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微信大改版,推送时间线被打乱,为避免与国医大师健康失联,请按上图方法,把“国医大师健康”设为星标!
—— 以下是正文 ——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立 春
立春过后万物复苏,气温回暖。肝火上行,细菌病毒也开始复苏滋生,此刻养生刻不容缓,预防疾病的流行!
2月3日
农历腊月廿二
立春!
立春过好!
愿您2021全家平安、诸事顺利,
健康顺遂,百病不侵!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从立春开始,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的节气更始。
时至立春,白天明显变长,温度逐步上升,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
立春习俗俗话说: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立春下雨,下一春。
立春养生:
不吃酸不吃辣,忌忧思忌损耗
>>生活起居:要夜卧早起,可比冬天睡得稍晚点,但早上要早起了。外出不宜马上减去棉服,最宜下厚上薄,腿和双脚要穿厚,上身可适当穿的薄一些。此外,头、肩、背、肘等易受风寒的部位,也要注意保暖。
>>饮食:忌辣、忌酸、加些甜、嚼点香。少吃麻辣的火锅、羊肉、烧烤,可适当食用香葱、香菜、花生这些很香的食物,可以促进阳气生发。
>>养生:春气通于肝气,所以春季养肝护阳正当时。养肝可以常伸懒腰,多吃小米、青苹果、海带、蘑菇、牛奶、绿色食物等养肝护肝的食物。
>>情志:切忌忧思恼怒,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愉悦的心境。
>>运动:避免过度耗损,要采纳自然之气以养阳,宜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多参加室外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
无论男女,请都花几秒钟看一眼,50岁以后一定要知道▼▼▼。
立春养生:
伸懒腰、梳头常相伴
01伸懒腰养阳护肝护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最简单的方法是伸懒腰,这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
因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的作用,可以激发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
动作要领:伸展时,要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
老年人经常做这一动作,可增加肌肉、韧带弹性,延缓衰老。
02梳头防脑中风活气血风,是天地之气,以春季最常见,是春天的主气。
《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中医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容易“钻空子”。
此时宜梳头,将风邪“拒之门外”。
人头顶的"百会穴"联通身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常梳头通可以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作用。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
立春饮食:
清火锦囊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二月是冬、春气候的过渡期,和自然界一样,体内阳气随着春暖开始苏醒,渐成主角,如遇到外界气温骤升、阳气大盛,体内外阳气交织,易导致身体积热,“火”气旺,所以饮食上宜随时清火,调和阴阳。
“上火”的症状清火锦囊:
>>嗓音干哑:饮淡盐水、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嫩丝瓜捣烂挤汁,含漱;醋加等量水漱口可减轻疼痛。
>>有口气:藿香15克洗净,水煎5分钟,弃渣取汁,再将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入藿香汁食用;将藿香换成薄荷煮粥,也可防治口气。
>>咳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加水煎服,可治清晨多痰;生姜1块切碎,鸡蛋1个,香油少许,像煎荷包蛋一样,把姜和蛋用香油煎熟,趁热吃下,每日2次。
>>口干舌燥:百合、杏仁和粳米同煮,到粥成时,加入梨丁、枇杷丁,拌少许蜂蜜服用。
>>脸上长痘:芹菜、西红柿、雪梨、柠檬洗净后榨汁饮用,每日1次;红萝卜、芹菜、洋葱榨汁,都有清热、解毒、祛火的作用。
立春养生食谱1、黄豆酱焖排骨食材:
排骨、料酒、淀粉、酱油、盐、蒜、黄豆酱、胡椒粉、葱。
做法:
1、排骨用料酒、盐、油、胡椒粉、酱油调味,用生粉拌匀腌入味。
2、锅里放油,爆香蒜片,加入排骨,炒香。
3、倒入适量的水,2大勺黄豆酱,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盖盖子再煮15~20分钟。
4、打开盖子,放入葱段,大火收汁即可起锅。
功效:
补肾、益气、润燥
2、虾仁韭菜食材:
虾仁、韭菜、鸡蛋、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
做法:
1、鸡蛋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倒入虾仁拌匀。
2、热锅热油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炒熟,放食盐、淋麻油,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补肾阳、固肾气。
3、珍珠三鲜汤食材:
鸡脯肉、豌豆、西红柿、鸡蛋清、牛奶、淀粉、料酒、高汤、麻油。
做法
1、鸡肉剁成细泥,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去黄留清,把这三样搅成鸡泥待用。
2、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烧开后改小火。
