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漫画图片由五味中医编辑团队制作,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文中所涉及中医理论及具体中药方剂为编者个人观点,用以学习交流而不可做为临床依据,谢谢。
往期好文:
五味与煴煴
一、【五味与煴煴】偏头疼怎么办?二、【五味与煴煴】偏头疼怎么办?三、【五味与煴煴】眼睛发炎红肿
四、【五味与煴煴】扁桃腺发炎了怎么办?
五、【五味与煴煴】外伤流血的处理小方法
六、【五味与煴煴】牙疼的厉害怎么办?
七、【五味与煴煴】高血压怎么办?
八、【五味与煴煴】妇科第一方-四物汤
九、【五味与煴煴】上年纪人尿频尿急怎么办?
十、【五味与煴煴】阿胶有哪些好处?阿胶的本质又是什么?
十一、【五味与煴煴】腰肩疼痛的处理
十二、【五味与煴煴】五藏受损的后果
十三、【五味与煴煴】中医的「血虚」与西医的「贫血」一样吗?
十四、【五味与煴煴】什么是扶阳第一要药
十五、【五味与煴煴】谈一下上火
十六、【五味与煴煴】颈椎病是怎么治的?
十七、【五味与煴煴】淋巴结肿大是怎么治的?
十八、【五味与煴煴】痛经是怎么治的?
十九、【五味与煴煴】五藏受损的后果
二十、【五味与煴煴】中医的「血虚」与西医的「贫血」一样吗?
二十一、【五味与煴煴】什么是扶阳第一要药
二十二、【五味与煴煴】上火怎么办?
二十三、【五味与煴煴】胆结石是怎么治的?
二十四、【五味与煴煴】脸上红疹怎么办?
二十五、【五味与煴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怎么治的?
二十六、【五味与煴煴】胃病怎么办?
二十七、【五味与煴煴】颈周炎是怎么治的?
二十八、【五味与煴煴】肾阳不足引起的高血压怎么办?
二十九、【五味与煴煴】便秘是怎么治的?
三十、【五味与煴煴】小孩厌食怎么办?
三十一、【五味与煴煴】女子经期感冒怎么办?
三十二、【五味与煴煴】甲沟炎怎么办?
三十三、【五味与煴煴】人为什么会上火?
三十四、【五味与煴煴】中药是什么?
三十五、【五味与煴煴】晕眩怎么治?
三十六、【五味与煴煴】如何运用桂枝汤治疗感冒?
三十七、【五味与煴煴】痛风怎么治?
三十八、【五味与煴煴】妇科病怎么治?
三十九、【五味与煴煴】肝之病怎么治?
四十、【五味与煴煴】腰痛怎么治?
四十一、【五味日煴煴】膝关节炎怎么治?
四十二、【五味日煴煴】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怎么办?
四十三、【五味日煴煴】妇科白带怎么办?
四十四、【五味日煴煴】感冒后的用药是依症还是依脉?
四十五、【五味日煴煴】儿童艾灸
四十六、【五味日煴煴】头痛怎么治疗?
四十七、【五味日煴煴】了解人体
四十八、【五味日煴煴】四珍宝方
四十九、【五味日煴煴】背痛怎么治?
五十、【五味日煴煴】痔疮怎么治?
五味日知录
一、【五味日知录】民间中医脉诊秘诀二、【五味日知录】是谁偷走了你的气血?三、【五味日知录】中医的"补气第一方"
四、【五味日知录】参苓健脾四君底,脾虚湿盛此方理
五、【五味日知录】脾虚痰湿身体重怎么办?
六、【五味日知录】手脚冰凉拉肚子怎么办?
七、【五味日知录】温阳散寒-附子理中丸
八、【五味日知录】消食除胀好轻松--保和丸
九、【五味日知录】藿香正气水为什么可以治风寒湿感冒?
十、【五味日知录】小柴胡治感冒的正确姿势
十一、【五味日知录】表虚水湿身体重的调理方法
十二、【五味日知录】感冒缠绵不清,用药除考虑寒热还要考虑这方面
十三、【五味日知录】感冒能够艾灸吗?
十四、【五味日知录】口渴一定是有热?见热就可去清热吗?
十五、【五味日知录】气血两虚怎么办?
十六、【五味日知录】为什么喝完风寒感冒药后医生让喝热粥?
十七、【五味日知录】口渴一定是有热?见热就可去清热吗?
十八、【五味日知录】气血两虚怎么办?
十九、【五味日知录】为什么喝完风寒感冒药后医生让喝热粥?
