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木型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
2、灌木型茶树
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
3、半乔木型茶树
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4、野生茶树
指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过的茶树,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
5、台地茶
泛指最近几年或几十年由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多密植于较低矮平缓的茶园,茶树较矮,种植密度高,相对茶叶的产量也高。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过程中很常见。
6、古树茶
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老台地”。
7、山头茶
以某个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所以也叫村寨茶,比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或村寨。
8、普洱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紧结块叫茶头。
9、普洱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直接压成饼、沱、砖(饼茶、砖茶、沱茶)等形状的各种茶品的统称,不压制的称晒青毛茶。
10、大树和小树
在普洱茶知名的山头或村寨中,当地茶农一般根据茶树的大小,也就是树的高低和主干的粗细来分为大树和小树。通常大树树龄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价格自然相对便宜。大树茶和小树茶都属于山头茶,但不属于台地茶。
11、生态茶
茶树生长在良好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里,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全程控制生产过程的茶叶叫做生态茶,喝之对人体有益无害。
12、有机茶
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按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荒坡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略)。
13、大叶种茶
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中叶种茶,小叶种茶略)
14、普洱春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春至立夏期间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5、普洱夏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夏后至立秋前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普洱夏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在二十四节气芒种至小暑期间采制的夏茶。滋味浓厚,又称“细黑条”。因夏天高温,光线照射强,茶树生长快,有利于茶叶碳代谢的进行,生成大量带苦涩味的茶多酚。一般夏茶适合制发酵茶,它有充分的茶多酚转换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夏茶外形一般都是叶片轻飘宽大,嫩梗瘦长,对夹叶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
16、普洱秋茶
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飘扬,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17、普洱冬茶
是在二十四节气白露以后所采制茶叶统称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薄。旧时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普洱冬茶茶树主要生长部位是在根部,而氨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树根部合成后再运输到顶端。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在冬、春季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8、纯料茶
只有相对的纯料,没有绝对的纯料,所以提到纯料茶一定要加个范围,比如:勐库纯料,勐库冰岛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头春纯料等,其中目前纯料的极致认为是同一棵古茶树,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单独制作而成的单株茶。
19、拼配茶
别称混合分配茶、分配茶、混合调制茶等,是为了维持茶叶风味与质量的稳固,而将多种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依据茶叶各级别的品质请求,将没有平级别、没有同筛号、质量近似的茶叶按比例拼和,使没有同筛号的茶叶彼此扬长避短、调试质量、进步品质,保障货物象样及多日货物品质的绝对于稳固。
20、螃蟹脚
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21、古六大茶山
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22、六大茶山(新)
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23、日凋
也称日光萎凋,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
24、摊凉
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
25、杀青
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26、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27、晒干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28、蒸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29、干燥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30、普洱紧茶
普洱紧茶是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毛茶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机制茶两种。
31、普洱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32、普洱红茶
普洱红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33、普洱晒红
是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作为原料,用晒红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
34、普洱青茶
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35、普洱黄茶
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36、普洱黑茶
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37、普洱白茶
普洱白茶为重萎调,轻微发酵的云南大叶种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如月光白,工艺上不属于普洱茶,但很多茶商会把它归为普洱茶来卖。
38、普洱紫芽茶
