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彭静山:眼诊与眼针

过山龙 2023-07-24 02:20:41

眼诊此法为后汉华佗首创,《证治准绳》也有记载。主要通过观察球结膜(白睛)上的血管变化,推测病情。将球结膜分为相等的8个经区进行观察,每个经区所代表的脏腑如下:1区为肺和大肠,2区为肾和膀胱,3区为上焦,4区为肝胆,5区为中焦,6区为心和小肠,7区为脾胃,8区为下焦(详见图1)。

(图1)眼球经区划分图

(一)方法:

1、观察血管形状的变化:(1)血管根部粗大甚至象树枝似的分出儿个叉,均由血管瘀滞所致。上部的血管根部在上,多发生在瞳仁水平线以上,下部的血管根部在下,多发生在瞳仁水平线的下部。

(2)血管的曲张,甚至怒张,多属血瘀证。

(3)血管从某一经区变长、弯曲,并延伸到邻近经区,这是病起于一经传至另一经的现象。

(4)血管隆起一条如垄,六腑疾病常见。如发生左眼大肠区,多属痔漏或肛门病;发生在右眼小肠区,多属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瘀血凝集成模糊小片,多发生于肝、胆、下焦三区。

(6)延长的血管末端悬垂如露水珠状,多见于虫积或瘀血患者。

2、观察血管颜色的变化:(1)颜色浅淡为虚证或寒证。(2)鲜红色多属新发实热证。(3)紫红色为热盛,红中带黑为新病转热。(4)暗灰色为陈旧性病灶。(5)深红色为病势加重。(6)红中带黄为病势减轻。(7)淡黄色为胃气将复,疾病将愈。

3、辨传变顺逆:如某经区的血管延伸至其他经区,而且原发经区血管颜色深重,为邪传它经,原发经之病仍重。反之,为不传它经,原发经的症状巳渐减退。

(二)适用疾病范围:

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中的大多数疾病。他如胃病、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炎、消化不良、肛门疾病、腰腿疼痛、头面五官疾患等也适用。

眼针

(一)穴位:环眼眶一周,在距离眶外缘一横指的区域定穴,这叫“眼周眶区穴”,共计8区13穴(详见图2)。

(图2)眼周眼区十二穴图

如图所示,按钟表刻度计算,每一个经区为7分30秒(如左眼一区,为顺时针11时52分30秒至12时;右眼一区,为逆时针6时37分30秒至6时30分)。

(二)取穴

方法有三:1、循经取穴:根据血管的形状、颜色和部位,在相应的经区取穴。

2、看眼取穴:即三焦经区取穴。头顶、上肢及胸腔疾患取上焦;上腹部、腰背部及内容脏器的疾病取中焦;髂骶、小腹、生殖泌尿系统及下肢疾患取下焦。

3、找穴:决定取用某经区穴位,便在相应的“眼周眶区穴”内找穴.具体方法有:(1)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按压,找到敏感点;(2)用经络测定仪探索。

(三)针法

1、找出针刺点的可直刺按经区刺的应沿皮横刺,

2、先以左手指压住眼球,严密保护眼睑,使眼眶部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不锈钢针轻轻刺入;

3、直刺抵骨膜即止,横刺由经区边缘进针,沿皮刺入皮内,不可超过所刺经区界限。

(四)手法

一般不用手法,不需留针。如未得气,可把针稍提出一些,调整位置后刺入之。如要留针,以5至15分钟为宜。起针时,轻轻拔出后,急用消毒棉球压迫片刻。

(五)注意事项

1、刺入后,在针休内侧可以摸到眼眶,患者睁眼无痛苦,方称安全;

2、眼睑肥厚或睑静脉显露者宜慎用或不用;

3、可单独或配合体针或药物使用均可。

(六)适应范围

与体针同。对神经系统疾病效果较好,尤对疼痛、麻痹、运动障碍等特效。

病案举例例1

王xx,男,70岁,干部。患心肌梗塞,住某医院治疗好转,惟隔肌痉挛,呢逆不止。邀余会诊,看眼双中焦区有明显变化。采取双中焦区眼针,1次减轻,2次呃止。

例2

赵x,男,35岁,工人。傍晚发生剧烈胃痛,注射杜冷丁未止。翌晨由急诊室转针灸科治疗,针双中焦区,针入痛止。迄今数载未发。

例3

詹xx,男,45岁,干部。搬运重物致腰部活动受限,不能前俯后仰、左右侧弯。观眼下焦区变化较大,用针尖在双下焦区轻点三下,针后立即恢复正常。

例4

杨x,女,40岁,医生。患脑血栓形成,右半身偏瘫,肌力零级。住院治疗,卧床不能坐立。邀余会诊时,正在输液。观眼后针上、下焦经区,针后离床试行,由护士提着输液瓶,绕屋行走如常。第2天出院,步行半里。继续针10次,半月后上班工作,迄今3年无恙。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风热感冒视频学习