二十、【五味日知录】肾只能补,不能泻吗?
二十一、【五味日知录】肾者主蛰,封藏之本,不能泻吗?
二十二、【五味日知录】白术为何既能止泻,又能治便秘?
二十三、【五味日知录】痛经是怎么治的?
二十四、【五味日知录】胆结石是怎么治的?
二十五、【五味日知录】脸上红疹怎么办?
二十六、【五味日知录】通窍活血汤的四大病证
二十七、【五味日知录】上火的‘虚与实“
二十八、【五味日知录】治疗和预防“上火”的前提与根本
二十九、【五味日知录】治疗一切痰湿的基础方
三十、【五味日知录】君火相火,有何不同?
三十一、【五味日知录】关失眠的机理与脉诊辩证
三十二、【五味日知录】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
三十三、【五味日知录】为什么这几味药就叫生化汤
三十四、【五味日知录】“玉屏风散”的组方法诀
三十五、【五味日知录】通脉者必先入心补血
三十六、【五味日知录】用青蒿的名方 —— “青蒿鳖甲汤”
三十七、【五味日知录】把肝的“体阴用阳”讲明白
三十八、【五味日知录】肾的“水中之火”与“阴中求阳”
三十九、【五味日知录】“引火归原”与真寒假热证的三种类型
四十、【五味日知录】由出汗部位来看你的身体状况
四十一、【五味日知录】财是下山猛虎, 气是惹祸根苗?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咳嗽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局限在环状软骨以上(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发展至环状软骨以下(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肺间质感染,如果用大树做形象比喻,把大树倒过来,树根以上是上呼吸道,树根以下是下呼吸道。树干是气管,树枝是支气管,树叶梗是毛细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树叶间隙就是肺间质了。整个呼吸道都可遭受各种外来因素侵袭而发生病理变化,这些外来因素,并不单纯是病毒,细菌,还可以是各种微生物,也可以是各种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或者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各种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发生的病变,不能随着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的消亡而改善,导致呼吸道黏膜自身功能的损伤,就形成了经久不愈的咳嗽。因此,这就是即使使用很高级的抗菌素也难以治疗咳嗽的症结,必须改善呼吸道黏膜本身的功能。才能根治咳嗽。2、止咳祛痰药的选择 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等,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 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影响呼吸功能。联邦止咳露中含有可待因,要注意服用剂量和时间,一般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可选用这类止咳药。但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黏膜上,减弱了对黏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也不用用水送服。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鲜竹沥 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消咳喘药性偏热, 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另外,百日咳糖浆 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还有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 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 在治疗咳嗽时,不要长期服用抗菌素,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止咳祛痰药,注意护理。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粘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 中医治疗 《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外感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一)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2、风热咳嗽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 桑菊饮加减3、风燥咳嗽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痰热郁肺治法 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 清肺化痰汤加减3、肝火犯肺 治法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4、肺阴虚证 治法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 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偏方 [方一] 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 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方三] 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先将橘红,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时,兑人蜂蜜,至沸停火,装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 本方散寒温肺,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四] 生姜10克,饴糖适量。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内,用滚开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加入饴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不拘时间和次数,无须出汗。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五] 葱白5—10节,淡豆豉10克,苏梗或陈皮3克,红糖适量。将葱洗净,取葱白,与淡豆豉、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日分数次,酌量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六] 鲜橄榄4枚,冰糖15克。将橄榄洗净,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七] 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先煎银花,取汁约2小碗,药成前,下薄荷约煎3分钟,贮瓶内,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 [方八] 洁净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将丝瓜花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趁热顿服,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九] 蛤蚧数只,蜂蜜30克,鲜萝卜适量。