煴煴灸咽痛艾灸你要了解的煴煴灸咽痛艾灸咽痛是咽部常见症状,主要由咽部疾病引起,各种咽部黏膜的感染性炎症刺激和压迫痛觉神经末梢,导致咽痛。也可是咽部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在咽部的表现。
任何刺激喉咙及口腔黏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灰尘、香烟、废气热饮料或食物,牙齿或牙龈感染有时也会累及咽喉。
慢性咳嗽、极干燥的环境胃酸反流及说话声音过大同样会刺激喉咙,声音嘶哑是常见的副作用。通过穴位艾灸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疗本病的目的。
选取艾灸穴位:
1.天突穴:任脉2.曲池穴:手阳明太肠经3.合谷穴:手阳明太肠经
4.照海穴:足少阴肾经5.太渊穴:手太阴肺经6.列缺穴:手太阴肺经。
还不了解煴煴灸?客服一对一线上咨询+招商政策+售后服务
请添加客服
微信ID:CN13059104161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1 艾灸治咳嗽灸哪些地方大椎穴:在后背,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的骨性突起,即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的骨间隙取大椎穴。
肺俞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肺俞穴。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即为膻中穴。
天突穴: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即为天突穴。
天门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二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天门穴。
身柱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处为身柱穴。
膏肓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四个这样的突起,即第四胸椎棘突,旁开四横指处为膏肓穴。
脾俞穴:沿肩胛骨下缘向脊柱作一直线,这个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向下数4个突起,再想两侧旁开两指处。
肾俞穴:取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旁开两指即是肾俞穴。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重点,筋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定喘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旁开0.5寸处即为定喘穴。
2 外感咳嗽艾灸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润燥,宣肺止咳。
3 内伤咳嗽艾灸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风门穴,取仰卧位,取膻中,天突,丰隆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10-2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祛痰除湿,止咳。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渊,三阴交,俯卧取肺俞穴,丰隆穴,阴陵泉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尺泽,三阴交,行间,俯卧位取肺俞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理气化痰,肃肺止咳。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渊,三阴交,孔最,俯卧位取肺俞,膏肓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滋阴润肺,敛肺止咳。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7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味日知录】通脉者必先入心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