本文摘自《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作者:彭静山。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彭静山眼针培训班哪里报名

网上报名。彭静山眼针培训班是由著名医学大师彭静山教授所创立,生于辽宁省开原市,擅长于针灸疗法,查询其培训班信息显示,眼针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微针系统针疗法,可以在网上搜索彭静山眼针培训班进入官网报名。

彭静山观眼识病眼针疗法的图书目录

我的从医生涯和“针灸秘验”
上篇 彭静山眼针疗法
第一章 眼针疗法的理论根据
一、心肝和眼的关系
二、脾和眼的关系
三、五轮学说
四、五轮八廓
(一)王肯堂论五轮八廓
(二)现代医家论五轮八廓
五、眼与经络的关系
(一)经络学说
(二)经络与各科的关系
(三)经络的个性与共性
(四)经络循行与眼的关系
第二章 观眼识病
一、望诊的发展
二、眼区的划分
(一)用八卦划区的来源
(二)命门与三焦问题
(三)眼区的划分及与脏腑的通联
(四)记忆眼图的方法
(五)眼区的深部解剖所见
三、络脉的形色
(一)络脉的形状
(二)络脉的颜色
(三)观察方法
第三章 眼针疗法
一、临床实践
(一)眼针的穴位
(二)取穴原则
(三)眶内眶外的刺法
(四)选针
(五)练针
(六)眼针的各种刺法
(七)进针法
(八)手法问题
(九)起针问题
(十)眼针适应证及配穴治疗
(十一)注意事项
二、眼针眶区十三穴的研究
(一)心区穴
(二)肝区穴
(三)脾区穴
(四)肺区穴
(五)肾区穴
(六)上焦区穴
(七)胆区穴
(八)胃区穴
(九)大肠区穴
(十)小肠区穴
(十一)膀胱区穴
(十二)中焦区穴
(十三)下焦区穴
三、眼针病例举要
(一)中风类
(二)高血压类
(三)扭伤类
(四)震颤类
(五)神志类
(六)胆道蛔虫类
(七)口眼歪斜类
(八)痹证类
(九)过敏性疾患类
(十)发热类
(十一)少腹痛类
四、病人针后得气的体会
五、眼针治疗几种常见病的临床资料
(一)眼针为主治疗中风167例临床观察
(二)眼针治疗中风242例临床观察
(三)眼针对偏瘫预后的探讨
(四)对几种常见病的临床资料统计
(五)眼针对血压调整作用的观察
(六)眼针对中风偏瘫下肢抬高即刻效应的临床观察报告
下篇 彭静山眼针疗法医案
1.双眼5区丝络明显,色暗红
2.双眼3、4、5区丝络明显
3.双眼5区丝络明显
4.双眼1、6区丝络明显,6区模糊成片,1区色紫黑色
5.双眼2、4区丝络鲜红
6.双眼3、6、8区丝络鲜红易见
7.双眼2、4区丝络明显
8.双眼3、6区丝络明显
9.双眼3、4、8区丝络明显
10.双眼3区丝络明显,色鲜红
11.双眼4、3区丝络明显
12.双眼2、6区及右8区丝络明显,右8区尤为鲜红隆起
13.双眼4、8区丝络明显,4区色暗,8区色鲜
14.双眼3、2区丝络明显
15.右眼8区丝络曲张
16.双眼4、5区丝络明显
17.双眼8、2区丝络明显
18.双眼8、2区丝络明显
19.双眼4区、左2区丝络明显
20.双眼3、7区丝络明显
21.双眼8、2区丝络明显
22.双眼2、4区丝络明显
23.双眼3、8区丝络明显
24.双眼3、7区丝络明显
25.双眼4、3区丝络明显