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普洱紫芽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39、普洱紫鹃茶
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特异品种,芽、叶、茎都是紫色,外形色泽紫黑,茶汤紫色,滋味醇厚香气特殊。普洱紫鹃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40、云南岩茶
特指以马台、邦东为核心茶区的古茶树与岩石共生的环境下按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
41、普洱茶膏
由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42、渥堆
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40——50天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已经由绿转黄、栗红、栗黑。
43、渥堆发酵
是形成和奠定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普洱茶“渥堆发酵”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优质普洱茶最基本质量前提是:外形条索粗大肥大,完整,色泽褐红(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就内质而言“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要达到“条索粗壮肥大”,“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这两项关键性质量指标加工普洱熟茶的原料,必须是品质上乘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44、撒面
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
45、黑点
鲜叶在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糊片,经揉念后形成糊点碎末,亦说“黑蚂蚁”。
46、干仓普洱茶
干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通风、干燥、温度适中、湿度小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普洱茶的陈化转变方式能最大程度保存茶叶的本质特征:条索紧结、色泽光润,茶香馥郁,汤色金黄或红浓,茶气足,带果香,生津回甘,口感厚重富层次感,经久耐泡,茶底富弹性。是专业茶仓、带抽湿设备库房以及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气候干燥地区的常见仓储。
47、湿仓普洱茶
湿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相对封蔽、温度偏高、湿度大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仓储的普洱茶陈化转变速度快,但茶叶内的有效物质容易受到破坏,以致条索松散、色泽暗淡,表面发白,有陈泥或霉味,汤色酱浓,茶水薄、茶气弱,水味重,锁喉异样感明显,如退仓时间足够,口感也可以顺滑,可出现各种药香、木香,却仍不经泡,茶底偏黑或软烂,活性弱。
48、自然仓普洱茶
介于上述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之间仓储的普洱茶称为自然仓普洱茶。是中国南方各地商家、藏家最常见的仓储。经自然仓陈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乌黑柔亮,茶香明显,汤色红浓厚滑,口感顺畅,回甘生津,茶底带弹性。
49、入仓普洱茶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称之为“入仓普洱茶”。
50、未入仓普洱茶
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51、松紧度
紧压茶的松紧度会直接影响到普洱茶陈化的品质,不宜蒸压过紧。茶品蒸压得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较易获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反之,蒸压过紧,则会放缓陈化的速度,冲泡时的口感受影响。
52、匀整
紧压茶的形状匀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少角;厚薄一致,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
53、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54、茶气
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55、茶质
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56、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
57、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触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8、回甘
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59、生津
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水泡不断的涌出。
60、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涩是一种触觉。
61、甘韵、甜质
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62、水性
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63、层次感
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64、立体感
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如高扬、下沉、内敛等。
65、喉韵
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66、饱满
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67、汤氲
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68、陈韵
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茶中易感到。
69、滋味
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口感舒服。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70、烟熏味
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时吸收到了烟的味道,是一种缺陷,不过也有很多茶友喜欢这种火香味。
71、红茶味
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72、水闷味
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73、霉味
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74、异杂味
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75、果酸味
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76、酸味
在揉捻后未及时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77、水味
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78、青味
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气味。
79、锁喉
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80、唛号
