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细辛四大主要功效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21:41:26

●细辛除了传统认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祛风胜湿功效外,还可通利九窍明目,故上可医头痛、口疮眼目诸病;下可治寒疝、阳痿;外走四肢,达皮毛,疗风湿痹痛;内能开肺气、走腠理、温肾,解咳喘、小便不利。

●细辛用量不必拘于“不过钱”,《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且认为“久服明目”;《伤寒论》当归四逆汤中细辛用到“三两”,换算其用量也超出“过钱”的标准,但需煎煮超过30分钟以上,以降低毒性。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阎艳丽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第二、三、四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对细辛的临床应用有独到见解,现介绍如下。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细辛为上品,又名“小辛”、“细草”、“少辛”。其中,小、细、少,皆因其“根细”而得名;“辛”,因其味而得名,如《本草蒙筌》所云:“其根甚细,其味甚辛……故因名曰细辛也。”因其产地和炮制不同,又有北细辛、川细辛、华阴细辛、辽细辛、制细辛等不同称谓。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心经。

细辛 其它名称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

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

多年生草本,有细长芳香的根状茎,先端生叶一二片。花单生叶腋,贴近地面,常紫色,钟形。我国约有35种,习知的如细辛、北细辛等。全草入药(因其地上部分马兜铃酸含量过高,而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故2005版《中国药典》已改为根及根茎入药),性温,味辛,功能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

细辛生于林下腐植层深厚稍阴温处。常见于针阔叶混交林及阔叶林下,密集的灌木丛中,山沟底稍湿润处,林缘或山坡疏林下的温地。细辛四大主要功效

解表散寒温经

细辛味辛、性温;其性浮而升,辛则能散、能行,《素问·阴阳就象大论》载:“气味,辛甘发散为阳”,故阎艳丽认为,细辛不但能疏散在上、下之风邪,而且在表之寒邪可表,在里之寒邪可除;对于阳虚外感之证,则可配合麻黄、附子以治之,如《伤寒论》301条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温肺化饮止咳

细辛,《神农本草经》载:“主咳逆”,《药性论》谓其“治咳逆上气”。对其止咳机理,阎艳丽认为,辛味走其所喜则入肺,肺主宣发与肃降,肺的宣降功能正常,则咳止。《本经疏证》认为,“本经所载主治咳逆者,风寒依于胸中之饮”所致,因肺属金而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不降,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细辛辛入肺,温能散寒,所以主之。可见,细辛止咳逆之用,实为“温肺化痰饮”之功。所以风寒、肺寒或寒饮所致的咳喘之症可相机选用,效果也较为明显。

祛风胜湿止痛

《神农本草经》谓细辛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神农本草经疏》云:“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阎艳丽认为,痹证之偏于寒湿者多选用之,并配合羌活、藁本、牛膝、狗脊等药使用,湿热伤阴者可根据病情,在合理配伍的情况下,斟酌使用。

通利九窍明目

《神农本草经》言细辛“久服明目,利九窍”。阎艳丽认为,其明目功效应隶属于通利九窍的范畴,因九窍包括眼、耳、口、鼻、前阴、后阴。临床可用于迎风流泪造成的视物模糊,以及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牙龈炎、龋齿等引起的牙痛等可选用,如《龚氏经验方》载耳聋用“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一二次即愈”。

用量不必拘于“不过钱”

关于细辛的用量问题,阎艳丽认为,所谓的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指的是单用细辛,或细辛研未冲服时用量不要超过一钱(3克)。因为《神农本草经》把本品列为上品,且认为其“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其中细辛用到“三两”,即使按“古之一两,今之于一钱可也”(《本草刚目》),其用量也超出“过钱”的标准;何况据考证东汉制一两折合现代***克(《中国度量衡史》)。现代研究认为,细辛中的有毒成分为黄樟醚,细辛在煎煮30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大大下降,仅存原材料的2%,不足以引起中毒。细辛与附子、白芍配伍均可减轻相应的毒性。临床应用细辛时的剂量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剂量大时要煎煮30分钟以上。

总之,阎艳丽认为,细辛上可医头痛、口疮、喉痹、牙痛、眼目诸病;下可治疗寒疝、阳痿。外走四肢,达皮毛,疗风湿痹痛;内能开肺气、走腠理、温肾,治咳喘、小便不利。临床中外感与内伤疾病均可据证选用。但细辛辛温,《本草汇言》云:“其性升散发燥,故凡病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阎艳丽告诫,临床应用的原则是要“详于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而对于《本草经集注》所说之“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消石、滑石,反藜芦”,则需谨记。