26.双眼3区丝络明显
27.双眼3、7区丝络明显
28.双眼3、8区丝络明显
29.双眼8、2区丝络明显
30.双眼3、4、2区丝络明显
31.双眼3区丝络明显
32.双眼3、8区丝络明显
33.双眼4、5区丝络明显,左眼7区丝络也明显
34.双眼8区、左眼2区丝络明显
35.双眼3、2区丝络明显,8区丝络也明显
36.双眼2、3、8区,右眼5区丝络明显
37.双眼7、5区丝络明显
38.双眼8、3区丝络明显,4区丝络明显、色暗
39.右眼7区、双眼5区均有较粗大的丝络出现
40.双眼4、6区丝络明显
41.双眼2、7区丝络明显
42.双眼2、4、6区丝络明显
43.双眼3、4区丝络明显
44.双眼8、3区丝络明显曲张
45.双眼8、4区丝络明显
46.双眼2、4、8区丝络明显
47.双眼6、8区丝络明显
48.左眼5区丝络明显,均双行并行
49.双眼2、8区丝络明显
50.双眼2、6区,右眼4区丝络明显
51.双眼8区、右眼4区丝络明显
52.双眼5、6、8区丝络明显
53.双眼6、8区丝络明显
54.双眼6、8区丝络明显
55.左眼6、4区,双眼8区丝络明显
56.双眼3区丝络明显
57.双眼4、8区丝络明显
58.双眼8、2区丝络明显
59.双眼1、8区明显变化
60.双眼1、3区,左眼6区有变化
61.双眼8、6区丝络明显
62.双眼3、2区有变化
63.双眼2、3区丝络明显
64.双眼4区,右眼2、6区丝络明显
65.双眼3、8、6区丝络明显
66.双眼2、8区均有鲜红血管显见
67.双眼4、6区丝络明显
68.双眼8、4区丝络明显
69.双眼8、4区丝络明显
70.双眼3区丝络明显
71.双眼2、4区丝络明显
72.双眼4、8区有鲜红管鲜红
73.双眼2区丝络明显
74.双眼4、8区有血管变化
75.双眼1区丝络明显
76.双眼4区丝络明显
77.双眼3区有血管鲜红
78.双眼4区丝络明显
79.双眼8、4、6区丝络明显
80.双眼4、6区丝络明显
81.双眼8区丝络明显
82.左眼1区、右眼3区有鲜红血管显见
83.双眼4、6区丝络明显
84.双眼6区丝络明显
85.双眼8区变化明显
86.双眼4、3区丝络明显
87.双眼8、4区丝络鲜红
88.左眼2区、右眼8区丝络鲜红
89.左眼4、6区,右眼6区丝络明显
90.双眼1、8区丝络明显
91.双眼3区丝络明显
92.双眼8区,左眼4区丝络明显
93.双眼6、4、8区,左眼2区有丝络明显
94.双眼1、6、4区有丝络明显,以下焦为重点
95.双眼2、6、3、8区有丝络出现,左眼3区为陈旧性病灶,右眼5、7区亦有丝络出现
96.双眼2、6、5、8区丝络较为明显
97.双眼6、2、3、8区有丝络出现,右眼3区丝络明显
98.双眼2、6、3、8区均有丝络
99.双眼6、2、3区,左眼8区、右眼7区有丝络出现
100.双眼6、2、4区均有丝络出现,右眼5、7区均丝络明显
101.左眼1、3、8区,右眼8区,双眼6区均有丝络出现
102.双眼2、6、4区均有丝络出现
103.双眼2、6、8区,右眼5、4区,左眼3区均有丝络出现
104.双眼2、6、4区有丝络出现,以8区最明显
105.双眼2、6、3、8区均有丝络出现,左眼7区亦有丝络出现
附录
眼针治疗胆绞痛(附122例临床分析)
眼穴诊断及眼针治疗临床初步观察
代后记
百年彭静山,永远的眼针疗法
……

