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西汉大臣东方朔为何会被百姓神化,

话历史 2023-07-23 02:37:34

东方朔救母,此母是乳母,但并非是东方朔的乳母,而是汉武帝刘彻的乳母。汉武帝年幼的时候,宫中实行的是太子与皇后分离,刘彻自小并不是与皇后一同长大,而是交与他的乳母抚养成人的。

古话有云,生母不及养母大,乳母待刘彻极好,付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精力去将刘彻抚育成人,刘彻在心中也将其养母看的极为重要,在他身份为太子时,便常常将好吃的好喝的交给自己的乳母。

到汉武帝继位后,越发的报答乳母的养育恩情。刘彻专门安置一大处宅子,交与乳母,让乳母可以安顿好自己的儿女及族人。俗话说,人的贪念是无穷的,乳母尝到甜头后,越发的有恃无恐,其族人也因乳母在汉武帝面前的地位之高,随意使唤下人,导致百姓民愤迭起。乳母为了保护其族人,不断违反汉朝的法律,终于致使百姓联名上告汉武帝,揭发乳母的恶性,希望让她自食恶果。

乳母得悉后,大惊恐慌不已,担心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保护族人的安危。于是便哭了起来,这时正好有宫女经过,说到东方朔为人足智多谋,如何如何厉害。

听者有意,乳母心中已经暗暗盘算了自己的主意,他决心去请教东方朔看如何能脱罪,东方朔便教会了如何应对汉武帝刘彻。

当刘彻决定判乳母死罪时,乳母俯首认罪,希望皇帝保重自己的身体,便一步三回头的往外走,这时,东方朔大声呵斥道,还不快走,你不要以为你喂养过皇帝,你便与别人有所不同。

皇帝听后,心中的悔疚感顿时爆发,便饶恕了乳母,免除了他的死罪,放出宫为平民了。

东方朔传说

传说,乃是因为一个人过于著名,或功高劳苦,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抑或者是背主弃正道,犯下很多糊涂账,为祸国家和人民。人们为了更好的纪念他或者是记住他,想象中的各种说法,杜撰的各种故事。那么大汉臣子东方朔是属于哪一种呢?他的一生中又有着怎样的传说流传后世呢?

从历史来看,东方朔虽然一生官职并不算高,但他对于汉朝的发展确实贡献良多,从辅助汉武帝继位,掌握实权,并借以各种典故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政治建议,很多最终均被汉武帝刘彻予以采纳实施,造福了很多人民,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肯定东方朔是属于第一种,劳苦功高的良臣。那么他一生又有什么样的传说呢?

撇开历史来说,后世的人们常常认为东方朔乃是神仙下凡。他下凡的原因是因为他所犯过的过错——偷仙桃。

在东方朔还是神仙的时候,他为人就十分的不羁,常常放浪形骸,爱酒如命,逢酒必贪杯,贪杯必有犯错。一次,西王母过寿辰,邀请众神仙参加他的寿宴,其中便有着东方朔,东方朔十分的兴奋,在酒宴之上恭贺西王母寿辰如意,逗得西王母十分开心,东方朔也十分开怀,又遇美酒,便放开肚皮来喝,岂料他喝醉后犯了追悔莫及的大错,便是跑到西王母的后花园偷取蟠桃,这一偷便不是一只,他一口气偷吃了三个仙桃。

西王母发现后大怒,因东方朔已吃仙桃,寿命已铸就,不能判其死罪,便将他贬下凡间,让他历经磨难,让他有才不能施展,一生有苦难说。

汉朝段子手,东方朔自恃清高,为何能得到汉武帝器重?

汉朝的东方朔受到汉武帝的重视主要就是因为他的性格比较讨喜,所以汉武帝对东方朔这个人一直比较喜爱。都说伴君如伴虎,东方朔服侍汉武帝也是一样,但是他还是凭借了自己独特的行事方式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另外,汉武帝对东方朔比较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东方朔是儒生,汉武帝是儒学的忠实拥护者,所以对东方朔就会比其他的大臣要特别一些。


