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晚会上,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有哪些不良商家榜上有名?在众多被曝光的事件中,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格外受到大众的关注。
一、保健品 打假1、九成保健品虚假宣传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大力整顿保健品市场,不断曝光违法行为,但市场中鱼龙混杂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专家总结出保健品市场的三大乱象:
夸大保健品功能
我国批准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个,包括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等,产品在宣传中只能宣传在审批时通过的功能,超范围的宣传都属于虚假宣传。
非法添加屡见不鲜
很多保健品非法添加禁用成分,尤其是减肥产品乱添加泻药成分的情况较多。
非法添加的药物含量不稳定,可能引发血压、血糖较大的波动,患者如果不知情,服用过量,甚至会危及生命。
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目前,经过审批的国产保健食品有12321种,进口保健食品有695种,但市场上在售的保健食品远超过这些数字,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混迹其中”。
很多网站销售的进口保健品没有国家认证的“蓝帽子”标志,个别商家甚至编造保健食品批号、私自印“蓝帽子”标志以假乱真。
2、买保健品注意几个字眼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其定义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看到保健品宣传中有以下字眼,应特别注意:
误导1:“迅速起效”即使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如果服用后确实效果显著,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这些成分很可能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
误导2 :“治疗多种疾病”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功效。
误导3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不可能通过保健品彻底治愈。
误导4 :“纯天然成分”“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应合理使用。
中药是天然成分,但也要讲究药材的炮制和辨证施治。美国FDA提醒,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那些宣称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应慎重选择。一旦服用后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并就诊。
二、食品谣言 打假番茄与螃蟹相克?虾与牛奶相克?
“食品相克表”竟是伪科学!
谁家没有一张“食品相克表”?谁的QQ空间、朋友圈没传过各类“食物相克说”?
从2003年开始,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上升,“食品相克”之说就像从潘多拉盒子里跑出的魔鬼,弄得人们在用餐时战战兢兢。
这一说法在2006-2008年达到喧嚣顶峰,当时,连小葱拌豆腐、番茄大虾这样的美食都受到牵连。后来,经过各界专家大力批驳,这些说法才逐渐式微。
老百姓对一餐多食材充满恐惧。然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绝非食物禁忌所能概括的。就算百分之百遵循各种‘食物禁忌’,也不会发现自己的健康有任何进步。”
除了晚会上曝出的“番茄与螃蟹相克”的误区,“虾与牛奶相克”的说法也成为谣言的又一个脚本。
牛奶含维C,与虾同食会产生砒霜?
事实真相:牛奶本身并没有含很多的维C,而含有丰富维C的水果与虾搭配才可能会有危害。
海鲜河鲜往往被污染,其中富集了一些砷。本来五价砷毒性较小,但是如果被维生素C之类的还原剂还原成三价砷,也就是砒霜(三氧化二砷)了,毒性急剧上升,于是有中毒危险。
但根据范志红教授的解释,产生危害的前提有四:
第一,水产品的确出自被砷污染的环境。
第二,摄入污染海产的数量确比较多,其中含砷的总量达到一个足以引起中毒的数值。
第三,维生素C的摄入足够多,吃的数量足够大。
第四,维生素C是吃海鲜河鲜前后不久服用的。
总之,海鲜和维生素C同吃的危险,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要看水产到底污染到什么份儿上,吃海鲜的数量多到什么份儿上,以及维生素C多到什么份儿上。也就是说,如果吃合格的水产,那么即便吃10公斤,也不会发生急性中毒问题。
也有人认为,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吃海鲜,肠胃会更加不适。但这一说法并无科学道理。
还有人认为,牛奶与虾一起吃会使蛋白结块,导致腹泻。但真相是,牛奶蛋白凝固并不会导致腹泻,如酸奶就不会导致腹泻。
乳蛋白质凝固有三种方式:酸凝固、酶凝固、钙凝固,牛奶喝到胃里,遇胃酸才会凝固。因此,网上盛行的“牛奶一半水一半”的康师傅鲜虾鱼板面吃法,大家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将牛奶和鲜虾鱼板面一起煮食。
范教授在315晚会上还给出建议:
我们在日常选择食物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营养是否平衡,食品卫生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我们自己的体质,而不是过于迷信食物相克的说法。
三、土鸡蛋 打假315 晚会,还曝光了一个家长们都很关注的「宝宝食物」——土鸡蛋。
土鸡蛋可谓是「蛋中贵族」,去一趟超市菜市场,只要标注着「柴鸡蛋」「土鸡蛋」「笨鸡蛋」的鸡蛋,价格要比普通的散装鸡蛋高出一两倍。
图片来源:cctv - 2
说到土鸡蛋到底好在哪儿,大家多半都会说:
蛋黄红,一看就更有营养!孕妇小孩吃更好!
