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让人害羞的一个穴位,却是调节阴阳、活血强身的要穴

佩兰 2023-07-17 16:33:42

人体上有个穴位名为会阴穴,存在我们肛门和生殖器官的凹陷地方。简单说来就是,会阴穴的位置在会阴部位,相反男性的阴囊根部与肛门部位连接的地方就是其所在的位置,而对于女性来说它是在阴唇与肛门连线的中间位置。很特别的位置上存在着一个穴位,但它绝对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穴位的特别之处和作用,会阴穴的位置在前阴和后阴之间,本穴会与两阴之间,且为任、督、冲三脉之会,因此称为会阴穴,这个看似难以启齿的穴位,却是人体的长寿要穴。

中医认为,会阴穴是人体任督二脉的开关,这位置,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会阴穴位存在问题,那么,任督二脉必然是不通的。又加上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是一条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

百会穴是人体的天门穴,属阳,上接天气,会阴穴是人体的地户穴,属阴,下接地气,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呼应,统摄着人体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所以说,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如果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之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症。

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穴位,其实还有更多妙用,如与三阴交相配,具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如与鱼际相配,具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与中极、肩井配伍,具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与肾俞配伍,可以治疗遗精;与蠡沟相配,可以治疗阴痒;若与人中、阴陵泉相配,可以治疗溺水窒息。

那么,这会阴穴应该怎样按摩呢?一般采取仰卧式,将双腿屈膝盘起,然后把双手相对合搓热之后,用左手按摩会阴穴,按摩速度和力量以适应为度,当会阴穴有了热胀感时,即停止按摩。

做完这些以后,你会感觉整个人都充满力量,随着气力、体力增强之后,可以增加按摩次数,新经络公众号提示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淤血,有利于遗精,遗尿,阳痿,的治疗,促进这些症状的好转。

会阴穴虽然功能强大,但孕妇却慎用此穴,不可不知,除了按摩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坐会阴的方法打通,具体方法如下:

坐会阴的效果

坐会阴可不是只对肛门瘙痒有效,当坐完站起来以后,会感觉有一股热流,最开始只在会阴那一块发热,练得多了,慢慢小腹也会发热,到最后站起来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有热流说明改善了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好,是不是好多毛病都解决了?

坐会阴的方法

找一个7厘米高的瓶盖,放在会阴下面,慢慢坐下去。注意一定要坐到会阴穴下面,开始坐下去的时候,很疼,但不会有伤害,因为那里全是软组织,全部坐下去以后,开始收肛门300下(也就是做提肛),这时你上半身重量基本全在这里,也就是给这个部位压力了,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最开始的时候,300下可能做不到,那就慢慢来,用力收,相当于锻炼这里变强壮了。当你坐这么高不疼了,就在下面放个东西加高,当你一点不疼的时候,会阴部肌肉非常强壮。(为了安全起见,非专业人士最好在当地中医师的指导下练习)

十大补气穴位是什么

你知道能补气的穴位是哪十个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补气穴位第一节: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按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晚上的8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一则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则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注意:按摩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补气穴位第二节:足三里穴

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在人体的360多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穴,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民间一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足三里对于强壮身体有多重要。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并且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我教大家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首先,按住几秒后迅速松开;然后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依次操作5分钟。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两侧足三里穴。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注意揉动不能太快,保持呼吸均匀和缓,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熨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并迅速分别贴在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两手沿上下方向擦动,操作5分钟左右,这时小腿应感觉热乎乎的,如果觉得热感不够,可以加长操作时间。用此方法锻炼2~3周胃肠功能就会增强,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状况,还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很多慢性病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办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不易烫伤。一般捏取5~7个艾柱就可以了。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退休以前工作特别忙。有一天,她刚刚风尘仆仆地出差回来,就遇到了重病号,她急着去做会诊,抓起桌子上的矿泉水就喝了几口。这下好了,三五分钟之后肚子就开始痛起来,坚持到会诊完,把任务交付给当班医生,才回家。回到家里以后,我就看她脸色发白,腰有点弯着,一问是肚子疼,就叫她赶紧坐下来,帮她把裤脚卷起来,按摩足三里,先按左边,再按右边。用力按穴位,她会觉得特别疼,而且酸胀,其实对一般人来说,按准穴位的那种痛感是难以忍受的,不过一旦你有这种比瘙痒和疼痛都难受的感觉,那说明穴位是找对了。就这样按摩了15分钟,她的肚子有很轻的水动的声音,类似于饥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的声音。这时,她的表情已明显放松下来,肚子也不怎么痛了

