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每日灸一灸】风热感冒视频学习

金樱子 2023-07-23 18:24:09

煴煴灸风热感冒你要了解的风热感冒艾灸方法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诸病源候论·风热候》:“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治宜辛凉解表,发散风热。方用银翘散、桑菊饮、桔梗汤、上清散、菊花散等。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虚,不得专用疏散。阳虚宜加参、术,阴虚宜加地黄、五味,倍麦冬、白芍。

艾灸可选取以下穴位:大椎、曲池、外关、尺泽、风池、合谷、少商、商阳。

还不了解煴煴灸?客服一对一线上咨询+招商政策+售后服务

请添加客服

微信ID:CN13059104161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感冒应该艾灸吗 在哪几个穴位?

可以。
1、主穴:大椎、肺病、风门、足三里
2、配穴:鼻塞: 迎香;发热: 曲池;头痛: 太阳、印堂;咳嗽: 天突

操作方法:使用温和灸疗法,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3-6次一疗程

感冒的艾灸解法

感冒的艾灸解法

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冬春季节,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或有低热、头痛,常易合并细菌感染。医学称之为“伤风”。

由感受风邪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系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发于春季,其主要特征为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中医称“时行感冒”,是感受时邪而得。

症状

病邪有兼夹,病情有轻重。根据临床表现,凡外感以风邪为主的,称为伤风,症见头痛、鼻塞、流涕、怕风、其证较轻;夹寒邪的为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白、脉浮紧,舌苔薄白而润为主,夹热邪的为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咽喉肿痛、微渴欲饮、咳嗽、痰黄稠、汗出而不畅、脉浮数、舌苔薄黄为主;若兼夹时疫之邪,且发病急,病情比风热感冒严重,并有传染性,易引起暴发或大流行,故称为流行性感冒,即古称时行感冒。

普通艾灸调理方案:

取穴:大椎、印堂

可以按这个艾灸取穴来灸。前3天一天一次,后面建议2~3天做一次艾灸。一次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艾灸最佳时间是在上午9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晚上8点以后禁止艾灸)

强化艾灸调理方案

第一天,肺俞,阳陵泉,神阙

第二天,大椎,合谷,天突,神阙

第三天,风府,悬钟,神阙

?

艾灸前注意:

【1】我们使用艾灸治病时艾灸师会给我们配几个穴,那么这些穴位灸的时候是有固定顺序的。顺序是先阳后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的效果,否则会容易串气,导致气机紊乱。

我们艾灸的时候第一个穴位一定是命门,因为命门是生命的门户,是艾灸调理的起始穴,相当于一把钥匙,把人体的大门打开哦。

【2】艾灸过程中及艾灸后不能受风寒。尤其注意颈部、腰部、腹部、脚部的保暖。因为我们在艾灸过程中热度会促使身体毛孔打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气、邪气入侵。

【3】艾灸的调理过程最好在白天进行。如果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有空,最好是在晚上8点前结束,这样效果才更好。每天只能调理一次。艾灸时间长的不能上午调完下午再调。这样并不恰当。

【4】艾灸后2个小时内不要洗澡,不用冷水洗手,不喝冷饮,不吃冷的东西,包括水果。

【5】艾灸前、艾灸后喝200-300ml的温开水。施灸期间不吃、少吃寒凉食物(西瓜、香蕉、螃蟹、冷饮、凉茶等),施灸期间如果感觉饿,吃点易消化的食物填一下即可,不要吃得太饱。

【6】艾灸时不能空腹,也不能过饱。饭后半小时以后最好。因为空腹时身体能量不够充足,没有能力接收外部能量,很可能出现晕灸的现象,所以空腹不能艾灸

【8】无特殊情况女性月经期间不要艾灸。除非痛经、月经下不来、量少,可以咨询老师配穴再灸;如果平时经量比较大,应避免经期艾灸,避免使经量过大、经期延长;如果平时经量较少或因寒湿引起的痛经、月经下不来这样可以灸。

如果艾灸一段时间后发现月经有先后不定期,提前或推后,量大或量小,是正常调整,一般1-2个月后会自动调整到正常状态。

【9】孕妇艾灸,必要的情况下,如胎位不正,或针对容易流产的孕妇可以做悬灸,但一定是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才可以做。

【10】刚做完手术的人群,看手术的性质而定。大手术后暂时不宜艾灸,即使是做,也一定要循序渐进。因为身体本来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灸量一定要小。通常大手术后2个月后可以艾灸,通过艾灸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元气;门诊小手术不伤大元气,一般2周后就可以艾灸了。

