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朝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清朝教育家 李惺 《西沤外集·冰言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朝名人名言
清朝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郑板桥集》
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
清朝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长生殴·窥浴》
情人眼里出西施。
清朝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朝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 《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朝名言语录
清朝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清朝诗人 袁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朝文学家、史学家 赵翼 《论诗五绝》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清朝第四位皇帝 康熙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清朝名人名言
清末小说家 刘鹗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清朝大臣 张廷玉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清朝学者 金缨
见辱于市人,越夕而忘;见羞于君子,累世不泯。
清朝官员 钱琦
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清朝名言语录
清朝诗人 袁枚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清朝散文家 刘开 《孟涂文集·问说》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
清朝第四位皇帝 康熙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清朝教育家 申居郧
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清朝名人名言
清朝教育家 申居郧
直言,国之良药;直言之人,国之良医。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朝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推荐:
共6页:123456下一页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之一,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全书》16册。
王夫之经典名人名言大全:
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
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侈口安危,则信其爱国;极陈利病,则许以忧民;博征之史,则喜其言之有余;杂引于经,则羡其学之有本。
道广而不精,存诚而不知闲邪,于以求知人之明,不为邪慝之所欺,必不可得之数矣。
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无他,在知其人之言,而不知古今先哲之言也。
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纳士于圣人之教,童而习之,穷年而究之,涵泳其中而引伸之。
士不益端,学不益醇,道不益明,则上之求之也亡实,而下之习之也不令也。
有微言焉,如玉之韫于山,珠之函于渊,不可浅而获也。
所贵乎经义者,显其所藏,达其所推,辨其所异于异端,会其所同于百王,证其所得于常人之心,而验其所能于可为之事,斯焉尚矣。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夫欲使天下之无小人,小人之必不列于在位,虽尧、舜不能。
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
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
已庇其身,天下后世已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
仁天下者,莫大乎别人于禽兽,而使贵其生。
正邪存乎人,是非存乎言,功罪存乎事。
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故苛政之兴,君子必力与之争;而争之之权,抑必有所归,而不可以泛。
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是故奇者,举非奇也。用兵者,正而已矣。
知者,务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天有成象,春其春,秋其秋,人其人,物其物,秩然名定而无所推移,此其所昭示而可言者也。
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大张之余,必仍之以弛;大弛之余,必仍之以张。
思而得之,学而知其未可也;学而得之,试而行之未可也;行而得之,久而持之未可也。
夫君子相天之化,而不能违者天之时;任民之忧,而不能拂者民之气。
夫既有所必为矣,则所迫以求者人,而所惛然忘者己矣。
古今之变迁不一,九州之风土不齐,人情之好恶不同,君民之疑信不定。
进以礼者,但无非礼之进,而非必进;得以义者,但无非义之得,而非必得。则抑但有所必不为,而无必为者矣。
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以此思之,居心之邪正,制行之得失,及物之利害,其枢机在求人求己之闲,而君子小人相背以驰,明矣。
必为者,强物从我,求诸人者也。
必不为者,断之自我,求诸己者也。
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
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
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
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
自致与尽己不同。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若以其形而下者言之,则彼此各有其事,各有其用,各有其时,各有其地,各有其功,各有其效,分致而不相为成,安得谓大且精者为小者之本乎哉?
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洒扫应对,形也。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乃自初学言之,则事亦有其小大,理亦有其小大;而自上达言之,则事自分小大而理一贯也。
君子之不自欺,诚惮之也。
以此为功而不舍,则于仁之即吾身而具、即事理而显者,无不见焉。
博学而切问,则事之有其理者可得而见矣。
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存者,存其理也,存学、问、思、志所得之理也。
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求夫所谓忾乎有闻,惝然有见,洋洋如在而绥我思成,皇皇如有求而不得,充充如有所穷,往如慕而反如疑者,我有以知其必不能也。
方祭乃思敬,则必不能敬;方丧乃思哀,则必不能哀。
若思吾之当哀而哀焉,是以哀为不得已,而聊相应酬,吾恐其有声而无泪,有泪而不生于心。
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无实矣。
杂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则其所谓德者,岂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
原其学于夫子之时,年已过矣,习气已深而不易革矣;唯天资之高,故亦能以圣人为法则,而不陷于邪。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教不严,师之惰。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力行而后知之真。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学愈博则思愈远。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未尝无有以诲之也。
身教重于言传。
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末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 亻刑 不受损益也哉?
