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尉迟恭为何受重视,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策划者,

人生百味 2023-07-23 03:13:30

尉迟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第七,仅次于长孙无忌、李孝恭(宗室名将)、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长孙皇后舅父),在他之前的就李孝恭是武将,是武将第二。

《旧唐书》云:贞观元年,(尉迟恭)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仅次于裴寂的一千五百户,第二多)。尉迟恭凭什么得如此赏赐呢?主要原因就是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功居第一。

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了哪些事呢?

首先,他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之一。《旧唐书》谓:敬德闻其谋,与长孙无忌遽启太宗曰:“大王若不速正之,则恐被其所害,社稷危矣。”……敬德曰:“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虽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祸至而不恐,将亡而自安,失人臣临难不避之节,乏先贤大义灭亲之事,非所闻也。以臣愚诚,请先诛之。王若不从,敬德言请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且因败成功,明贤之高见;转祸为福,智士之先机。敬德今若逃亡,无忌亦欲同去。”……敬德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

王纵不从敬德言,请自决计,其如家国何?其如身命何?且在外勇士八百余人,今悉入宫,控弦被甲,事势已就,王何得辞!”敬德又与侯君集日夜进劝,然后计定。正是在他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说下,李世民下定了采取极端手段诛灭太子和齐王的决心。

当时房玄龄、杜如晦都被李渊逐出了秦王府,不能再来秦王府。李世民让长孙无忌秘密招他们前来商议此事,房玄龄等回话说:“有敕不许更事王,今若私谒,必至诛灭,不敢奉命。”李世民大怒,对尉迟恭:“玄龄、如晦岂背我耶?”取下自己佩带的宝刀交给尉迟恭说:“公且往,观其无来心,可并斩其首持来也。”尉迟恭又去通知长孙无忌:“王已决计克日平贼,公宜即入筹之。我等四人不宜群行在道。”

于是房玄龄、杜如晦穿着道士服随长孙无忌无忌入府,尉迟恭则由另一条路进府。

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当日,李世民一箭射死太子李建成,尉迟恭领着七十名骑兵追赶李元吉,李元吉骑马向东跑,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被流矢射中,坠下马来。这时,李世民的坐骑收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树林中,李世民被树枝挂住,摔下马来,一时爬不起来。李元吉乘机过来抢李世民的弓,准备用弓勒死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尉迟恭骑马赶到,大声喝住李元吉。李元吉见到尉迟恭,连忙往武德殿跑,尉迟恭边追边射,射杀了李元吉。

当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和直府左车骑将军率东宫、齐王府精兵赶到,猛攻玄武门,情况十分危险,尉迟恭持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首级示众,东宫、齐府士卒遂溃散。

那时,李渊正泛舟于海池。李世民命尉迟恭“侍卫”李渊。尉迟恭“擐甲持矛”,直入李渊所在的海池。李渊大惊,问他:“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李渊:你带着兵器是来杀我吗?)”尉迟恭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李渊“意乃安”。当时效忠李世民的军队与效忠太子、齐王的军队还在交战,尉迟恭“请”李渊降下手敕,命令诸军兵皆听李世民处分(兵权尽归李世民,尉迟恭帮李世民拿到了兵权)。

《旧唐书》云:“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玄武门之变使得李世民得以登上皇帝宝座,凭着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功,在李世民心目中,尉迟恭当然得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第七(他是在李世民手下武将里排第一位的)了。

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有尉迟恭而没有秦琼,当时他在做什么?

因为秦琼当时在外出打仗。因为当时大唐的帝国版图并不大,开始有李世民南征北战让唐朝赢得了一场场胜利,也使李世民的威信强大起来可事情就是坏在这里,本来如果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那也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可是他的上边还有哥哥,当时李渊偏向他哥哥,想把李世民给搬倒,但是被世民得到消息主动设计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俗话说江山易打不易守,当时皇兄李建成联合李元吉打压李世民,他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就这样两大派在朝堂之上开始互撕奈何李渊偏向李建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世民也没想着反叛,后来突厥侵犯唐边境。

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这是准备开始收缴李世民的兵权,不过被李世民的眼线告知,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就这样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

扩展资料: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为何秦琼尉迟恭愿意帮他呢?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找了秦叔宝的,而且秦叔宝也积极地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立下了战功,只是功劳没有尉迟敬德那么大而已。

一、秦叔宝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两唐书秦叔宝传都很明确的记载,秦叔宝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秦叔宝传: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新唐书》秦叔宝传: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白纸黑字写的秦叔宝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这有什么可争议的呢?

