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被发配在宁古塔的重犯在清朝灭亡后命运如此,他们会被放回来吗

以史为鉴 2023-06-13 22:12:15

被发配在宁古塔的重犯在清朝灭亡后命运如此,他们会被放回来吗

清朝灭亡后的犯人下场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宁古塔位于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算是满人龙兴之地,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军。满人入关后,对东北地区的保护,就是给围起来,不许民间私自进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特别环保,是国家行为形成一个特大型的自然保护区。但那么大的一块地方,也得有人守着啊,所以宁古塔就是最北边的军事集结重镇。所以流放宁古塔,也不一定就是到宁古塔,而是到宁古塔后,再由宁古塔的驻军根据管辖地区的情况分配到所需要的地方去,好在以前的交通状况,也不容再另外分到多远多野的地方去了。

顺治年间开始, 宁古塔便作为发配流放犯人的首选之地,就像小说和影视剧里一样 ,动不动就发配宁古塔,永世不得回朝。满清之所以把犯罪的人发配到宁古塔,是因为此处实在是太荒芜的不毛之地,再加上恶劣的环境和气候,就可以起到一个惩治犯人的效果。

这里我们要弄清一个概念,就是清朝为什么要把重犯流放到宁古塔?那种苦寒之地也需要有人负重前行,可也没法让负责前行的壮士们一面负担戍边任务,一面还得自己负责民生后勤建设,甚至不能说你让人去为国戍边一辈子,结果连老婆都讨不上吧?而且驻守在那么远地方的部队,还得是放心的嫡系部队,军队可以靠命令指派,多给别的好处进行补偿,但民夫可就难了,谁愿意去这么偏远的地方?所以就只能靠流放犯人过去,很多人一听这个,就想当然的随口乱嚷什么过去的人十不存一,要搞清楚,清朝是有目的朝那里投放有质量的人口,花大钱弄一帮人冻死、饿死在半路好玩啊?这些人死在半路还可以说无所谓,但宁古塔戍边没后勤、没家人怎么办?!

所以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流放宁古塔,是有选择的富户、官绅家庭流放,有专人指导准备工作。宁古塔也有专人负责沿途护送监管,这里面好多女子过去是要给他们当老婆的,半道上冻死饿死,被狼叼跑了,再轮下一波流放的来分配,得等到那一年?

再说了,沿途本来就有相对完善的驿站系统,所以在古代条件虽不能说有多好,但死的人数也没那么夸张,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活着到宁古塔的。说是给披甲人为奴,但到了人力匮乏的边远军镇,女的就是给披甲人当老婆,宝贝的不得了,混得差的都轮不到分配,分到的还能不稀罕?

男的也是紧缺的劳动力,有大用,舍不得随便弄死掉,而且女性都分出去给人当老婆了,一下子多了不少亲戚,还都是混的好的亲戚,打打招呼过个安稳日子还是可以的。这些家庭带来的资金和物资,就是宁古塔开发的重要资源。

就这样,积累近二百年,宁古塔开发的其实挺不错,到清朝后期,再有罪犯流放也都不安排到这里了,得去新疆。而清朝末期,东北地区是完全失控状况,宁古塔先是被俄国控制,因为地处北满,后来又是日俄战争,清朝对这边完全没有管理能力,战乱中按古代那种户籍管理水平,早一塌糊涂了,谁还记得什么流放犯人的事情?你想想林则徐就是流放新疆,宁古塔这边的流放犯早都老死完了,活下来的人都未必记得谁是流放过来的,当然也就不存在安置问题,总之就是恰逢乱世,别说已经没流放犯了,就是有,也没人管了,大家各安天命,自己努力活着去吧。

其实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的犯人,由自己的亲戚好友赎了回去或者自己逃了出去了,但是绝大部分的人在清朝覆灭后,选择留在宁古塔,并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下去。

