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禁忌

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

品茶 2023-05-17 02:27:15

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

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井水等,其中山泉水、净水为佳,矿泉水、纯净水次之,泡茶用水的选择对茶叶的口感具有重大影响,好的水质则能体现茶叶本色,使茶汤味道纯正,从而利于饮用。

“茶圣”陆羽在《茶经 . 五之煮》中写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说:“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总结下来,古人对泡茶用水的要求,以清、活、轻、甘、冽为上。

水质清,泡茶时能显出茶的本色;水源活,氧气含量高,茶汤更鲜爽;水体轻,可减少水中矿质离子对茶汤品质的不良影响;水味甘,即口中有甘甜感,可增茶味;水温冽,使茶汤味道纯正。

泡茶常用的六种水是指:

1.山泉水(稀缺)

山泉水大多都是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丰富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含有极少的氯、铁等化合物,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可并非只要是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比如说硫黄矿泉水是不能够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对大多数喝茶的人来说,只能根据实际条件去选择适合泡茶的水。

2.江水、河水和湖水

对于现在的空气以及环境,虽好,但不现实。

这些水属于地表水,所含杂质也比较多,浑浊度较高,通常来说,用这种水来沏茶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远离人烟,植被生长繁茂的地方,污染物相对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然是沏茶的好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过:“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后来白居易也在诗中说:“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更是证明了渭水煎茶很好。

3.雪水和天落水

古人称这种水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是得到古人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香雪”等诗句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

至于雨水,一般应选择“秋雨”,因为秋天天高气爽,空中灰尘也少,雨水更是有一种“清冽”的感觉,是雨水中的上品,也是泡茶的好水。无论是雪水还是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的。

可惜,现在不少地区,特别是工业区,由于受到工业烟灰、气味的污染,使雪水和天落水也变了质,所以现在很少有用雨水和雪水泡茶的了。

4.井水

井水属于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也较高,但它大多又属于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的井水,非常容易受周围的环境污染,用来沏茶,会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

5.自来水

自来水大都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物质,在水管中滞留时间较久的,还会含有较多的铁质物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就会使茶汤呈现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产生化合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会有苦涩味等。

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等到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6.纯净水

现代科学进步非常快,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等技术手段,可以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来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彻,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

除了纯净水,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比较好的泡茶用水。

那些水泡茶好啊

唐以前人们如何饮茶?
茶,自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至今,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等多种茶类的发展过程。茶叶何时真正成为饮料,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是至少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茶叶就已经作为饮料饮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广雅》中记载了当时制茶与饮茶的方法:“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掺和之意)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是我国关于制茶和饮茶方法的最早记载。它告诉我们:当时饮茶方法是“煮”,是将“采叶作饼”的饼茶,烤炙之后捣成粉末,掺和葱、姜、橘子等调料,再放到锅里烹煮。这样煮出的茶成粥状,饮时连佐料一起喝下。已经明确指出茶叶是作为醒酒的饮料饮用的。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只是更加讲究。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稍后锅中的茶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如果再继续烹煮,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也”。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凡煮水一升,用末(茶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嗜浓者增”,“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此外因茶叶有不同种类,《茶经》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即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开水冲泡,而不用烹煮,这是末茶的饮用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被陆羽视为沟间废水的这种饮茶法,就是《广雅》所记述的荆巴地区的煮茗方法,从三国到唐代数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这是从古代以茶作为菜羹到以茶作为单纯的饮料之间的过渡形态,即古代以茶为菜羹时,可能也是和一些佐料放在一起煮,并且既然作为菜食,一定也会加盐才好下饭。后来不再做菜食,而是煮成茶汤作为饮料,但还是和一些佐料一块熬煮,以减轻茶叶的苦涩,保持原有的口味。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尽管陆羽反对用葱姜橘皮等来煮茶,却保留加盐的作法,因为自古以来茶汤的味道就是带有咸味的。由于不加其它作料,茶的真味容易显现,日益为饮茶者所追求,到了宋代,就不再加盐了。

宋代饮茶法是怎样?
到了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陆羽《茶经》说:“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根据宋代蔡襄的《茶录》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点茶法和唐代的煮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也不添加食盐,保持茶叶的真味。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