细辛的功效和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细辛的功效和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细辛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细辛的功效和用途2、细辛的功效与作用3、中药细辛有什么功效呢?细辛的功效和用途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
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
细辛的用途是:①全草入药,用为解热、利尿、镇痛、镇静药。
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效。
(由于细辛中含马兜铃酸等毒性成分,05版药典规定细辛改为根及根茎入药)②兽药用于治咳嗽喘、便秘。
③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散剂每次服,0.5~1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药材,很多人在听见这一个名字的时候可能都不熟悉,但是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入药也可以泡酒,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1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全草,生用。
别名小辛、少辛,细辛根细而辛味极浓,故名。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肺、心、肾经。
《汤液本草》中记载为手少阴肾经的引经药。
功效主治:
一、祛风、散寒、止痛,治疗头痛、痹痛、腹痛、牙痛。
二、散寒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三、温肺化饮,治疗痰饮咳喘;四、通窍,治疗鼻渊、窍闭、神昏。
配伍应用:
一、细辛辛味浓烈,性善走散,性温,能驱寒,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痹痛、腹痛等证。
如治风邪头痛,常与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等祛风药配伍,常用方川芎茶调散,也有中成药制剂便于临床应用。
如治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而致的痹痛、腰痛,也有名方独活寄生汤;
二、细辛能祛风散寒,亦常用于外感风寒证,以寒邪偏盛、头痛、肢体疼较者为适宜,常用方剂九味羌活汤。
还有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倦欲卧、舌苔水滑、脉沉者,与麻黄、附子同用,即《伤寒论》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细辛能温肺化痰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见《伤寒论》方小青龙汤,专治寒饮伏肺之喘证;
四、细辛辛散走窜,善于通窍,可通鼻窍,治鼻渊,对鼻窍闭塞不通畅、时流清涕者,可与辛夷、白芷等同用。
古方中还有记载治中风不省人事,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开窍。
用法用量:内服汤剂2-5g,粉末0.5g-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者、阴虚肺热咳嗽等禁用,散剂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2
细辛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发散风寒
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温经止痛
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温化寒痰
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宜通肺窍
用于鼻炎、鼻窦炎。
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而煎剂能升压。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
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性状
细辛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辽细辛:根茎长约1~4厘米,节间长2~3毫米。
花叶抽皱,叶灰绿色。
根细长约10~15厘米,直径约1毫米,灰棕色,密生根茎上、稍拘挛,卷缩成团。
气芳香味辛辣而麻舌。
以根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反藜芦。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中药细辛有什么功效呢?细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直立,具有长长的须根,叶片呈卵圆形,虽然枝叶较少,但是地下须根却十分丰富。
根据细辛生长的环境不同,人们把细辛分为汉城细辛或是华细辛,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具有药物毒性,所以药物界有“细辛不过钱”之说。
难怪《山海经》中称呼细辛为“少辛”呢。
细辛味道辛性温,能够入肺经、肾经、心经,是重要的解表发散风寒药物。
初秋时后挖取细辛的根茎,淘去细砂,晒干切断就可以入药使用了。
由于细辛较好的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人们常常使用细辛来治疗风寒感冒疾病。
患者由于外感风寒而出现鼻塞流鼻涕,头身困重,肢体困顿难以活动肢体又出现恶寒发热的症候者,都可以使用细辛来发汗解表,《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专门是为治疗阳虚外感疾病而设,疗效较为确切。
细辛又是入少阴经的药物,辛香走窜,宣泄瘀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又擅长治风湿,止痹痛,自然是治疗风湿痹痛,巅顶头痛的上等药材。
由于细辛辛香走窜,独入少阴经,祛风止痛的杰出疗效使得细辛成为治疗头痛牙痛的关键药物。
《普济方》中以细辛少许,配合石膏、黄连、升麻等一些清热止痛的药物漱口止痛使用,对于龋齿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而《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搜骨除湿止痛的细辛配伍独活、桑寄生等除风湿痹痛的药物一同使用组成的“独活寄生汤”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冷痛的特效药物。
细辛辛温走散,外能发散风寒,在内入肺经又能够温肺化饮,治疗咳喘痰鸣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对于患者出现的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水饮内停而出现的喉中出现哮鸣音的表现者,大多可以使用细辛温化寒痰,驱散表里寒邪。
还要指出的是,细辛辛温走窜,通利九窍,所以常常被用来发挥其化湿浊,散风邪,宣通鼻窍的重要作用。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
味辛,性温。
归心、肺、肾经。
