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宫廷画师郎世宁 宫廷画师郎世宁本来是一位意大利人,但是在1715年的时候他来到了清朝进行传教,当时他很快就和康熙见了面,康熙本身就十分喜欢科学以及一些艺术,所以尽管并不相信他的宗教问题但是却一直对他十分的礼遇有加,于是在此之后就立即将他封为了专门为大清皇室服务的画师,住进了如意馆之中,之后的五十年郎世宁一直潜心作画,取得了非常多的荣耀。
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一生,有五十多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从康熙开始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更,取得了许多其他人所没有的荣耀,他的成就是之前所有进入中国传教的外国画家所不能企及的,同时也让许多本土的画家无法超越。可是郎世宁在为皇室人员服务的时候,身份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只是一个普通的画家而已,而且当时作画的条件也是十分简陋的,所以说他的荣誉是十分难得的,也可以看出郎世宁为了作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1766年,宫廷画师郎世宁在自己七十八岁生日之前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后他的尸骨被埋葬在城外的传教士墓地之中,乾隆对此表示了十分的惋惜和关系,特地让人为他操办了后事,并且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他的生平事迹,就连墓志铭都是皇帝亲手写的。他的一生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为清朝和国外的艺术做出了许多贡献,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
郎世宁作品 郎世宁是清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画师,他本来是一位正宗的意大利人,自从1715年的时候进入中国之后就被康熙封为了宫廷画师,专门为大清皇室中人服务,尽管当时的作画环境十分的简陋和艰苦但是郎世宁却在清朝经历了三个朝代,时间达到了五十多年,在此期间郎世宁作品非常的丰富,也因此而取得了许多外国以及本土画家都无法追赶和超越的成就,那么郎世宁作品有哪些呢?
郎世宁作品是非常丰富多变的,包括《瑞谷图》、《百骏图》以及《百子图》等著名作品,其中最为出色的还是《百骏图》。这幅《百骏图》是在1728年的时候完成的,在这幅作品中总会绘制了一百匹形象各异的马儿,它们姿势都是不同的,有些是站立的,有些是正在奔跑,还有一些跪着或是卧在地上,可以说将所有马儿的姿态全部绘画出来了。另外在这幅郎世宁作品中还有一些正在看守马匹的牧马人,他们和自然界以及马儿表现的都十分和谐。
这幅《百骏图》在郎世宁作品中表现手法也是十分突出的,他还将欧洲的一些明暗画法融合到作品之中,这样一来马儿的形象就变得十分立体,而笔锋也表现的十分细腻,将马儿身上的皮毛都表现的非常好。其实马儿是十分传统的绘画题材,之前也有许多画家以此而创作过,但是郎世宁的作品却又十分的独特,由此可见他的成就如此之高也是名副其实的。
其实,郎世宁为乾隆画的肖像画其实只有三幅画,分别是乾隆本人的画像、皇后和令妃的画像。而其余的是十一位妃子不是由郎世宁画的,其中有七位妃子是由郎世宁的弟子画的,剩下的三位是其他宫廷画家按照前面的画像风格所续画的。因为郎世宁画的妃子只有两位,所以还是很容易比美,个人觉得画像中的令妃更胜一筹。
说起令妃,不得不提的就是令妃的美貌了。皇帝的后宫可是佳丽三千,令妃的美貌那可以说是后宫的翘楚。令妃长相可以后宫的颜值担当,倾国倾城的美貌在女人堆里十分出众。可以从乾隆皇帝对她的态度中就能看出来,乾隆对令妃那是宠爱至极。令妃为乾隆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就立即被册封成为了皇贵妃,并且孩子还被封为了皇太子。
因为令妃自身的底子本来就好,所以经过郎世宁的妙笔,令妃自然是美得不可方物。在郎世宁的画笔下,令妃的五官是非常精致小巧。郎世宁根据令妃的五官特点,对令妃进行“量身打造”的VIP服务。他在令妃的脖子和鼻翼周围画了一点阴影,从而显得令妃的五官更加立体,并且还对令妃的脸型进行了适当的修饰,显得令妃的脸型十分精致小巧。并且,令妃的眼睛也是一大亮点。令妃天生眼睛属于天生的杏仁眼,所以郎世宁在画令妃的眼睛的时候,刻意突出了令妃眼睛的温柔和饱含的深情。
郎世宁巧具匠心的画法让令妃的美更加独一无二,让令妃在众妃子的画像中显得更加精致迷人。郎世宁和弟子为乾隆画的肖像画,乾隆这一生也只打开来看过三次。并且在乾隆在八十岁的时候,那次也是他最后一次观赏。他欣赏完毕就立即将画密封于一个盒子里面,还下旨:窃视此画者必凌迟处死。
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简介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日)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郎世宁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很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欧洲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大家知道从明朝末年利玛窦、汤若望这些人到中国来之后,陆续就有欧洲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一些人就到了宫廷,成为带有顾问性质的人。郎世宁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1714年,即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渡重洋,那时要到中国只能走海路,其时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凿,他们先从地中海上船,往东行驶绕过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绕过非洲东岸、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然后绕过南亚次大陆,进入南中国海,到达当时被葡萄牙占领的澳门。上岸后,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学习中国的礼仪,熟悉中国的文化,并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郎世宁。不久,他从澳门转到广州。当时的广东巡抚,知道来华的欧洲人中有位画家,就上奏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很高兴,下旨请他到北京来。郎世宁从康熙五十四年到中国,直至去世,他的后半辈子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最后安葬在了北京。郎世宁到了中国之后很快进入宫廷,成为一名很重要的宫廷画家。他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画作欣赏 图1是他画的一幅三米多高的乾隆戎装像。乾隆皇帝全身披挂,穿铠甲、戴头盔,挂箭囊、弓袋,威风凛凛,骑着一匹花马。此时乾隆皇帝大约40岁出头。他是以军队统帅的形象出现的。从郎世宁的这幅画上可以看到铠甲有一种光影的效果。画中的马匹也和中国传统画马的方法完全不同。我们经常看到的像古代画家李公麟、赵孟等都喜欢用连绵不断的线条来勾勒马的轮廓,而郎世宁是通过非常细小的笔触来表现马皮毛的质感,而且通过这种笔触来表现马的立体效果,画得很细致。这是欧洲画家的长处。