宋代斗茶法是怎样的?
斗茶是始于晚唐,盛于宋元的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这种以点茶方法进行评茶及比试茶艺技能的竞赛活动,也是流行于宋元的一种游戏。斗茶实际上就是茶艺比赛,通常是二三或三五知已聚在一起,煎水点茶,互相评审,看谁的点茶技艺更高明,点出的茶色、香、味都比别人更佳。还有两条具体标准,一是斗色,看谁的茶汤表面的色泽和均匀程度,鲜白者为胜。二是斗水痕,看茶盏内的汤花与盏内壁相接处有无水痕,水痕少者为胜。斗茶时所使用的茶盏是黑色的,它更容易衬托出茶汤的白色,茶盏上是否附有水痕也更容易看出来。因此,当时福建生产的黑釉茶盏最受欢迎。

明代朱权饮茶法如何?
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王。自幼聪颖过人,晚年信奉道教,潜心茶道,着《茶谱》。《茶谱》全书除绪论外,分十六则。在其绪论中,简洁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养性,绝非白丁可以了解。“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标意甚明,书中所述也多有独创。
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的作用。朱权认为纷芸众多的茶书之中,唯有陆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谛。他还认为饼茶不如叶茶,因它保存了茶叶自然的色香形味,后人无不欣然改变原来的饮茶之法而以开水冲叶茶了。朱权指出饮茶的最高境界:“会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语,探虚立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
《茶谱》记载的饮茶器具有炉、灶、磨、碾、罗、架、匙、筅、瓯、瓶等。《茶谱》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朱权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用水当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扬子江心水”、“庐山康王洞帘水”,煎汤要掌握“三沸之法”,点茶要经“�盏”、“注汤小许调匀”、“旋添入,环回击拂”等程序,并认为“汤上盏可七分则止,着盏无水痕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

你知道钱椿年的“煎茶四要”吗?
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其《茶谱》作于嘉靖九年(1530)前后。
《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
“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
“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珍果香草杂之,能夺香的有松子、柑橙、杏仁、莲心、木香、梅花、茉莉、蔷薇、木樨之类,能夺色的有柿饼、胶枣、火桃、杨梅、橙桔之类,所以想饮好茶,只有去掉各种花果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如果同时夹杂花果香料,茶的真香、真味、真色就会被混淆而分辨不出。如果一定说饮茶时需要佐食茶果,那么,核桃、榛子、瓜仁、枣仁、菱米、榄仁、栗子、鸡头、银杏、山药、笋干、芝麻、莒蒿、莴苣、芹菜等等特别经过精加工的或许还可以用些。

明人许次纾<<茶疏>>中提到茶如何品饮?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钱塘人。《茶疏》撰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茶疏》对沏茶方法有独到见解,手中撮茶,把热水注入茶壶,然后迅速把茶投入开水中并把壶盖盖严。等大约呼吸三次的时间后,把茶水全部倒在盂中,然后再把茶倒入壶中,等大约呼吸三次的时间,让茶叶下沉,然后把茶水倒在茶瓯中,献给客人。
许次纾认为“汤铫瓯注,最宜燥洁,每日晨兴,必以沸汤烫涤,用极度熟黄麻巾,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庋之燥处。烹时随意取用。修事既毕……瓯中残沉,必倾去之,以俟再斟,如或存之,夺香败味。”他认为秋茶品质甚佳,七八月可采一遍。
许次纾还认为,量小方益于品味。一壶之茶,只堪再巡。……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但需涓滴,何论品赏,何知风味乎?
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
许次纾认为品茶应于自然环境、人际关系、茶人心态联系,把饮茶作为高雅的精神享受而执着地追求。许次纾强调“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点汤”。其实,茶人相聚并不在意于嗜茶与不嗜茶,而在于意于是否合乎“茶理”,就是追求和谐。天与人、人与人、人与境、茶与水、茶与具、水与火,以及情与理,这相互之间的谐调融和,是饮的精义所在。
据《茶疏》之说,最宜于饮茶的时间和环境如下:
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
宜辍:
作事观剧发书柬大雨雪长筵大席�阅卷帙
人事忙迫及与上宜饮时相反事
不宜用:
恶水敝器铜匙铜铫木桶柴薪麸炭粗童恶婢
不洁巾�各色果实香药
不宜近:
阴屋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热斋舍