东方朔不是一个自恃清高的人,他很喜欢和汉武帝抬杠,甚至有时候对汉武帝有种不尊重的样子。一次汉武帝给众大臣赏赐猪肉,大家都在宫殿外毕恭毕敬地等着赏赐,但是从早上等到了快傍晚都没有见有人来分发猪肉。见天色渐晚,大家都有点着急了,可是没有人敢私自去分猪肉。东方朔就敢这样做,他自己割了一块猪肉揣到怀里和大臣们说了一句我就不等了,先走了,就离开了。


大臣们没有人敢去效仿他的行为,后来分肉的官员来了听说这件事就上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听过之后很是气愤,就叫来东风朔质问。东方朔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只割了一点猪肉,是多么节俭啊,提前割猪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家中的妻子和母亲,是多么仁爱啊!汉武帝听完这番辩解之后立刻又给东方朔一些猪肉让他带回去给家人,还赏赐了百金。

东方朔不仅是一位传奇的儒生,口才也是一流,正是他这样的个性导致有人评价他为“西汉最不像儒生的儒生。”

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

西汉辞赋家。

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

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

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

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幼年失去父母, 由兄嫂抚养成人。

东方朔从小聪慧灵敏,刻苦好学, 到二十几岁时,已精通《诗》、《书》、《易》及孙子、吴起兵法, 加以善剑术、富文才,能言善辩, 深得乡里器重。

当时正值汉武帝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开拓疆土, 意欲大展宏图而广招贤良方策之际, 于是东方朔上书自荐说“臣朔年22岁,身高九尺, 双目像悬挂的明珠, 牙齿像编排整齐的玉贝,勇猛比得上卫国勇士孟贲, 敏捷不亚于王子庆忌, 廉洁可与齐国大夫鲍叔比美,信义超过信士尾生。

我自信能够成为天子手下称职的大臣。

”他这种毫不谦逊, 锋芒毕露的言行, 让汉武帝称奇不已, 于是下旨召为公车令(管理百官上书及皇帝征诏事宜)。

臣现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悬珠,亮如朗星,齿若编贝,勇赛孟贲,敏过庆忌,廉似鲍叔,信如尾生,凡此种种,德才兼备,列为天子重臣不为过也。

臣东方朔冒昧再拜以达上听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 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 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 “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 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 备加称颂,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

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东方朔的简介!生平!!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中,许多名人都非常喜欢喝酒,东方朔就是其中一个。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 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 人。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东方朔一生颇为传奇,关于他的很多故事甚至还带有神话色彩。我们今天就见识下这个后来被当成相声、小偷、瞎眼算命等行业拜为祖师爷的奇人,看看这个奇人与酒的故事。

1、公车署上书

汉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

东方朔更是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在自荐书中,东方朔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

我十三岁开始读书,经过三年的刻苦,读的书籍已经够用;在十五岁时学习击剑;十六岁学《诗》、《书》;阅读量达到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又开始学习兵法和做战常识,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

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做天子的大臣吧!”。

武帝看了东方朔的简历,估计感觉和其它人的简历相比而言,确实比较有个性,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面试,面试中又发现东方朔长的一表人才,气概不凡,着实有点讨人喜欢,命令他在公车署中等待召见,后来让他做了常侍郎。

2、醉酒尿朝堂

东方朔是个很幽默的人,常常给汉武帝讲笑话,逗得汉武帝十分开心,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朝廷里许多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他都参与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十有八九被采纳,很受汉武帝赏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有一次,汉武帝在大殿上召集大臣们商议事情,其中就有提拔东方朔升职的事。发现东方朔没来,汉武帝就问:“东方朔怎么没来?”有太监故意告状,说:“听说有人给东方朔大人送了美酒,他在家里沉醉其中,上不了朝了!”

汉武帝一听很生气,心想喝酒的事大还是朝廷的事大,为了喝酒竟然敢不上朝,胆子也太大了!汉武帝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东方朔平时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怕太监故意整东方朔,就传了口谕:“立刻派人叫东方朔上朝,联有事情与他商量!”