二、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

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非常积极,而且很重要,据《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

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

当时,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率领东宫和齐府精兵二千余人,结阵进攻玄武门,所谓的“建成余党”,指的就是这些人,之所以说是“余党”,是因为当时李建成本人已经在太极宫内的临湖殿遭到伏击被杀。但是,这些余党的战斗力可一点也不弱,可以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长安的基本兵力,主要也就是这二千人了。当时这些人打的很凶,与朝廷负责守卫玄武门的宿卫部队发生了激战,宿卫部队中的敬君弘、吕世衡战死。关键时刻,李世民麾下的数百骑兵杀来,挫败了东宫和齐府兵,“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旧唐书》隐太子传)。据此,可以很明确的说,这数百骑兵的指挥官,就是长孙顺德和秦叔宝等人,他们率领这几百骑兵,与薛万彻等“建成余党”发生激烈交战,挫败了他们。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秦叔宝不但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而且还与东宫和齐府兵发生了激烈交战。

三、秦叔宝的功劳没有尉迟敬德大

秦叔宝虽然积极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但是,他的功劳没有尉迟敬德大,因为他参加的主要是在玄武门的阻击作战,而尉迟敬德参加的是临湖殿的伏击作战,而且当时出现了意外,李元吉差点勒死李世民,幸亏尉迟敬德在,杀掉了李元吉,救下了李世民,可以说,如果没有尉迟敬德,就没有后来的唐太宗了,从这个角度看,李世民给尉迟敬德多大的封赏都不为过。

相比之下,秦叔宝虽然也有功劳,但是和尉迟敬德相比就差一些了。

唐代尉迟恭简介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位



简介:尉迟恭,朔州旌德阳山鲜卑人。冯鄂国,中国唐代著名军事家,凌烟阁二十四杰之一。他给司徒为并州总督,死于忠义,葬于昭陵。尉迟恭憨厚,骁勇善战,南征北战,驰骋沙场,屡立战功。玄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了皇位。从此,尉迟恭被尊为中国驱鬼、辟邪、祈求平安的门神。传说它的表面看起来像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和秦是“门神”的原型。


生活;


唐朝大将尉迟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年轻时以打铁为业。在完成杨迪的伟大事业后,尉迟敬德加入了列文的军队,被称为武勇。他厌倦了见到他。隋大业十三年起,刘武周为大将军,侵南,后归晋、回。破,攻下独孤,唐鉴,一度制伏尉迟恭,尉迟恭被将军们排挤。李世民看见了,就对他说:“如果你愿意,就留下吧;如果你不愿意,我可以放你走。”尉迟恭央求离开,于是给了他一笔钱;后来在战场上遇到危险,尉迟恭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从此他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征刘武周,刘武周命尉迟敬德、宋金刚在介休抵抗。唐太宗派王道宗投降。尉迟敬德和全城寻找对方投降了。当人民高兴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一个瞿岩,这导致了联合军队的正确政府。


626年7月2日,汉高祖武德九年,宣武门之变,尉迟恭在事件前后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枪杀世民四弟元吉,入宫镇守唐高祖,请世民为太子,成为灵岩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屠杀,而不是高祖。只有奖惩,无数祝福,自学,后悔!”致戴登,先谢了。改湖北省后,任夏、燕国总督。晚年谢客不往来,“穿台球桌,拜饰罗绮,享尚青乐养己。”还有诱饵云母粉,飞石冶炼,延长炼丹师寿命,16年一次。他死于咸清三年,唐高宗废除了三日王朝。他先是送了五本以上的书给景宽,然后第一时间就送了晁遗来挂。这本书交给司徒雷登和并州,名字叫钟吾,与昭陵合葬。


还有尉迟恭的门神:


尉迟恭和秦琼是中国传统的两位门神。隋朝末年,尉迟敬德从军于莱,被称为吴用,并厌倦了看病的三个医生。


隋大业十三年起,刘武周为大将军,侵南,后归晋、回。破雍,擒顾,唐鉴。武德三年,唐太宗攻克刘武周,刘武周命尉迟敬德、宋金刚在介休抵抗。唐太宗派王道宗投降。尉迟敬德和全城寻找对方投降了。唐太宗大喜给了他一个瞿岩,促成了右政府的统一军队。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