如何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
要泡好一壶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
首先要讲究泡茶用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规定了感官、化学、毒理学和细菌等四方面的内容。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有时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很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失。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份,故茶味较浓。另外,水中的含铅量达到0.2mg/kg时,茶叶变苦;镁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 mg/kg时,茶味变苦。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如今的茶具已无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普遍爱好喝绿茶,多用有盖瓷壶泡茶。福建、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喝西湖龙井等名绿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饮名绿茶和细嫩绿茶,无论使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则,大热量容易使茶叶烫熟。
除以上常用泡茶器皿外,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放茶壶用的茶船(又名茶池,有盘形、碗形两种);盛放茶汤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尝茶时盛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水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盘和茶托;专门存放茶叶用的铁罐、陶罐、木罐等贮茶器具。
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茶叶用量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之首。茶叶种类繁多,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
四是注意泡茶水温。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饮泡各种花茶、红茶、中低档绿茶,则要用90—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叶味淡。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熬煮。通常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温相关,60度温水浸出的有效物质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五是注意冲泡时间。冲泡茶叶的时间和次数相关。茶叶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用茶量、水温和饮茶习惯都有关系。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一般讲,用茶量多,水温高。细嫩红绿碎茶,冲泡时间宜短,3—5分钟即可。冲泡次数1—3次为宜,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应适当延长。冲泡时最好先倒少量开水,浸没茶叶,再加满至七八成,便可趁热饮用,当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二次冲泡,继续喝至1/3茶汤时,再冲泡第三次,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冲泡乌龙茶的次数可达5—7次,又由于其多用小型紫砂壶,冲泡时间较短,一般约2分钟左右,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从第二泡开始渐渐增加15—30秒的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家中有多种茶叶,如何安排饮用?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时间饮用不同的茶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级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解困提神;下午工间休息时喝一杯牛奶或喝一杯高级绿茶加点点心、果品,补充营养;晚上可以找几位朋友或家人团聚一起,泡上一壶乌龙茶,边谈心边喝茶,别有一番情趣。这种一日饮茶巧安排,你如果有兴趣,不妨也可试一试。

如何调制牛奶红茶?
很多年轻人喜欢饮用美味可口的牛奶冲泡红茶。
其配制方法:先将适量红茶放入茶壶中,茶叶用量比清饮稍多些,然后冲入热开水,约5分钟后,从壶嘴倒出茶汤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红茶袋泡茶,可将一袋茶连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热开水冲泡5分钟,弃去茶袋。 然后往茶杯中加入适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调制成的奶茶呈桔红、黄红色为度。奶量过多,汤色灰白,茶香味淡薄,奶量过少,失去奶茶风味,糖的用量因人而易,以适口为度。

为什么有人喜欢用枸杞子、西洋参、白菊花、桔皮、薄荷等加在茶叶中泡茶喝?
用枸杞子泡茶,有滋补抗衰的作用。《本草经疏》对枸杞子之功效作过较全面的论述:“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枸杞子泡茶喝,不但对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久服甚效,而且对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用西洋参片泡茶喝,可以利用西洋参味甘辛凉的性质,调整茶味;而且西洋参补阴虚效果甚佳。这种西洋参茶常有良好的益肺养胃、滋阴津、清虚火、去低热的功效。
用白菊花泡茶喝,可发挥白菊花平肝潜阳、疏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进茶汤香味,适口性好。
用桔皮泡茶喝,可以利用桔皮宽中理气、消痰止咳的功效;桔皮泡绿茶,可去热解痰、抗菌消炎,故咳嗽多痰者饮之有益。
用薄荷泡茶喝,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风清热作用,而且泡茶喝之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

客来敬茶应注意些什么?
客来敬茶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虽然清茶一杯,然而这是一种高尚的礼仪。
客来敬茶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 饮茶场所要清洁卫生,最好有幽雅的氛围;第二,茶具要与茶类适应,清洁卫生;第三,要向客人介绍茶类茶名,必要时让客人观赏一下茶的外形;第四,撮茶切忌用手抓,茶水比例要适宜;第五,品饮时宜缓不宜急,并注意适时添水续泡;第六,能借题发挥,介绍一些有关这种茶叶的产地、风貌、品质特点,更能增添不少情趣。

