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慈禧太后杀熊与挪用海军军费的关系,

华里士 2023-07-23 01:22:52

借着中国近代史的“东风”,慈禧的名声一向不是很好。不过当你仔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发现她的名声确实不应该好。

并非女人不能接触政治,武则天、孝庄,以及好几位在关键时刻帮助国家度过危难的太后都用行动证实:女人可以撑起半边天。慈禧并非庸人,否则也无法发动辛酉政变继而把持朝政几十年。然而在内忧外侮、天下危急、民族急需振作之时,慈禧的刁蛮任性就说不过去了。

被大家讥讽为“清代所留最大海军设施”的颐和园,静静矗立在北京西北方位,用自己的形象生动的诉说了当年太后老佛爷是如何将买军舰的钱用来造园子的。

北洋海军军费被挪用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其军力的衰弱,然而在甲午战争之后,慈禧还想将军费挪用,为找借口还亲自上演了一场猎熊的闹剧。

一、挪用的经费

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孝道,特意在北京西郊一带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打造了清漪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好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破坏了。

1884年至1895年的十一年间,慈禧想将清漪园作为自己退居休养的离宫,便以光绪的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国力衰弱、经费有限,他们只能以昆明湖为中心四周筑墙,然后集中财力修复了前山建筑群,并改名为颐和园。

在整个修建的过程中,一共的花费达到了白银一千万两以上。要知道,同时期的北洋、南洋水师的运行维护费用也不过几百万两而已。

如此巨大的银钱消耗当然超出了正常的财政预算,所以只能从别的款项进行抽调,作为吞金巨兽的清朝水师就被慈禧老佛爷盯上了。海防工程款项最初只是挪借,十年间海军经费共计挪借了四百三十七万两,不过这四百多万两后来都经过专款归还了。

然而之后颐和园工程的花费就变成了挪用。1888年只挪用了四十五万三千两。但到了第二年,奕劻决定此后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三十万两。到了1894年,累计挪用了一百八十万两,再加上七七八八的巧立名目,总共加起来霸占了七百五十万两的海军军费!也就是说,西太后任性的六十大寿足足吃掉了清帝国半条舰队。

二、猎熊女中杰

甲午战败后,慈禧并没有认识到中日的这场较量能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同时面对战败也成为了习惯。所以北洋水师这支吞金兽的消失,正好腾出钱来再修建自己的消遣之地——颐和园。

处在国耻之中的大臣们明着不敢反对,背后却免不了议论,声音一大难免会传到太后的耳朵里。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为了向大臣证明自己有资格享受,于是慈禧想到了立威。

慈禧平生最崇拜的就是乾隆皇帝,当然她对乾隆的功业丝毫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那些闲情轶事。乾隆曾经亲身斩杀过黑熊,这不仅增加了皇帝的威严,同时也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皇权。

慈禧叫来兵部尚书荣禄和心腹太监李莲英,说自己也要效仿乾隆去猎杀一头熊,这样可以让朝中大臣们闭嘴,修建颐和园的伟大事业又可以顺利进行了。两人听后喜忧参半,喜的是如果此事办好,就不愁太后老佛爷的宠信;忧的是慈禧这么大岁数还要胡闹,如果出现危险全家都要陪着太后上路。

荣李二人秘密谋划一番之后,终于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套方案既可以保证慈禧的人身安全,又可以顺利杀熊扬名立威。

三、杀熊正当时

荣李二人派出各自的亲信,奔赴全国各地寻找黑熊,只要发现便不惜高价进行购买。然后从中选出年老体弱的加以调教,以备慈禧猎用。同时,他们从洋人那里花高价买来最新式的精良火枪,并聘请洋人亲自给慈禧当老师。

过了一个多月,从全国各地所购买的一百多头黑熊用铁笼装好,一只只运往避暑山庄附近。在李莲英的亲自检视下,黑熊们通过层层筛选,把所有有几率将老佛爷送上西天的都淘汰掉,最后选中了一头濒临老死的母熊,暂时内定为慈禧的专用猎物。

之后,李莲英派人秘密地将那只母熊送到附近的百姓人家饲养。由于担心村民不知轻重走漏了消息,荣禄派兵将村民好生“保护”,以免泄露消息损害了西太后的威严。

数天后,慈禧亲自率领皇后嫔妃、王公大臣、福晋格格、太监宫女等数千人,由御林军与仪仗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开到了避暑山庄。

