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同住在村里一栋小别墅里,每天一起逛街买菜、跳舞、打麻将,如同多年老友。
他们并不是亲戚,也不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他们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约合租住在一起,共同生活,有了问题互相照应。
他们这种养老形式,叫做“抱团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其实国外早就有了。
美国老年版“老友记”
美国德州有四对夫妻,他们在退休后,居然抛开子孙,任性地合资买了一块地建房子、种树、散步、旅行……开启他们的养老新生活。
这四对夫妻年轻时就已熟识,因为工作忙,平时相聚的次数屈指可数。随着各自孩子的长大,他们开始意识到“就算老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于是几个老朋友一拍即合,决定“抱团养老”。
如今,他们8人住在精心打造的大房子里。每天早晨,在鸟鸣声中醒来,穿着拖鞋,在清新的空气里,敲响旁边的门,喊朋友们一起做早餐、锻炼身体,顺便计划一下白天去哪里玩。
每一天都过得惬意而舒适,如同在上演老年版“老友记”。
日本闺蜜团“个个Seven”
前段时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特别节目《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记录了7位老奶奶的日常生活。
7位奶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均处在单身状态,平均年龄近80岁。10年前,7人各自买下了同一栋公寓的不同单间,开始了同居养老生活。
最先提出同居养老计划的人是78岁的村田幸子奶奶,她召集了7位对同居养老感兴趣的老人,组建了一个“新家庭”。
这些老人中有的相识多年,有的以前根本没见过。她们之间唯一的共同点是,就是都因为工作、婚姻动荡、自我选择等成为了老年“单身贵族”。
10年的同居生活过去了,老人们在生活上相处十分融洽:家里没茶叶了,一个电话,隔壁姐妹包邮送到;出远门没人浇花了,打个招呼,姐妹帮你照顾花草。
每个老人的家里各处,都装了SOS求救电话,便于相互之间联系、帮助。在2018年初,71岁的川名纪美奶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就是拨打了SOS电话,让田矢奶奶赶去救助。
她们为自己这个姐妹团取名为“个个Seven”,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又结伴在一起互相照顾、取暖。在她们看来,养老并非集体等死,而是有尊严地活到最后一刻!
中国式“抱团养老”
精装修500平米大别墅、一方鱼塘、半亩菜园、每个卧室都配有卫生间……这是79岁的朱荣林和74岁的老伴王桂芬在杭州余杭长命村的家。
这么大的房子,是前几年儿子专门为了孝顺二老而盖起来的,可惜儿子在城里工作,常年不着家,年迈的二老住在空空荡荡的大房子里,难免会觉得有些孤单。
朱荣林夫妇的大别墅
2017年,老两口突发奇想开始出租自己别墅,相邀年纪相近有共同语言的人住进家里。于是,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老人们聚集到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开始摸索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
如今,这栋“豪宅”里前前后后已经入住过10多位老人,他们选择这里的原因很多:环境好、吃的好,不愿住养老院死气沉沉。
老人们平日里的消遣活动也很丰富,一同下棋、钓鱼,唱歌、种菜,打麻将,跳舞等等……而同村的人对他们的生活也都纷纷表示羡慕不已,甚至有不少城里的年轻人,也想着加入到他们当中,和老人们共同享受一段“神仙般的生活”。
“抱团养老”意义何在?
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
联合国规定,凡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7%以上,或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 10%,就属于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从 2000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社会进步和老龄化程度加剧,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
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这些老人中,有的可能是无儿无女独身一人“孤寡老人”,有的可能是儿女闯荡在外独自生活的“空巢老人”,但是,他们其实都希望有意义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
参与“抱团养老”的老人,认为这种养老方式给他们带来了以下好处:
1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其实我们都这把年纪了,最渴望的是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有老人这样说。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照顾儿女长大成家后,很多老人的生活依旧围绕着儿女转,帮煮饭、帮带孙子,家里一有点什么事儿,比如一个出差了,或者一个去学习进修了,老人们就得被“请”去帮忙了。
虽说也是正常情况,但有的老人还是想趁腿脚还利索,过点属于自己的生活。
2
减轻孩子的负担
老人们心里都特别清楚,这一届的儿女是靠不住的,不是说他们不孝,而是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时想尽孝都显得有心无力。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另辟蹊径,开始尝试自助式的抱团养老,以便在老了以后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生活质量。
3
排解孤独、安全保障
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不依靠子女,离开传统家庭,搬到同一个地方搭伴居住,一起喝茶、吃饭、种花、旅行。共同承担生活成本的同时,也慰藉了精神上的空虚。
平时有活动,排解了孤单,而突发病情时,也便于寻求帮助,在老人们看来,这样人性化的养老模式以后会越来越普遍。
关于“抱团养老”的思考
同住一屋,食物一起吃,活动一起参与,这样的方式看似很完美,但其实也需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
杭州朱荣林夫妇发起“抱团养老”后,他们的“豪宅”前前后后已经入住过10多位老人。相见好,同住难,同居式养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梦幻完美。