当然,在清朝初期,各种物质条件都比较差,流放犯的条件更是恶劣,所以在流放途中死亡率还是很高的,至少要比流放其他地方要高。所以,久而久之,“发配宁古塔”这句话应该是清朝的犯人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没有之一。宁古塔被人们称为“人间地狱”,因为被发配到这里来的人,在发配令下达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等同与“死人”画上了等号,到了这里的犯人,不是被冻死、就是被毒死、累死。的确在清前期,发配“宁古塔”与走一遭“黄泉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根据《研廷见闻杂记》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被流放者,很多被发配的时候还没有走到宁古塔便被野兽给吃掉了;又或者走着走着饿死了,然后被同行的人“分而食之”;到宁古塔之前能活下来的其实所剩无几,就算能够活下来,到了那边还要给当地的披甲人当奴隶。所以在当时很多人,宁愿自杀都不愿意去宁古塔。

而到了清朝中后期,逐步繁荣的宁古塔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其实清朝将犯人“发配宁古塔”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建设”和“发展”了。“宁古塔”这个地方其实是满族人的祖先居住的地方,也被清朝称之为“龙兴之地”,只是从京城过去路途遥远,一路上风餐露宿,条件艰苦很多人都死在了路上了,死的人多了,渐渐的也就变得“可怕”了起来。

随着被流放的人多了起来,这些犯人们在宁古塔开垦荒地、建桥修路,渐渐的宁古塔也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在不是之前的那个不毛之地,在这些被流放过来的人基本都是朝廷大员,因为犯了错被发配到宁古塔,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当地的官员和披甲人们也不会在难为这些人了。毕竟发展和建设“龙兴之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说不定这些大员还有可能会被皇帝给召回去这都说不准。

还有一种说法,清朝灭完以后,是袁世凯不让宁古塔的人回来,把他们全部强制留在了那里,但其实无论是否确实如此,留在宁古塔的还是大多数。

清朝罪犯为何最怕被流放“宁古塔”?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刑罚——流放,就是将已定罪之人放逐到边远地区。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甚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历经了几千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的要义在于通过将犯罪之人押解到荒蛮或远离故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来维护治安和巩固统治者的统治。

我们都知道,在清朝电视剧中,臣子如果犯了大罪,但皇帝又想放他一条生路的话,一般都会让太监过来装模作样的传一道圣旨,末尾最后一句话就是,“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听到这句话的那个人肯定会突然面色惨白,甚至有些连跪都跪不稳了,那么,披甲人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人闻之色变呢?

《盛京通志》中记载:“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有树林,名为觉罗,被视为努尔哈赤祖龙兴之地。”从顺治十二年陈嘉猷被发往宁古塔开始,这里便成为清初流放重犯之地。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丁酉科场案。

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相传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宁古塔是清代最著名的流放地之一。清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盛京以北、以东皆归其统。随着设厅,疆土逐渐减少。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黑龙江省东部的海林县,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宁古塔所在地。被遣戍宁古塔的流人,能生还的极少,大部分都客死该地。

平日里荣华富贵享受惯了,突然一下子给派到苦寒的边疆,还要遭受到当地驻军“披甲人”的折辱,自然心里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道圣旨无疑是让你慢性自杀。披甲人,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民族不一,地位低于一般军人,高于奴隶;满清时,多有朝廷大员犯重罪,发配边疆,与披甲人为奴。一旦被发配到宁古塔,极少数人能活着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当当被吓死的人不在少数。

清朝灭亡后,发配至宁古塔的犯人都去了哪里?

在我国古代,流放是一种很常见的刑罚,所谓流放就是将罪犯放逐到荒僻、人烟罕至的地方,来实现对罪犯的惩治。

看上去是一种温和的刑罚,其实它是用来惩罚重刑犯、谋逆之臣的重刑,我们看《水浒传》的时候,像武松、林冲等许多梁山好汉或杀人或失职,都被流放过,那时流放的主要地点是沧州、江州。

古代流放都是让罪犯远离家乡、跋涉千里,去往荒僻之地定居,除了背井离乡的跋涉之苦,还要负责流放地的开垦工作,几代人流放至此,荒凉之地也就变得繁华了,国家没耗费人力财力就多了一座城池,之后再选一处荒蛮之地作为流放之所,周而复始,到了清朝,关内地方都被发掘的差不多了,便想到去发展关外的龙兴之地,流放之地便选为了宁古塔。

宁古塔不是塔,而是清军在黑龙江戍边的一个军事驻地,当时沈阳以北的吉林、黑龙江都在其统辖范围内,负责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向戍边部队送战备物资,后来甚至成为了与盛京齐名的藩国进贡礼品的代收点。