真实的隋唐:罗成无其人程咬金非常规矩的武将


真实的隋唐:罗成无其人程咬金非常规矩的武将
评书隋唐演义是单田芳先生的名作,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部演义小说,隋唐演义推崇的是个人英豪主义,三十六友侠肝义胆,十三条豪杰武艺高强,瓦岗寨众将替天行道,对武功的详尽描绘和单田芳先生的倾力扮演,使隋唐英豪们家喻户晓。近来,此类电视剧越来越多,前有隋唐英豪传,中有隋唐英豪,后有隋唐演义,一时再度掀起隋唐热。那么,这些英豪真有其人吗?他们实在的阅历是怎样的呢?
隋末唐初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隋失其鹿,全国共逐之。如同秦末、汉末相同,时势造英豪,浊世正是英豪辈出的年代,我们各为其主,为了一个一起的愿望统一全国。
程咬金记载不多的规矩武将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程咬金留名千古。程咬金是隋唐演义里最有特征的人物,武功平平,凭三板斧子打全国,脸皮厚,歪点子多,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可谓福将。
或许有些观众会认为,程咬金这样一个人物是小说家虚拟的。但还真不是,并且他就叫程咬金,不过这个姓名显然太俗,后更名为程知节。旧唐书有他的本传,载:程知节,本名咬金。他的武器也不是大斧,少勇猛,善用马槊。
程咬金的阅历却是与演义有些相像,但他可没当过啥混世魔王。他先投靠李密,李密手下有八千勇士,分为四队,程咬金领一队。先是打败了王世充,待李密失利后又投靠了王世充。但他看出王世充并非人主,所以与秦琼一起投靠大唐。此后为大唐南征北讨,东挡西杀,以功封宿国公。后被李渊猜疑,在闻名的玄武门之变中,程咬金也参与其间。李世民登基后,不断升官。麟德二年逝世,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可见,正史中的程咬金没那么二,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武将,记载也不多,总体上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或许小说家需求这么一个人物,正好在旧唐书里他与秦琼、尉迟恭同传,因而就选他了,把一般的武将程知节刻画成个性明显的程咬金了。
秦叔宝武功比演义中描绘得还高
秦琼秦叔宝,隋唐演义的重要人物,十三条豪杰第十三位,跨下黄骠马,手使一对熟铜双锏。秦叔宝之所以能变成重要人物,不单看武功,更要看人品。
秦琼是隋唐演义中人品最佳的,孝母似专诸,结交赛孟尝,黑白两道都有兄弟,几乎即是那个年代的宋江。
旧唐书载,隋文帝时,秦琼在隋朝大将来护儿手下。秦琼丧母,来护儿遣使吊唁。士卒问来护儿为啥其他人的凶事不吊唁,独吊唁秦琼?来护儿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有,岂得以卑微处之?后来正如来护儿所言。
隋末农人大起义,秦琼跟从隋将张须陀。张须陀一万人被十万敌军围住,秦琼主动请战,与罗士信率千人袭击敌军大营,敌酋仅以数百骑逃窜。秦琼一战成名,由是勇气闻于远近
后来他与程咬金的阅历差不多,先投靠李密,后投靠王世充,最终投靠大唐。李世民对其厚加礼遇,拜为马军总管,功最居多。
秦琼的武功好像比演义中要高,他随李世民出征,敌军中有骁将耀武扬威,秦琼跃马提枪,必刺之万众之中。
秦琼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拜左武卫大将军,全国平定后多病,贞观十二年病逝,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琼的功劳太大了,可以说是大唐榜首开国元勋,李渊的话最能够阐明疑问:卿不管老婆,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皇帝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真可谓是得秦琼者得全国。因而小说家对他浓墨重彩,把一切长处都加在他身上,也就不足为怪。
玄武门之变真实策划者、实施者
尉迟恭,字敬德,先跟随刘武周,后归顺大唐。由于其他人叛变,尉迟恭也一度备受置疑,但李世民对他非常信赖
士为知己者死,尉迟敬德誓死效忠李世民。
在隋唐演义中,尉迟恭洛阳郊外单鞭夺槊是非常闻名的一段。李世民调查敌情被单雄信围住,尉迟恭大战单雄信,单鞭夺槊,这但是真事。李世民洛阳郊外被王世充围住,尉迟恭刺单雄信于马下。并且尉迟恭特别长于夺槊,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攫取贼槊,还以刺之
抢了人家的槊刺人家,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齐王李元吉不信,与尉迟恭较量,俄顷三夺其槊,这个演义里也有。
尉迟恭的阅历与演义颇似。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收购尉迟恭不成,诬害坐牢,被李世民救出。如果说秦琼、程咬金只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尉迟恭即是真实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尉迟恭力劝李世民下决心政变;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射死李元吉。贞观元年,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显庆三年逝世,年七十四,陪葬于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演义中,尉迟恭也是个大老粗,与程咬金是好兄弟。但从玄武门之变前夜的策划来看,尉迟恭绝对大智大勇。可能是演义中需求这种性情,也可能是正史中晚年的他颇瞧不起文官,行动失当,因而为小说家埋下了伏笔。