彭静山的针灸秘传十绝招

一、身柱妙用
身柱 shen zhu督脉第十二号穴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 1.5 寸 28 号针(长 4.5cm,直径 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 20 分钟至30 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感冒高烧至 39C 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 1 次。连续3—7 天。
病例举要:
1. 高烧
1984 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 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 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 3 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 XX 女 50 岁 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用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 l 寸长的 28 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病例举要:
刘 X 男 40 岁 某设计院会计师
主诉:近 3 个月来,四肢倦怠,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周身无力,大便秘,小便涩少,经治不愈,而且日渐加重。近来并出现早泄、遗精。
诊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润无苔,神情寞落,六脉沉细,右关左尺,尤为明显。
辨证:四肢倦怠,饮食减少,脾胃两虚。睡眠不安,尿涩早泄,病原肝肾俱亏。宜用针刺补法。取神门以治心,太溪以补肾,是三里健胃,三阴交助脾。久治不效,脉更无神。改用大接经由原到络,由络到原各2 次。逐渐好转,再针前述各穴5 次,面色红润,精神旺盛,饮食增加,二便通畅,遗精、早泄消失,睡眠香甜,神完气足,而病痊愈。
四、腰痛针术
人身的经络都是前后呼应,左右相通。任脉为前正中线,相对督脉脊椎正中线,肾经对华佗夹脊(今名脊穴),胃脉对膀胱第一行,肝、脾对膀胱第二行,手足六经亦前后相应。所以缪刺取穴,往往速效。
治疗腰痛缪刺法:在腰痛部位,用手按压找出最小而最痛的部位,如大面积一片疼痛而找不到最小痛点的不适用此法。
找好痛点,以最痛处一点涂以红色为标记,再找到命门穴为计算总穴。例如最痛点在命门左15 厘米,再下6 厘米。让病人仰卧,量脐左 15 厘米再下6 厘米处腹部针入 1.5寸,恐痛点对得不准,将针刺入,提出 1/2,再向四周探刺,不留针。让病人翻身俯卧,按压痛点消失,腰痛即愈。
命门 Mingm6n督脉第四号穴
部位:俯卧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前方与脐相对,然而练气功的人则脐向下移少许。
此法颇有立竿见影之妙,但找痛点要准,与腹部痛点相对处要准,针刺要准。掌握三准,应手而愈。
病例举要:
夏 XX男 45 岁某工厂司机
患腰痛9 个月,俯仰维艰,行步腰椎不敢活动,痛苦很大,不能工作。各处治疗,用药280 多付,西药也不少,针灸70 多次,其痛不止,焦躁万分。
诊见痛苦病容,面色微暗,精神不振。舌润微黑,脉来沉迟、两尺无力。诊为肾经虚寒之所致。让其俯卧,指头大痛点在命门左 3 厘米,指压时其痛难忍。画一记号,让其仰卧,翻身时十分吃力。针脐左 3 厘米,把针提出 1/3 向前后左右探刺已毕,让其翻身,两脚踏床面竟能抬腰离床5、6 厘米,口中连呼“轻快”,俯卧再按其痛点已消失。
当时行走俯仰均未觉痛,大喜而去。第二天来复诊,自己开车来的,满面笑容说:“休息9 个月,现在上班了。只觉腰部稍微不适,疼痛全无。”压其痛点,略有微痛,又依法针刺而痊愈。
这位患者,还有一个插曲。那时候《辽宁中医杂志》方行试刊。我写了这篇报道,而“文革”虽已过去,人们余悸犹存。编辑派人到该厂调查属实,回来以后,仍不放心,又去二次调查。惹得患者气愤,亲自来找编辑部说;“你们为什么对大夫、病人全不相信。我和大夫素无一面之识,患病痛苦,九个月不愈,经大夫两次治愈,我第二天就上班了,现在已经完全好了,你们三番两次的调查是什么意思?”经有关人员说明“发稿子要实事求是,反复调查,不过求实,请您不要误会。”这才双方欢喜而结束了这一段小风波。
五、截根疗法
(一)适应症
该法适应于瘰疬,乳腺增生,发际疮,痤疮,疖(节)肿缠绵不愈,此愈彼起,荨麻疹。
(二)针法