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系列茶配方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如7542、7536等数字。
81、内飞
指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的一张防伪小票。
82、内票
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83、支飞
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84、印级茶
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
85、七子茶饼
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86、铁饼
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87、中茶牌
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88、大益饼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
89、饼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饼状。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90、砖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外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黄片砖。
91、沱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种,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4克,堪称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92、金瓜贡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93、千两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94、香菇紧茶
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95、柱茶
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6、老茶头
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97、广云贡饼
早期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出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选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出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门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98、纪念饼
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99、普洱茶竹筒茶
云南特产名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经杀青、揉捻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筒内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常饮此茶。
100、号级茶饼
又称“古董茶”,一般指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以圆茶为主,一般七饼一桶,一饼350克,外用竹罄包装,有制茶商号标志在竹罄顶面。而茶饼也不像现在有棉纸包装,内为裸饼但有张载有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的内飞。
近年“生普洱”收藏与品饮之风渐起,青饼、青沱、青砖等茶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有了很多议论,有人说“熟茶可以喝,不值得收藏;生茶值得收藏,不能及时喝”;面对目前生普洱茶(青饼等)的加工现实,是否能挖掘传统工艺,制造能及时喝也值得收藏的传统普洱茶呢?同时,也有不少海外朋友建议,云南原产商是否不要太急功近利,把晒青毛茶实时就加工成团饼茶,也不要采用湿水渥堆工艺,而是让晒青毛茶自然陈化与发酵一个较长的时间后,再行作饼, 这可能才是传统普洱茶的真谛。因而,探寻普洱茶传统工艺与自然发酵的秘密,成了笔者最大的冲动。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制茶历史悠久,近几百年来,普洱茶更是嗤声海内外。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是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即通常所说的“生普洱”。当然,“生普洱”的概念也是不准确的,用“生普洱”只是为了与采用 “渥堆”工艺的制成的现代普洱茶(即熟茶)相区分、呼应而已,用“生普洱”容易给人们造成误解,以为“生茶”不能喝,熟茶才能喝。事实上,“生普洱”并非是生的不能喝,特别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过去准确的传统名称是“滇青茶”或“云南青茶”,而最古老的名字为“普茶”,这就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云南历史上生产了很多这样的茶,不止云南民间喝,藏区及海内外都大量消耗,目前剩余的老茶数量稀少,价值不菲也就这个道理。 现代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工艺是1973年左右采用的,普洱熟茶产品有其特点,茶性醇和,赢得了不少消费者。可以说普洱熟茶,是在“传统普洱茶”基础上再加工的一个分支产品,优缺点不言自明,暂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近年“普洱茶”收藏与品饮之风渐起,争议也多了起来。首先是“生与熟”之争,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之争。 “生与熟”这是一对矛盾,为了生茶(特别是青饼等)的快速陈化,有人采用了“湿仓”的方法,因而就有了“干仓与湿仓”的争论与较量;现代化杀青、揉捻、与烘干设备的使用,为了茶叶条索与香气,或其它的原因,就有了滇青与滇绿(烘青绿茶)之争。有些人不懂普洱茶,也有的是为了商业利益,弄出了“普洱绿茶、普洱红茶”,或者是烘青饼茶、烘青沱茶,更使初入普洱茶道的消费者一头雾水。于是乎,大家迫切想知道: 普洱茶是如何起源与传承的?什么才是传统的普洱茶?传统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普洱茶会越陈越香?普洱茶传播的过程中,那些环节导致了普洱茶的自然发酵呢?普洱茶如何选购收藏?面对上述这些议论和问题,促动着,也深深吸引着笔者去探寻普洱茶起源、传统工艺以及自然发酵的秘密,这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 那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上神秘的普洱茶?是上天的恩赐,亦或是地设的机缘,或者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智慧与心血,或者是陈化的历史,也可能是茶马古道上马帮,还可能是茶马文化即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等等,太多的理由让我心潮澎湃,太多的角度值得我们去探寻。 笔者所探寻的,也许只是传统普洱茶的一部分,通过不懈的努力,笔者悟到的是:普洱茶可以说是云南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积淀。只有神秘的彩云之南,才造就了传统的普洱茶,离开了云南的天、地、人,普洱茶就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复存在。 要摸索“什么是传统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会越陈越香,可以从(1)茶区、茶箐,(2)粗制工序(传统的晒青毛茶工艺),(3)再制工序,(4)运输,(5)存储消费等环节来考察。然后,在研究云南历史文化与民族茶文化的基础上,在“制茶学”与“茶叶化学”的指导下,作探寻研究。 