临近避暑山庄的一天傍晚,一直由人伺候的老佛爷突然全身披挂,端坐在一匹白色骏马上,手持长杆洋枪,威风凛凛地出场了。她左边伴着荣禄,右边有李莲英护着,身后则是数不清的黄马褂侍卫,这样的出场可以说接近满分。

然而不明就里的王公贵族,尤其是女眷们却吓坏了。究竟遇到什么情形需要老佛爷拿着长枪亲自上阵?!这时,不远处的树林中传来动静,只见一头黑熊正慢慢地缓步走来。这下把大家吓得不轻,有人想跑却迫于慈禧在场,只能战栗在原地不敢动弹。

四、笑话传百年

那只母熊已经老到失去了灵敏的感觉,同时它也不知道还有内定这等黑暗的操作。它迈着缓慢的步伐一点一点挪进人们的视线。走着走着,母熊突然发现路边的树上竟然吊着一只羊羔。

母熊急吼吼地跑到羊羔的面前,此时的荣禄低声对慈禧说道:“老佛爷,快开枪,快开枪!”

慈禧虽然对打猎这件事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有点慌乱。她用颤抖的手勉强扣住了扳机,随着“砰”的一声巨响,被击中的母熊全身一个激灵,开始四处冲撞。

早已虎视眈眈的侍卫群起而攻,一番折腾之后母熊毙命。惊慌的众人后知后觉,随即全体跪叩慈禧老佛爷的神威,称赞其枪法如神。远在北京的大臣们听闻此事,自然是心领神会,谁也不为扩修颐和园而发表不同声音了。

只不过慈禧稍微有点一厢情愿,虽然整个过程都是私下运作,但是宫内哪有什么秘密,差役和养熊的村民早就将消息透露出去,流传到坊间,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为什么要挪用军款庆六十大寿?

慈禧太后是影响晚晴历史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掌握晚晴的最高权力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在她垂帘听政的这段时间,后人对她的评价却不是很高。慈禧太后一生做了很多事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她不惜阻扰当时的中国变化图强,甚至还囚禁了自己所拥立的光绪帝。如果说这些都是为了权力的斗争还是可以理解她的所为,但是她做的另一件事情却让后人无法原谅,那就是挪用军费过六十大寿。

慈禧太后的六十岁生日是1894年阴历甲午年十月初十,了解历史的朋友看到这个日期一定很敏感,因为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在这之前不久爆发的,时间是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距离慈禧太后60大寿不过还有短短的几十天。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慈禧太后要这么重视自己的60大寿,我们说在古代皇帝或者太后过寿的确是个很隆重的事情,因为这事关皇家的体面和威严,过寿肯定不会就那么草草了事的。当初乾隆皇帝晚年为了过寿营建了宁寿宫,大摆排场,我们说在古代这些场面其实也并非是帝王的个人爱好,这些场面更深层的含义是表颂自己作为帝王的丰功伟绩。

慈禧太后晚年的时候也处处效仿乾隆,为了过60岁大寿,她可是早就做了准备。

我们说慈禧太后既然想大搞一次寿诞,那就得有大把的银子支出。那么钱从哪里来呢?当时为了讨慈禧太后欢心,京城官员乃至朝廷的各部门都自发向慈禧太后捐献寿银

。这种表面上的自发其实是带有胁迫性的,就连当时的重要国防部门海军衙门也不能避免。根据现有档案文献资料,颐和园工程经费约为814 5148两。其中出自海军衙门经费737 5148两,总理衙门经费77 0000两。

除本为颐和园工程而筹的“海军巨款”息银32 1183两外,属于“挪用”性质的海军衙门经费数额约705 3965两,而“挪用”的海防专款数额约66 8265两,这样庞大的数据让后人看了触目惊心。这笔巨款本来是用来改善北洋舰队装备和添加新战舰的,慈禧却将它挪用可以说是自掘坟墓。

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一责任人是不是挪用了海军军费的慈禧太后呢?