3、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4、香蕉豆沙春卷食材:
春卷皮10张、香蕉1根、红豆沙、面粉适量。
做法:
1、取一些豆沙馅放在春卷皮一侧,上面在摆放上一片香蕉条。
2、面粉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面糊,均匀涂抹在卷起的封口处。
3、锅中油烧制5成热放入春卷,小火慢炸至春卷金黄,捞出沥油即可。
功效:
清热润肺、止烦渴。
一、立春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荐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荐白萝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葱、辣椒、苘蒿、卷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竹笋、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二、雨水
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三、惊蛰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应肝的属性。此外,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要注意严防。
宜:多吃新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萝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药、春笋、甜椒、洋葱。水果有梨,海鲜有螃蟹。其他为莲子、银耳、芝麻、蜂蜜、鸡、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四、春分
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为春分。此时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较易发,要注意防护。
宜:进食辛、甘温偏之物。主食选择热量高的,并要多摄取蛋白质,宜清淡可口。推荐食物有胡萝卜、卷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韭菜等新鲜蔬菜,柑橘、柠檬、苹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莲子等干果,豆浆等饮料。
五、清明
太阳黄经15度时为清明。清明后雨水增多,自然由阴转阳,这时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
宜:清凉的寒性食品,并减少甜食和热量大的食物的摄入。吃些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银耳、香菇、牛蒡、鲩鱼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凉的水果也应吃些。
六、谷雨
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除了精神养生来调节情绪外,还可食用一些能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
宜:食富含维生素B、碱性、养阴润肺、暖胃健脾及调节人体情绪的食物。豆类有黄豆、大豆。蔬菜有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西红柿、菠菜等。水果有葡萄、香蕉、橘子、草莓、柠檬等。其他有海带、天然绿藻类和瘦肉等。宜食香椿,但不能食之过量。
七、立夏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立夏以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此时胃病较易发,要注意防范。
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酸味食品,还要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蔬菜有洋葱、土豆、冬瓜、芹菜、西红柿、黄瓜、丝瓜、山药等。水果有山楂、香蕉、苹果、桃、草莓、西瓜等。干果有芝麻、核桃、花生等。水产类有海参、泥鳅、鲫鱼等。其他有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八、小满
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此时人的生理活动处于一年当中最活跃的时期,故消耗的营养较多,需要及时进补。
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但不可过于寒凉。推荐蔬菜有黄瓜、胡萝卜、冬瓜、丝瓜、荸荠、藕、西红柿、山药等。肉类有鸭肉等。水产类有鲫鱼、草鱼等。水果有西瓜、梨、香蕉等。
九、芒种
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此时雨多且潮湿,天气闷热异常,极易伤脾胃。另外,由于经常生吃食物、痢疾高发,要注意防范。
宜:以清补为原则。此时要多食蔬菜、豆类、水果,适当补充钾元素,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为主,水果为香蕉,蔬菜为菠菜、香菜、油菜、卷心菜、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等。
十、夏至
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日。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易丢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较差,所以常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宜:清淡,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宜多食酸味,常食咸味以补心。适宜的食物有西红柿、黄瓜、芹菜、冬瓜、莲藕、绿豆、草莓、杏仁、百合、莲子等。
十一、小暑?