太监领旨,赶紧到东方朔家去找东方朔说来也巧,那天还真有人给东方朔送了美酒,他就真喝多了。皇帝有旨.他不敢违抗,只好醉醺醺地跟着太监来到了大殿见汉武帝。

走到汉武帝面前,腿直发软,跪在地上喊了三声“万岁”汉武帝一看这是真喝多了,刚要呵斥他几句,正好赶上东方朔内急,想撒尿。要是在平时、他也就憋住了。今大喝得醉醺醺的,什么君臣之礼都顾不上了,爬起来跑到墙角解开腰带就撒尿……

汉武帝一见大怒,马上下旨,要把东方朔杀了。旁边的一些平时和东方朔交情不错的大臣们一看不好,赶紧跪下给东方朔求情,说他喝醉了。

就饶了他这回吧!汉武帝本来要给东方朔升职的一看他竟然喝醉了在大殿上小便,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叫人把东方朔轰了出去,贬为庶人,但却还让东方朔在宦者署待诏。

扒一扒东方朔

东方朔是啥样的呢?

这是东方朔,寿星,从王母娘娘那里偷吃了三颗仙桃,寿一万八千岁,这比来自星星的你那个可牛逼的多了,按照这个寿命计算,东方朔可能见过恐龙,或者现在还隐居在我们周围,要是那天有个人自称东方朔,千万别惊讶,毕竟人家的装备牛逼啊。

如果像我一样,看过黄教主的电视剧,那么东方朔是这样的:

一个牛鼻子老道,能掐会算,有大智慧,又隐居在外,不问世事,汉武帝所极力寻找的“智圣”。

再有就是中学历史课本里,那个让人抬着三千片竹简给汉武帝上书,让汉武帝看了仨月的话痨形象。

开始八卦东方朔之前,还是按照老规矩,说说东方朔的出身。

东方朔生平:

东方朔,汉武帝时期人物,生卒年不详,人家吃了三颗仙桃,凡夫俗子岂能知道人家的年纪啊(其实,东方朔只是一个小人物,历史学家们没人记录也没人研究他),平原厌次人,俺们山东老乡,属于今天德州平原那一带,具体地址说不清楚,反正德州好几个县都说是东方朔的老家,但是德州平原县好像没人这么认为。祖上应该没什么地位,要不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祖上要是达官贵人,那肯定是大书特书啦,关于他的祖宗,史书是都没记载,这说明祖上地位不高,不过,家里应该算是富裕,要不然东方朔也不能读那么多书啦。父母早亡,兄嫂养大。历任常侍郎,太中大夫,中郎,都是一些虚职,闲职。汉武帝是著名辞赋家,与枚皋齐名,虽然比司马相如聪明,但是没司马相如艺术成就高,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擅长辞赋。自认大隐隐于朝的过了一辈子。东方朔的简介说到这里,下面开始认真八卦。

自我认为很良好,是个全才,不谦虚

东方朔在给汉武帝的求职简历上是这么这么写的:

我东方朔十三岁开始读书识字(按照现在的义务教育来看,这个实在是不值得炫耀,13岁都上初中了,牛逼的都上高中了,再牛逼的都上大学了,都可以算微积分了),三年学会了各种字体的写法(起点比较低,但是速度挺快),15岁开始学击剑,16岁开始学习诗经和尚书(这个牛逼,估计很多人在这个岁数只听过这俩名字,会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可以到处显摆了,至于尚书是何物,大概都不知道了吧),背诵了22万字。19岁开始学习孙子吴起兵法,关于行军打仗的书,也背了22万字。一共背诵了44万字的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背过,即便没有背过,在那个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有机会看这么多书也是不容易了。另外还特意说明了,自己牢记了子路的很多名言,把孔子的弟子绑架到自己身上,让推崇儒家的汉武帝相信自己的人品,这招干的不错。另外,我东方朔还是一位帅哥,身高九尺三寸,换算成现在,大概是180-190的样子,眼睛像珍珠一样,牙齿像贝壳一样洁白。我东方朔今年已经22岁了,像孟贲一样勇敢(孟贲,春秋时的勇士,据说能活拔牛角),像庆忌一样敏捷(春秋时吴王的儿子,马追不上,箭射不着),像鲍叔牙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守信(与一女子在桥底下约会,但是女子爽约了,这孩子就在桥底下抱着桥柱子一直不走,让潮水给淹死了)。东方朔还真不谦虚,不是记住了很多子路的名言吗?儒家哪有这样的,硬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完人。求职简历上这样写,谁都不敢相信呀,当然,汉武帝也不相信这样不知道谦虚的人。求职简历投递上去之后,汉武帝没搭理他,只让他在公车署等着吧,给一点点生活费。并没有进入面试。

