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包是茶树上一种变异茶花的果子的变异形成物,是油茶树的叶片在经过一种霉菌感染之后,突发异变,从而形成茶树包(茶苞),茶树包色泽呈白色、青色、红色等,且长得晶亮,质地肥厚。
每年清明前后,正是茶苞成长的季节,或白色,或青色,或为红色,它们悬在树冠上,或挂在边缘枝头上的,等待着山里娃娃的采摘。
它们看起来肉呼呼的,也没有统一的形状,摘下一颗双手掰开,里面是空心的。
茶苞成熟的季节里,我们上学放学的路上总要边走边找,小伙伴们的眼睛都是特别锐利的,哪怕藏在树叶底下不起眼的一颗小茶苞也被发现被采摘被吃掉。
油茶树是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都很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结出来的茶果可以拿来榨油。
榨出来的茶籽油不仅是一种上等的食用油,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护肤品,提取出很多对人体有好处的物质。现在大家可看到市面上许多高档的化妆品当中,都含有茶类提取物,这足以证明了茶籽的好处。
而茶包正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种山珍,如今已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味,想要吃的话,还真的必须去山里才行,不然的话市面上也没有,就只能在回忆当中疯狂的想念了,而且茶包也无法复制,就算是试图人工培育,也很难成功的。
历史渊源 根据找到的大量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人们普遍认同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在欧洲,可笑的英国人说饮茶的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1823年,一支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但是有人指出这些茶树种其实是英国人从中国偷过去栽种的,而且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在印度从未发现过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怎么这么巧,侵略东南亚的英国人一来就有野生茶树了。而且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根据可靠地考古发现,中国才是饮茶的真正发源地。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古茶树,按照英国人的逻辑,浙江的发源地身份就更加可信了。现在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其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茶树的起源地: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发源时间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 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已有饮茶习俗。
饮茶习惯的养成: </B>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的习惯。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茶”字及饮茶习惯的由来
荼茶二字之转变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东汉以下,音宅加切,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代表茶字的还有茗字 。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茶的广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编辑本段]茶的性味 性味理论认为,甘则补而苦则泻。
二、茶的归经
典籍记载,茶的归经是“入心、脾、肺、肾五经”。
【性味】有温凉之分。
【归经】归心、肺、胃经。 [编辑本段]茶药与茶疗 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祁龙泡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药,而目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茶水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100水分(克)99.8能量(千卡)0能量(千焦)0蛋白质(克)0.1脂肪(克)0碳水化合物(克)0膳食纤维(克)0胆固醇(毫克)0灰份(克)0.1维生素A(毫克)0胡萝卜素(毫克)0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核黄素(毫克)0尼克酸(毫克)0维生素C(毫克)0维生素E(T)(毫克)0a-E0(β-γ)-E0δ-E0钙(毫克)2磷(毫克)1钾(毫克)1钠(毫克)3.9镁(毫克)3铁(毫克)0.1锌(毫克)0.03硒(微克)0.08铜(毫克)0.01锰(毫克)0.12碘(毫克)0 [编辑本段]茶叶的种类 按茶叶颜色分类:
1、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 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霄坑毛峰。
2、红茶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
3、青茶 :又称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功夫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4、黄茶 :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
5、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名贵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著名的云南普洱茶就属于黑茶。
6、白茶: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是我国的特产。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名贵品种有: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 [编辑本段]名茶介绍 1、杭州西湖龙井 ,居中国名茶之冠。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2、江苏苏州洞庭碧螺春,位居第二。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吴县太湖洞庭山。当地人称“吓煞人香”。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3、太平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从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4、安溪铁观音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间(1725~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 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
5、岳阳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6、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
7、庐山云雾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据载,庐山种茶始于晋朝。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8、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人云:“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
鉴别方法: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 形,叶片发黄。
9、安徽祁门祁红 在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着称。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祁红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勤、种良、得天独厚,所以祁门一带大都以茶为业,上下千年,始终不败。祁红工夫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声誉,芬芳常在。祁红向以高香着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困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
10、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著名绿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单片嫩叶炒制而成的产品,堪称一绝。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
在齐云瓜片中,又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瓜片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所以这里的瓜片最为清甜可口。但由于产量的制约,很多茶客对“只闻其名,未见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与其他绿茶大不相同,冲泡后,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窍散风之功效。如此优良的品质,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精细考究的采制加工过程。瓜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致电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攀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或四叶“梅片”,芽制“银针”,随攀随炒。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仅烘片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然后趁热密封储存。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可以解决您的疑惑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华民族是发现.栽培茶树和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是中国人的国饮。一 . 茶树的起源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属多年收的一种叶用常绿木本植物,野生,其中乔木型茶树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可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久。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生产型茶树,为了采收方便和多采茶叶,采用修剪的方法,抑制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横向发展,所以树高一般为0.8-1.2米,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称茶为“檟",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东汉扬雄的《方言》谈及蜀西南产茶,在《神农本草经》中,称茶为“选”;以及南朝的《吴兴记》;东晋裴渊的《广州记》;此外唐代陆羽的《茶经》中都有提到。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子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已进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神农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虽是传说,却说明和总结了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生活...
