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着一种独特的医术,那就是中医。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名医,他们救死扶伤,为人们祛除了病魔。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并不是他们如何出众医术,而是几个死的最冤的名医。他们救了别人,却把自己给搞死了。
文挚
文挚,战国时期宋国人,洞明医术。有一年,齐王田地病了,就派人叫文挚来看病。文挚看完病之后,心中就有了治病的办法。可是这件事有风险啊,他跟太子说:“大王的病能治好,但治好了我的命也就完了,他肯定要杀我”太子问:“何故”?文挚说,“不激怒大王,病没法治,而激怒大王,我肯定得死。”于是,太子再三恳求,说自己和皇后会保他的,让他不要担心。于是,文挚就冒死一试。
与太子约定时间之后,文挚故意不守信誉,三次失约,不按约期为王治病,使齐王很生气,当文挚见齐王时,又不脱鞋就上他的床,还故意践踏他的衣服,用很不礼貌的语言询问他的病情,使齐王气得不肯答言。文挚却反口出陋辞,以激怒齐王。于是齐王大怒,与文挚争吵起来,其病遂愈。可是大王的病好了,文挚的倒霉就来了。齐王不顾太子和皇后的劝阻,将其用锅给烹死了。
扁鹊
扁鹊,嬴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我们都知道他的一个为蔡桓公治病的故事,充分的表现出他高超的医术,他的死也与春秋霸主有关。
有一天,秦武王与武士们进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醢(音海)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于是,手底下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挤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
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醢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李醢一看这还了得,就决定要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他派出了两个杀手前去执行任务,一代名医扁鹊就这样挂了。
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医学家。我想很多喜欢三国的看客一定不会忘了这位名医的。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而且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在《三国演义》之中,曹操的头痛病犯了,正在头痛难忍之时,手底下的人向他报告说神医华佗来了。曹操立刻派人去请华佗前来治病。华佗看过之后,他对曹操说,要想治愈这个头痛病,就要用利斧劈开曹操的脑壳,取出风涎。致使疑心的曹操怀疑华佗是想谋杀自己,便把华佗下狱之后害死。
这三位名医可谓是死的最悲催的。别人治病收获的都是感谢和钱财,而他们收获的结果却是自己丢掉了小命。
提起中国古代的神医,华佗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大名人。三国刮骨疗毒的故事童孺皆知,里面的主角除了神勇无比的关羽外,还有一个主角就是神乎其神的华佗。
《三国志》专门为华佗立传,这是中国传统医学名家的唯一一例,可见华佗的医术之高,影响之大。华佗的高超医术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发明了历史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这在医学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二是研发了针灸术,这个一直流传到现在。三是研制出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其实,华佗和曹操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爱恨情仇的浴火裂变。
首先,来看华佗和曹操的“蜜月期”。华佗和曹操其实是老乡,都是安徽谯县人。因为华佗是一位精通内、外、妇、儿科的神医,有轶事为证。相传有一次,当地一名太守身患重疾,百治无效,在世人的提醒下,太守的儿子找到了华佗。华佗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对太守破口大骂道:“你这个人莫名其妙,没有病害的我这么远跑来,得赔给我数倍的诊费!”