首次展示小聪明

满怀欣喜,自认为很良好的东方朔,就这么吃了闭门羹,实在是受不了啊。自己也不好意思拉下脸面,去到处找关系,但是人家东方朔聪明啊。让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把自己举荐了一番。东方朔找到给官署赶车的奴仆(汉书写他们是侏儒,我不是很理解,难道赶车的都是矮子,或许只是对这些奴仆的贬低之语吧,其实他们身材并不一定很矮小),对其进行了一番恐吓: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很没用,耕田耕田不行,打仗打仗不行,还挂了个官吏的名号,吃着俸禄,对国家实在没什么用处,白白浪费粮食,皇上正打算要把你们都杀光了,这个赶车的奴仆害怕了,就跑去汉武帝那里求情,求皇上不要杀了他们,汉武帝懵了,什么时候要把你们全杀光啊,没有的事情,是谁跟你讲的?车夫回到:东方朔。汉武帝这下子感兴趣了,马上到金马门召见,凭着自己的能说会道,算是让皇帝喜欢上他了。

猜谜高手

汉武帝一种射覆的游戏(李商隐的分曹射覆蜡灯红里面的和这个一样,就是把东西盖起来让别人猜),一次,汉武帝弄了一只壁虎,三名高手们各种算卦,没一个能猜中的,也不知道东方朔弄了什么法术,还是跟太监们窜通过了,一下子就猜中了,汉武帝又试了几次,每猜必中。或许正是因为东方朔这种猜谜语的特异功能,让别人越传越夸张,慢慢的成为神人,让后代的道家推崇备至。

好色但爱妻(好色来自史记的记载,爱妻来自汉书的记载)

一年娶一个媳妇

东方朔任郎官时,汉武帝时常给他赐食。东方朔每次吃完后便把剩下的肉揣在怀里打包带走,衣服脏了之后汉武帝又赏赐他绸绢。东方朔便将汉武帝赏赐的财物全部用于娶长安城年轻漂亮的女子。然而每位女子都是娶回来一年就被抛弃,再重新迎娶。

惦记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叫:细君。 忘记黄晓明版的大汉天子里面的叫什么了

东方朔做常侍郎的时候,汉武帝有一次在伏天赏赐肉给侍从。然而负责分肉的太官丞却迟迟未来。东方朔便独自拔剑割肉,并对他的同僚们说:“伏天应当早点回家,请允许我接受天子的赏赐。”随即把肉包好怀揣着离去。后来太官丞将此事上奏汉武帝。武帝便问东方朔:“昨天赐肉,你不等诏令下达,就用剑割肉走了,是为什么?”于是东方朔脱帽跪谢请罪。汉武帝说:“先生站起来自责吧!”东方朔再拜说:“东方朔呀!东方朔呀!接受赏赐却不等诏令下达,这是多么无礼呀!拔剑割肉,多么豪壮呀!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呀!回家送肉给妻子吃,又是多么仁爱呀!”汉武帝听罢笑着说:“让先生自责,没想到你竟反过来称赞自己!”于是又赐给他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回家送给妻子。

善于拍马屁

皇上因为东方朔说话谐谑言辞敏捷,喜欢故意提些问题问东方朔。武帝曾经问东方朔说:“先生看朕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东方朔回答说:“从唐、虞盛世,到周成王、周康王时代,足以比喻当世。臣看陛下功德,可以排在五帝三王之上。不仅如此,还真正得到了天下贤士,公卿和在位官员就都有了称职的人选。譬如以周公旦、邵公奭(shi)为丞相,孔子为御史大夫,姜太公为将军,毕公高为太师,皋陶为大理,后稷为司农,伊尹为少府,子贡出使外国,颜回、闵子骞为博士,子夏为太常,益为右扶风,子路为执金吾,契为大鸿胪,关龙逢为宗正,伯夷为京兆尹,管仲为左冯翊,鲁般为将作大匠,仲山甫为光禄大夫,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都尉,百里奚为典属国,柳下惠为大长秋,史鱼为丞相司直,孔父为詹事,孙叔敖为诸侯相,子产为郡守,王庆忌为期门郎,夏育为鼎官,羿为旄头郎,宋万为式道候。”武帝听罢大笑起来。汉武帝能不开心吗,自己任命的大臣们,都可以媲美古代先贤们啊。整个一黄金组合,梦幻团队。我汉武帝真是网络了天下的贤人。比韦小宝的鸟生鱼汤还厉害。

