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中医基础
中医观额诊病
额头位于面部的上端,属八卦中离火的位置,额赤是上焦热,下颌赤是下焦热。长期患有高血压或头痛头晕的人,多在额头中间有一条直纹。额头发黑,病重,前脑叶的变化表现在额部,该处发现紫黑色斑点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横结肠有大便停滞,这时额的上部会出现异常
中医望诊
2023-11-13
中医观鼻子诊病
鼻位于面部的中间,属八卦中坤土的位置,脾胃主土,所以脾胃的病变都反应在鼻子上。但从鼻子各部位出现的变化,也可测知其他脏腑的问题,鼻粱的位置上若有黑色斑痕出现,很可能是肠胃出现淤血或痔疮严重。鼻头颜色潮红,皮脂溢出,多为酒糟鼻。鼻头色青,主腹
中医望诊
2023-11-13
中医观口唇诊病
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其华在唇;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因此唇齿可以反映内在脏腑的变化。而且唇齿还是人体消化道的第一道门户。上唇看肾,下唇看脾。唇丰厚红润,提示脾气旺盛,五脏安康,主长寿。唇萎薄而黄,意味着脾气不足,五脏弱,易早衰。唇色乌黑,预
中医望诊
2023-11-13
中医观人中诊病
《周易》被称为无字天书,它用六十四个卦象代表事物发展的规律。人面部的眼、耳、鼻都是两个,“--”叠加在一起就是坤卦;嘴及下身的前后二阴,都是单数,“一”叠加在一起就是乾卦;乾代表阳、坤代表阴,阴阳二气相交,人体则气机通泰。所以把坤卦和乾卦上
中医望诊
2023-11-13
中医观面容诊病
(1)急性高热面容:颜面潮红,口唇干燥,表情痛苦急躁,常伴有发烧、呼吸粗大急促等,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各种急性传染病。(2)严重脱水者面容:面容憔悴,眼窝下凹,额骨隆起,鼻粱瘦削,唇干舌燥,面色灰白,两眼无表情,额部出冷汗,称脱水貌,多因呕吐
中医望诊
2023-11-13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
诊断基础
2023-11-12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一、诊法,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部病变能够反映于外。这就是说,外部的疾病表
诊断基础
2023-11-12
什么是中医诊断中的症、证、病、辨证
症 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如头痛、咳嗽、胸闷)和体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证 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不
诊断基础
2023-11-12
什么是病证结合
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是中医学固有的独特内容。《素问·热论》中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首先确定是由寒邪引起的热病,然后辨别三阴三阳经中何者受病。后世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遵循《内经》精神,在先辨明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的
诊断基础
2023-11-12
什么是诊法合参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主要依赖感觉器官,通过病人体内的病理变化在体表所显示的异常征象与病人自我感觉的不适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即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医生的主观感觉,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与自述。症状是辨证的基础,若症状出现偏差,辨证辨病必然产生困难,因而
诊断基础
2023-11-12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 ,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
诊断基础
2023-11-12
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在脉学和舌诊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诊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诊、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首列
诊断基础
2023-11-1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一、整体审察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1.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人体上下、内外、脏腑、经
诊断基础
2023-11-12
何谓”四诊法”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
诊断基础
2023-11-12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在古脉学时期脉法在医学中并不自为一个系列出现,它在构造部位上离不开经络,在诊断方法上强调四诊,色脉、色脉尺诊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诊诸法及人迎、脉口等等,没有以寸口一脉做为一个系列以诊诸病之说,由于它是认识疾病的各种手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
诊断基础
2023-11-12
脉象的变动与病(证)的机理
祖国医学的学术思想体系将人体内外在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将疾病看成是一个过程,将邪正两方看成互为消长的两种物质力量。故尔它有整体性、有辩证性,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话性,强调一般亦强调特殊。医疗的目的就是使机体因疾病出现的不平衡经过对疾病的认识
诊断基础
2023-11-12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四)
从预后(生死)脉中亦反映出对病机的关系,例如《内经》于脉是最重胃气,认为无胃气的脉是死脉,凡季节脉与五脏脉、六经脉等无胃气即是死脉,换句话说就是失去柔和和过分刻露的有关脉象,例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等等,这实际上是个脉形程度变化问题。亦有
诊断基础
2023-11-12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三)
分析脉象变化的程度亦是表得病机的重要方法,自然它亦会联系到生理、病理乃至预后等问题。例如《内经》中论述季节、五脏,六经的生理、病理,死证脉对就是用某些脉象结合胃气的有无多少,亦就是具体脉象的突出程度,来说明其机制的。除此以外结合临床病证的例
诊断基础
2023-11-12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
用对比的方法辨脉和病机在古脉学中尤为常见,这可能是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阴阳有关。因为二分法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是表现得突出的,脉诊亦不例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沉细
诊断基础
2023-11-12
图解性质的脉图
脉图性质的书或脉书所附的图,大多数是图解或图表。出现最早又佚失了的“手检图”,按李时珍据《脉经》第十卷的残文所恢复的就是属于图解性质。标题是“气口九道脉”。文为:“手检图日:脉为五脏华盖,日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
诊断基础
2023-11-12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中医基础热门文章
1
道医中医基础理论下册全文在线阅读
2
道医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3
道医中医论血:血是怎么形成的,血的主要来源和功能是什么?
4
妊娠恶阻道医中医治疗经验谈,妊娠恶阻可服半夏
5
道医中医是如何看病的?什么是辨证论治,四诊八纲?
6
道医中医经络病机及其病理变化分类
7
什么是道医中医学,它有哪些主要分科
8
哪些中药有毒,10种好听的毒草药名字
9
广陈皮炮制方法
10
苍耳子外用会中毒吗,用量多少会中毒(超10克危险)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