找穴:
以乳头为标志。用卷尺一端放在患者左乳头,横拉至右乳头,松开左乳头卷尺,将卷尺
向右肩上伸,过颈部而从左肩再向前胸下垂至左乳头为止。将两乳头的卷尺比齐,把卷尺由颈前向背后下垂,卷尺尽头是穴。因病人肥瘦而异,其穴约当肝俞附近。
女人乳儿后乳房下垂者,从气户穴直下以第五肋间为准;
针具:
用直径 1 毫米 2 寸长的针,高压灭菌消毒待用。无此设备条件,用?5%的酒精浸泡 30分钟亦可。
针法;
找准穴位,严密消毒,左手拇、食二指把穴位的皮肉捏起,右手持针向穴处微斜 15 度向脊椎方向刺入肌肉中间,病人亦不甚痛。
留针 20 分钟,病重者可留 30 分钟,隔 3 天再针,以痊愈为度。
病例举要
1.乳腺增生
曹X 女 25 岁 辽宁省本溪县某校教师
发病已数月,两乳各有硬块如鸽卵大两块,按之有压痛。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黄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心情忧郁,六脉无力,两关脉尤甚。经服药不效。用截根法8 次,增生硬块已消失,食欲增进,睡眠良好,精神焕发,由此痊愈。
2.痤疮
马XX 男 某大学学生 25 岁 面部痤疮特多,连绵错落,日渐增长,精神与面部均感不适,经治不愈。用截根疗法,4 次痊愈。面部光洁,神采奕奕。
六、痛点止痛法
针灸的缪刺取穴法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即选好病侧的穴位而针其健侧的同名穴,效果较好,是调整经络平衡的治疗方法。“痛点止痛法”是专为治疗小面积疼痛的一种止痛方法。周身不论何处疼痛都可以使用,但只限于直径 1 厘米以内的小范围疼痛。
该法操作简便,效果迅速,能够达到针入病除。具体做法是用 30 号 1 寸针 1 支,在其痛点的相对侧快速刺入,其痛无不应针而止。例如痛处恰当内关,可针外关;痛处恰当阳陵泉,可针阴陵泉。头面胸腹四肢任何部位疼痛都可使用这种刺法。也有不很明显的相对处,如头顶部有痛点,由于颈项的关系,不可能两侧相对。比如痛点适当前顶,可针廉泉,如痛点在百会,即无相对处。然而,这仅是很少的局部痛,如果文绉绉“无关宏旨”。周身各部位绝大多处是有对立面的。还有关节部如“网球肘”的痛点下面是肘关节,肉少骨多,不容易找准相对点,其效较差。然而这仅是极少的局部。周身各处绝大多数可以找到绝对的对立面的。
这种方法最为简便,可以“应针取效”,甚至不必留针,点一下子,疼痛如失。病例很多,不暇枚举。1993 年门诊来一顽固性前额局部痛的小儿,痛 3 个月,各处治疗花费 1000多元无效。经用此法针后即愈,仅用 10 元挂号费而已。
七、快速降压
该法对凡属原发性高血压,不是因其他疾病而继发的效果最好。即或由其他疾病继发的对降压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因其他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不愈则高血压亦不能根治,只能使血压下降而减少其痛苦而已。
针灸穴位:
在八会穴中“血会隔俞”,为针灸界众所周知。膈俞降压法操作简便,只要找准穴位,双侧各埋 1号皮内针1 支,穴位找准,血压应针而降。冬季可埋 5天,夏季因洗澡频繁可埋3 天。起针后间隔 1 天,继续埋针。
膈俞 Geshu膀胱经第十七号穴 八会穴之一(血会)。
定位:俯伏位,在七胸椎棘突下,当督脉至阳穴旁开 1.5 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
找好隔俞穴,皮肤消毒,用小镊子夹起皮内针,以左手拇、食二指向左右扒紧穴旁皮肤,将皮内针由膈俞穴中间向脊椎方面横刺,皮内针刺入在表皮以内真皮之上,不能超越真皮,针尖要向脊椎方面刺入。针刺入后,剪胶布两块,一小一大,大者不过如指甲大,小者先贴在皮内针柄的下面以免针柄接触皮肤,然后将大块贴在小块胶布和皮内针上,压平即可。
皮内针如刺过真皮,患者会感到疼痛。针入以后应医手指在针上按压,如患者说疼即宜起出重新按常规小心针入。
眼针肝区降压法:
眼针八区十三穴,已有专书,且许多针灸书及中、外针灸杂志报道很多。在这里仅介绍眼针降压的经验。
中医说“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肝开窍于目”阐述肝经和血液的密切关系。以眼针肝区降压,效果最快。测量血压,如果高于正常范围,血压计不必取下,即在眼的双肝区各刺一针,即再量血压,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降压针法很多,我曾经提出降压十法。然而十法之中,以膈俞皮内针和眼穴肝区为最快。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病,有的病人患高血压数十年而不愈。经验告诉我们,一时性降压很容易,完全彻底治愈很难。还有的病人患顽固性高血压,用什么方法也不见下降,这种病人虽占极少数,在临床中也有时遇到。