龙井茶如何冲泡?
龙井,既是茶的名称,又是茶种名、地名、寺名、井名,可谓"五名合一"。“龙井茶,虎跑水”则被称为杭州双绝。“小杯啜乌龙,虎跑品龙井”,可以说是我国茶人崇尚洒脱自然,清饮雅赏品茶艺术的两种代表性方法。西湖龙井茶的冲泡一般分赏干茶、品泉、温润泡、再冲泡、品茶等几个步骤。
赏干茶: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按产地不同有“狮”、“龙”、“云”、“虎”、“梅”之别,品质历来以狮峰最佳。龙井干茶的外形扁平光滑,状似莲心、雀舌,色泽嫩绿油润。闻一闻干茶,带有一种淡雅的清香。
品泉:西湖泉水众多,有玉泉、龙井泉、虎跑泉和狮峰泉等,水质以虎跑最优。这种泉水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水色清澈明亮,滋味甘冽醇厚。虎跑泉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泉水高出杯沿2-3毫米而不外溢。
温润泡:龙井茶的冲泡,一般选用无色透明、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盏。每杯撮上3克茶,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水温则掌握在80℃左右,让茶叶吸收温热和水湿,以助舒张。水温过高,嫩芽叶会产生泡熟味;水温太低,则香气、滋味透发不出来。
再冲泡:提壶高冲,水柱沿杯碗壁冲入,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水仍在80℃左右。
品茶:品龙井茶,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品饮时,先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观察多变的叶姿。尔后,将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此情此景,正如清人许次纾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就是品龙井茶的动人写照。

名优绿茶如何冲泡?
绿茶是中国产茶区域最广泛的茶类,全国各产茶省均有生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东南西北中,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饮用最为普遍。大凡高档细嫩名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绿茶,因不注重欣赏茶的外形和汤色,而在品尝滋味,或佐食点心,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
泡饮之前,先欣赏干茶的色、香、形。名茶的造型或条、或扁、或螺、或针……名茶的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名茶香气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清香……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天然风韵,称为“赏茶”。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细嫩名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称为“茶舞”。然后,视茶叶的嫩度及茶条的松紧程度,分别采用“上投法”、“下投法”。“上投法”即先冲水后投茶,适用于特别细嫩的茶,如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等等。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下投法”即先投茶后注水,适合于茶条松展的茶,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象,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热嗅闻茶香,令人心旷神怡……
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此时舌与鼻并用,边品味边品香,顿觉沁人心脾。此谓头泡茶,着重品尝茶的鲜味和香气,饮至杯中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再续加水,谓之二泡茶,此时茶味正浓,饮后齿颊留香,身心愉悦。至三泡,茶味已淡。

乌龙茶如何冲泡?
乌龙茶,即青茶,属半发酵茶类,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按产区可分为闽北、闽南、广东和台湾。乌龙茶的特点是“绿叶红镶边”,滋味醇厚回甘,既没有绿茶之苦涩,又没有红茶的浓烈,却兼取绿茶之清香,红茶的甘醇。品饮乌龙茶有“喉韵”之特殊感受,武夷岩茶有“岩韵”,安溪铁观音有“音韵”。人们常说的“功夫茶”并非茶之种类,而是指一种品茗的方法,其“功夫”所在讲究“水为友,火为师”。
品尝乌龙茶讲究环境、心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和品尝艺术。
1、福建泡法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花色品种丰富,主要有武夷岩茶、铁观音、水仙、肉桂、色种、黄金桂等。品尝乌龙茶有一套独特的茶具,讲究冲泡法,故被人称为“工夫茶”。如果细分起来可有近20道流程,主要有倾茶入则、鉴赏侍茗、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推泡抽眉、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细品佳茗等。
冲泡乌龙茶宜用沸开之水,煮至“水面若孔珠,其声若松涛,此正汤也”。按茶水1:30的量投茶。接着,将沸水冲入,满壶为止,然后用壶盖刮去泡沫。盖好后,用开水浇淋茶壶,喻为“孟臣沐霖”,既提高壶温,又洗净壶的外表。经过两分钟,均匀巡回斟茶,喻为“关公巡城”。茶水剩少许后,则各杯点斟,喻为“韩信点兵”,以免淡浓不一。冲水要高,让壶中茶叶流动促进出味,低斟则防止茶香散发,这叫“高冲低斟”。端茶杯时,宜用拇指和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喻为“三龙护鼎”。品饮乌龙,味以“香、清、甘、活”者为上,讲究“喉韵”,宜小口细啜。初品者体会是一杯苦,二杯甜,三杯味无穷,嗜茶客更有“两腋清风起,飘然欲成仙”之感。品尝乌龙时,可备茶点,一般以咸味为佳,不会掩盖茶味。
2、广东潮汕泡法
在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人称“烹茶四宝”,即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潮汕炉是一只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个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杯子,通常3-5只不等,专供饮茶之用。因潮汕产的凤凰单枞,条索粗壮,体形膨松,置阵臣罐比较费事,故也有用盖碗代壶的。
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关于茶道玻璃杯的泡茶方法