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此时刚进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宜:以清淡味香为主,饮食上要多注意卫生和节制。多吃蔬菜和水果。推荐食物有西红柿、山药、黄瓜、西瓜、苹果、蚕豆、绿豆、牛奶、豆浆等。
十二、大暑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此时的人体容易被暑、湿等邪气所侵扰,故要重点防治中暑。饮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宜:多吃些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及蛋白质。此时适宜的食物有山药、莲藕、土豆、西瓜、香蕉、大枣、莲子、绿豆、豌豆、海参、甲鱼、鸡肉、鸭肉、瘦肉、鸡蛋、牛奶、蜂蜜、豆浆、绿茶等。
十三、立秋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视这秋天的开始。立秋会带来“秋燥”的相关疾病,应多吃些润肺的食物。
宜:适当多食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食物,酸味果蔬也应常食用,这些包括萝卜、西红柿、山药、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莲子、桂圆、糯米、粳米、枇杷、菠萝、乳品、红枣、核桃、蜂蜜、芝麻等。
十四、处暑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此时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湿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
宜:吃温补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吃些碱性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适宜的食物有芹菜、菠菜、黄瓜、苦瓜、冬瓜、南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豆类及奶类等。
十五、白露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标志。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平喘、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包括竹笋、萝卜、胡萝卜、鲜藕、梨、苹果、红薯、小米、鸭肉、核桃、木耳、蜂蜜等。
十六、秋分
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此时要特别注重保养内守之阴气,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宜:适宜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饮食应以温、淡、鲜为佳,如藕、鸭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十七、寒露
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注意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以免耗散精气津液。
宜:多食些甘、淡、滋润的食品,可健胃养肺润肠,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这类食物包括萝卜、西红柿、莲藕、胡萝卜、冬瓜、山药、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鸭肉、牛肉、豆类、海带、紫菜、芝麻、核桃、银耳、牛奶、鱼、虾等。
十八、霜降
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此时易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补气养胃。
宜:以平补为原则。适宜的食品有洋葱、芥菜(雪里蕻)、山药、萝卜、紫菜、银耳、猪肉、牛肉、梨、苹果、橄榄、白果、栗子、花生等。
十九、立冬
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民间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此时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起居养生重点重防“寒”。
宜: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钙和铁的食物。适宜的食物包括大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绿豆芽、油菜、洋葱、西红柿、红薯、苹果、香蕉、枣、梨、柑橘、豆腐、木耳、蘑菇类、羊、牛、鸡、鱼、虾、海带、牛奶、豆浆、蛋类、核桃、杏仁等。
二十、小雪
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此节气前后,天气阴暗,容易导致或复发抑郁症,因此,要选择性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
宜:多食热粥。热粥不宜太烫,亦不可食用凉粥。昆时适宜温补,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同时还要益肾,此类食物要腰果、山药、白菜、栗子、白果、核桃等。而水果首选香蕉。
二十一、大雪
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为大雪。本时节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同时此时也是食补的好时候,但切忌盲目乱补。
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温补食物有萝卜、胡萝卜、茄子、山药、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鲫鱼、海参、核桃、桂圆、枸杞、莲子等。
二十二、冬至
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宜:食种类要多样化,谷、果、肉、蔬菜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物要温热熟软,并且要清淡。宜食胡萝卜、西红柿、梨、猕猴桃、甘蔗、柚子等(同“大雪”)。
二十三、小寒
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是一年当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人们应注意“养肾防寒”。
宜: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来防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些食物有韭菜、辣椒、茴香、香菜、荠菜、南瓜、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鳝鱼、鲢鱼、木瓜、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等。此时比较适合吃麻辣火锅和红焖羊肉。
二十四、大寒
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所以应注意防寒。
宜: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风寒邪气的侵袭。饮食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适当增加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佐料。
人民网-二十四节气申遗了!快收藏这份节气养生表
1. 关于写二十四节气的诗句或农谚
关于写二十四节气的诗句或农谚 1.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谚
1、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干,后三天叫淹。
翻译:谷雨节气到了,布谷鸟就开始叫了。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前三天就开始叫,那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雨水比较少。而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到度了后三天才开始叫,那后面天气的雨水很足。
2、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翻译: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会偏少,当问年的稻子会不结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烂在田里。
3、谷雨答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
翻译:谷雨节气这天下雨了,那在后面的雨水比较多,换句话说就是谷雨时节雨量比平时要多得多。
4、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翻译:从小满这天起,气温回升快,雨水增多,农业进入抢种抢栽时期,版意味着在节气小满的前后是种瓜种豆的最好时间。
5、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权淋。
翻译:谷雨节气当天是阴雨天气,那到了立夏节气会降雨。
2.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农谚,俗语,格言共10个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谚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2、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3、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4、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5,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6、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7、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8、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9、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10、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古代人们没有天气预报,就会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的冷暖变化,久而久之形成了很多谚语,这些谚语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惠 。
3.关于24节气的农谚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
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
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
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
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麻雀囤食要落雪.