在“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专家小组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所长程启昆教授指出:“普洱茶必须是用云南少数民族茶区传统的制作工艺制成的晒青茶为原料制成的茶品”,也就是说不以云南茶箐为原料,不采用云南传统晒青工艺的,都不能称其为普洱茶。这也和我们探寻的要点“云南茶箐、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不谋而合。之一 普洱茶起源初探 一、普洱茶茶区 云南普洱茶茶区,有其历史渊源,茶区面积是比较大的,这里介绍与讨论的是四个较大的普洱茶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与保山,当然,这里并无褒贬谁之意,且疏漏也再所难免。 古“六大茶山”之于普洱茶,名冠世界,不用多解释,但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要准确定位某某山,确不是易事。其它的,我们应该知道更多的普洱茶区,它们是幕后英雄,产品名遍天下,自己似乎默默无闻。实际上,云南主要的几大普洱茶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都为云南普洱茶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双版纳茶区造就了早期的西双版纳私人茶庄,以及现代的猛海茶厂;思茅之普洱,古老的加工与集散地,与普洱茶的渊源自不必说,许多老茶人回忆,早期(1920-1940年代)私人茶庄花费颇多请思茅的揉茶技师一事,可见思茅当时加工技术之优良;加之制造贡茶的历史,有人说“普洱不产茶”,似乎也是片面之语。很长的期间,普洱以加工技术及交易集市为核心,以普洱为中心的思茅地区,制茶业与种茶业都应该是成规模的。而历史文献说,运输到普洱加工及交易的茶叶,“近者二日,远者数月”;也说茶山距离是“周八百里”。可见,普洱茶区也是巨大的。临沧、保山茶区,古为永昌府,是云南用茶的鼻祖“蒙舍蛮”(唐代,云南南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蒙舍诏人)的起源与重要活动区域,可以说滇西茶区(现代的临沧、保山茶区及德宏茶区)过去是古茶区,近现代则是下关茶厂(前期康藏茶厂)的主要原料供货商,也可以说是云南紧压茶的重要支柱之一。下面的论述摘自普洱茶未受炒作之年代,可见一斑: 《制茶学》(主编:安徽农学院陈椽,1979年11月 第1版 )P 262,“一、云南紧压茶” “云南是我国的古老的茶区,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质量极佳。历史上以生产紧茶、饼茶、圆茶、方茶著名。普洱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意大利、法国等,紧茶、饼茶、圆茶主销西藏和本省藏族地区,年产量近10万担。” “目前主要集中在滇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茶厂加工,猛海、昆明茶厂也有部分生产,但下关茶厂产量最大,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4%左右。” 上述这段摘录,反映的是70年代云南紧压茶的一个片断。现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都发现千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树龄最长的有两千多年,特别是思茅澜沧的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与临沧地区的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意义。因而,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认为西双版纳或是思茅是普洱茶的唯一原产地,都是十分片面的。可以肯定地说,这四大茶区(或更广泛一点的相临周边区域)都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普洱茶是云南民族传统工艺茶,从云南民族文化历史来看,四大茶区的少数民族的迁移融合及交流,也才造就了神奇的普洱茶。 总之,笔者认为,云南南路茶区(西双版纳、思茅茶区)与西路茶区(临沧、保山及德宏茶区,以及大理南涧等地茶区),都属古老茶区,没必要厚此薄彼,更不能像以前有的信息,误导消费者,炒作某一很小的区域,打压其它区域。实际上,四大茶区的茶箐、地理环境与民族加工工艺各具特色,才构成了的灿烂的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结晶,后面笔者要谈到的传统工艺与自然发酵可以证实这一点。 二、普洱团饼茶的历史脉络 普洱茶名称的出现在明朝,明代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说明,明朝期间云南紧压茶是鼎盛的。 然而,普洱茶历史上的开篇文章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其卷三云:“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朝时期,南昭国是云南的地方政权,蒙舍蛮是南昭国的主要力量,受唐王朝扶植,它们间的交往是密切的,蒙舍蛮的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朝也是普及的,甚至成了大唐市民们的习俗,虽然陆羽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其《茶经》里却作了重要记载。 云南利用茶叶的历史早于唐代,在三国的《七诲》里提到了“南中茶子”,南中相当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而要说到云南茶叶的重要发展,或者说普洱茶的成型,我认为是盛唐汉文化与南诏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说更早的关于古滇国用茶的历史还有待考证。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用茶是在巴蜀,特别是巴,三国《广雅》就载有荆巴间采茶作饼的史料。古滇国、南诏与巴蜀的交往与争战,对云南茶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陆羽《茶经》里没有直接记载云南茶区,应该是与当时南诏国是地方自治政权有关,而且南诏初期,云南之地是少数民族部落割据的,后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也是时而和平共处,时而争战不断。 《蛮书》记载“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制茶用的是初级的晒青茶工艺,采摘不讲究,制造也就是最简单的日晒,在樊绰(出史南诏的唐朝使者)看来,这也是与唐朝饼茶的制茶工艺(蒸青制茶)相比而言的。 在云南民间走访,许多少数民族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说晒青茶,他们却十分熟悉,并称之为“老黑茶”,是他们“原生与本土”的重要饮料,以及重要的经济来源。可以说,一千多年以来,积淀、传承与发扬的晒青茶工艺是普洱茶的基础。而晒青茶古老的品饮方式,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仍有流传,如佤族、拉祜族的烤茶、土锅茶,白族的“三道茶”,纳西族德“龙虎斗茶”等。 笔者认为,南诏时由于地理与人文环境,少数民族粗陋的晒青茶工艺,交通运输不便等诸多因素影响,蒙舍蛮作为南诏政治中心的王族,他们在获得团饼茶的知识后,结合对外交流的需求,推动了他们采用初制晒青毛茶,“蒸而团之”制造紧压茶的历史。 唐朝时,散茶加姜桂混合烹饮的方式是一种大众习俗,而团饼茶的品饮则被认为是一种进步与时尚,蒙舍蛮会模仿这些时尚,制造饼茶,但由于茶山山高路远,加工运输困难,因而形成了“晒青饼茶”的加工方式,而不是唐朝的蒸青饼茶。 蒙氏的南诏国,在统一洱海地区后,在洱海之滨建太和城,设上下两关,上关为龙头关(即现在的大理古城),下关为龙尾关(也称龙尾城,即现在的下关城)。蒙氏开创了“晒青饼茶”,古永昌地区、洱海地区也就成为了重要的产茶与制茶基地,也为下关打下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后来,南诏势力扩充到银生节度,云南的四大茶区也就初步成型了。 蒙氏帝王传了十三世,共二百五十年,而后被郑氏、赵氏及杨氏篡位。接着南诏的通海(现玉溪地区通海县)节度使段思平,在滇东南三十七蛮部的支持下,讨伐杨氏成功,开创了段氏大理国时代,段氏仍然以大理为国都。