  茶道对于中国来说,是历史悠久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玻璃杯的泡茶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道玻璃杯的泡茶方法

  一,备具

  将三只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托内,三只杯及托呈倒三角形在茶盘横中心线前部位置,茶盘前方摆放已经置样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壶。。

  二,备水

  急火煮水至浮腾,冲入热水瓶备用。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壶,再倒入煮开的水备用。这一点在气温较低时十分重要,温热后的水壶贮水可避免水温下降过快。

  三,布具

  双手(在泡茶过程中特别是女性强调用双手做动作,一则是显的稳重,二则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为显大方,可用双手。)将水壶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盘右侧桌面。将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后方;将盘左上角的杯及托端至盘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后的斜线状排列,将茶匙筒放到茶盘左侧上方桌面上,再将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后方,双手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将茶杯翻正。

  四,赏茶

  将茶荷奉给来宾,请他们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及嗅闻干茶香。

  五,润杯

  经消毒柜消毒后的茶具常带有一些消毒的异味,故用开水润杯,以消除异味,另一方面,干燥的玻璃杯经湿润后,冲跑时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雾,以保持杯的晶莹剔透,以便观赏,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开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内壁冲入,约占容量的1/3,右手转碗断水,逐个注水完毕后开水壶与茶巾复位。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壶冲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双手手腕逆时针转动,杯沿依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顺序回选,令茶杯各部分与开水接触,然后双手滚动茶杯,将开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 置茶

  将茶荷中的干茶分别投入3个茶杯中。一般茶与水的比为1:50,每杯用茶叶2-3克,冲水为100-150毫升。

  七,浸润泡

  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少量开水,目的是使茶叶充分浸润,促使可溶物质析出。浸润跑时间20--60秒,可视茶叶的紧结程度而定。

  八,试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轻握杯身基部,运用右手手腕逆时针旋转茶杯,左手轻搭杯底作相应运动,称作摇香。此时杯中茶叶吸水,开始散发出香气。摇毕可依次将茶杯奉给来宾,敬请品评茶之初香。随后依次收回茶杯。

  九,冲泡

  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执水壶,左手以茶巾部位托在壶底,双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高冲低斟,将开水冲入茶杯,应使茶叶上下翻动,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执水壶单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冲泡。

  十,奉茶

  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来宾,这是一个宾主融洽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掌礼请用茶,接茶者宜点头微笑表示谢意,或答以伸掌礼。

  十一,收具

  奉茶毕将不需之具收回,顺序为先布的具后收回。放置原则先左后右,前低后高,即左前为茶荷,左后为茶匙筒,茶巾在盘中后,水盅在盘右前,水壶在盘右后。

  十二,品饮

  接过一杯春茗,观其汤色碧绿清亮。闻其香气清如幽兰,浅啜一口,温香软玉如含婴儿舌,深深吸一口气,茶汤由舌尖漫至舌根,轻轻的苦,微微的涩,然而细品却似甘露。

  十三,续水

  奉茶者应该留意,当品饮者茶杯中只余下1/3左右茶汤时,就该续水了。虚水前应将水壶中未用尽的温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温度高一些的水能使续水后茶汤的温度仍保持在80度左右,同时保证第二泡的浓度,一般每杯茶可续水2次,续水仍用“凤凰三点头”手法。

  十四,复品

  绿茶的第二,第三泡,如果冲泡者能将茶汤浓度与第一泡保持相近,则品者可进一步体会甘甜回味,当然鲜味与香味略逊一筹。第三道茶淡若微风,静心体会,这个淡绝非寡淡,而是冲淡之气的淡。