狗进灶,雪就到.
猪衔草,寒潮到.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
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春霜不隔宿,隔宿就要赖.
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
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露水重,天气晴.
霜夹雾,旱得井也枯.
霜后南风连夜雨.
等等………
4.谁知道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四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突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旱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天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贲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天,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买办忙,大寒要过年。
5.谁能给我说说关于24节气的谚语和诗句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6.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和谚语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广西贵县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广西贵县
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河南开封
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湖南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江苏常州
反了春,冻断筋
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山东即墨、河南太康
民谚: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在四川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7.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那些
节气,物候与谚语 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它包括三个方面: 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 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下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有关植物物候的谚语: 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种麦忙. 桐子树开花,霜雪不再落.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物候是大自然最直接的语言,候鸟,昆虫的出没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时令的变迁:家燕惊蛰始见,立冬南飞; 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 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 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 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 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麻雀囤食要落雪. 狗进灶,雪就到. 猪衔草,寒潮到.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 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春霜不隔宿,隔宿就要赖. 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 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露水重,天气晴. 霜夹雾,旱得井也枯. 霜后南风连夜雨.。
8.24节气谚语大全
24节气谚语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春节气谚语: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3393131: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苏、浙) 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雨打夜,落一夜。
(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吉)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赣) 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惊蛰期间的谚语 惊蛰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
农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
在这儿介绍几个根据惊蛰何时打雷,推测未来天气和收成情况的谚语: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
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另外,再给出一些与惊蛰有关的其他谚语,供参考:惊蛰至,雷声起。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清明节气谚语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
9.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1、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2、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3、不懂二十四节气,不会管园种田地。
4、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5、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6、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7、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8、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9、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10、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11、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12、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13、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14、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15、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16、芒种日下雨,不是淤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
17、小暑种芝麻,头顶一盆花。
18、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
19、立冬无雨一冬晴。
20、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贵似灵丹药。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搜狗百科-农谚
搜狗百科-二十四节气
2022年立春具体时间是公历2022年2月4日,农历一月初四,4点42分。2022年立春是2月4日,这一天躲春最好的时间是从3:20至5:20。躲春也叫躲太岁,是立春的传统习俗,如果当年犯太岁的生肖在立春这天是需躲春的。因为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在以前是新年的一天,表示辞旧迎新、春暖花开,而这一天也是太岁交换的日子,犯太岁的人要避而远之。因此,在民间流传,本命年犯太岁生肖要逃过太岁交接的时辰,也就是躲起来,别让太岁发现。2022年哪些人需要躲春一般犯太岁的人才需要在当年躲春,2022年犯太岁的属相有生肖虎、生肖猴、生肖蛇、生肖猪。这些属相的人都要注意避太岁。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过得顺风顺水,保护他们在来年不被太岁打压,也会让他们的运势更加稳定。注意“躲春”要待在家里,也要避免和他人在一起。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节令活动
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打牛等活动。。其他一些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不同地区迎春牛均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_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从传统的干支纪元规则上来讲,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拜太岁是中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其他习俗
1.春祠荐新祭祖的习俗传至后世变为阴历正月的祭祖活动,有的地方在初一以后几天不扫除屋宅,即是担心触犯了回家过年受享的祖魂。有的地方在初一不准倒垃圾又是从后一习俗衍生出来。