八、失眠特效穴
失眠是一种极痛苦的疾病,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夜间越失眠,白天越打盹,日久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发生神经衰弱症。面色无华,精神萎靡,饮食乏味,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令人苦恼。医治的方法,以及时治疗为好。
针灸治失眠的穴位:
大椎,陶道,神堂,连续使用,疗效较好。另一处方针刺安眠穴,不效时可在安眠穴埋皮内针。
大椎dazhui 督脉第十四号穴
定位: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肩平。
陶道taodao 督脉第十三号穴
定位:俯卧,或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神堂 shentang 膀胱经第四十四号穴
定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神道穴旁开 3 寸处。
安眠 经外奇穴
定位: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停止部颞乳突下凹陷直下一寸处。左右汁二穴。
九、治脑三穴
穴在哑门穴直下发际中为治脑一穴,再下一横指为治脑二穴,再下一横指为治脑三穴,用 28 号针可刺入一寸。
主治:
一切脑系疾病,颈强作痛,中风失语舌强。失语的原因,发音有唇、齿、舌、喉的共同作用。舌短者可刺舌下金津、玉液出血。舌无改变则在喉,可针哑门,但哑门穴之上为延髓,触碰延髓有危险。治脑三穴的第一穴在后发际距延髓较远,无刺伤延髓的危险。
治脑一穴当第二颈椎,治脑二穴当第三颈椎,治脑三穴当第四颈椎,再下一横指当第五颈椎,再下一横指为第六颈椎,再下则为崇骨;横项第二颈椎两边为天柱、翳风,左右共 5 穴谓之纵横十穴。
十、翳风治牙疼
牙疼的原因很多,翳风穴所治的仅限于齿根骨膜炎的牙疼。其病源由药物治疗的合并症。
有齿根骨膜直接受冲撞,或常吹乐器,常含铁钉,常咬丝线等外伤性的;有细菌由齿髓侵入齿根骨膜传染性的。症状是有的化脓有的不化脓,疼痛同样是自发的,但不带发作性,是连续的痛。在敲打牙齿时,疼痛就更加剧烈,这是与齿髓炎不同的一点,也是齿根膜炎的特征。
齿根膜炎,中医叫风火牙疼。治牙疼的穴位很多,一般针下关,颊车,也有针合谷或足三里、内庭的,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入以后需要留针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止痛,而针翳风穴,有针入痛止立竿见影的效果。
翳风 yifeng手少阳三焦第十七号穴
定位:正坐位,在耳垂后方,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以手压穴则觉耳孔中有牵引性微痛是穴。
针法:用 28 号 1.5 寸针,向前下方直刺入 1 寸,并作轻度旋捻以增强针感。疼痛已止,可立即起针,一般的病人心理希望多留一些时间。实际如针入而牙痛不止时可以久留,此穴针入立即止痛,久留与不留是一样的。
十一、首尾循经治疔毒
疔毒是一种由感染而发生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露出衣服外边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经的起止部位。最易生在手指尖,赤足的人有的生在脚指上、面部。
初起只是一个小红点,逐渐发生疼痛,伴有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血常规检验则白细胞增高。
验疔的方法,是用黄豆一个,放在嘴里咀嚼,如果品出有黄豆的腥味则不是疔毒,若嚼时并没有黄豆的腥味甚至是甜味,那就证明是疔毒,可以把嚼烂的黄豆吐出来敷在疔毒疮面。
治疗的方法,以针刺为最快。因为不论疔毒生在面部和手足都是各经的起止穴位或接近起止穴的各经起止邻近穴。判定是哪一经,则针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发生在起端穴则针其止端穴,发生在止端穴则针其起端穴。起止穴或名首尾穴,针入以后,疼痛立止,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立即消失。20 分钟后再检验白细胞则恢复正常值。
还有在疔毒所起处有淋巴管发炎,一般叫做起红线。红线也是与经络走行一致的,所以章太炎说“经络就是淋巴”。
