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史记》,就想起司马迁;一说起司马迁,就想到他被汉武帝弄了个腐刑。于是,咱读书时,教材中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记述司马迁受辱之后,发愤著书,写作《史记》的故事。老师总结的中心思想是,逆境中更要不服输才能成大业啊。《史记》的作者,真是司马迁吗?要说,真是的也不错。要说全是的,又有点错。司马迁的出生年代,约西元前145年-前90年;汉武帝呢?前156年-前87年。也就是说,司马迁死的时候,汉武帝还活着呢。再看《史记》第十二,名为孝武本纪。咱们汉武汉武叫惯了,觉得没啥,其实这皇帝的谥号,那得驾崩之后,才会上的。也就是说,刘彻活着的时候,可不是叫汉武帝——不由得想起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评论清宫戏《孝庄秘史》的,他说,戏中孝庄太后总是自称我孝庄如何如何,那都是乱搞。你死后才叫孝庄,你活着时,真不能叫孝庄。在孝武本纪中,第一句就是“孝武皇帝者”——也就是前面说的,叫的是刘彻的谥号;而文中又多对汉武帝信神糗事的描绘。对当朝天子那般臧否,难道切了那个之后,还想掉脑袋不成?正如《红楼梦》后四十回乃他人所续。《史记》中有些章节,也并非全是司马迁所写。《孝武本纪》,便是到了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的。
西汉时期,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但在狱中,司马迁忍受着宫刑和牢狱之灾,继承父亲遗志,完成了《史记》的著作。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扩展资料:
《史记》的史学影响:
1、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2、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中国古代,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后。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西晋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
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3、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史记
—司马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仁慈的汉文帝因何事下令诛灭此人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