图1乾隆皇帝戎装像
图2 慧贤皇贵妃朝服像
图2是他画的乾隆皇帝皇贵妃的朝服像,慧贤皇贵妃朝服像带有非常浓厚的欧洲绘画的痕迹,脸部强调立体效果;座椅具有前大后小的透视关系;地毯的绘画让观者的目光有向前延伸的效果;就是衣服上的佩带,通过光影、颜色表现,也体现出丝织品的质感,甚至在膝盖处表现出转折的感觉。这些画中的人物,五官都很清晰,但是有一定的明暗效果。
郎世宁艺术成就 新体画
从郎世宁一生的业绩来看,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以其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在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禽献英芝图》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图中所绘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在中国文化中多寓意强健、长寿和吉祥。在色彩上,鹰白、松绿、芝棕红、土坡绛色和藤萝花粉紫,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和浓重。 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上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官廷画师中的地位。
铜版画
铜版画是欧洲版画的一个品种,距今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因其所用的底版以金属材料铜为主,故称之为铜版画。铜版画的制作要求精致细腻,故耗费人力物力较多,在欧洲也被视为名贵艺术品。铜版画在康熙年间传入中国。而乾隆时由郎世宁为主创作的《平定准部回部.钱图》则是铜版画的佳作。此后,清宫廷仿照《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又绘制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画。这些画幅是根据郎世宁等人所传授的铜版画技法而制作的,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清代第一套战图《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共十六幅,是郎世宁奉命与西洋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安得意等起稿共同完成的。它描绘了清兵平定西北战事的主要战线及其始末,是一套有关战史的组画。根据郎世宁的建议将图稿分批寄往法国巴黎,聘请著名雕刻家李巴刻成铜版画,压印200份,寄回内廷。这套铜版组画具有极其浓厚的西洋风味,成为中外博物馆的珍藏品。
西洋绘画技巧
焦点透视画是产生于欧洲的一个画种,它运用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为的是在平面的画幅上更真实地表现出自然界立体状貌。这种与中国传统技法迥异的绘画方法也随欧洲传教士进入了清朝内廷,郎世宁对于这一绘画方法的传播起了极为主要的作用。雍正年间学者年希尧在郎世宁的帮助下,出版了首次在中国介绍西画焦点透视法的专著《视学》,序言中特别说明曾受益于翰林院画院的?郎学士?。
圆明园设计
乾隆要修建圆明园为夏宫,郎世宁又秉旨设计图则。乾隆命郎世宁起草建筑图样进说:?就采用欧夷的样式吧。?从那幅带有巍峨壮丽巴洛克风格的蓝图中,可以见到建筑上的主要旨趣,大理石圆柱以及意大利式豪华富丽的螺旋形柱头装饰。
不过,屋顶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用兽形装饰的飞檐,却是中国传统式样。这项工程于1747年至1759年间进行。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余年间,清朝中央政权与西北蒙古族各部和维吾尔族回部争战频繁,终于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族厄鲁特部和回部的叛乱,使得西北的边境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为此乾隆皇帝在宫廷画家中挑选了以郎世宁为首的中外画家,创作了一系列史诗般的画幅。乾隆十九年(1754年),厄鲁特蒙古族的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合称为三车凌)以及厄鲁特蒙古族的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相继归顺清朝,乾隆皇帝特地在承德的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举行盛大仪式表示庆贺。时年66岁的郎世宁和另外两位欧洲传教士画家王致诚、艾启蒙等一起,赶赴承德,画了一批蒙古族归顺首领的油画人物半身肖像。后来又根据此行搜集的素材,郎世宁和其他中外画家共同完成了两幅大型的历史画:《乾隆万树园赐宴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和《乾隆观马术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两幅画完成之后,张贴在避暑山庄内?卷阿胜境?殿的东西墙上。郎世宁描绘这一主题的绘画作品还有《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玛瑺斫阵图》卷(有两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收藏)、《哈萨克贡马图》卷(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等。
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开始,郎世宁和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一起为铜版组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又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馆中均有收藏)绘制图稿。这套十六幅的图稿后来通过广州粤海关将其送往法国巴黎镌刻成铜版刷印,成为宫廷艺术的珍品之一。铜版画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宁负责,他画了其中的若干幅,还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了具体说明。遗憾的是当这套铜版组画竣工从法国运回中国时,郎世宁已经因病去世了。后来清朝宫廷仿照《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绘刻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组画,这些画幅是由清宫内供职的中国画家制作的,它们成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其中郎世宁的开创之功不可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0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亲王永瑆行楷《月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