【11】艾灸调理过程最好一个穴位一个穴位的灸。有的人可以接受2个穴位或2个以上穴位一次性灸。如果在这样的灸法当中出现不适的感觉,应马上停止。

建议二: 艾灸反应及排毒渠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便便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问题居多,或有肿瘤发生。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初次艾灸的,有人可能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会有分泌物: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

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艾灸需注意什么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你可以泡热水脚,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按语

感冒因其常见而又往往可自愈,故许多人不予重视,总喜欢扛一扛,实在不行了才去就医。其实,感冒的治疗并非小事。临床上常见五脏六腑的许多病证多由感冒而诱发,而各种慢性病多因感冒而致使病情反复、加重。艾灸治感冒效果好。但要越早灸效果越好,若初觉身体不适便施灸,往往一灸便愈。如感冒兼便秘,单灸感冒而大便不下,症状会有反复,所以应在灸感冒穴后随即加灸左大横、承山各10~15分钟以通便。

案例

孙X X,女性,34岁。

病史及症状:10天前患流感,发热,经药物治疗未效。现体温39℃,头痛、身痛、腹痛、咽不利,纳呆,大便7日未下,小便黄,面赤,倦怠欲卧。

调理:用三年陈艾贴施灸。当天晚上先灸风门、阳陵泉,神阙,左大横、承山。灸后汗出安睡,次日大便下,体温已正常,痊愈。

穴位位置图及说明:

【取穴位置】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跟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此穴。)

【解剖位置】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功能主治】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养生保健】

命门穴在腰部,可以壮腰补虚、温补脾肾,可以治疗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乐、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痼、惊恐,手足逆冷。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经常搓擦命门可强肾固本、湿肾壮阳、延缓衰老。

位置,主治,快速取穴

大椎,督脉腧穴。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

【取穴位置】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解剖位置】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功能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穴位配伍】

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附: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

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附:四花穴:双膈俞、双胆俞。)

配曲池,预防流脑;

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

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

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

配曲池、合谷,泻热;(附:温和灸10-20分钟,可以泄热,补阳。)

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养生保健】

按摩:一手食指指尖垂直按压在大椎穴上,逐渐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压30秒。然后沿穴位作旋转式按揉,力度由轻渐重,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0圈,防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多用于补虚)。

按摩治颈椎病

第一招:用拇、食、中三指揉拿对侧颈肌3~5分钟;

第二招:用双拇指侧缘由上至下交替推摩颈后部2~3分钟,再用双手拇指揉按风池穴1分钟;

第三招:用两手食、中指按压颈椎棘突两侧,同时配合头部的前屈后伸动作,约5分钟;

第四招:用食中二指按揉大椎穴、肩井穴,再点按曲池、合谷、内关等穴,每穴1分钟

印堂,是督脉腧穴。印,泛指图章;堂,庭堂。古代指额部两眉头之间为“阙”,星相家称印堂,因穴位于此处,故名。

【取穴位置】

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解剖位置】

皮肤一皮下组织一降眉间肌一皱眉肌一额骨骨膜。浅层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能主治】

功能: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穴位配伍】

配攒竹、丝竹空、四白、太阳,治目痛;

配迎香、合谷、风府、鱼际,治鼻塞;

配上星、曲差、风门、合谷,治鼻渊;

配太阳、风池,治头痛;

配攒竹,治头重;

配丝竹空、头维,治眩晕;

配中冲、百会、大敦、合谷,治中风不省人事;

【养生保健】

经常按摩印堂穴,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

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肺,指肺脏。俞,输也。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穴位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咳喘;

配合谷、迎香,治鼻疾。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位置】

当腓骨长、短肌之中;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返动、静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总神经分支。

【功能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穴位配伍】

配曲池,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取穴位置】

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位置】

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功能主治】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治五淋;

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

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

配关元、气海,治中风脱症。

【取穴位置】

在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解剖位置】

此腧穴在第1、2掌骨之间,第1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主治: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穴位配伍】

配照海、大敦,治便秘;

配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治痢疾;

配外关、人中、太溪,治齿痛;

配鱼际、间使、神门、然谷、肺俞、肾俞,治失音;

配商阳、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治热病汗不出;

配肩髃、曲池、手三里、环跳,治瘾疹;

配人中、内关、足三里,治中暑。

【养生保健】

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因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龈,因此下牙疼痛时按合谷5分钟,疼痛会减轻。如果患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也有效果。