太守有苦难言,被气的七窍生烟,突然“哇”地一声吐出一口黑血来。奇迹就此诞生了,几天后,太守的病竟然神奇般的康复了。
也正是因为华佗医术高明,很快声名在外。结果曹操知道后,马上把华佗召来,并敬为上宾。曹操对华佗这么好,当然是有需求的,需要华佗为他治病——头疾。
曹操头疾的来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有一年曹操盖宫殿,到最后却发现缺一根横梁,于是派人就近寻找,结果找到一颗百年梨树,刚好合适做横梁。就在曹操举刀要砍时,当地的村民劝阻说此树通神灵,砍不得。结果曹操却一意孤行,一刀下去,只见鲜血喷涌而出。曹操大惊失色,回到家里每天精神恍惚、恶梦连连,从此落下头疾的病根。
当然,曹操为了试探华佗的医术,先找了个部将“以身试医”。这位部将的名字叫陈登,他是曹操非常信任的得力部将,但却突然病了。于是曹操请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只开了几剂药就让陈登的病好了。陈登感谢不已。然而,华佗却对陈登说:你先不要谢我,你这个病不能再操劳了,只能坚持养生,不然三年后复发时就无药可治了。
陈登当然不以为然,每天忙碌着。结果三年后,陈登再次发病时果然含恨离世了。曹操见此,对华佗佩服的五体投地。
曹操的头疾不定期发作,每次一发病,曹操都痛苦的要命。因此,他要把华佗帮他治疗。华佗马上拿出自己的绝活——针灸术,通过这个神奇的疗法暂时控制住了曹操的病情,但每次治好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华佗对此,给了曹操两点忠告。第一,华佗指出曹操的病因是因为常年征战,风餐露宿,感染风寒所至,劝曹操为了健康着想,主动放弃名利,归隐山林。这样的话,十年之后病可痊愈。第二点是说曹操的病眼下还可以通过针灸来控制,如果不注意调养,将来病情加重后,就难治疗了。对此,华佗从关心的角度极力劝曹操少喝酒少吃肉。
然而这两点,曹操都没有采纳。一方面他极具功名之心,怎么会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建立的大好河山呢?另一方面,在他眼里酒肉就是他的命,怎么能割舍呢?
眼看曹操不听自己的劝,华佗又是个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人,他热衷于四处巡游行医,于是提出“不定期”来看病的提议。而曹操也没有限制他的自由,只要他隔一段时间来帮他治病就行了,放他外出了。可以说,这时,两人的关系是很融洽的。
其次,来看华佗和曹操的“磨合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喜好酒肉的曹操的病情越来越重,为此,性情大变的曹操让华佗长期留在府中,担任他的私人医生,专门为他看病。
这个时候,华佗也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尽最大努力限制一下曹操的病情恶化。但同时,曹操的“限走令”令他很是光火,闲云野鹤当惯了,怎么安心留在曹府呢?
聪明的华佗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请病假。华佗谎称妻子在家有病,他需要回乡去照顾妻子。曹操也就没有再为难他,放他回家了。
而放飞的华佗如同放飞的小鸟,不想再到宫中去受罪了,因此,一去不复返。曹操的头疾一天天加重,多次派人去催,华佗都推托不归。曹操于是来实了,派过去看情况。结果调查的人很快回来说,华佗的妻子根本没有病,华佗是骗人的。曹操一听,怒不可遏,马上派人把华佗抓来了。从此,不再让他出府半步了。
最后,来看华佗和曹操的“决裂期”。针对曹操恶化的病情,华佗提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颅。开颅可不是闹着玩的,换了谁都不会拿自己的命去开玩笑,更何况是多疑的曹操。曹操认为华佗根本是在诓骗自己,想弄死自己,一怒之下,把华佗处死了。
那么,回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上来,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华佗呢?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曹操认为华佗欺骗了他,自己的威名受损,急需要杀人立威。另一方面曹操认为华佗想谋害他,动开颅手术就是一个阴谋。
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操杀华佗时显得很镇定,完全不担心自己的病没有医治,并说了10个字: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这10个字翻译成白话就是:你们不要担心我,像华佗这样如同鼠辈的人死不足惜。可见曹操从内心深处是鄙视华佗的。
然而,很快现实就打了曹操的脸。华佗死后不久,他的有着“神童”之称的儿子曹冲就突发重病去世了,曹操肯定后悔杀死了能妙手回春的华佗了。而曹操也没有活多长时间,最终死于头疾。
当然,华佗也是有遗憾的,他临死前曾想把用毕生心血写成的医书交给狱吏,让它带出狱外去,为民众治死扶伤,结果这个狱吏是个胆小鬼,坚决不接受,华佗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医书付之一火。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麻沸散和针灸术都失传了,只有五禽戏流传了下来,诚为可惜也。
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什么说张乐行死得最惨?那是因为他在临死前还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简直是惨无人道!