  十五,净具

  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这一点对于营业性茶艺馆而言更为重要,以后各种冲泡法均同,不再复属述。

  使用玻璃杯品饮的方法

  玻璃杯泡绿茶,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

  泡饮之前,先欣赏干绿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叶,置于无异味的洁白纸上,观看茶叶形态。名茶的造型,因品种不同,或条、或扁、或螺、或针……欣赏绿茶制作工艺,察看绿茶茶叶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或多毫……,再干嗅绿茶中香气,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锅炒香,或不可名状的清鲜茶香……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称为“赏茶”。然后进入冲泡。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细嫩名绿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绿茶舞”。泡绿茶的具体操作,可视绿茶条的松紧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冲泡法,一是冲泡外形紧结重实的名茶,如龙并绿茶、碧螺春绿茶、都匀毛尖绿茶、蒙顶甘露绿茶、庐山云雾绿茶、福建莲芯绿茶、凌云白毫绿茶、涌溪火青绿茶、高桥银峰绿茶、苍山雪绿绿茶等,可用“绿茶上投法”。即洗净茶杯后,先将85—90℃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绿茶投入,一般不须加盖,绿茶茶叶便会自动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则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干绿茶吸收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二叶,单芽、单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剑,叶如旗;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热嗅闻茶汤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观察茶汤颜色,或黄绿碧清,或乳白微绿,或淡绿微黄……隔杯对着阳光透视,还可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发光,星斑点点。绿茶茶叶细嫩多毫,汤中散毫就多,此乃绿茶嫩茶特色。这个过程称为湿看欣赏。

  待绿茶茶汤凉至适口,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细细领略名绿茶的风韵。此时舌与鼻并用,可从茶汤中品出绿茶嫩茶香气,顿觉沁人心脾。此谓一开茶,着重品尝茶的头开鲜味与绿茶茶香,饮至杯中绿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不宜一开全部饮干),再续加开水,谓之二开绿茶。如若泡饮茶叶肥壮的名绿茶,二开绿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余味无穷,齿颊留香,身心舒畅。饮至三开,一般茶味已淡,续水再饮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二是泡饮茶条松展的名绿茶茶,如六安瓜片绿茶、黄山毛峰绿茶、太平猴魁绿茶、舒城兰花绿茶等,如用“上投法”,绿茶茶叶浮于汤面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干绿茶欣赏以后,取绿茶入杯,冲入开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时,稍停二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冲水至满,此时绿茶茶叶或徘徊飘舞下沉,或游移于沉浮之间,观其茶形动态,别具茶趣。其他各项欣赏、品饮如前。

  玻璃杯泡法

  玻璃杯泡法盛行于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足龙井、碧落螺春等著名绿茶的产地,人们喜爱在品饮名优绿茶时观赏茶芽在茶汤中优美的形态和色泽,因此喜欢采用道明的玻璃杯禾冲泡,从而形成了玻璃杯冲泡茶艺。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茶艺馆中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冲泡技艺。1990年秋天,杭州“茶人之家基全会”成立大会上,举行了“龙井茶宴”,其中的龙井绿茶冲泡程序为:泡茶师鞠躬就座,进行泡茶操作,先请奉茶小姐用茶盘托着茶样送至客人面前,请客人鉴赏。然后泡茶师用无盖玻璃杯冲泡,每杯投入二、三克茶叶,遂冲入少量开水 (约相当于茶杯的四分之一容量),浸润茶叶,使干茶吸水舒展,稍候片刻再加水,即奉茶请嘉宾品尝。浙江大学童启庆教授曾将玻璃杯冲泡绿茶的技艺概括为8道程序:备具、赏茶、置茶、 浸润泡、冲泡、奉茶、品尝、收具。上海天天旺茶宴馆刘秋萍女士也将用玻璃杯冲泡名优绿茶的技艺归纳为下面几个要点:赏茶、温杯、投茶、冲泡、奉茶、品尝。与前者相比,多了一道“温杯”程序,而且要求颇为严格:“在150毫升的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沸水。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杯的下端,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向外,左手的中指轻托杯底。将水沿杯口借助手腕的自然动作,旋转一周,但必须滴水不漏。”这种烫杯手法,动作轻缓柔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给客人一种顺其自然、恬淡宁静的感觉,使浮躁的心情得以缓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ji/123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