徐懋公用才智交兵的统帅
隋唐演义中,徐懋公是瓦岗寨的军师,足智多谋,是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正史中,徐懋公名世_,后赐姓李,再后为避李世民的讳,单名_。
徐懋公先投靠李密,后投靠大唐,随李世民身经百战,平定各路反王。在隋唐英豪里,他应该是活得最长的。除平定全国的战争外,他还北击突厥,东征辽东,一辈子都在为大唐拓土开疆。
李世民非常信赖徐懋公,徐懋公患病,李世民听说需求龙须入药,就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和药。
我觉得徐懋公最大的影响,仍是在武则天的册立上。李世民临死前,贬谪徐懋公。他对太子李治说:汝于李_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身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这是一个很闻名的用人的比如。李治即位后,重用徐懋公,徐懋公天然效忠李治。
李治年代的徐懋公早已退休。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剧烈对立。李治招徐懋公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商议,徐懋公称疾不至。李治密访徐懋公,问询他的情绪。徐懋公只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这句话看似没有表态,实际上却是支持李治的挑选。这时大唐开国元老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几个白叟,而徐懋公无疑是声望最大的,他这句话的结果是帝意遂定,而王后废。
总章二年徐懋公逝世,年八十六。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从正史上看,徐懋公参与的战争虽多,但的确没有冲锋陷阵的记载,可知他是一个用才智交兵的统帅,所以小说家把他刻画变成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是有道理的。
单雄信一个悲惨剧英豪
单雄信也是隋唐演义的重要人物。瓦岗山散将后,他投靠王世充,做了王世充的女婿,率军反抗瓦岗兄弟率领的唐军,被俘后誓死不降,被杀,是一个悲惨剧英豪。瓦岗山之所以没有像水泊梁山那样变成忠义的模范,即是由于他们有始无终,最终各为其主,兄弟相残。
单雄信在旧唐书李密传中附有小传,少骁健,尤能立刻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他先投李密,再投王世充,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被斩于洛阳。如三国、水浒相同,单雄信的形象也有个演化的进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单雄信幼时,书院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南宋孟元老在其描绘北宋首都汴梁的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东曲首向北墙畔单将军庙,乃单雄信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又谓之刺家子巷
至少北宋时,单雄信现已被传为运用枣阳槊了。
至于单雄信与秦琼等人的联系,在旧唐书李_传中能看出少许端倪,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_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_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存亡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
仍收养其子
可见徐懋公与单雄信的豪情,或许小说家从中得到了启示。
罗成正史中无其人
罗成也是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潇洒,自豪自傲,心狠手辣。手中一杆罗家枪全国无双,但是在扫北时马陷淤泥河,被乱箭射死,年仅二十三岁。罗成的形象颇具教学含义,正面的赞扬了自古英豪出少年,不和的劝诫大家不能自豪自大,要心存善念。
西河大鼓、太平歌词中都有一段很有名的唱段罗成算卦,讲的即是罗成一生中做过五件亏心事,折去阳寿五十年,劝诫大家要积德行善。正史中无罗成其人,可能是小说家联系了其他一些将领的业绩,虚拟出这样一位少年英豪。
不管是正史有名仍是演义虚拟,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隋唐演义太家喻户晓了,这是一部英豪戏,仍是要突出那一股英豪气,在天地间驰骋纵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5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