补气穴位第三节: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们家楼下邻居老张的气喘病犯了,他的儿子跑来找我去给看看,我到他家时,他因为剧烈而连续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脸色煞白。如果再不赶紧采取点措施,人就有危险了,于是,我赶快在他的胸前找准膻中穴,有节奏地点按了几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内关穴等几个穴位。几分钟后,他的气喘终于平息下来,人也慢慢缓过气来了。其实,老张患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再加上他的烟瘾特别大,所以经常会犯病。而点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气喘,宽胸顺气,改善不适症状。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应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按摩膻中穴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为了增强效果起见,按摩切忌用蛮力。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补气穴位第四节: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涌泉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 妇科 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进行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于老年人是特别有好处的,不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我每天都坚持按摩涌泉穴,身体一直很健康,很少求医问药。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现在教大家最简单有效的几种方法。

1.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2.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3.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通过这几种方法刺激涌泉穴,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还能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使人感到轻松舒适,有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补气穴位第五节: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关元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缓衰老。

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感觉皮肤温热但并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补气穴位第六节: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我们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我们先来说湿邪,它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补气穴位第七节: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去医院体检,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两年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遗尿症。她最苦恼的是憋不住尿,只要活动幅度稍大,就会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声咳嗽,更不敢大声笑。诊断之后,我发现她是肾气虚弱导致无法固涩缩尿。我没给她开药,只是在她后背的肾腧穴上,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钟,我让她回家后按此方法自己进行治疗,告诉她,只要坚持二十来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果,一个星期左右,她的肾腧穴就拔出了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肿痛。事实上,拔出的水泡,还有穴位的肿痛,都是疾病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它说明身体的确有问题,但通过拔罐和按揉穴位,达到了一定的疗效。二十天后,她的遗尿症彻底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补气穴位第八节: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对于很多受低血压困扰的患者,我常常劝说他们回家时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补气穴位第九节:肺腧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拥有白皙美丽的肌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女性的脸上就常常出现一些雀斑、荞麦皮,为了去掉这些斑点,有些女性朋友用尽了各种方法,进美容院、进行激光祛斑、用高档化妆品,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应该怎么防治脸上的斑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在肺腧穴上指压就行,简单、有效,而且绝对是免费的。 因为,中医有?肺主皮毛?一说,肺气得到调补以后,皮肤就会变得滋润,毛发也会变得有光泽。时间长了以后,的确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气一面用指头强压6秒钟,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话,可请他人协助。记住,每20次算一疗程,每日应做5疗程。

补气穴位第十节: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一说到补气,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人参。不错,人参的确堪称补气之王。中医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独参汤。此方只有一味药人参30克,辅料为30克红糖。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没进中南海的时候,某天,邻居家的老太太神色慌张地跑来叫我:?胡大夫,麻烦你去看看吧!?我问:?出什么事儿了老太太语无伦次地说:?儿媳妇晕过去了。?我到她家一看,儿媳妇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人已经晕厥了。一家人哭作一团,束手无策。原来这家的儿媳妇产后失血过多,元气大伤。我叫老太太赶紧去我家拿人参,又找来红糖,熬了一碗独参汤。一碗参汤下去后,她慢慢苏醒过来,全家人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参大补元气,回阳固脱,是药之极品。但人参并不是人人都适用。其实,我们身边许多物美价廉的食物都具有补气的功效。如何选择补气的食物呢?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就是生长于水中的食物以及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中医看待食物的方式与西医不一样,西医只会分析食物的成分,中医会去观察食物的性能。中医能根据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时间和形状来判定其功能。比如,蚯蚓生活在泥土中,它能在泥土中自由穿行,于是,中医便将蚯蚓做成了一味药,叫地龙。中医的思路是,既然蚯蚓在泥土中能自由穿行,那么,它在人体内就一定会有通络化淤的作用。果不其然,地龙确实具有通络化淤的功效。一些体内有血淤的病人喝了地龙水之后,淤血慢慢就散了。再比如穿山甲,大家一听名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它具有很强的在地底下穿行的能力,制成中药后,其主要功效就是攻坚散淤、治痹通络。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