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治疗梅核气按摩什么穴位好

健康生活 2023-09-21 05:35:39

梅核气属于中医上的一种病症,这个病主要是肾虚以及肝胆气郁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咽喉中异物感强烈,咳不出来咽不下去,却又不像慢性咽炎那样疼痛。梅核气虽不同于慢性咽炎,但却是和慢性咽炎一样不好治疗。但是,日常我们可以通过按摩我们身体上的穴位来缓解治疗梅核气,那么治疗梅核气按摩什么穴位好呢?

【按摩天突穴治疗梅核气】

按摩天突穴治疗梅核气

位置:如图,天突穴在人体的前颈部正中线上,在胸骨的正中间位置。也就是锁骨的中间位置。

原理:天突穴主管人体的气息出入,可以说是外通气窍、内应肺系的要塞之地。所以按摩可以宣肺平喘,行气利咽,清音利痰,降逆化痰,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按摩方法:操作者首先找到患者的天突穴位置,然后采用点按的方式在天突穴处按压,力度以感觉到舒适为止,每次按压20-30次,直到感觉舒适为止。只要感觉不舒服就可以按压此穴位,没有时间要求(由于此部位位置特殊,故最好不要采用施针的方法)。

治疗梅核气按摩什么穴位好

【多穴位配合按摩治疗梅核气】

按摩穴位:廉泉穴、天突穴、人迎穴、水突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

按摩方法:操作者找到患者的廉泉穴、天突穴、人迎穴、水突穴这四个穴位,然后用中指指腹或者中指的关节处分别点按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点按1-3分钟;然后用无名指和中指指腹以最舒适的力度按揉颈部到下巴的连线处,每次按摩2-3分钟;再用手掌沿着胸部和腹部中间连线的位置从上到下推按,每次推按30次左右,要感觉到微微发热并且喉咙处较为舒适为止;然后找到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用拇指指尖或者食指、中指的关节处点按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点按1-3分钟;最后让患者采取俯卧的姿势,操作者用手掌反复用力按揉肩、背和后腰处的肌肉,让这些部位的肌肉彻底得到舒展和放松,并且再用手掌分别推按两肋处,大约推按五分钟,以感觉到微微发热为度;最后将手掌五指合拢为空掌状,并用空掌用力拍打肩部和背部,直到感觉肌肉全身舒畅为止。

【按摩其他穴位治疗梅核气】

按摩穴位:缺盆穴,肩井,天宗,俞府,大钟,涌泉。

按摩方法:采用点按或者按揉的方法按摩,哪里敏感疼痛就多多按揉。

中医止咳好方法 按摩穴位效果好

现在很多人都会出现咳嗽痰多的情况,这时候对我们的健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平时我们就要注意通过合理的方法去解决才行,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来止咳,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么具体按摩哪些穴位有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合谷穴

想要止咳,那么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效果还是非常好的,首先我们推荐的穴位就是合谷穴了,这个穴位其实我们常说的虎口,这个穴位你不要小看,用处也是非常大的,对于久咳不愈竟然也能够有一定的疗效。由于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坚持按摩就可以帮助有效的止咳了。

天突穴

天突穴是我们在平时止咳的好方法,而且天突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这样的穴位去止咳的,对我们的肺部健康非常有好处,大家不要错过。

厥阴俞穴

想要止咳,我们还可以选择去按摩的就是厥阴俞穴了,这个穴位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坚持每天去按摩,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掉咳嗽的问题,是止咳的好选择。

上面介绍的这些穴位对于止咳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平时如果我们出现了咳嗽痰多的情况,那么在这时候就可以选择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止咳了,对我们健康也是会有好处的,可以很好的解决掉止咳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梅核气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症状5病因病机6治疗 6.1方药6.2针灸治疗 6.2.1体针6.2.2耳针7参考资料附:1治疗梅核气的穴位2治疗梅核气的方剂3治疗梅核气的中成药4梅核气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梅核气 1拼音 méi hé qì

2英文参考 globus hysteric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lobus hyster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梅核气(globus hystericus[1])为病名[2][3]。是指以咽喉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郁证类型之一[3]。

4症状 《赤水玄珠·咽喉门》:“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

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又无吞咽困难[3]。临床均为患者自感咽部有梅核状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而吞咽正常[3]。常兼见情志抑郁、暖气、失眠,甚至呼吸不畅等症[3]。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癔病、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等病中[3]。

5病因病机 《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降,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

多为郁怒思虑伤及肝脾,以致气滞痰凝,咽部痰气互结所致[3]。

6治疗

6.1方药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2]。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七汤、噙化丸等方[2]。

6.2针灸治疗

6.2.1体针 取天突、膻中、太冲、丰隆、内关、神门等穴为主[3]。令病人张口作深呼吸,憋气数秒钟后做吞咽动作,反复进行,直至症状消失出针[3]。

6.2.2耳针 取心、脑、神门、肝、脾、咽喉等穴,每次选3~4穴,中强 *** [3]。亦可用埋针法[3]。

7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6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