合谷还是一个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

痔疮发作或便血时,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笔芯刺激,以有酸胀感为佳。

【取穴位置】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穴位解剖】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布有皮下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层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

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甲状腺肿大、食道炎、癔病等。

【穴位配伍】

配定喘、膻中、丰隆,宣肺降气化痰,治哮喘;

配内关、中脘,理气降逆和胃,治呃逆;

配涌泉、内关,降气通络,治失语。

【取穴位置】

位于人体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位置】

在项韧带、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3颈神经及枕大神经支。

【功能主治】

功能: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穴位配伍】

配昆仑、束骨,治狂症多言不休;

配肺俞,治狂走欲自杀;

配腰俞,治足不仁;

【养生保健】

1、按摩:大拇指指尖相互叠加向下,用指腹(或指尖)揉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次揉按1~3分钟。

2、艾灸:艾条温和灸,灸15~20分钟,每日1次。

3、瑜伽:每天坚持练习猫式。

【取穴位置】

位于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

【解剖位置】

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如穿透小腿骨间膜可刺中腓动、静脉。

【功能主治】

功能:舒筋活络、清热生气、舒肝益肾。

主治:颈项强急、半身不遂、腰腿疼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偏头痛、落枕,痴呆,中风,胸腹胀满,脚气等,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小儿舞蹈病等。

【穴位配伍】

配风池,主要缓解治疗眩晕、耳鸣;

配内庭,缓解治疗心腹胀满;

配后溪、天柱,主要缓解治疗颈项强痛;

配昆仑、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缓解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配丰隆,主要缓解治疗高脂血症;

配后溪、列缺,缓解治疗项强、落枕。

感冒可以艾灸吗?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艾灸治疗感冒是中医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愈的效果。减少吃药的负担,选择艾灸来治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感冒可以艾灸吗?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感冒可以艾灸吗感冒可以艾灸。

感冒期间不影响艾灸,注意积极对症治疗感冒即可。艾灸对于寒性、虚性、疼痛等的病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对于寒性的。艾灸比一般的火焰的穿透性更高,能活血止痛、驱寒、补阳等作用。

由于前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以及最近的气温起伏较大,近期医院收治的感冒患者增加,其中“空调病”患者约占了六成。

医生说,进入夏季以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出现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这跟患者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有关。

空调感冒在中医看来,夏天外界气温高是热毒外侵,人体毛孔气机开放,忽然到了空调环境后,寒冷的空气袭过人体,寒湿顺着毛孔、呼吸道侵入人体。

造成热毒不能外泄,寒湿夹杂其间,人体从而发生头疼、鼻塞、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这属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夹杂混合的感冒类型。

在感冒早期,使用艾灸治疗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熟练使用艾灸的市民甚至可以在家独立完成治疗。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百会、大椎、风门、肺俞

(2)温和灸,每穴2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

2.方法二

(1)选穴:大椎、合谷、肺俞、列缺

(2)温和灸,每穴2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

风热感冒症状: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大椎、曲池、尺泽、合谷

(2)每穴10~15分钟,每日1-2次,症状消失后再施灸1~2次即可停止。

2.方法二

(1)选穴:太阳、印堂、曲池、合谷

(2)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症状消失后再施灸1~2次即可停止。

感冒怎么艾灸?

? ? 由于季节的交替,气温的变化,现在正是感冒的高发期,所以平时要特别注意添减衣物!

? ? 今天给你介绍一下感冒的艾灸方法。特此说明一下这种方法是治疗因受风寒而引起的感冒,不包括病菌性引起的流感。伤风感冒,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后果。外因是由于天气多变,不注意保暖,于是感冒就悄然而至。内因是过于劳累不注意休息,结果阳气不固外,风邪内侵皮毛,就患上了感冒。其表现症状是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针对感冒的患病原因,艾灸采用5-6位取穴方法,疏散风邪,解表宣肺,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
1、风池穴和风府穴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如图:

?
风府穴,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也就是头发的边缘,用大拇指中间的关节在这个边缘向上比划一横指就是1寸(大拇指中间关节就是1寸)。如图:

2,肺俞穴和大杼穴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如图:

大杼穴,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如图:

3、列缺穴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它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如图:

4、合谷穴
合谷经穴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直接用艾条点燃,一般建议用质量好的纯手工艾条,因为质量好的纯手工艾条艾绒杂质级少,燃烧的烟不呛口,好的手工艾条热力温和,灸感醇厚。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2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