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龚自珍名人名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筵拜盛名。一笑劝君输一着,非将此骨媚公卿。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使君谈艺笔通神,斗大高阳酒国春。消我关山风雪怨,天涯握手尽文人。
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穷?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封情书
写情书不分年龄、国籍、性别与身份,只要你有心爱的人你就可以写封情书向她表达你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封情书吧。 贝多芬写给永远的爱人
1812年,贝多芬永远的爱人收到了来自这位作曲家雪花般的来信,不过收信人的身份却依然无人知晓。不过,历史学家认为收信人是安东妮布伦塔诺。安东妮布伦塔诺是一位外交家的女儿,贝多芬将他创作的《迪亚贝利变奏曲》献给了她。贝多芬去世后人们找到了他生前的书信,在其中有一句著名的话:
我的人躺在床上,但我的思绪却飞向了你,我永远的爱人。请保持冷静-爱我-今天-昨天-我的眼中饱含泪水思念着你-你-你-我的生命-我的一切-永别了。噢,继续爱我吧,不要误会我这颗最赤诚地爱着你的心。我永远属于你。你永远属于我。我们永远属于彼此。
温斯顿丘吉尔写给妻子克莱芒蒂娜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妻子克莱芒蒂娜携手走过了56个春秋,两人只要是分别,都会给对方写信。丘吉尔于1935年1月23日给正在国外旅游的克莱芒蒂娜写道:
我亲爱的克莱米,你从马德拉斯寄来的信中写道让你的人生更为丰富,这些话对我来说太珍贵了。我无法表达出你给我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因为我在想,如果爱也能够计算,那么我欠你的实在太多这些年来,你对我的爱始终没有停歇,陪伴在我身边,我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这些事对我的意义。
查尔斯达尔文写给妻子爱玛韦奇伍德
《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列出了一张婚姻利弊清单,最终他决定向表妹爱玛韦奇伍德求婚。他们两人婚姻美满,膝下有十个儿女。1839年两人结婚的前几天,达尔文在给爱玛的信中写道:
我多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幸福我知道,我的未来将会有多幸福。我最爱的爱玛,你只属于我。我诚挚地祈祷,希望你永远不会为我们星期二要做的伟大举动而后悔。我会竭尽所能使之完美:我亲爱的未来的妻子,愿上帝保佑你
看完以上三封情书,是不是对你们有所触动呢?若此时的激情澎湃不能压抑,那就赶紧拿起笔来向她写一封情书表白吧。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经典语录名句大全
年代:明朝
王夫之简介: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全书》16册。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经典语录名句大全
1、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王夫之
2、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王夫之
3、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王夫之
4、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5、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震》
6、学愈博则思愈远。——王夫之
7、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王夫之
8、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王夫之
9、力行而后知之真。——王夫之
10、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本意》
11、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王夫之
12、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王夫之
13、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
14、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王夫之
15、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王夫之
16、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王夫之
17、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王夫之
18、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19、教不严,师之惰——王夫之
20、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21、“在势之必然处见理”。——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22、道之流行于人也,始于合,中于分,以始终为同时同撰者也——王夫之
年代:清朝
叶天士简介: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叶天士本来就“神悟绝人”、聪明绝世,加之这样求知如渴、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因此自然在医术上突飞猛进,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除精于家传儿科,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富于创造之外,天士可谓无所不通,并在许多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在杂病方面,他补充了李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主张养胃阴;在妇科方面,阐述了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证候和治疗方法;他对中风一症有独到的理论和治法;他还提出久病入络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精研古籍,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
清代名医叶天士经典名句名言
1、痰者,津液所化。盖由风伤肺,肺气不清而生痰,湿伤脾,脾气凝浊而生痰。——叶天士《医效秘传》
2、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叶天士《清史稿》
3、夫脉者,气血之先。气平则和,气盛则洪,气衰则微,气滞则涩,气缩则短,气亏则虚,气急则促,气大则长,气搏则浮,气郁则沈,气寒则迟,气而数,气结则歇止见矣。——叶天士《医效秘传》
4、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叶天士《医效秘传》
5、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诅有当哉?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叶天士《清史稿》
6、夫以利济之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
清代文学家魏源经典名句名言
年代:清朝
魏源作品:《海国图志》
魏源简介: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代文学家魏源经典名句名言
1、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魏源
2、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魏源
4、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魏源
5、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魏源
6、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远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魏源《海国图志》
7、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魏源
8、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
9、白光尽处火轮现,草木山河金潋滟;落日如人老更赤,初日如人少方艳——魏源
10、"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魏源"
11、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魏源
12、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魏源《默觚下》
13、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
14、天地之性,人为贵。——魏源
15、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
16、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魏源
17、欲任天下之重任,必自其勤问访始。——魏源
18、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魏源
19、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魏源
20、中浅外易者,不足以当大事。——魏源
古代名句经典
1、讲论诗词,笑谈街市,学难似风里扬丝,一世常如此。关汉卿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马头咫尺天涯远,易去难相见。马致远
4、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
5、读书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而乘之。吕坤
6、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8、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
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
10、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苏辙
11、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
12、坐中更有挥毫客,一段风流画不成。范成大
13、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14、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避还休。范成大
15、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秦观
16、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冯梦龙
17、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程颐