1金钱问题
杭州那栋“抱团养老”的别墅里,房租水电和每顿餐费都是需要分摊的,但钱总是一个敏感问题,而老人们的大多纷争也与此有关。
有住房的老人怕冷,又觉得空调太奢侈,买了烤火器来用,却被其他老人投诉说偷电,建议每个房间单独放个电表;有的帮忙买菜,要求报销车费,因为分摊的只有餐费,他们的路费就白出了……
2
交流问题
老人们各自的家境不同,但各自的脾气性格基本都已经固定,蓦然跟陌生人交朋友,有时候并不是很聊得来。
同住一屋的老人,有的经常躲在房间不出来;有的作息时间跟别人有所不同;有的不愿意参与团体活动……各自的性格,各自的行为,催生出一系列小矛盾。
扎根“抱团养老”的杭州别墅,有人搬出来,也有人搬进去;有人说这种养老方式好,也有人诟病它。
很多人可能忘了,老年人和所有人一样,他们有尊严、有梦想、有需求,也想要过上有意义的人生,这一点即便走到生命的最后一段,也不会改变。
有人喜欢伴着儿女,帮儿女做点家务活,减轻他们的负担;有人想要过自己的生活,约上三五知己,去自己年轻时没去过的地方游玩。
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尊重他们的选择罢了。
抱团养老我能接受,人老之后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养老,这样更幸福快乐。因为抱团养老的确是有好处的。抱团养老的好处:一、克服失落和孤寂由于子女一般都在外工作,顾及不到家里的老人,而老人天天面对着空房子,没有他人的陪伴,难免感到孤寂。“抱团养老”可以让有同样需求的老年人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老有所伴,可以缓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寂。二、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和同龄人一起聊天听曲、登山垂钓等集体活动,摆脱了独自生活的单调和乏味。三、缓解年轻人的压力当前的社会压力过大,让年轻人不仅在外要忙于工作,让很多年轻人分不开精力去照顾家里的老人,“抱团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也缓解了儿女在照顾老人身上的负担,不用过于担心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抱团养老”就是老年人们相互照顾,当同伴生病时也能帮助他们,给予照顾,这就需要老年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抱团养老”这一养老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年人才能更好得到一起。老年人的心理会相对更加敏感,一群老年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也会有很多小摩擦,这种小摩擦也会给老人带来不好的情感体验,影响老年人的心情。还要看经济状况,老年人养老也是一笔不便宜的费用,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决定。
答。抱团养老是不现实的。我们这里有六个老翁,到安徽金寨县租了一个大套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生活一段时间,结果一个月不到就散伙。有以下原因:都交一样生活费,做的菜不合各人口味,吃不到一块儿,各人都有意见。晚上睡觉,三人一个房间,有人闲打鼾太吵,影响个人的睡眠,洗澡的时侯,有人占的时间太长,有人有意见,互相之间有的人爱唠叨,有的人不爱听,
‘总之毛病太多 。靠子女养老也不是主攻方向,子女要忙工作,忙下一代,只能抽空过来看看而已,关键还是要依靠社区居家养老,这是长远之计,国家政策在这方面有所布置,相信国家会拿出一个好的方案,让所有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 社会 的日益加剧,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靠子女养老”的时代已经越走越远。其实这种现象一方面来自子女,一方面也是由于老人本身养老观念的变革。
先说说子女,目前独生子女一代即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伴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开放,一对夫妻可能要面临养育1-3个孩子外加4位老人的局面。家庭条件优越尚可,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这样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所以许多老人深知子女养育下一代的不易,自主选择了“抱团养老”或者选择一些养老机构,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
再说说老人,现在的老人一方面想要帮助子女减轻养老压力,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养老生活也有了更高和更富足的追求。“忙碌了一辈子老了想好好享受生活”,具有这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所以许多老人选择抱团旅居、候鸟式养老的新型方式。更注重自身的饿感受和兴趣爱好,不在拘泥于从前的帮子女带孩子抱孙子的养老方式。
面对变革,国家更应尽快出具更完善的养老政策,完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市场,迎接独生子女一代巨大的养老需求。
抱团养老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实施起来有点困难。因为抱团组合需要老人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支撑,特别是有些农村老人,素质差,遇事计较得失,怕吃亏。如养老群中有人生病或其它的问题,有些人不会去照顾。所以抱团养老的先决条件是成员的素质和要有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才能抱团养老。
《新型养老斗不过三代同堂养老》
抱团养老,的确算新型的养老方式。抱团,无非是几个兴趣相同的老人聚在一起,或租(买)屋生活一起,或边游边玩,边住,属于 旅游 式的抱团养老方式。但是,无论是固定地址抱团养老,还是走到哪里,抱团到哪里,都是三分钟热度,时间一长,相互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就会不欢而散,打道回府,留下一地鸡毛。
宅家养老,几千年养儿防老的优良传统,世代相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也是恒之有效的尊老爱幼的传统。
所以,任何养老形式,离开家庭的温暖,都是在讲故事 ,都难以取代三代同堂的养老模式。除非,新型的家门口社区养老方式,才能取而代之。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7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