这么介绍宁古塔,是不是有种军事要塞,繁华发达的感觉,其实清朝入关之初许多年,东北都因为气候条件的原因,人烟稀少,无奈那是边关又是清朝发家之地,所以必须得有皇室信任的封疆大将带领八旗兵驻守于此,条件也是很艰苦的。

也因此,清廷才想着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戍边的旗兵将领做披甲奴,伺候主子的衣食住行,也算是对他们艰苦戍边的补偿,这些流放的犯人命如蝼蚁,根本无人在乎,戍边士兵压力大、无聊苦闷时,都会拿披甲奴解闷,习武之人的解闷方式都比较粗暴,出人命是常事,也不会有人追究责任。

同时发配至此的罪犯也承担起修路搭桥、开垦荒田、移山填海以及奴隶主交代的各种杂活粗活,清朝流放的犯人中很多都是知名的江南文士,不用说干体力活,让他们缺衣少食的在东北活下去都很难,宁古塔埋葬了无数文人的白骨。

身强体壮、能克服恶劣条件生存下来的,若是有幸遇到开明的主子,娶妻生子,也算在宁古塔安了家、扎了根。

宁古塔承载了大清的兴盛衰亡,流放至此的人们目睹了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宁古塔听到过世人的浅酌轻歌与悲痛呻吟,也见证了雁飞长空与硕米肥鱼。

清朝的灭亡,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也随之结束,一个民主共和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奴隶制度被废除,宁古塔里的披甲奴们得以脱离奴籍,成为自由人。

不过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经历一段军阀混战的岁月,许多人都被迫参军或是死在了混战之中,能够侥幸活下来的去处基本就三地:

许多犯人当年都是一人发配全家充公、或者干脆全家发配的,囚居宁古塔多年,家乡已无牵挂,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在这里,自己的青春也在这里,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索性就留在这黑土地上。

也有些人想着落叶归根,再跋涉千里回到故里终老。

再有就是随军作战或是逃难流落在外,抗战结束时孑然一身,就留在当地定居,飘到哪算哪。

清代经常提到的“流放宁古塔”,被流放者究竟命运如何?

从很多清朝的影视剧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朝廷的官员或者是他们的家人,在受到了严厉的刑罚过后,基本上都会发配到边远的地区。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宁古塔,以至于当犯人听到自己即将被发配到这个地方时,基本上都会唉声叹气甚至还有不少人会当场昏厥,那么这个地方为何会如此的恐怖,让人是心生绝望?


环境恶劣

要知道清朝的前身是后金,然而当年努尔哈赤正是在白山黑水之间起兵叛乱,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限制的原因导致东北地区是处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除此以外,在清朝前期由于棉花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在东北地区很少使用棉制品,因此在冬季到来之时取卵大多数都是使用野兽的皮毛。可是对于这些犯人而言,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况且东北在冬季到来之后,气温往往会下降到零下30度左右,而在漠河地区温度则更低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下降到零下50度左右,显然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这些犯人而言基本上是走了一趟鬼门关。

路途遥远

从目前来看宁古塔并没有确切的位置,但是指大致方向来看距离北京也长达2000公里,那么在此情况下,作为南方或者是其他区域的囚犯带着枷锁一路向北,期间所受到的痛苦恐怕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有相当一部分罪犯还没有来到灵谷塔,就因为种种原因在路途上丧命,此外就算是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了这里,想要活下来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普通的农作物基本上是无法存活,而流放到这里的罪犯,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并且还需要缴纳部分的收成给旗人,因此生活是极其艰难挨饿受冻也是常事。

野兽威胁与旗人的欺压

相比寒冷的气候,在这里进行劳作的罪犯,最为担心的恐怕还是东北的老虎和各种野兽。要知道在清朝时期由于大规模战争,在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各种野生动物尤其是食肉动物的繁衍速度极快。这样一来也给流放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此外在这里流放还会受到旗人的欺压,毕竟是天高皇帝远身处穷山恶水,恐怕就算是死在了某些角落,也没有人去过问。

在清朝灭亡后,以前被流放到宁古塔的重刑犯,他们都去哪了?