1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9、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20、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吕坤
21、欲报君恩,岂恤人言。张居正
22、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张居正
23、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吕坤
24、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25、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6、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须败事。程颐
27、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罗贯中
2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29、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关汉卿
30、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3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
32、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33、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王夫之
3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
35、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
36、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3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
38、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朱敦儒
39、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
4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4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42、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光阴。朱敦儒
43、方严是处人大病痛,圣贤处人,离一温厚不得。吕坤
44、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朱敦儒
45、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46、戒太察,太察则无含弘之气象。于谦
47、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
4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马致远
49、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马致远
50、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汤显祖
51、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于谦
52、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
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54、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朱熹
5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56、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苏辙
57、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范成大
5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5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贪欲之为狂。吕坤
60、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61、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戚继光
62、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朱敦儒
63、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
64、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
65、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
66、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吕坤
67、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
68、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苏辙
69、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70、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7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
72、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73、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7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
7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
76、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77、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
78、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79、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80、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于谦
81、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
82、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戚继光
8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84、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后来人。汤显祖
8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86、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87、把意念深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何事不可做。吕坤
8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
89、积学于已,以待用也。程颐
90、韵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
91、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冯梦龙
9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
93、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冯梦龙
94、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过则两过都免,一不认过则两过不免。吕坤
清代文学家高鹗名句名言
年代:清朝
高鹗简介:
高鹗(约1738-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六年(1801年)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为官两袖清风。高鹗除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外(争议),另有诗文著作多种,《清史稿·文苑二》著录有《兰墅诗抄》,杨宗羲《八旗文经》著录《高兰墅集》,今俱佚。现存《兰墅十艺》(草稿本)、《吏治辑要》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簏存草》等。
清代文学家高鹗名句名言
1、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那人道:“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高鹗《红楼梦》
2、好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鹗《红楼梦》
3、第九十八回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高鹗《红楼梦》
4、第一百零九回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高鹗《红楼梦》
5、第一百一十六回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高鹗《红楼梦》
6、第一百一十六回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高鹗《红楼梦》
7、第一百二十回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高鹗《红楼梦》
8、第一百二十回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高鹗《红楼梦》
9、第一百二十回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高鹗《红楼梦》
10、第一百二十回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高鹗《红楼梦》
11、第九十五回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高鹗《红楼梦》
12、第八十七回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高鹗《红楼梦》
13、第九十四回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高鹗《红楼梦》
14、第一百一十六回过来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高鹗《红楼梦》
15、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乐得干净呢!~鸳鸯——高鹗《红楼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