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禁忌

学习中国正宗的茶道,了解不同四字茶德(茶文化之茶道与茶艺)

品茶 2023-05-18 05:46:08

学习中国正宗的茶道,了解不同四字茶德

茶道烹茶饮茶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中国的茶道精神有不同的提法,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经过归纳,得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不同“茶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一、中国四字“茶德”--廉、美、和、敬

1、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简单不奢侈,待客重在“心”。

2、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3、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4、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相敬如宾。

二、中国茶德亦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来表述:

1、理--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以理解决矛盾纠纷,以理服人,明理消气,造成和谈气氛;

2、敬--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

3、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4、融--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茶道四义”--“美、健、性、伦”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

1、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信茶德。

2、健康--健康是治茶的大本。治茶当事人,本身必健康,轻如风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权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劳。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推广饮茶,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国健康,见到全体人类健康。

3、养性--养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茶道即人道,茶人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尖,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发挥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参悟禅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已用,释氏所称彼岸,可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

4、明伦--明伦是儒家至宝,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时为伉俪饮;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以茶联欢。(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谊、君敬、臣忠),则茶有全天下义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

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茶文化之茶道与茶艺

中和之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中庸之道”,“中和”就是诠释此道的一个词。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这种相对和谐的状态作为理想的境界,是心理与生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均衡、和谐、美好关系的理想追求。

自然之性

随性而自然,是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追寻的情趣。茶道中关于“自然”的追求,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追求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是追求人性自然而然地发展。

清雅之美

清,是指饮茶物质环境的清,也指人格的清高。雅是指饮茶的环境要雅、茶具要雅、茶客要雅、饮茶方式要雅……等等。茶道的境界,要基于清雅之境,但又不拘泥于形式,毕竟大俗也可大雅。

明伦之礼

是指基于饮茶活动所体现的行为礼仪、交流礼仪等。比如,饮茶时,其人仪态端庄整洁,与人交流守礼而有节,令人十分畅快等。

茶文化

茶文化包括关于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上面我们所说的茶道,就是茶文化中的行为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物质文化

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综合,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

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茶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有关茶的管理措施,我们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茶税、内销、外贸等、

行为文化

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成俗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古时候形成的茶百戏、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习俗。而到现在,各地、各民俗形成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序也是百花齐放,数不胜数。

心态文化

指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的因素。正如在品茶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当然也包括反映茶叶生产、饮茶情趣等的文艺作品;还有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我们所说的茶道、茶德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茶道,以一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时代性

1.唐代陆羽,强调“精行俭德”的人文精神一注重烹饪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

2.佛教茶礼,讲求安寂,幽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

3.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鲜明;

4.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深刻的内涵。

二) 民族性

1.唐代茶道,以文人为主体,至宋代文人茶道更系统化,有炙茶、碍茶、罗茶、候汤、烧盖、点茶等基本程序;一追求的是,借茶励志的操守和淡泊清尚的风度。

宫廷茶道,突出茶叶精美、茶艺精湛、礼仪繁琐、等级鲜明等特点,以教化民风为目的,致清导和为宗旨;民间,还有以争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和“使汤纹水脉为物象者”的分茶。
2.明代朱权改革传统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崇尚道家思想,认为茶发““自然之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 “通仙灵”,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

3.明清时代,紫砂茶具兴起,饮茶法由煮向冲泡发展,茶道程序由繁入简,但仍追求用水、茶具、茶叶倶佳。

三)文化性

1.基于儒家的治世机嫌;

2.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

3.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

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

四)中国茶道的精神特点,主要表现四个方面:

一为,中和之道:中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

二为,自然之性:自然,《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为,清雅之美:清,可指物质的环境,也可指人格的清高,清高之人于清净之境饮清清茶汤;雅,可雅俗共赏,亦可有高雅、文雅之意。

四为,明伦之礼:《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一)茶艺的发展过程:

1.唐代,“艺”字与“茶”字发生联姻;陆羽《茶经》;

2.宋代,“艺”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

3.明代,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

4.自清代以来,广东潮汕和福建漳泉的功夫茶;

5.20世纪70年代,台湾开始使用茶艺一词,自此广泛使用。

茶艺,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

1.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

茶艺属茶文化范畴;种茶属科技领域;卖茶属茶业贸易学或称为茶叶商品学。

2.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

1)泡茶的技巧,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

2)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色、香、味、形、韵的体味,不仅是指个人独饮,还包括以茶待客的基本技巧。

3.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

艺术和技术密切相联,但艺术高于技巧;技巧,是基本的、浅层次的;艺术,是美学的范畴;茶艺属于实用美学、生活美学、休闲美学;茶艺包括:环境的美、水质的美、茶叶的美、器具的美、艺术的美;泡茶的艺术之美,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容貌、知识、风度和内心精神思想的统一。

总的来讲;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3个方面:第一,以茶雅志,陶冶个人情操:

1.茶道中的-清”“寂”“廉” “美”“静”“俭”“洁”“性”等。

2.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

3.通过茶艺活动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第二,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1.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

2.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

3.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以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1.茶文化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驰,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

2.中国茶道,以利于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中国的茶道是什么?茶俗、茶艺、茶礼、茶德都不是茶道。谁有准确的解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茶文化”是新形成的专有名词,泛指人们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的总结。它包括茶史,茶诗,茶词,茶道,茶艺,茶树的栽培学,茶叶制作学和与其相关的宗教传统文化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特指人类创造的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它表现为两个方面:茶道和茶艺。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百茶联》作者在天)”茶道源于中国,盛于中国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1] 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一句话,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决于各自的审美观。
茶道是构筑在特定的客观事物上的茶人的观念,它既是茶人的认识论,也是茶人的方法论与世界观。从广义来讲,“茶道”是人类发现并利用茶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茶叶制作工艺以及利用与其茶品相应的食茶、饮茶方法进行养生并冶炼情性的观念方法的集合;从狭义而言,‘茶道’就是饮茶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借喝茶之事修身养性以完善人格的方法论以及由此中折射出来的价值观。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日本的煎茶道、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1]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文学家王心鉴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他在《咏茶叶》诗中说: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聃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务由茗泉邮驿的运泉来为茶道提供原生态泉水的服务,这种服务近乎于奢侈,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ji/14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