一、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始未

甲午海战前夕,正是慈禧筹办60大寿的时候,清政府预计,花费三千万两白银为自己庆祝60大寿。这个数字是康有为杜撰的,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7000多万两,为太后庆祝生日要花费3000万辆,这可能吗?即便当时清政府有心,恐怕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慈禧60大寿,正值甲午战争期间,为此,原来筹划的活动已经减掉了很多项目,实际花费的数额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

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主要源于,修建颐和园。这颐和园的工程确实是为慈禧60大寿所修建。慈禧太后原本计划60岁以后就住在颐和园里,扶光绪亲政,自己颐养天年。但是,朝廷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仅有海军衙门还有一部分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于是翁同和等人就打起了海军军费的主意。但是如果明目张胆削减海军军费经费用于颐和园的建设,恐怕慈禧太后也会也没那么二吧?今天我们找到颐和园会发现,万寿山的旁边有一个水师学堂,而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就是北洋水师学堂的训练基地。水师学堂本来就要建,但也不能建在一个大水坑边啦!就这样,李鸿章为讨慈禧太后的欢心,以兴建北洋水师学堂为名,行修建颐和园之实。同时,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东铁路,也因为被挪用近200万经费,在甲午战争开战前夕停建。

但是,挪用与海军军费,也就是在慈禧庆祝60大寿期间的事情,建设一只规模庞大的舰队,又岂止是当年度的预算就能决定其成败的?这支舰队从1870年代开始建立,倾注了李鸿章半生的心血。把这责任推到慈禧身上好像不妥当。

二、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水师的装备已经落后

自1880年开始,清政府已经没有再为北洋水师添置军舰,甚至没有更换过一门舰炮。而同时期的日本海军,则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日本海军虽然没有像定远、镇远这样的大型战列舰,但是他们整只舰队的整体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北洋水师。中国的两艘大型的主力战列舰,是在1880年代由德国生产的,而日本的舰船都是在甲午开战前夕没多久有英国人制造并交付日本海军使用的。两者之间至少有十年的代差,比如在速度上,北洋水师的战列舰为15至16节,而日本的吉野号的航速是22.8节。实际上,这也说明了在角逐于大海之上的时候,北洋水是想追着日本的舰队打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根本追不上。如果两支舰队正面交火,就要看谁的火力更足,谁的船体更坚固,谁的临阵指挥更得当。

历史辟谣!慈禧没有挪用甲午战争时海军的军费!

慈禧没有挪用甲午战争时海军的军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北京城外的颐和园,能够让人们领略到江南的独特风景。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那时候,清朝的皇帝们除了喜欢待在沉闷肃杀的紫禁城外,还喜欢不出远门就领略到南方的美景,于是,就建造了这样一座古典园林。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颐和园的重新建造与近代海军有关,就连我们参观颐和园时,都能够听到这样的解说词:“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甲午海战之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大家都在讨论战争失败的原因,其中,被提到的是海军武器装备落后。为什么军队的装备会落后?大家就想到了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去修建颐和园。慈禧太后是如何盗用海军费用的呢?盗用的金额又有多少呢?这些细节我们需要仔细查阅清朝的档案才能找出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当我们查阅所有档案后发现,其实,“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的说法竟然是谣传。

海军军费是清朝 *** 给予,专门用于海军日常花销的一笔费用。自北洋水师创立, *** 就制定了每年两百万两白银的军费,它们的来源,主要是海关的税收和沿海省份的税收。刚开始,北洋水师获得的军费都是各部门发给北洋大臣的,但是,每个部门给予的费用并没有要求,这就导致,海军每年获得的费用只有八十万两白银,所以,北洋大臣难免要向朝廷抱怨这个事情。

为此,清 *** 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海军费用的事务衙门,这个部门负责接收各个单位的经费,再统一发给北洋海军。但是,经费不足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各个部门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将拨给海军的费用大打折扣,使得海军实际能够获得的经费只有一百万两左右。北洋海军每年一百万两白银的军费,只能支付海军部分人员的工资及部门船舰的维护,有时候还能购买一些小口径的火炮。

但是,如果想要购买一些大型舰船,靠这点军费是做不到的。北洋海军如果想要购买大型船舰,就不得不单独申请,甚至,连主力舰上人员的工资,都得额外申请才能够发得起。战争爆发前,北洋海军的军费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勉强维持日常活动,根本没有剩余。实际上,建造颐和园所使用的海军经费,跟北洋海军并没有关系,这个经费是管理海军军费的事务衙门负责的。

这个事务衙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中央级别的洋务机构,它是总理衙门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海军建设、矿务、铁路等业务。光绪皇帝亲政后,慈禧太后开始隐退,但是,她还居住在宫里面。当时,负责建造颐和园的是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如果,颐和园能够尽快建好,慈禧太后就能够离开皇宫,而光绪皇帝就能够真正独立亲政了。

