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丁公藤!

夏枯草 2023-07-24 09:43:15

丁公藤

丁公藤,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沿海、广东等地。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功效。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丁公藤图片丁公藤植物图片

丁公藤中药图片

丁公藤植物图片

丁公藤简介药材名:丁公藤

拼音:Dīnɡ Gōnɡ Ténɡ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性状: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的导管呈点状。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肝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本品有毒,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丁公藤的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丁公藤的作用

1、抗炎作用

丁公藤又称包公藤)粗提取物腹腔注射500mg/kg,能显着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从丁公藤提取的有效成分东莨菪素腹腔注射25mg/kg,对蛋清和组胺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均呈明显的保护作用,持续作用4h以上。用甲醛诱发大鼠足肿胀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素25mg/kg·d),连续7d,呈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丁公藤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提高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菜酯酶(ANAE)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还可显着降低白细胞移行指数,提高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数和中性白细胞吞噬率,表明丁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3、缩瞳作用

从丁公藤茎提取的缩瞳有效成分为包公藤甲素,临床用于治疗青光眼,现已人工合成,合成品系消旋体,作用强度则减半。另有合成的类似物6β-乙酸氧基去甲莨菪烷(6β-acetoxynortropanee,6β-AN),其缩瞳作用更强,可作为包公藤甲素和匹罗卡品的代用品。

4、对心血管作用

通过大鼠在位和离体心脏观察,包公藤甲素能显着减慢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提示有改善心功能作用。

5、对中枢神经作用

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家兔的脑波方法,静脉注射6β-AN 12μg/kg,或毒扁豆碱 0.2ing/kg,均能在20-30min对抗东莨菪碱诱发的高幅漫波。小鼠腹腔注射包公藤甲素引起的中枢M胆碱震颤作用,与中枢M胆碱激动剂氧化震颤素和震颤素作用相似,强度介于二者之间。包公藤甲素与震颤素合用产生协同作用,与东莨菪碱合用呈括抗作用,提示包公藤甲素及其合成品可能成为复制帕金森氏症动物模型的工具药和中药麻醉催醒剂[6,11]。小鼠迷宫、跳台试验表明,腹腔注射6β-AN 0.08-0.12. 12mg/kg,具有促进学习记忆功能。

丁公藤的用法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中药大辞典》

外用:浸酒外擦。--《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浸酒外擦。--《中华本草》

内服:1~2钱,水酒各半煎服。可配制药酒内服或外擦。--《全国中草药汇编》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 END -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8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