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是一种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的病状。表现为婴儿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其实,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 ”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但是夜啼则是一种病症的体现,中医认为,小儿夜啼系心经积热,脾脏虚寒或惊恐所致。
在民间有许多治疗小儿夜啼的偏方,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历来被很多人验证并有很好疗效的方子,或许可以帮助那些为孩子焦心的家长解忧排难。
1、药敷涌泉穴
取吴茱萸、栀子各10克,一起研成细末,鸡蛋一个,去黄,用蛋清将药末调和,压成两个硬币大小的药饼,晚上临睡前用药饼敷在孩子双脚的涌泉穴上,用胶布固定好敷一晚上,等到第二大早上取下来就可以了。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心经积热引起的小儿夜啼。
2、药贴肚脐
用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一起研成细末,每晚在孩子睡觉之前,取一小撮,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孩子的脐眼上,然后用胶布覆盖在上面,每晚换药一次,连用3一5天,就可以冶好小儿夜啼。这种方法适用于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
3、热熨法
用干姜、小茴香各等份,研成粗未,放到铁锅里炒热,然后用纱布包裹好药末,趁热给孩子热熨,操作手法是从胃脘熨至小腹,来回熨烫就好。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药包的温度控制,温度太高容易烫伤孩子,温度太低则没有功效。药包可以多次反复使用。这种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夜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34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