因此,醇亲王就动力去主持这个事情,无论如何他都要帮助自己的皇帝儿子。事务衙门掌管着大量的经费开支,从中拨出一笔钱建造颐和园,对于负责人醇亲王来说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醇亲王接过颐和园建造工程后,陆续从事务衙门掌管的经费中向那个工程挪款,以保证工程进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笔款项跟海军军费没有任何关系,同一时期的海军军费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醇亲王除了挪用事务衙门的经费外,还挪用了两笔带有“海军”色彩的经费:

第一笔是“海防捐”,即利用海防的名义向社会募捐,前来参与捐赠的人员可以获得一个虚职。募捐所得,大部分用于颐和园的建造,还有部分用于铁路建设。

这笔钱从来都不属于北洋水师,也就不存在挪用的情况了。

另一笔经费在清朝档案中有一个专业称呼,那就是“海军巨款”。1888年,醇亲王让李鸿章通知沿海各省的总督、巡抚,要求他们筹集资金用于颐和园工程。这样的筹资,自然无法摆上台面,需要稍加掩饰;于是,醇亲王想出了利用“海军”的名义,暗地里跟这些官员说明:“这些款项会用于颐和园建设,这也是慈禧太后要求的。”有了这些暗示,这些官员自然踊跃筹资,最后,筹到了两百六十万两白银。

当时,李鸿章通知了两江、两广、湖广、四川、江苏等省份的督抚,且都收到了回复:“总督曾国荃和巡抚松骏愿意筹资七十万两;总督张之洞愿意筹资一百万两;总督裕禄和巡抚奎斌愿意筹资四十万两;总督刘秉璋愿意筹资二十万两;巡抚德馨原因筹资十万两。再加上,李鸿章自己认领的二十万两,就足够两百六十万两了”

“海军巨款”不属于事务衙门的经费,自然也就不属于北洋海军的军费。这笔款项跟“海防捐”一样,均是额外捐赠,不能算是挪用海军军费。“海军巨款”的使用也很不寻常,这笔钱并没有直接用于颐和园工程,而是直接存入天津的外国银行,利用存款利息来补贴颐和园的日常花销。且存在银行的本金,对外宣称的作用一直都是海军建设。

并且,在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太后要求将这笔钱提出来,用于军火的购买。可是,当时存期不满,只能提出一百五十八万两,具体情况如下:

“海军巨款”采取了“分存生息”的方式,将本金二百六十万两白银分别存在三个银行,其中,汇丰银行存了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等到慈禧太后要求提取时,汇丰银行所存本金全部提出,德华银行和怡和洋行由于存期未满,分别只能取出十一万二千五百两和二十万两。

颐和园工程只是以海军的名义进行敛财,而不是直接挪用海军经费。但是,北洋海军也受到过颐和园工程的影响。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户部向皇帝请示,停止了海军向外购买军火、船舰,皇帝也批准了!

这才是海军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

甲午海战前,慈禧为何挪用六百万两海军经费给自己做寿?

慈禧太后挪用600万两军费的政治目的是——揽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自光绪帝亲政以后,朝中的大权却还在慈禧手里,因此,朝野上下都强烈要求光绪帝亲政。慈禧肯定不愿把手中的权力交出去,但她又怕引起众怒,于是想出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办法:办寿。

别人办寿要钱,她办寿要命,大手一挥,需要600万两军费。怎么要这么多钱呢?原因是,办寿的地址有讲究,不能太寒碜,需要一个又大又新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修建颐和园!结果可想而知,修建颐和园耗空了国库所有财力,这样光绪接权也是一个空壳架子了。而同时,面对日本的挑衅,慈禧毫无惧色,主动挑起了甲午战争,在她的潜意识时在,清朝打败小小的日本不在话下,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日本笑到了最后,原因有很多,但国库被慈禧挥霍空了,清朝的海军没有军费,饿着肚子怎么打得过日本先进的舰队呢?

当然,虽然甲午战争失败了,但慈禧却安然无恙,因为有光绪替她背了黑锅。光绪作为皇帝,威望一下子降到了最低,而慈禧也借此造谣声势,把光绪贬的一无是处,最终她"以国家为已任“,得已继续“代为”执政,继续垂帘听政,而她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也就达到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