政绩

没有什么可以说道的政绩。只上谏武帝戒奢恤民,在昭平君杀人之事上谏武帝公正执法,在馆陶公主(汉武帝的姑姑)的面首董“主人翁”郎主人翁事件上谏武帝矫枉风化。

不过班固在《东方朔传》中倒是给出了一句话的评价: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时时观察皇帝的脸色,适时直言切谏,武帝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从公卿到在位群臣,东方朔都敢轻视嘲弄,没有什么人他肯于屈从。

说到这里,我倒是觉得东方朔整个一活脱脱的:铁齿铜牙纪晓岚。

辞赋家

东方朔善于写辞赋,东方朔的文辞,以《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两篇最好。其余还有《封泰山》、《责和氏璧》和《皇太子生禖(mei)》(就是汉武帝在二十九岁得了皇子,东方朔写了一篇拍马屁的文章,禖:求子的神)、《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以及《从公孙弘借车》

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就是假设了一个非有先生,两个人的对话,借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类似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里假设的子虚、乌有、无是公。

关于东方朔写这些文章,我觉得只是因为汉武帝喜欢辞赋,用来拍马屁的,或者一种晋升的手段。类似于,明朝的嘉靖皇帝,喜欢道教,就让大臣们写青辞。严嵩,徐阶,张居正都是青辞高手,也通过这个得到了皇帝的欣赏一样吧。

关于那时候的辞赋家的地位,东方朔的好朋友,同时辞赋高手的枚皋做过一个说明,辞赋家类似于倡优,地位很低下,自己很后悔进入这个领域。另外,枚皋还说,自己和东方朔都很聪明,写的辞赋比司马相如的多,写的比司马相如的快,但是并没有司马相如的深刻,也没有司马相如的成就高。要不然《子虚赋》为大家所广泛了解,而同样题材的《非有先生论》就了解的很少了。

汉人评价:

关于这个,班固在《东方朔传》的最后,做了详细的总结,原文翻译如下:

刘向(战国策的作者)说他年轻时,多次访问贤明的老人中通晓故事的人和与东方朔同时的人,都说东方朔言语诙谐善辩,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喜欢跟平常人谈天闲聊,所以使得后世有很多人传闻他的事情。可是扬雄却认为东方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言辞意义浅薄,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东方朔名过其实,是因为他诙谐通达机智多变,没有一种行为著名,应该诙谐而近似倡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非议伯夷、叔齐而肯定柳下惠,告诫他的儿子全身避害:“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是拙笨;老子任周朝柱下史,终身无患,这是工巧;吃饱了饭散散步,用做官的俸禄换取农民生产的束西;依隐在朝廷玩乐一世,行与时违而不逢祸害。”东方朔是滑稽之雄啊!东方朔的诙谐表现在逆违讥刺、射覆等,这些事情浮浅,流传在百姓当中,儿童、放牧的小孩无不炫耀。而后世喜欢多事的人就把一些奇言怪语托附在塞左塑身上,所以详细收集东方朔的言辞。

辞赋家的位置很尴尬,虽然能很快得到荣华富贵,但是一旦被认定身份,很难翻身,东方朔或许很了解这一点,明白自己的地位,一直是以“大隐隐于朝”的心态,一种自我戏谑的状态在侍奉汉武帝,而且让自己的儿子,也要用这种心态为官,以求自保。汉武帝也一直把东方朔、枚皋作为俳(pai)优对待。俳优类似于现在对演员的称呼,顶多算的上演员中的艺术家。很多时候,都是拿东方朔做一个解闷的工具,逗乐的活宝。

虽然经过几千年的传播,现在的东方朔已经被称为“智圣”,而且有了法术,但是我觉得这些其实都不是东方朔想真正要得到的,他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要不然也不会背诵兵书。但是摊上了汉武帝那么一个皇帝,而且处在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激烈斗争的年代,东方朔自己也会彷徨吧,不知所措。总觉得东方朔没有被那个时代所理解,心里堵得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