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治法
1、肝胆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湿热黄疸
证候: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泄热,利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加味。方药:茵陈、栀子、车前子、茯苓、滑石、连翘、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3、湿热阻滞肝胆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枳实、厚朴、黄芩、半夏、大黄、生姜,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腹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宜先服乌梅丸安蛔,再选用本方;若湿热煎熬成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冲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
(2)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2、灌肠疗法
(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2)生大黄、败酱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肝胆湿热可用饮食调理
肝胆湿热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最好做到戒酒,平时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心情舒畅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肝胆湿热可以多吃些降湿去热的食物如苦瓜、松花粉、猪肝、猪腰、螺旋藻等。还可以熬些汤喝如田基黄煮猪肝、茅根茵陈肉汤、莲子汤、瓜蒌藕粉羹、金针芦笋、绿豆粥等,这些食物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消除肝胆湿热炎症,帮助身体的恢复。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以肝气郁结为关键病机。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如若此时患者素为痰湿体质或有脾虚湿盛之兆则易致湿热缠绵,留恋不去。
肝胆湿热型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郁闷不舒,失眠多梦,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湿热蕴结肝胆,肝胆疏泄失常,则心神不宁,故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湿热阻滞经络,肝郁则气机不调,故可见胁肋满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胆气上逆则表现口苦。湿热蕴阻中焦 ,脾胃升降失司,故见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
肝胆湿热型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以清肝利胆,宁心安神为主。常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随症加减。
本型为抑郁症中表现较重的一种,也是较为常见的实证类型。但由于龙胆泻肝汤用药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且本方不可长期使用,待湿热消退,需立刻更方或加减以制约,以防脾胃后天之本受损,一证方罢又生变证。
脾胃虚寒不建议使用降火药,因为更易伤胃,而肝火旺跟脾胃虚是有关系的,木旺(肝)克(土),关键是要看是以肝旺为主还是以脾虚为主,而现在是以什么最为急迫
如果食治疗的话降肝火可以用点菊花,枸杞之类,而脾胃虚用点莲子,山药之类,兼顾的话可以用点小米,里面用点莲子之类,清肝火实脾胃
阴虚火旺,肝火上头,牙痛,有时在一处,有时满口牙都烧痛,白天轻,晚间重,到处串着痛,并随着脉搏跳着痛,有时眼框颧骨耳朵眼都痛 ,考虑是身体素质一般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不适症
口服 玄麦甘桔颗粒 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 同时 口服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适当增加饮食营养,注意营养均衡,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过度劳累就行了。
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因环境因素湿热外袭,容易导致肝胆湿热,视力模糊,导致视网膜或视神经盘渗出性水肿,急性视力下降,舌红、舌苔黄油腻、口苦、脉串等疾病。常见于急性葡萄膜炎、急性视盘炎等疾病引起的水肿。
治疗时应清肝清火,湿清热。选择龙胆泻肝汤、新柴连汤、四顺清凉饮子加减。注意,这三种药方都有清热、凉血、祛湿药。在使用时,我们应该权衡体重和体重,并治疗这些症状。经常苦闷,情绪低落、肝郁、气滞、血液不协调,导致慢性视网膜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视力缓慢下降,视力不清,视力畸变,叹息、忧虑过多;久久失火、口痛、舌红等疾病。常见于慢性视网膜盘炎、中央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央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治疗肝气,清热益气。选择逍遥散、加味逍遥散、调气汤加减。三方面有柴胡、白芍、当归等解肝消沉药,后两方面有清热药。但是,后两方面的清热药物是不同的。一种是栀子和牡丹皮,另一种是茉莉和黄柏,它们能滋阴降火。
气血相依,周而复始;轻度抑郁,疾病多。如情绪低落、气愤或阴虚、阴虚不潜阳、肝阳亢进、失血;或嗜酒、胃热积存、眉毛熏蒸、血热淤血、血瘀、侧枝外溢血、形成血瘀、血瘀阻气、气虚不燥,导致严重出血、水肿,视力严重下降。可能有眼胀、头痛、胸闷、高血压、舌挫伤、脉络等症状;常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75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年身体虚弱吃什么好呢
下一篇: 拔火罐后应该注意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