬说:“声威镇绝对在沙漠,防御胜于长城。”
直到叛乱前夜,唐显宗还对他寄予厚望,要求他遏制“东北异坡,到那个邑”(《资治通鉴》)云。庐山利用东北边防的形势,把球邀请了一倍,一步一步地赢得了法院的信任,显宗的恩宠。
庐山天宝元年(742)正月担任平野节度使后,从官衔勋京晋升前就可以知道这个纲要。在这个意义上,唐朝的国策创造了安禄山。庐山掀起了东北的烟尘,皇帝赖以生存的“长城”反而成了推倒“长城”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注意到他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根据种族出身和经商的本性,他在唐朝边疆地区找到了发展的土壤。庐山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唐朝的东北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打通仕途上的游戏规则,将个人才能和皇帝的需要有机结合,让皇帝相信自己是可以依靠的“长城”。
三,巧妙利用中央调解的关系寻求发言人,积极创造个人发展的政治环境和条件,把握好机会,顺利进入高层视野,成为皇帝的宠儿。
四,紧紧抓住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充分利用与罂粟的“母子关系”,赢得皇帝的欢心,巩固自己的地位。在他没有叛乱之前,鲁山一直是唐玄宗可靠的边防部队,玩鲁山不信任的人,唐玄宗命令他护送。
庐山在唐朝的边江防守中叛变,与皇帝举行分庭抗礼不是早晚的事。这关系到庐山本身的经营,关系到唐朝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状况,一句话也隐瞒不了。无论如何,当时的历史条件为安禄山这样的野心家和投机者提供了舞台,这种人揭发了北部边防,可以比作唐朝中央朝廷。它为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走向混乱和衰落提供了良好的视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