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生的六次南巡中,有三次途经山东泰山、曲阜等地。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在封建时代一直被视为文化的圣地。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拉拢文人,巩固在全国的统治,尊奉孔孟之道无疑是一个绝好的策略。为此顺治帝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路过曲阜,也自然而然的要拜谒孔庙,祭奠孔子了。
康熙到达曲阜后,首先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到孔庙祭拜了孔子。康熙对着孔子的圣象破天荒的使用了最为尊崇的礼节,三跪九叩大礼。要知道康熙贵为天子,平时都是臣民向他下跪,所以能让康熙下拜的除了太庙里的祖宗和明太祖朱元璋之外,恐怕也就只有孔圣人了。康熙行完大礼后,又亲自诵读了祭文,令在场陪同拜谒的士大夫们感动的一塌糊涂,纷纷高呼万岁。
出了孔庙,康熙一行又到了孔林,祭奠孔墓。康熙走进孔子墓前,如不出意外,也一定会行三跪九叩大礼,但文武百官们发现,康熙在孔子墓前站了良久,一直盯着孔子的墓碑,迟迟没有任何动作。侍候康熙的太监看此情景,便上前询问,康熙看着众人欲言又止,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时一个大臣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他急忙上前把康熙引到了一旁休息,用黄布盖上了墓碑上的一个字。当康熙重新返回时,立即下跪行了大礼。此事让在场的文武百官大为不解,他们不敢去询问康熙,只好纷纷去请教那位大臣。原来,孔子的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几个字,康熙作为一国之君,怎能再向王下跪呢。在康熙的心目中,孔子是圣贤,是老师,而不是什么王。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了我国的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之久,但其实再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已经出现了衰弱的趋势,韩愈等人还特意为此发起过古文运动,但每个朝代的君主都希望百姓能将自己视为仁君,因此尽管有时候皇帝残暴。
但是对儒家至圣先师的祭拜还是必不可少的。康熙皇帝在位时,九层发生过这样的一幕,康熙皇帝无论无何也不愿下跪,直到大臣们将这个字给遮住了,他立马下跪!唐朝灭亡后,历史上出现了五代乱世,直至公元960年宋朝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欢迎。
就是因为不使用时战时和乱世,因此再唐宋年间也是,儒家思想出现衰弱趋势,此时韩愈柳宗元等人纷纷站出,推行古文运动,大力支持儒家思想,而到了明清时期,全国恢复稳定状态,儒家思想重新被大家认可,盛世需要仁君。
因此清朝的12位皇帝,几乎都受过儒学的熏陶,因此皇室自古就有祭拜孔圣先师的仪式,但是康熙帝有一次南巡时,就出现了难题。康熙帝南巡时来到了孔庙,也是十分恭敬的祭拜,但是来到孔子的墓前时,却立马变了脸色,怎么也不肯下跪祭拜。
大臣们非常不解,因为康熙皇帝意向充上儒家思想,为政十分仁德,刚刚在孔庙也好好的,为什么突然不愿意祭拜了呢?直到看见孔子墓碑上刻的字,大臣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孔子的墓碑,在经过历朝历代的更迭之后,已经由汉朝的“褒成宣尼公”到宋朝的“至圣文宣王”。
再到现在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一共国家也只能有一个国君,这也难怪康熙皇帝不愿意下跪。但是祭祀仪式都进行到一半了,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就在大家十分着急的时候,有一位大臣突然上前,将墓碑上的一个字给盖上了,刚一盖上康熙皇帝的脸色就缓和了,立马就继续进行跪拜仪式了。原来,这位大臣将墓碑上的“王”给盖上了,皇帝介意的不就是这个吗。
对症下药自然就解决了。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统治之所以能够稳定,儒家的仁爱与守礼思想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对我国,它对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有深远影响,1590年藤原惺窝在日本大力宣传宋儒理性思想。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三次途经泰山和山东曲阜。孔子的故乡曲阜,在封建时代一直被视为文化圣地。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拉拢士大夫,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尊孔孟之道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策略。正因如此,顺治皇帝尊称孔子为大圣。康熙路过曲阜,自然要去一趟孔庙,祭奠一下孔子。
康熙到达曲阜后,首先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到孔庙拜见了孔子。康熙第一次对孔子圣像使用了最尊崇的礼仪,三跪九叩大礼。
要知道康熙是天子,他的臣民一般都要向他下跪,所以除了祠堂里的祖宗和明成祖朱元璋,恐怕就只有圣人孔了。康熙行完大礼后,亲自念了祭文,让随行瞻仰的文人深受感动,纷纷高呼“万岁”。
出了夫子庙,康熙一行又去了孔琳祭奠孔庙。康熙走进孔子墓,如果不出意外,肯定会送上三跪九叩的大礼。但文武官员发现,康熙已经在孔子墓前站了很久,盯着孔子的墓碑,没有任何动作。
侍候康熙的太监见此,上前询问。康熙看着人群,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时,一个大臣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他急忙上前把康熙引到一边休息,并用黄布盖住墓碑上的一个字。康熙回来,立即跪下,行大礼。
这件事让在场的文武百官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不敢问康熙,只好一个接一个地问大臣。
原来,孔子的墓碑上写着“丰功伟绩,圣旨称王”四个字。作为一国之君,康熙怎么可能再向国王下跪?在康熙心目中,孔子是圣人,是老师,不是国王。
康熙回到孔子墓前,发现“王”字已经被堵上了,于是立刻恭恭敬敬地向孔子鞠了一躬,没有丝毫犹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