治疗淋巴管炎的方法也用针刺,用粗针或三棱针在淋巴管的前进的末端扎一针,挤出黑色的血液,其所谓红线自然消失。如果从发炎的淋巴管上每隔一寸扎一针,并挤出少许黑血,淋巴管炎消失恢复得更快。如果没有嚼黄豆试验。实际嚼黄豆的还是少数。在疔毒上边涂点消炎的药就自然逐渐痊愈。
病例举要
张 XX女 19 岁学生
忽然在面部起一个红点,遂即发烧,心闹,头晕,恶心,似欲呕吐,而面部的红点灼热作痛。面赤舌黄,脉来沉数,右关尤为明显。视其面部有黄豆大红点恰在地仓穴上,病名“锁口疔”。虽非在胃经的起穴,但是距起穴很近的第四穴,急针胃经的止穴历兑,针后恶心、头晕等症状消失。20 分钟后再次检验血常规,白细胞由第一次检验时12000 变为 7000,疔毒已渐愈。翌日复诊,一切症状消失,只在生疔毒的地仓穴尚且有痕迹可见。一般在数日后完全恢复。
十二、四缝穴的效验
四缝穴在手指食、中、无名、小 4个指头的第一、二指节横纹中,通于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 5 个经。手指为神经终末反应灵敏,治病的疗效很好。
主治:
小儿疳疾,气管炎,蛔虫,消化不良,身体羸瘦,发育不良均有特效。
针刺方法:
穴位皮肤消毒,用助手由指尖向指根推几下,然后在第一指节上边以指捏住,术者则由指根向前推捏,用 26 号针刺入穴上,当即有白粘液随针而出,挤净擦干。每隔 4 天一次,一般 4—5 次可愈。针后白色粘液渐少,即是好的现象,白粘液渐消失,而针出血液则痊愈。
患儿面黄肌瘦,头发打缕,食欲不振,视其腹部微胀而扪之有青筋或硬块,是为疳疾。
一般针一次即食欲旺盛,数次痊愈。
用该法治小儿疳疾,效果极好。对成年人形态消瘦,食欲不振,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依法针之,效果显著。对哮喘亦有良效。
手指感觉灵敏,人多畏痛拒针。对成年人作解释劝服,儿童则由其父母强行使之针刺,有的哭闹拒针,须数人帮助施术。针孔由初针几次挤出白粘液而变为出血,即痊愈的象征。
病例举要:
1.疳疾
李 XX男7 岁
发育不良,面黄肌瘦,食欲不振,头发打缕,肚大筋青,是为疳疾。
针其四缝穴4 次,逐渐饮食增进,精神旺盛,举动活泼。其父半开玩笑地说:“孩子好了,能吃饭,我们受其影响,也食欲旺盛,这可费粮食了。”他虽是玩笑,也是事实。独生子女为家庭的宝贝,由面黄肌瘦,食欲不振变成能吃能喝,精神活泼,父母一高兴,自然也食欲旺盛。
2.气管炎
孟 XX男 57 岁某工厂经理
患气管炎多年,冬天严重,有时夏天也发作,久治不愈。针四缝穴挤出白粘液不少,但每次逐渐减少,咳喘亦随之减轻。计针 8 次痊愈,迄今数年一直未发作。
十三、皮内针十法
皮内针最初只用它调整经络,我们临床使用多年,积累经验计有以下十种使用方法:
1.调整经络,初用测定香,以后用仪器测定,调整平衡。在 50 年代我曾经用经络现象来预测生死的实验。即住院病人,濒于死亡,已通知其家属作精神准备者,前后计有 6 人,男 3 女 3。其中有的十二经脉在仪表指针读数最小者并有数经为零,而气血尚存;有的十二经均很低,只有数经较好但气血为零;结果前者均转危为安,而后者皆死亡;说明人身以气血为主,经络为气血的循环路,此说颇可研究。
2.一度冻疮,红肿痒甚。在疮面中心埋藏一支皮内针。数日痊愈。
3.疼痛不止,针刺无效时,可在痛点埋皮内针可以止痛。另有一法,例如腰痛不效,让病人站立,身体随便向前后左右扭动,在感觉最痛之处埋皮内针,可以止痛。
4.针刺疗效不巩固,在有效的穴位埋皮内针,有助于疗效时间之延长。
5.失眠症用其他方法不效时,可在安眠穴埋皮内针。
6.小儿尿床。取双侧三阴交穴。一针由下往上刺,一针由上往下刺,两针刺入方向颠倒,则疗效觉佳。
7.妇人产后乳汁不足,在膻中穴埋皮内针一支,每天用手按压多次,可促进乳汁的分泌。
8.眼针穴用皮内针埋藏,可延长其疗效。
9.减肥 在双听宫穴内侧耳垂中间各埋皮内针一支,每天用手指按压多次,平常感觉饥饿时以手按压数分钟即不觉饥饿。在每次饭前手压 5 分钟。
10.单纯膝关节疼痛,在膝上 2寸的范围内,用手指遍压,在最痛处埋皮内针一支,可以止痛。但按压无痛点时则不宜使用。
病例举要
陈XX 男8 岁
因打冰螺旋,冰忽塌落,骤然惊吓,夜不成眠,连续六七天不能合眼。服药无效,在安眠穴埋皮内针左右各一支,当夜即能安睡。
十种皮内针疗法均有病例,不暇一一列举。
十四、甩针挂钩疗法
面瘫初起,不超过两周的容易治愈。病程越久治愈的机会愈少。病程过久的则形成倒错现象,看不出哪一侧是病侧,更觉难治。
对初诊病人作下关试验,可知预后良否。其方法比较简便,即在患侧下关穴针刺,按正常穴位刺入而不能深刺者为阴证(一),能达到应刺的深度为阳症(+)易愈。不能深入的原因是因为上下颌骨有炎症导致领骨错位阻碍针不得入。
还有双侧面瘫,面部肌肉弛缓,无表情,不能瞬目运动,全面部皮肤变形,就像戴假面具一样。双侧面瘫很少见,数十年来只遇见 5 例,3例治愈,治疗时间长达数月。两例怎么治也不见好转,成为后遗症。
