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代田法名词解释:汉朝代田法的特点和作用,

历史典故 2023-07-23 02:12:57

代田法名词解释:

汉朝农田耕作方法,由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并推广于北方旱作地区。

因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位置隔年代换,故名。据《汉书·食货志》,其法是将耕地分成甽和垅,一亩三甽,甽垅相间,甽宽一尺,深一尺,垅亦宽一尺。种植时,先将种子播在甽中,待苗成长,每次中耕锄草时将垅上的土同草一起逐次锄入甽中,培壅苗根,甽垅逐渐相齐,使作物根深叶茂,利于生长。第二年种植时甽垅位置互换,以恢复地力。

此法先行三辅地区,后推广到河东、弘农、西北边郡乃至居延等地,均取得良好效果。

西汉赵过推广的一种习惯北方旱作区域的耕耘办法。因为在同一地块上作物栽培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农业技术变革家赵过创造的新耕耘法,它在用地养地、合理上肥、抗旱、保墒、防倒伏、光能使用、改善田间小气候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耘制度变革的前驱和祖师。在代田法耕耘下,产量“超出常田一解以上,善者倍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2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