土鸡都是自然散养的鸡,在丛林中漫步的战斗鸡!
土鸡蛋的叽喂的不是合成饲料,而是五谷杂粮!
事实真是如此吗?315 晚会的记者,接连扒皮这些所谓土鸡蛋的三宗罪,连连颠覆大家的想象。
罪状一
号称林间散养的土鸡
却养在了笼子里
记者这次曝光的是一款名为「橡子树下」的土鸡蛋,号称由「林间散养、自由觅食,一辈子都生长在橡子树下的土鸡」所生。
循着这些热卖土鸡蛋包装盒上的厂家地址,记者来到河北馆陶县振堂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在这家养殖场,记者并没有看到号称「橡子树下」散养一辈子的散养鸡,反倒在养殖场内看到了一排一排的笼养鸡。
图片来源:cctv - 2
库房中用来装鸡蛋的箱子上也标注了「土鸡蛋」。
看来,视频都是骗人的,眼见为实才是真。
罪状二
喂鸡吃下添加剂
蛋黄更黄了
那么,这些笼养鸡又是如何生产出比普通鸡蛋颜色更红的鸡蛋呢?
是因为在鸡蛋饲料中加入了一种叫做「斑蝥黄」的添加剂。
图片来源:cctv - 2
根据原农业部发布的第 2045 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显示,斑蝥黄作为着色剂,是用来添加进家禽饲料中。
图片来源:cctv - 2
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斑蝥黄是一种橙红色的色素,可以直接用于食物调色的色素。
鸡饲料中的添加剂,比如叶黄素、角黄素(斑蝥黄)等,都能让鸡下出的蛋,蛋黄颜色更深。
鸡吃了斑蝥黄色素的饲料,能使蛋黄的颜色看起来更深更诱人。
三文鱼吃了角黄素,就可以使它的肉更加红润。
图片来源:cctv - 2
根据欧盟的评估,人们日常摄入的斑蝥黄剂量是不会危害健康的。
这些鸡每天被投喂这样含有添加剂的饲料,如此一来,普通鸡蛋就能,身价倍增。
罪状三
文字游戏玩得溜
商家骗钱套路深
记者调查发现,原来关于土鸡蛋,不仅缺少市场监管,商家们也是绞尽脑汁地玩套路。
在商品名上,为了规避检查,各路商家还玩起了文字游戏。
注册商标时,只要注册一个「* 土」,后边儿再加上鸡蛋二字,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土鸡蛋了。
比如晚会中曝光的「鲜土鸡蛋」、「好土鸡蛋」,实际上却是鲜土牌、好土牌鸡蛋,和大家想的完全不是一样东西。
图片来源:cctv - 2
湖北省莲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也在视频中称:工商部门来找,我有注册商标「鲜土」鸡蛋。
图片来源:cctv - 2
言下之意就是:我没说自己是土鸡蛋哦,是你自己理解错了哦,我的鸡蛋是鲜土鸡蛋哦。
这套路,就问你服不服?
虽然卖的不是真正的土鸡蛋,但是商家们却并不担心会被监管部门发现,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关的国家标准。
所谓的土鸡蛋、柴鸡蛋、笨鸡蛋、走地鸡蛋...... 不过是大家对散养鸡蛋约定俗成的别称。
没有具体规定、没有惩戒机制,土鸡蛋的市场乱象也就不难想象了。
土鸡蛋市场乱象丛生
真的不用过度迷信
没有国家标准,只有民间说法,无良商家趁机钻空子。
可是话说回来,大家费尽心思挑选的高价土鸡蛋,真的要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吗?
事实上,土洋鸡蛋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
不过,因为鸡吃食的原因,土鸡蛋中含有一些风味物质,吃起来味道更好。
所谓的「土鸡蛋」,并不见得更营养,但是肯定会更贵。
大家不要迷信土鸡蛋,商家也自然就没有了可趁之机。
我们捂住钱包,佛系吃蛋就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