据《道光云南志钞》载:大理国传了几代后,宋兴,宋太祖干德三年,王全斌平蜀,欲取滇献之,宋太祖鉴于唐南诏之祸,觉得“南蛮”不易统治,才有了宋挥玉斧的典故(宋太祖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此,段氏得以久居云南,中国竟以外域视之,不知所谓大理国矣。因而大理国就成了南诏国的延续,蒙氏的“晒青饼茶”加工方法自然得以传承。 到了元朝,元世祖平云南后,元朝派王族到云南执政,少数民族也被迫迁移,有的到了更边远所谓充满瘴气的边疆,蒙氏加工方法与习俗则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流传。 在明代,明王朝大力援助云南,云南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有了广泛的交流,蒙氏“晒青紧压茶”在云南得到大普及。明朝谢肇制的《滇略》才有了“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地,交通不便,消费习俗转换也没有中原地区快,明朱元璋下诏废除团饼茶兴散茶,并未影响云南的紧压茶,因而,云南紧压茶得以保留。 明朝以后,人们对普洱茶养生保健效果的逐步认识,名著《红楼梦》中就有了记述的普洱茶消食保健的功效,甚至,焖一罐普洱茶成为一种时尚;而科技著作《物理小识》、《本草纲目拾遗》等也有了相关记述。这样,普洱茶不仅没有随其它团饼茶衰落,反而在清朝得以发展,甚至成为了贡茶。 以上就是普洱茶(团饼茶)继承唐朝饼茶历史,而在明清两代得以发展的历史脉络。 三、盛唐、南诏与普洱茶 很多普洱茶史的研究者在提到《蛮书》时,只注意到了“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他们只注意到了地域概念----什么地方产茶。而忽视了其它四个重要的环节: 加工工艺品饮习俗民族:蒙舍蛮历史背景:盛唐与南昭国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会获得许多有趣的结论。 关于蒙舍蛮秦汉以来,云南为益州郡,而益州包含滇与巴蜀之地,益州郡为益州的一部分。据《滇考》载,“汉武帝平滇,初置益州郡,益州刺史治成都,兼理滇、蜀。至三国,诸葛亮南征,破孟获平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以别于益州之名。诸葛亮班师,立南征碑纪念其功绩,立铁柱镇诸蛮,后分设建宁、兴古、永昌、云南四郡, “永昌”即现在的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云南”为现在的大理地区。永昌以其悠久的哀牢文化孕育了蒙舍诏。“诏”者王也,据《云南志》载,蒙舍诏自言源于永昌沙壹,而永昌的哀牢人有北迁至巍山者,久而久之,与原居此地的昆明人融合始称为“蒙舍蛮”。巍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发源之圣地。南诏初期,滇西有六诏,蒙舍诏在其它五诏之南,所以称为南诏。唐王朝为了遏制吐蕃势力,采取了扶持地方势力的策略,永昌与吐蕃最为接近,蒙舍诏自然就获得了青睐与大力扶持。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与兼并,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统一洱海为中心的滇西地区,唐册封皮罗格为云南王,天宝七载,阎罗凤册袭云南王。随后,阎罗凤奉唐朝之命,兼并滇池区,统一云南。贞元十年,唐置云南安抚使司,并册封异牟寻为云南安抚使司的土长-----南诏王,至此南诏称雄于中国西南边疆。关于银生城界诸山与云南古茶区《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而后来的《普洱府志》又云: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以自唐时。这划定了普洱茶大致的产地范围。据《蛮书》的历史背景,银生为南昭国的八大行政区之一银生节度,也称开南节度,银生城为现在的思茅地区景东县,开南城则位于现在的景东县文井乡开南村,银生节度辖区为:西双版纳、思茅,另外还有临沧的部分地区。南昭政权的行政辖区:十赕区(贞元十年前后为六赕)为南昭的直辖区(洱海地区);永昌节度(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银生节度亦称开南节度(银生城为思茅景东县,银生节度含思茅、西双版纳诸地,以及临沧的部分地区);弄栋节度(今楚雄、姚安等地区),其下有会川都督(会理至大渡河一带);宁北节度,后改剑川节度(包括洱源、剑川、鹤庆、兰坪等地);丽水节度(伊洛瓦底江上游两岸);铁桥节度(迪庆、丽江地区及盐边诸地);拓东节度(昆明、曲靖、昭通),其下辖通海都督(红河、文山)。关于“西蕃之用普茶,以自唐时”,说明云南与藏族地区的普洱茶贸易,始于唐朝云南地方政权的南昭国时期。而此时期的八大行政区中,十赕区(洱海地区,今大理下关地区)为直属区;铁桥节度为今迪庆、丽江地区及盐边诸地,铁桥节度的主要民族为么些、西蕃。通过十赕区、铁桥节度的普洱茶贸易之路,也就是著名的“大理、丽江、迪庆、西藏”茶马古道之一,目前为大家所周知。南诏在统一洱海区与滇池地区后,与唐朝的交往,即通过拓东节度(玉溪、昆明、曲靖、昭通)的滇、川、藏及滇、川、长安的古道,是另外一条重要的茶马古道。由于蒙舍诏从永昌到巍山,再到洱海,建立以大理为都的南诏国,加之,后来段氏大理国的传承,银生节度、永昌节度以及巍山地区,自然都成了云南产茶与制茶的重要区域。从临沧地区发现众多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甚至在离南诏发源地----巍山不远的南涧县保华拥正乡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群落,可以说明这一点。总之,南诏以来的云南古茶区,包含了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及大理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现在也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只是清朝置普洱府辖西双版纳、思茅以来,这两地的名气稍大而已。云南晒青毛茶的诞生《蛮书》记载“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制茶用的是晒青茶工艺,且是散茶形态。那云南晒青工艺是如何诞生的呢?据朱自振先生《茶史初探》一书解析,晒青工艺来源于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的烧茶与晒茶加工方法。原古的茶叶加工,首先可能来自茶叶的直接晒干,利于存储,而且晒干是原始生活中最普遍和最经常的实践。另外,人们在经常饮用中发现和为了克服茶树鲜叶的青苦气味,产生了对茶叶的简单加工,烧茶就是最简单的一种。烧茶遗俗现在云南的傣族、佤族中间还有流传。傣族、佤族所谓的烧茶,也即把茶树上采摘的一芽五六叶的新梢,先放在火上烧烤到叶色焦黄,然后再投入到壶中煎饮。烧茶也就是杀青工艺的原形。烧茶所用器具,从最先的石器、陶器到铁器,云南少数民族中都有采用。“烧茶”的传承,最原始的,目前云南还有佤族的铁板烤茶,傣族、基诺族的竹筒烤茶等。佤族铁板烤茶用的是铁板为“烧茶”容器,用茶树鲜叶在铁板上烤制到焦黄,然后再煮饮;而竹筒烤茶则是就地取材,用鲜竹筒作为“烧茶”容器,将茶树鲜叶塞进竹筒,封住筒口,然后扔到火塘中,待烤制到竹筒焦黄为止,破开竹筒,取出茶叶煎饮。把烧茶与晒茶这两种原始加工方法结合起来,即将鲜叶先放在火上略烤一下,然后再把它摊晒至干,就正式形成了晒青茶的制造工艺。这就是云南晒青茶的来历。“烧茶”的习俗,后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发展成了烤茶的传统。为了方便与实用,不再用茶树鲜叶,而是用加工好的晒青茶作为烤茶原料,这也就由“烧茶”的简单加工方法,发展到了云南烤茶的存贮加工方法。在蒙舍蛮统治的中心地区---洱海地区,烤茶习俗更为普遍,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也由此而来。随着南诏与大理国的传承,烤茶成了云南很多民族与地区的传统。傣族、基诺族的用鲜茶树叶的竹筒烤茶,也发展成了用晒青茶加工的云南竹筒茶产品。蒙舍蛮的品饮习俗《蛮书》记载“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朝及之前也是一种大众习俗。而饼茶的制造与品饮,则是陆羽认为更高阶或高级的方式。经陆羽总结、提高后,团饼茶在唐宋得到了大发展。《茶经》六之饮曰:“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荑、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陆羽认为,茶与姜桂和烹,这样的茶水就像倒入下水道的废水,但是,市民已经习惯喝这样的茶了。另外,陆羽之前,晋人刘琨在给其刺南兖州侄子的信中曾写道:“前得安州干茶二斤,姜一斤,桂一斤,皆所需也”,《茶史初探》的作者朱自振先生认为,干茶即是散茶,由此看来,茶与姜桂和煮而饮之的喝茶方式,晋朝就已经流行。