针灸治疗面瘫我曾总结并发表十种针刺方法,其中的甩针挂钩疗法效果较好。其法用六寸长针一支,从患侧颊车下方进针,先深后浅,能看见针在皮下前进以针尖上对口角至唇边为度,然后把针向一个方向旋捻,左手轻压针体部,隔腮看见针尖接近口吻时稍微用力拉针柄,则面皮皱成深纹数条,一拉一松,拉十余次让患者自己手捏针柄,初起的数次可愈。病程久的也有一定的效果。
长针在皮肤表皮下刺入,沿皮横刺,难度较大,须经过反复练习,针到一定部位即停止前进而旋捻针柄,针尖挂住以后手提针柄向上提十余次,一提一松,然后留20分钟起针。
这种挂钩疗法能适用胃下垂,由右幽门穴进针,斜向胃左,至与脐相平时即旋捻针柄稍用力上提,让另一人握其足胫向上屈腿推之.其动作和提针一致。将病人的腿屈伸上推3次,然后让病人自己手提针柄 30 分钟而起针。
子宫脱垂由维胞(关元旁 6 寸)进针,斜向生殖器方向,旋捻提针屈腿上推,然后提针柄的操作都相同。
维胞穴亦治肾下垂,谓之“三垂疗法”。
挂钩针法,起针时手捏针柄用力甩出,故又名“甩针疗法”。
十五、肝肾四穴
中医对疝气分为厥疝、盘疝、寒疝、症疝、复疝、气疝、脉疝七种。大致寒疝,能够还纳,或只有睾丸肿大或下垂者此方有效。如疝气不能还纳,西医谓之脱肠。肝肾四穴只限于寒疝和气疝。
肝肾两经对睾丸关系至为密切。此方选用肝经大敦、太冲、肾经太溪、睥经三阴交四穴。
大敦 dadun 肝经第一号穴
定位:在足拇趾上面趾节间三毛之际(此穴一说在足拇趾爪甲角外 1 毫米),针时以手捏拇趾抻拉而针趾节缝处。
太冲 taichong 肝经第三号穴
定位: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好像手的合谷,但不能使跖骨张开。
太溪 taixi 肾经第三号穴
定位:在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三阴交 sanyinjiao脾经第六号穴
定位:在内踝高点上3 寸,在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十六、腹结通便
便秘是常见病,亦老年人的多发病。主要是结肠蠕动迟缓,粪便久积结肠不能排出,引起再吸收,使粪中之毒素入血液,上则口燥舌干头晕目眩,下而固结不能进入直肠。痛苦之状不可忍受。
治法:在左腹结穴埋一皮内针,往往当日排便。
腹结 fujie 脾经第十四号穴
定位:仰卧,脐旁 4 寸的大横穴,直下 1.3 寸,上与乳腺相对。
左腹结与下行结肠相适应,皮内针不断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加快则粪便自然容易排出。
病例举要:
刘 XX 女 60 岁 家庭妇女
患习常便秘,近来加重,久不排便,导致头晕口干舌燥,腹部闷塞,食欲不振,总有排便感而排之不出。曾用开塞露无效,内服麻仁滋脾、承气汤、桃仁承气均无效。便秘已一个月,痛苦不堪。来诊时有忧郁表情。在左腹结埋皮内针一支,翌晨排便,疾病如失。满面笑容来复诊,与以调理脾胃之药而愈。
十七、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多因抻、扭伤而起,易发于手腕、手背部,有大有小,往往数年不愈,或逐渐增长。针刺治疗,其法颇简便。
刺法:
左手固定囊肿处,用0.5 寸短针,以 28 号为宜,右手持针根据肿囊的大小而酌用针刺之多少。一般在肿处以扬刺即中心一针,四周各一针,肿块大的还可以沿根部横刺之。或出粘液,用干棉球揩之。隔日一次,数次即愈。病例甚多,不胜枚举。
十八、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不痛,但音哑,久不愈。
穴名:喇嘛穴传自藏医,甚有效。
部位:在背后腋窝缝的缝纹头。
针刺手法:
初诊以毫针刺少商,三棱针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复诊时单刺喇嘛穴,深度 1 寸至 1.5寸因病人肥瘦而异。
手法:少商、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喇嘛穴则慢慢旋捻,平补平泻手法三进三退至5 分钟。
以后单用喇嘛穴,隔日 1 次。留针 20 分钟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 10 分钟行第三次手法。得气时针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则上行直达于咽喉,病人感到轻快,再留10分钟起针。
初诊隔日 1 次,一周后每周两次,继则每周 1 次。以愈为度。
注意事项:
使声带休息,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烟酒,讲话不宜太多。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5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