2.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3.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4.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5.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饮食
春盘: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田艾_:田艾_是春季常见的时令食品。在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据《食物本草》里介绍,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田艾_也是拜神的节令贡品,祈祷风调雨顺。
春饼: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1.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诗句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诗句 1.立春节气的诗句 立春节气有什么诗句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李益)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立春日游苑迎春(李显)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李益)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立春日游苑迎春(李显)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
立春偶成(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清江引立春(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2.关于24节气的古诗
1、惊蛰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原文: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2、清明
《清明》唐代: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雨水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夏至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5、立夏
《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3.有关于24节气的诗句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4.二十四节气:春分的诗句有哪些
《七绝》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春分日》
[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画堂春》 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崔融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春分》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分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蝶恋花》 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5.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句
1、《小至》——唐代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译文: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2、《小雪》——唐代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译文:随风飞舞的雪花看不厌,再多了还可以让树林和山峦看不见。正在为生计发愁的我坐在书房的窗户下,窗外飞来一片雪花也带进来一片严寒。
3、《早发》——唐代李郢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译文:草色青翠,上面点缀着许多冰冷的露水,秋虫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在家乡听到的一样。
4、《立秋》——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出窝不久的乌鸦啼叫着一起飞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里。枕边吹来一阵一阵清新的凉风,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动。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子里,沉睡中依稀感觉到的秋声却是无处可寻。明媚的月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
5、《减字木兰花·立春》——宋代苏轼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译文: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6.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
原发布者:精品教育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满庭芳·立春
西岭萌花,东郊放蕊,江南一夜春临。山青水秀,碧翠漫从今。北野桃红杏嫩,蹊径外、岸柳垂金。听阡陌,莺歌燕舞,归雁绕琼林。人生知苦短,晓霜鬓染,晚露眉侵。莫辜负,无边风月诗心。羁旅红尘倦客,觅幽境、寓意千寻。兰香里,不追昨梦,把酒寄瑶琴。
注: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百字令·雨水 远山蒙翠,看芳蕊蓄势,丛花将发。一夜春风吹陌野,万紫千红开彻。白练飘飘,蚌珠洒洒,乡国田园悦。潇潇雨水,几多清靓润物。 草木萌动疏生,北回大雁,展翅云天阔。獭祭肥鱼迎播种,景象欣荣情切。乍暖还寒,柳梢绿小,溪涧叮咚说。朦胧春意,又掀诗韵华页。
注:1、清靓:洁净。《汉书·王莽传下》:
“乃庚子雨水洒道,辛丑清靓无尘。”2、乍暖还寒,柳梢绿小:宋·刘清夫《玉楼春》词:
“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3、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残月如钩更添愁,芦花慨叹江郎老。 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
7.24节气歌带天字描写春天的节气的古诗
立春;唐 白居易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清明:唐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谷雨:宋 林和靖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清 郑板桥《七言诗》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清 乾隆《采茶歌》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8.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立春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 【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春雨》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惊蛰 【惊蛰】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宋 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 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清明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谷雨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惜牡丹花》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 【小满】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芒种 【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时雨》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夏至 【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小暑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喜夏》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 【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览镜》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处暑 【处暑】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早秋曲江感怀》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秋分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秋词二首·其一》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与胡兴安夜别》南朝梁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霜降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村夜》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来临。《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愁多知夜长。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5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央视:有水垢的水,才是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