将蛤蚧焙干研末,每次取蛤蚧粉6克,用蜂蜜、萝卜煎水冲服。 本方养阴清肺,适用于火燥伤阴的干咳。 [方十] 百合(鲜良者)、枇杷(去核)、鲜藕(洗净,切片)各30克。 将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调入适量白糖,若冰糖更好,代茶频频饮。 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方十一] 黄梨适量,饴糖若干。将黄梨去核,捣汁,与饴糖合并煎膏,每服2汤匙,日3次。 本方清肺化痰,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二] 川贝母6--12克(如用川贝母,则用3---6克),蜜糖约15--30克。将川贝母打碎,与蜜糖同置炖盅内,隔水炖服,1次服完。 本方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三] 橘皮15--20克(鲜者30克),粳米50---100克。 先把橘皮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或将橘皮晒干,研为细末,每次用3—5克调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为粥。 本方顺气,化痰,适用于痰湿犯肺之咳嗽。 [方十四] 小排骨500克,白果30克,调料适量。将小排骨洗净,加黄酒、姜片、水适量,文火焖1.5小时。白果去壳及红衣,加入汤内,加盐调味再煮15分钟,加味精调匀,并撒上青葱末。 本方止咳平喘,适用于痰多咳嗽气喘。 [方十五] 广柑、白糖各500克。将广柑去皮核,放小锅中,加白糖250克,腌渍1日,至广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适量,文火蒸至汁稠,停火;再将每瓣广柑肉压成饼,加白糖250克,拌匀倒盘内,通风阴干,瓶装,每服5—8瓣,日3次。 本方理气燥湿化痰,适用于痰多咳嗽之犯肺证。 [方十六] 黄芩、鲜生地各30克,粳米50克。 将二药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捞去药渣,再加淘清的大米适量,煮烂成粥,1日内分顿连续食用。 本方清火补阴,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七] 山栀子9克,杏仁10克,桑白皮12克,猪肺200克。先将猪肺切成片状,用挤洗去猪肺气管中的泡沫,与山栀、杏仁、桑白皮一起放入瓦堡内加水堡煮,饮汤食肺。 本方清肝火,补肺阴,可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八] 法半夏、旋复花、海蛤壳、淡竹茹、陈皮、代赭石、川黄连、桑叶、茯苓、海石粉、炙草各6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 本方取自清代老中医张千里医案,功能泻肝平肺,降气化痰,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九] 柴胡、半夏、人参、生姜、鳖甲、橘梗、枳实、槟榔、吴萸各15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出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功能疏肝解郁,下气止咳,适用于肝郁所致之咳喘。 [方二十] 玄参、麦冬各60克,乌梅24克,橘梗30克,甘草15克。上药拣去杂质,干研后共研, 混匀,分装,每代18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服1代,日2次。 本方清肺化痰,适用于燥咳痰少。
川贝母蒸梨(专治:咳嗽 )用料: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制法服法: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末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功效主治:贝母为化痰止咳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注意事项:民间常用验方。婴儿久咳,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性味平和,对久咳体弱儿适用。复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选用地道药材川贝母其效佳。6醋饮 (专治:咳嗽 ) 用料:白醋适量。制法服法:将醋烧沸,放凉后备用。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咽之,日咽数次。功效主治: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肿的功用。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痒的功效。见患儿因痒而咳,遇风则甚。所谓“痒则咳,不能已矣”。注意事项:此法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但对脾虚湿盛,有骨关节病痛者不宜。病愈即止,多食会损齿伤胃。7核桃鸭子(专治:咳嗽 )用料: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老鸭子1只、鸡肉泥100克、鸡蛋清(1只)。制法服法:将鸭子宰杀,去内脏,洗净,用开水浸一遍,置盆内。加葱、姜、味精少许,上笼蒸熟,取出晾凉后,去骨,切成块。将核桃仁、荸荠研切成碎末状,与鸡肉泥、鸡蛋清,加少许湿粉共调成糊状。将糊淋在鸭膛上,下油锅炸酥,捞出、控油即成。佐餐食用。功效主治:核桃仁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补肺健肺,润肠通便,含丰富的脂肪油,多量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糖类等成分。荸荠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化痰消积。鸭肉味甘、性微凉,能补阴益血、清虚热,《医林纂要》曰:“去劳热,故治咳嗽。”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1、B2、B5等。本膳可补肾温肺,化痰止咳的作用。治疗婴儿肾虚久咳,见咳痰清稀,喘促不宁,体弱多病,秋、冬咳喘加重。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注意事项:本膳以补见长,适用于虚性咳嗽,若婴儿在患外感或咳嗽痰稠,或在发热期时均不宜选用。8剑花猪肺汤(专治:咳嗽 ) 用料:剑花25~30克、猪肺1具。制法服法:将猪肺洗净,挤除泡沫,切块,起油锅,加生姜爆炒后入砂锅。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汤,调味后饮汤,猪肺可作佐餐用。剑花先用水浸至柔软,除去泥沙,与猪肺同煮1~2小时。调味后饮汤,余者可佐餐食用。功效主治:剑花又称霸王花,性味甘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常用治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腮腺炎。配合猪肺起到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用治秋冬肺燥于咳,口气臭秽。注意事项:此方为民间常用食谱。主要以肺燥偏有痰火者更宜,咳痰清稀,大便溏烂婴儿不宜食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6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味与煴煴】感冒问答集锦
下一篇: 【五味与煴煴】皮肤骚痒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