煴煴灸高血压你要了解的高血压的艾灸方法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成年人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上,和(或)伴有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心跳加快等症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病。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与肾、肝密切相关,艾灸相关穴位可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选取艾灸穴位:
1.风池穴:足太阳膀胱经。2.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3.阴陵泉穴:足太阴脾经。4.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5.太冲穴:足厥阴肝经。6.涌泉穴:足少阴肾经。
还不了解煴煴灸?客服一对一线上咨询+招商政策+售后服务
请添加客服
微信ID:CN13059104161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1 艾灸对高血压有好处吗有。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机体内部阴阳虚实失去平衡导致的,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取穴施灸,可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祛痰化浊,使高血压下降,低血压升高。
2 高血压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3 高血压艾灸哪里好
施灸方法:艾条温和灸,每次取一穴双侧灸20分钟,两穴交替,每日一次,待血压稳定于正常水平后,改为每周2-3次。
施灸方法: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远近视耐受而定,皮肤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感为宜,可选择回旋灸或雀啄灸,活力要温和,缓慢而能持久,以达渗透,温阳之效,每穴灸1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疗程。
施灸方法:在穴位上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众艾炷施灸,使其缓慢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炷,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疗程。
施灸方法:在所取穴位上垫上数层棉布或纸,然后将艾条燃烧的一端趁热按到各穴位上,使热力得以透达深部,一般每次每穴1-2秒,按10次左右,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
4 高血压艾灸时的正常反应皮肤潮红:艾灸时由于热力的作用,会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血液流动,所以会出现皮肤潮红的现象,
口渴:有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艾灸之后会感到口渴,是正常现象,艾灸后喝一杯红糖水或温开水,不但能缓解口渴,还有助于排毒,但要注意不要喝菊花茶等寒凉性的茶水,以免影响艾灸效果。
可以的。
现代中医把高血压分成虚证和实证。治疗高血压,首先要分清实证和虚证,不同的证型,灸的穴位不一样。
实证高血压
此类比较多的是肝阳上亢型,这类病人常见的症状就是血压高,容易出现脸红、头痛、头晕,而且脾气特别急,容易烦躁。还有一种高血压的病人,脸不是很红,偏胖,大便不通畅,舌苔厚腻,这些症状说明病人是属于痰湿比较重的实证。
灸疗主穴:曲池穴、涌泉穴、百会穴、足三里穴
主穴:百会穴、曲池穴、涌泉穴、足三里穴
配穴:人迎穴、风池穴、大椎穴、肝俞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
曲池穴:找曲池穴时,最好先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有一个小高骨,叫肱骨外上髁,肘横纹外侧端和小高骨连线的中点就是曲池穴。曲池穴是一个比较好用的泻热的穴位。
穴位要涂油刮拭后再艾灸,这样效果好。
两边的曲池穴用单联随身灸即可灸到
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艾灸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百会穴:按揉百会穴有治疗高血压、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的作用。
两耳最高点连线中点即是百会穴
百会穴忌讳悬灸,用头耳三连灸即可温灸百会穴,还可灸到耳朵上的所有穴位,有预防和调理耳聋耳鸣的作用。
足三里穴:民间有这样一句话:“艾灸足三里,胜食老母鸡。”中医也素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它是人体重要的长寿穴之一。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眼下方3寸。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3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107个民间实用方,值得收藏!
下一篇: 针灸治痛的三则与十法(针灸临床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