从晋朝到唐朝,这种习俗流行了几个朝代。总之,蒙舍蛮的品饮习俗,与上述中原汉文化的大众习俗是一致的。为南诏诞生团饼茶打下了基础。云南团饼茶的诞生从历史来看,有了盛唐之世,才有了绚丽多彩的南诏文化。南诏吸收盛唐文化,并使之地方化,民族化,推动了云南饼茶的诞生。大唐与南诏有和亲的历史,而蒙舍诏王族弟子经常到长安朝贡,不断频繁接触盛唐文化,甚至直接接受盛唐文化的教育,并将所学的东西不断转换为南诏的制度与文化。结合茶文化的角度来看,从“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到陆羽认为比较时尚的饼茶的品饮,因该说都是蒙舍蛮所为。蒙舍蛮造通过学习大唐的团饼茶技术,追随大唐时尚,开创了云南的团饼茶的先河。另外南诏国是地方政权,与大唐的关系,也是分分合合,颇为曲折,历史上就有南诏叛乱等诸多史实。两次天宝年间洱海战争,就有十几万内地汉族士卒流落南诏。另外,太和三年(829年)南诏从成都掳掠而回的“子女百工数万人”(女人与技工),也基本融入到了蒙舍蛮中。上述这些士卒与技工中,肯定不乏饮茶人与制茶人,他们也可谓是云南团饼茶制造、品饮的先驱之一。所以,蒙舍蛮活动的洱海中心地区、永昌节度(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以及银生节度(思茅、版纳),都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 更多普洱茶相关知识请关注www.lmpuer.com
云南是中国茶树的原产地和发源地之一。全国19个产茶省区中,云南茶园种植面积达287.9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云南全省128个县有99个县生产茶叶,参与种茶、制茶、售茶的人达1300多万。云南茶叶的年产量约8万吨。 普洱茶因产于清代普洱府辖区(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故名“普洱茶”。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特点是:叶底褐红,汤色明亮,香气陈香,滋味醇厚。 一、普洱茶的历史与产地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1938年以前,云南只产一种茶,即普洱茶。据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茶出银生诸山”。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称:“金齿百夷,交易五日—集,以毡布盐茶相互贸易”。表明普洱茶在当时已成为边疆各民族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明谢肇制在《滇略》中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明方以智《物理小识》记载:“普洱茶蒸而成团,西番市之”。说明在明代普洱茶正式被载入史书。…… 清朝设普洱府而将普洱茶列为贡茶。 根据众多茶叶工作者的调查,思茅地区所辖的7个县,有29处野生茶树群落,总面积约7万亩。云南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的野生古茶树(2700余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王。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的普洱府,产于悠东茶山、革登茶山、倚邦茶山、漫撒茶山、革登茶山(这些茶山集中在今勐腊县易武乡,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易武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清檀萃所撰《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端、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六茶山均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也有学者认为 “古六大茶山”主要分布在勐腊县和景洪市。现在大多数的观点认为: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清普洱府(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是当时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如今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的滇南茶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4个地、州的22个县市。 <一> 云南古六大茶山:⑴ 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相传此山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⑵ 蛮砖茶山。蛮砖茶山位于野象山旁,磨者河畔。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蛮砖贡茶,茶味独特,茶芽雪白晶亮。 ⑶ 漫撒茶山。慢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以东,紧接老挝边境。慢撒茶山属大叶种茶,条索肥硕,条子宽大,结实,是普洱茶中个头最大的。⑷ 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蛮砖茶山南面,和革登茶山相聊,与孔明山遥遥相望。传说是诸葛亮埋铜锣之地。莽枝茶山茶叶质量较好、味美。⑸ 倚邦茶山。倚邦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为360平方公里。倚邦茶,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甘正,回甜爽口。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⑹ 革登茶山 。《普洱府志》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常采茶时,先具酒醴祖祭于此。”由此可知革登茶山早就闻名。革登茶山位于孔明山下,紧靠攸乐茶山,傍依鸡怪山。茶属大叶种型,因茶芽粗肚,满披银茸,民间称之“大白茶”。 <二> 孔明与普洱茶传说。相传六大茶山的基诺族的祖先是三国时代跟随孔明南征士兵因疲劳贪睡的落伍者。相传,当时“丢落”的士兵醒来后信道兼程地追上了孔明,可是孔明已不再收留他们,但为了这些落伍者的生计,孔明即赐以茶籽,命他们以生种茶为生,同时还命他们照其帽子的式样搭屋而居……另一说,孔明南征时途径西双版纳,军队见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愿在此落籍的,求孔明给以生活出路,孔明视其气候、土质适宜种茶,遂由内地带来茶种,令军民种植(据考证,孔明南征并未到过西双版纳)。故此,攸乐山和易武人尊称孔明为“茶祖”,称攸乐山为孔明山,,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孔明生日这天,茶民集会放“孔明灯”,纪念孔明,以示对孔明的思念(称为“茶祖会”)。据传,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孔明遗器而得名。《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锛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 <三> 茶马古道。 1800多年前,云南茶叶大量销往西藏,茶马古道,由此产生。西双版纳地区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之后,茶就作为商品外对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普洱茶外销之路,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历史的普洱茶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条是从普洱出发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泸州、叙府、成都、重庆至京城。二条是普洱经下关到丽江与西康西藏互市。三条是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路至缅甸、泰国;二路是经缅甸到印度、西藏。