受一些历史剧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古代的皇帝是那种可以为所欲为的角色,其实不然,绝大多数朝代的皇帝都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力,而且也没有为所欲为的文化习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善待大臣的文化习惯,儒家亚圣孟子曾经这样来形容君臣关系的相对性: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当然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地胡说了,因为儒家的绝大部分主张都是从周礼当中脱离出来的,所以他们的言论一般也是围绕周礼展开的。周朝认为大臣是国家的颜面,虽然他犯罪了应该处罚,但是不能够侮辱他。所以周礼规定,一般大臣犯了罪,君王是赐予他私下自尽,以保全尸首和朝廷名声。

而大臣们这时候也比较知道羞耻,他们不会因为害怕死亡就逃跑,因为那会给他的家族带来耻辱。这种情况到了后期由于君臣斗争加剧有所改变,但是尊重臣子的习惯仍然在皇帝们身上流传暴君除外。?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成为了皇帝维系大臣与自己亲密关系的重要准则,所以很多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相传明朝皇帝朱瞻基就跟三朝老臣杨士奇关系非常好,朱瞻基想法很多,经常晚上想找杨士奇聊天。按照我们的想法,他肯定是一纸圣旨就让杨士奇这个?老家伙?半夜跑过来跪在自己前面了。然而他不是,他自己跑到杨士奇家来敲门,杨士奇惊讶道:?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自轻??朱瞻基却说:?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

但是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大臣见皇帝必须下跪曾经乾隆他叔叔被乾隆?特许?可以不准下跪,他真信了,最后被乾隆撤职查办。对自己的亲叔叔都这样狠,对其他的大臣就更是如此了,因此清宫剧的演员大约是膝盖最累的因为一集之内总有无数个下跪的镜头。而明朝、唐朝等其他朝代,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大臣没必要处处下跪。

但是相对而言,下跪其实不算啥,清朝的流放宁古塔,那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刑罚了。甚至于一些人在听到自己将要被流放宁古塔时,直接就自杀了去宁古塔可比死可怕多了!有的胆小的犯人,听到宁古塔3个字直接就被吓死了。

而且这个宁古塔一般是给重犯的?特殊待遇?,一般老百姓就是偷鸡摸狗啥的,也不至于被拉去宁古塔。所以宁古塔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朝廷大臣了!一般的朝廷大臣在朝中都是坐轿子,抱着美女,连太阳都不怎么晒过的,一听说要去宁古塔这个?鬼地方?,直接就吓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希望皇帝赐死自己。

那么宁古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清朝人如此害怕呢?宁古塔是满语音译过来的名字,意为?六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曾经的努尔哈赤6个儿子都在那里驻扎过。但是宁古塔离北京城有2000里-3000里,当了皇帝的努尔哈赤后代肯定不会去那种?蛮荒之地?了,他们就把那块地交给一些当地的土著、野人驻扎,也编入八旗的编制,称为?披甲人?。

所以清宫剧当中经常说?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不要小看这个惩罚,莫说把你交到?披甲人?手上当奴仆活不了几天,就是去宁古塔的路上,绝大多数人都会死掉,人们这样记载那个恐怖的宁古塔行程:

?半道为虎狼所食,猿狖所攫,或饥人所啖,无得生也?

被野兽吃掉都算是小事了,还能被人吃掉是不是觉得很惊讶?因为当时流放宁古塔要求50天内赶到,所以对体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而对于这些罪犯,难道清军还会给你什么好的粮食吗?所以吃不饱是寻常事,实在饿极了,就得想办法比如吃人。如果走慢了,过了50天才到,虽然活着到了那里,但是也得死,失期当斩!

等到了那里,生活苦寒的披甲人当然不会把罪犯当人看了,女的拿去反复淫乐,男的就当作会说话的畜生去干活,据说只要挺过去10年宁古塔生活就可以得到赦免的机会不过一般十年之后犯人连骨头都被狗吃光了。

宁古塔虽然让人畏惧,但是也阻挡不了人们反抗封建腐朽统治的决心,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清朝200多年,人们关于反清复明的活动没有一天停止过,直到1911年,宣布继承朱元璋事业的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清朝灭亡,宁古塔这种泯灭人性的刑罚也就消失了。

虽然当时还有少数流放在宁古塔的罪人,以自己沧桑的身体诉说着宁古塔的罪恶,但是大多被人遗忘,最后在落寞中死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