在他27岁的时候,就会通过组织人手与别人进行打斗,而在40岁的时候,张乐行已经可以与清朝的军队直接对上了,之后在1851年的时候进行起义,并在起义之后的第二年,通过自己的实力,成为了捻军的总盟主。
张乐行之后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他的势力遍布了安徽、山东、江苏、河南四个省份,然后,他自己将自己命为大汉明命王,还建立了五旗机制,自己亲自带领黄旗。之后,太平天国起义后,一路北上的途中,在1857年将张乐行收编,并且将他封为征北主将,配合太平天国的运动,之后在1861年的时候,被封为了沃王,还给他定了一块封地和都城,都城就在尹家沟。
在之后,清王朝针对这些去起义的农民军,派军队进行镇压,由满人领兵的蒙古马队在灭了白莲教和安徽的农民军之后,就朝着捻军的方向直奔而来。张乐行为了应对这次战争,发布了自己的盟主令,召集他的部队进行集合。
在1861年的正月里,拥有20万大军的捻军与只有1万的蒙古马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面对强悍的蒙古马队,即使捻军人数众多,也难以抵御,最终惨败。面对这样的局势,张乐行只得带人逃跑,并在寨圩这个地方躲起来,但是在不久之后就被人出卖,被蒙古马队抓到了。
在此之后,张乐行和他的两个儿子被押往刑场,先是将父子三人的内脏用钩子勾出,之后又将父子三人处以凌迟的刑罚,死法可谓是极为凄惨啊!所以说,张乐行是中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人。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他们都会杀功臣,而这些被杀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太正直,不懂政治,心直口快,他们要么认为当朝皇帝是贤明之主,要么就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是在为国家利益着想,皇帝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的,结果后来都被皇帝给干掉了。下面就来看看历史上死得很惨的5位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
第5位:解缙,也叫解解元、解学士
解缙是被埋入雪堆冻死的。解缙是一位才气横溢的人物,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本书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13年冬,当朱棣在锦衣卫上报的囚犯名单中看到解缙这个名字时,就问到:“解缙怎么还活着?”于是锦衣卫用酒将解缙灌醉后埋入雪堆中,最后被冻死。
第4位:岳飞,也叫岳武穆
岳飞的死法有多种说法,主要是拉肋而死、毒死或吊死。岳飞是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打仗厉害,金人也不是对手,但是他没有政治头脑,因此最终才惨死在政治斗争中。宋高宗想要他死,因为岳飞要迎还“二圣”,“二圣”要是回来了,宋高宗还能坐在现在的位置上吗?
秦桧也想让他死,因为岳飞是主战派,而秦桧是投降派,岳飞不死,宋金无法和谈。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可见岳飞不死也得死。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岳飞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不过还有其他说法说是“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但是在正史中关于岳飞是怎么死的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第3位:李斯
李斯是被处以腰斩而死的。李斯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斯是《大秦律》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掌管刑狱多年,最终却死在自己培养出来的刽子手的刀下。李斯被赵高以谋反罪陷害,于公元前208年7月被腰斩于首都咸阳。
第2位:袁崇焕
袁崇焕是被凌迟处死的,很惨的。袁崇焕作为明朝末年的抗清名将,于崇祯二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可是,就是这样的功臣,还是被杀了,明朝怎能不灭亡。袁崇焕在击退后金军队后,被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此时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致使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之刑。袁崇焕被处死后,明朝百信争相抢食其肉,不可谓不悲哀!
第1位:商鞅,也叫卫鞅、公孙鞅、商君
商鞅是被处以车裂之刑而死的,这种刑罚也叫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可是后来他却作法自毙,在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继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于是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得知消息后逃亡到边关,在他去住酒店的时候,老板告诉他需要证件,这是商鞅规定的,如果留宿没有证件的人是要被治罪的,可是商鞅没有带证件,也就不能入住。后来他打算去魏国,因为之前抓过魏国的公子卬,人家不让他入境。商鞅被迫回到秦国,在自己的封地真正的起兵攻打郑县,后被秦惠文王派兵镇压,商鞅战败而亡,他的尸体被带回咸阳后处以车裂之刑,全家被诛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2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耿弇为何功高震主却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