四条是由勐腊的易武茶山开始,至老挝丰沙里,到河内再往南洋。 <四> 云南古茶树。云南思茅地区是茶叶之乡,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活化石。1991年发现后于1992~1993年考察论证并经国际研讨会肯定的澜沧邦崴古茶树,即是过渡类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4米,树龄已千年。 生长在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1996年11月经国家、省、地10人专家组考察论证,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基部干径1.2米,树龄2700年;2号古茶树,树高19.5米,基部干径1.02米,树龄2500年,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 <六> 普洱茶的国际拍卖价值。 2002年国际贸易广州春秋优质茶评比会上100克普洱茶王以人民币(RMB)16.8万元的天价卖出,获得年度茶王的称号。1998年5月20日台湾举办第一届国际普洱茶展,会中展示百年同庆号青饼,每片300克拍卖,成交价50万元(台币)(人民币12. 5万元),顿时云南普洱茶成为国际新闻。中国名人鲁迅后代于2004年春拍卖3公克普洱茶,成交价为人民币12000元(等于1斤500克需200万元)。 二、普洱茶的加工与分类 <一> 普洱茶的加工。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⑴ 传统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⑵ 现代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一般过程: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成形(散茶或紧压成型)。 <二> 普洱茶的分类:一般有以下4种说法。 依树种分类云南大叶种茶树乔木型: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 云南大叶种茶树灌木型:主要采灌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由人工栽培,年年修剪的平台矮茶树。 依制作工序分类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人为使茶加速发酵。茶性温和。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 依外型分类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为散茶,普洱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共十一个等级。 紧压茶: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被称为紧压茶。按照紧压后的形状有可分为饼茶、砖茶、方茶、沱茶等,有的还压制出文字、图案、花纹等,被称为工艺紧压茶。常见有: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中级、上级品普洱茶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普洱茶的药用功效 云南流传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普洱茶性温和,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四季饮料。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除了和其他茶类一样具有以上功能外,现代研究证实在以下几个方面疗效: ⑴ 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⑵ 防癌、抗癌。梁明达、胡美英教授用细胞培养及电子显微镜方法,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浓度即有明显作用。 ⑶ 养胃、护胃。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普洱茶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又具性温味甘,解油腻牛羊毒,下气通泄”。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⑷ 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 ⑸ 抗衰老。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含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同时,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四、普洱茶的品质鉴别 优质普洱茶必备的七个指标——质、形、色、香、味、气、韵。品质好的普洱茶基本特征是:色泽褐红,条索整齐紧结,口感甘滑、醇厚、活顺,喝来令人愉快舒适。鉴定普洱茶的好坏,一般有以下5种方法: ⑴ 看包装。通常压制过的陈年普洱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而纸质略黄。一般而言,通常将普洱茶的年份划分如下:1949年以前这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百年同兴贡品、百年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在茶饼内放有一张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称的纸,称为“内飞”。1949-1967年云南茶业公司生产的普洱茶茶品,在包装纸的茶字上,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1968年以后这时生产的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业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选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有的注明普洱茶的唛号。[关于普洱茶的唛号。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用4位,头两位为该品茶创制年份,第3位为原料毛茶等级,第4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3、4位为原料毛茶等级。现见到的最早的普洱茶唛号为7452、7562、7572、75671、76563等]。 ⑵ 看外形。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等级,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松紧适度,色泽以青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以青饼为例,一般3-5年,茶饼紧结,圆边完整,茶梗泛淡紫色;5-7年,茶饼完整,茶梗全紫;7-10年,茶饼边轻,边缘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饼边松,叶际边缘模糊。 ⑶ 看汤色。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水晶玻璃杯内观赏汤色。好的普洱茶的汤色红浓通透明亮,茶的汤色越红品质越好。三年内的较浑浊,十多年以上则红。茶汤泛青、泛黄为陈期不足,茶汤褐黑、浑浊不清、有悬浮物的则是变质的普洱茶。 ⑷ 看叶底(即茶碴)。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若叶底无弹性、花杂不匀、发黑,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实属品质不好。 ⑸ 品滋味。主要是品尝普洱茶汤,闻其香气,尝其滋味,要求甘甜、润滑、厚重、陈香。好的普洱茶入口味觉香浓而不寡淡。 五、珍藏精品普洱茶鉴赏 ⑴ 金瓜贡茶。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 普洱茶中的绝品。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 太上皇”。该茶生产始于清正七年(1729年),选 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 膏敬贡朝延。