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属于常用中药材。
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和根茎。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具有:1、解热镇痛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而煎剂能升压。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
由于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古训有细辛不过钱(3g)的说法。
细辛常规用量:1—3克,散剂每次服0.5—1克,外用适量遵医嘱。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
毒性成分为黄樟醚。
细辛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药典规定细辛含马兜铃酸I(C17H11O7N)不得过0.001%。
俗话说物都有两面性,当然细辛也不例外。
对细辛这样的药材大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购买服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细辛是临床中常用的一味中药,张仲景先生也非常喜欢应用细辛,并且用的非常好。
以至于说到细辛,我们脱口而出方子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究竟有什么作用的呢?我们且来谈一谈。
首先从名字谈一谈细辛,为什么叫细辛呢?细是形态,辛是味道,煎煮细辛的时候,就能闻到非常浓郁的气味,在嘴里也能尝到强烈的麻口感。
后世有二辛散一方,用细辛配伍石膏,治疗胃火牙痛。
因为细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让口腔麻木,这也是细辛止痛的原因。
我们再来说一说细辛的用量,古来有“细辛不过钱”一说,但是张仲景用细辛都是以两计,虽说汉代的两与后代的计量不尽相同,但是细辛的用量也远远超过一钱。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后人断章取义的结果,细辛不过钱最早出自《本草别说》,原文“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这里所说的不过钱,是单用,并且是用生药,经过煎煮,细辛的有害物质就基本被高温破坏,因此才有了仲景动辄以两计的细辛。
细辛有什么功效呢?《中药学》认为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细辛性温,味辛,辛能行能散,可以行气血,散寒邪。
一般细辛不用于一般的感冒,用于风寒引起的感冒,但是人体阳气虚弱,寒气已经侵袭到了人体内,细辛就可以配伍附子,恢复人体的阳气,兼以散除体内的寒邪。
当然细辛也可以宣通鼻窍,因为寒气在体内,阻塞了鼻子的通畅,细辛可以用,得益于细辛辛散的力量。
当然有热也可以应用细辛,只要搭配上合适的清热药物,既可以制约细辛的热性,又发挥了细辛通鼻窍的功效,中医称之为“制性存用”。
正是用于细辛散寒的作用,所以可以治疗风寒引起的关节疼痛,《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可以治疗“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既发挥了细辛散寒的作用,又发挥了细辛止痛的作用,正所谓“标本兼治”,的确是一味良药。
至于什么是温肺化饮呢?这个就比较专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部分废水积累在了肺中,因为肺阳气不足,导致水的代谢失常。
怎么样才能化掉它呢?仲景说了一句话“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吴鞠通说了一句话“必重用辛”,又辛又温的药物,细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辛可以推动水的代谢,温可以使水液代谢,两者结合,就很好的可以将废水代谢,使之为人体所利用,或者排出体外。
当然这只是细辛的一部分作用,临床应用细辛远远不止如此。
这个东西呢,就是可以温阳,不过温阳药好多,这个药的特点,就是直入少阴经,起效比较快,短暂使用是可以的,然而长期用,就不好了,因为人体需要的是温暖和煦的阳气,而不是点燃汽油那种爆燃,包括附子都是比细辛还猛的,除非没办法了,短暂使用下,长期坚持用总归不是办法。
这个药煎煮后,应该很安全。
仔细想,这个药不能归入温阳药,该和附子一起,算回阳药的,想想看,人体阳气都没了,需要急忙回归,这病得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是在突发传染病中,也算是病急乱用药的一种,古人并没有当代药物学知识基础,能做到如此认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细辛是用得较多的中药材,「细」指是的形态纤细,而「辛」是则指明了药性,它有小毒,功效却很广泛。
给大家分享细辛的,我们单位用来入药的细辛就是这个样,一眼看到细辛,不少人想到了徐长卿,老邪告诉您,虽然形态很相似,只要闻味道就可以区别出来了,味道清香者便是细辛,免得您找错了药材,毕竟两者差别太大。
细辛被归类为解表药,有小毒,用的量是极少的,它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等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细辛可是明星级的中药材,被列为上品,自古以来一直在用。
解表是它的主要标签,对风寒感冒效果好,辛味有发散之性,达到“散寒”的目的,风寒感冒自然不会这么严重了。
它和麻黄,桂枝这类中药是同一类,我们这边经常用来配伍使用。
当然了,细辛功效没那么单一,还能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等毛病。
如今得鼻炎的人不少,细辛可“通窍”,能缓解鼻炎的一些症状,当然,您如果需要,还得在医生指导下配伍用药。
细辛功效虽好,却不能和藜芦同用,这是配伍的禁忌之一。
我经常接触这味药,内服多一些,在用于鼻炎时,有时候也外用,不论如何,不可以擅自用药。
猛药,除非万不得已,千万别碰!
细辛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细辛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细辛的功效和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细辛有哪些功效?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见图2-66),以全草入药。含有多种挥发油,主要为甲基丁香酚、甲基胡椒酚、优香芹酮、黄樟醚、蒎烯、龙脑、细辛酮等。味辛,性温。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的功能。主治风寒头痛、鼻炎、牙痛、痰饮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等症。产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本溪、宽甸、凤城、新宾、桓仁、岫岩等地产量大质量优,销全国并有出口。

除辽细辛外,还有华细辛(A.sieboldii Miq.)分布在陕西、山东、浙江等地,汉城细辛(A.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分布在东北地区。都同作细辛供药用。辽细辛是主要的栽培种。

辽细辛喜欢冷凉、阴湿气候,较耐寒。土壤湿润有利生长。

图2-66 细辛植株形态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