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因此选择茶树的生长地区,必须将气候条件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光照、温度和水分等是与茶树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候因素。 一、光照 阳光不仅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而且能引起大气和土壤温、湿度的变化,因而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有着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必要条件,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茶树光合作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照强度。例如同一行茶树,由 于受到阳光的照射强度不同,发育就会有所不同。
即使是同一株树,光照条件差的枝条往往发育得较为细弱,叶片大而薄、叶色浅,质地较松软,水分含量相对增高;光照充分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表皮细胞较厚,叶片较为坚实,颜色相对较绿且富有光泽。 光的性质也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通常红光、黄光更容易被茶树吸收利用。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分直射光和漫射光两种,漫射光中含有的红光和黄光比直射光多,几乎可全部被茶树利用,因此茶树适合在漫射光中生长。在生产实践中,营造防护林,在茶园四周与道路两旁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减少直射光、增加漫射光,而且可以保持生态平衡。 茶树原本生长在大森林中,在漫长的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了耐阴的特性。
尽管经过人工引种和长期栽培,茶树对光的适应性变得更为广阔,但适当遮阳对改善绿茶茶汤滋味有着积极作用。就茶叶品质来说,低温高湿、光照强度较弱的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含有较多的氨 基酸,对制作香浓、味醇的绿茶十分有利;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有利于制成汤色浓郁、滋味强烈的红茶。 为了更有效、更经济地利用光能,在茶树的栽培上可以选择不同的茶树株型、种植密度、排列方向和修剪树型,通过这些措施调节光照强度。但茶树具体是否需要遮阳,应当根据当地光照的强度和茶树的类型来决定。 二、温度 温度不仅制约着茶树的生长发育速度,而且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素之一。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方面。空气温度(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土壤温度(土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二者通常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在茶树生育的每一个阶段,有三个主要的温度界限,称为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茶树在 最适温度下的生长发育效果最好,速度最快;最低和最高温度下,茶树则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活动。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茶树,其三基点温度也是不同的。 一般认为,茶树经济栽培最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3益以上,茶树生长季节的月平均气温则不能低于15益。日平均气温连续数天达到10益以上时,茶芽便开始萌动;着气温的升高,新梢生长加快。最适宜新梢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8~30益。但气温大于35益,会抑制茶树的生长。如果高温天气延续七天以上,造成大气和土壤干旱,茶树就会出现旱热灾害。7~8月间,我国华东、中南茶区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到10益以下,茶树地上部分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低温对茶树的危害,与低温发生的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而不同品种的茶树对低温的忍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两广及云南等地栽培的大叶种茶树,低于0益时,新梢就开始出现 受害症状;栽培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中小叶种茶树,有的甚至在-15益左右,还不出现严重冻害。因此,引种茶树不仅要考虑品种的生产性能,还要考虑到本地的气温条件。尤其是当冬季北风强劲,雨雪全无,气温与土温都很低的情况下,更会大大加重茶树的受害程度。 另外,茶树的生长发育和温差也有较大的关系。温差包括日夜温差和不同日期的温差。温差大则茶树的生育缓慢,尤其是早春茶芽开始萌动或秋冬季茶树进入休眠以后,如果温差过大,茶树将会受害。在春季,日夜温差小,茶树的生育表现良好;夏季则恰好相反,日夜温差大,生育情况甚佳。例如一些高山茶区和北方茶区,尽管日夜温差大,新梢生育较为缓慢,但持嫩性强,并且同化产物累积多,对茶叶品质的提高非常有利。
三、水分 枝叶繁茂的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大 量发育嫩芽,不断制造有机物质,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除了生理必需水分外,降雨量和降雨季节的分配,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很大。 据测定,水分占整株活茶树的55%~60%,其中,新梢的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由于新梢不断萌发、不断采收,因而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所以,茶树的需水量远多于一般树木。适宜种茶地区的年降雨量通常在1500mm左右,茶树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大于100mm以上。茶树生长季节耗水多,休眠期间耗水少。因此,即使是年降雨量在1000mm的地区,只要全年降雨量分布适当,也可以种茶树。雨量分布不适当的,可通过灌溉等供水措施加以补充。据测定,适宜茶树生长的空气湿度应大于70%,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90%。
茶树是一种“既喜水、又怕水”的作物。当茶园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造成水分过多时,由于土壤通气不良,缺乏氧气,阻碍了根系的吸收和呼吸, 很容易造成茶树根部受害,导致吸收根减少,主根和侧根渐渐变为黑褐色;对应的地上部分则叶色变黄,枝干回枯,落叶严重,造成湿害。此时茶园必须采取排水和填土措施,才能改善这种情况。而水分过少,茶树新梢生长缓慢,发芽量减少,叶形变小,叶色失去光泽,很快形成对夹叶,尤其是遭遇严重干旱时,先是新梢顶点停止生长,接着成熟叶片的水分被夺取,使成熟叶片失水萎蔫下垂,甚至脱落。严重者可导致枝叶枯焦,甚至植株死亡。 四、其他 除了光照、温度和水分之外,风、雹、霜、雪、雾等因素对茶树生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来自东南暖和湿润的季风,往往有利于茶树生长;来自西北干燥寒冷的内陆风,通常不利于茶树生长;为潮湿的轻风、微风可以调节茶树水分的平衡,加强叶子的蒸腾作用,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冰雹冲击茶树,会造成叶破梢断。 如伴随有强风,则受害更为严重,可能引起大量落叶,甚至导致树梢表皮受害。 霜对茶树的生长非常不利。无论是春季出现的晚霜冻还是秋季出现的初霜冻,均对茶树有很大的危害。 雪对大部分茶区而言,只出现在较严寒的冬季。据实践观察,在大雪覆盖的情况下,茶树耐寒力可提高3~5益。如果积雪厚度大,在茶树树冠上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保护树体温度,避免冻害。但如果降雪又遇干风,则容易造成茶树枝叶受冻。 雾经常出现在山区茶园,如果雾日时间长,雾度大,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同时改变茶园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气温下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ji/113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叶保质期18个月过了还能喝吗
下一篇: 茶片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