目前,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 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 宫博物院。(示右图) ⑵ 福元昌圆茶。倚邦和易武两大茶山,曾演绎了清代普洱茶最为辉煌的篇章。创于光绪初年的“宋云号”、“元昌号”两个茶庄均在倚邦、易武两个茶山。其中“元昌号”设在易武的茶厂名为“福元昌号”,专门采用有别于倚邦小叶茶种的易武山大叶种茶精制而成。现最古老的“福元昌圆茶”,产于光绪年间,已历时100多年左右。《普洱茶记》云:“百年福元昌圆茶,享‘普洱茶王’之誉。 ⑶ 同庆号老圆茶。同庆号茶庄于1736年在易武设厂制茶,在易武的制茶历史就达百余年。 同庆号圆茶分为内票和内飞两种,1920年以前是“龙马商标”,之后则是“双狮旗图”,两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为绝品。同庆号老圆茶的特点为幽雅内敛,绝冠群伦,是极柔和性的优美茶品,被视为国家级绝品,享有“普洱茶后”的美誉。⑷ 鼎兴圆茶。鼎兴圆茶1940产于年勐海茶厂。鼎兴号茶庄专们生产高级普洱茶绝品而著称。现存的鼎兴圆茶,有红圆茶、蓝圆茶和紫圆茶三种,其区别因内飞颜色的不同。红圆和蓝圆,品质相似,陈期都在60年左右,是普洱茶精品。 ⑸ 可以兴砖茶。可以兴砖茶庄1925年由周文卿创办。30年代中后期是其黄金时代。可以兴砖茶是用细黑条索,上好的勐海普洱茶菁制造的,它堪称黑色普洱茶的标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尚有极少的产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兴砖茶。 ⑹ 红印圆茶。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之时。其饼茶内正均为红色印记,且茶饼的外纸正面都印着“八中茶”中茶公司标志。在八个“中”字组成的圆圈内,有一红色“茶”字。在中茶公司所产的普洱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标志者且又“茶”字为红色者,只有红印普洱圆茶和红印云南沱茶,是空前绝后。 红印普洱圆茶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 (7)绿印圆茶。绿印圆茶系勐海茶厂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红印”的姊妹产品。勐海绿印圆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早期绿印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后期绿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厂所产的大批量普洱茶。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树茶菁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被称之为“绿印尾”,在普洱茶极品中,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8)无纸绿印圆茶。勐海无纸绿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在50~60年代生产的普洱茶等系例产品。“无纸绿印圆茶”属后期绿印之一,是当今普洱茶界的收藏家们眼中的珍宝。该产品采用勐海的乔木茶树的茶菁为原料,以生茶方式制成,因此又被称之为“绿印头”与“绿印尾”相对,品质各异,优者可与红印圆茶媲美。(9)红莲圆茶。“勐海红莲圆茶”是勐海茶厂所制的无纸绿印中的极品,以易武茶菁为原料,是三至五等较嫩者。该茶品水性厚滑,味道微甜,喉韵甘润,有兰香已至舌面生津之境,逐特将其命名为“红莲圆茶”。台湾品茗大师们视其为“绿印头”中最好的普洱茶品。 (10)黄印圆茶与七子饼茶。“云南七子饼”,其实就是现代绿印普洱茶茶品,是由勐海茶厂50年代未所产的,被称之为“现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始祖”的“黄印圆茶”。黄印圆茶,毫头多,陈化后都转变为金黄色,是以茶饼呈黄色,故其外包纸标记八个红色中字组成的圆圈中“茶”字为黄色。 60年代,勐海茶厂推出中茶牌圆茶 “云南七子饼”。其中, “红带七子饼”产于70年代,以生茶制成。“蓝印七子饼”产于80年代,是轻度熟茶拼配。 “红带七子饼”,在港台及南洋的华人世界中,往往被视为“中秋团圆”的象惩,该品牌却是无价之宝,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外销出口免检产品。 (11) 勐海女儿茶。勐海现代女儿茶,香港茶商称之为“白针金莲”。该产品是勐海茶厂70年代所产。 白针极品,茶菁颜色为青栗色带金色芽子,有薄薄的白霜,闻有淡淡的荷香,以二三分轻微熟茶或生茶制成,是最高级的现代普洱茶品之一。茶汤砂滑,回甘生津、茶气强、茶韵新,是很值得收藏而让其继续陈化的普洱茶极品。“现代女儿茶”是普洱散茶在当今的杰出代表。 六、普洱茶的收藏与保存 传统风格普洱茶是饼形,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执行,每个重7两(今357克),七个为一筒,重四十九两。 “文革”时期改名为“云南七子饼茶”。1940年,中国茶叶公司开始在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生产“中茶牌”普洱茶,此后云南茶叶公司和和广东茶叶公司生产的(广云饼)普洱茶均使用这一商标作为外销茶商标。有红印、绿印、黄印和大字的、小字的等之分。1978年前后,勐海茶厂起用“大益牌”商标,1992年,下关茶厂注册“松鹤牌”和“南诏牌”商标。(示下图) 业内人士认为,存放二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很少,三四十年以上的普洱茶更是微乎其微。云南知名的普洱茶品牌有中茶牌。“中茶牌”是云南中茶公司的商标。1991年后,云南中茶公司已停止使用“中茶牌”商标。1991年后,“中国土产畜产进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已更名为“中国产地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但目前,仍有不少茶店在出售引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字样、使用“中茶牌”商标的七子饼茶和砖茶。这些茶,除1991年前的少量老普洱茶外,多数为假冒,需提醒消费者的注意。目前,云南知名的普洱茶有:“中国土产畜产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吉幸牌”,勐海茶厂的“大益牌”,下关茶厂的“松鹤牌”、“宝焰牌”,云南龙生集团的“龙生牌”,普洱茶集团的“普秀牌”,云南六大茶山茶业公司的“六大茶山牌”,云南海湾茶业公司的“老同志牌”,思茅王霞茶叶公司的“王霞牌”,凤庆茶厂的“凤牌”,中国普洱茶研究院的 “帕卡牌”,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的“云茶牌”等。 普洱茶是一种特别耐藏的茶。经过一定时间的存放,由于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其品质会随着存放年限的延长而提高,通常需要10年的自然陈化才能获得普洱茶的自然风味。有人以为普洱茶年代越久越值钱,其实不然。上世纪70年代故宫仓库仍存留部分清代年间作为贡品的“人头”团茶。茶叶评审专家们经过泡饮鉴定,发现该百年的陈茶只有暗红色的汤色,滋味全无。这是由于年份太久,茶叶已经确实“陈化”得太过分了,已无饮用价值。普洱茶的保存。一般说来,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即可。如果普洱茶的陈放数量较多,不妨拨出一个小房间,摆上除湿机、温度计,定期翻堆。目前较广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利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覆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新茶上,且让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新,阴阳互补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ji/135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分已至为什么受宠的永远是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