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比较常见于小儿群体,这是因为这个时候身体需要一些营养元素,如果缺乏很容易导致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佝偻病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骨骼发育不善的情况,那么患有佝偻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1、夜哭郎
夜晚啼哭是佝偻病的初期症状之一。佝偻病患儿经常于睡觉时惊跳,受外界轻微的刺激即被突然惊醒、哭闹。这一症状大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到夜晚,就哭闹不休。
其实,很多小儿的夜哭就是缺乏维生素D的一种表现。因为人体缺少维生素D时,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减弱,故小儿容易烦躁、夜啼。
2、爱出汗
佝偻病的另一早期表现为爱出汗。维生素D缺乏能引起管理汗腺分泌活动的植物神经易于兴奋,因此,小儿爱出汗,尤其是头部出汗多。睡觉时有时出汗,湿透内衣,头部汗滴冒出,将头发、枕巾都浸湿。
3、脱头发
患佝偻病的小儿,往往头发稀少、枯黄、细如绒毛。枕部的头发常常脱掉,形成“枕秃”。这种脱发的现象,也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因为小儿烦躁不安,加之头汗多,刺激头皮发痒,故睡觉时常在枕头上摩擦,日子一久,枕部的头发就被磨光了。
4、乒乓颅
乒乓颅是颅骨软化的一种表现,是佝偻病骨骼改变中最早的征象之一,多见于6个月左右的小婴儿。当用手指按压患儿的颅骨时,受压部位能往下凹陷,松手后,凹陷的颅骨又立即弹回原处,如同压乒乓球壳似的,因此称做“乒乓颅”。这种现象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骨骼的钙化不良,颅骨变薄、变软所致。
5、“五迟”症
小儿佝偻病还可表现为五迟症:长头发延迟;出牙延迟;站立延迟;行走延迟;说话延迟。这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骼及身体发育障碍。小儿发育延迟、停滞,表现不活泼,对外界事物反应低下,都可由佝偻病引起。
6、方颅
小儿佝偻病还可出现方颅。双侧额角和顶角是额骨和顶骨的骨化中心所在部位,当维生素D缺乏时,这四处骨化中心不能正常地形成新的骨骼组织,使骨样组织在额角和顶角处堆积,如是形成对称性的圆形隆起,以致头颅成为方形,故称为方颅。
7、前囟门晚闭
小儿的前囟门正常应是1岁-1岁半左右闭合。当患佝偻病时,骨化过程发生障碍,加之前囟门扩大,故出现闭合延迟。
8、鸡胸龟背
鸡胸龟背是形容人的胸部正中像鸡胸一样向前突起,背部向乌龟一样弓驼。佝偻病可以引起这种畸形,一般在患儿开始坐以后出现。胸部的畸形除鸡胸外,常见的还有肋骨串珠、肋膈沟、漏斗胸等。
9、蛙形腹
佝偻病患儿可有全身肌肉韧带的松弛,因而头颈软弱,坐、站、走延迟。由于腹壁肌肉的松弛,在腹腔压力的作用下,腹部则膨大,好像青蛙的腹,故称为蛙形腹。由于腹壁肌肉的松弛,还容易发生肚脐膨出,称为脐疝。
10、四肢畸形
四肢的畸形改变常见有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等。
手镯、脚镯:在腕部或脚踝部,由于成骨部位的骨样组织堆积,因而形成钝圆形的环状隆起,好像戴着一副镯子。
O或X形腿: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韧带松弛,尤其是在小儿学站立、走路时的重力的作用下,患儿的下肢容易发生异常弯曲。
11、全身症状
佝偻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除了骨骼病变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以外,还可有全身各器官机能低下所引起的其他症状。如肺炎、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等。
12、佝偻病的预防措施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
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多晒太阳
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3、尽量采用母乳喂养
母乳不仅含有抗体,能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同时,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被宝宝吸收,减少宝宝患佝偻病的可能性。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4、及时添加维生素D
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IU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1、母乳喂养婴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均补充至2岁。
2、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3、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5、增加营养
小孩添加辅食后,父母可在其饮食中适当添加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等。另外像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添加维他命D的营养强化食品,也含有维生素D。
在生活中,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世界上却有很多不幸的人,比如说佝偻病患者,但是若能够及时发现就可以得到痊愈。那么,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在生活中,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他们的双腿合在一起时,呈现一种“O”形腿或“X”形腿,我们就称之为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那么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到底有哪一些呢?骨科专家指出,只有充分了解佝偻病的症状,才能更快更早的进行诊断,以免耽误病情。以下就为您呈现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几种表现:
一、佝偻病的症状体现在精神神经上:
身体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上的表现:
1、头部:颅骨软化为早期佝偻病的症状,多见于3~6月婴儿。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头颅畸形。出牙晚,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可出现肋骨患珠,胸廓畸形等症状。
3、四肢及脊柱:下肢畸形成o型腿,或x型腿。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佝偻病的其它的表现:
比如: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
小孩佝偻病的症状
佝偻病是小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会使得孩子的身体出现明显的症状。家长朋友有必要了解一下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佝偻病,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避免佝偻病变得很严重。那么小孩佝偻病的症状 有哪些呢?
佝偻病的多发生在2-3岁儿童身上,初期发病在3个月左右的宝宝身上较为多见,在发生佝偻病后,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摩擦枕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以上的表现只能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需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血生化检查、尿钙测定等。虽然佝偻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缺乏,但也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的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
佝偻病能治好吗
佝偻病能治好吗?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称,也叫软骨病。在医学上的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而佝偻病的起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因为钙是骨头生长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则主要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并保证钙、磷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
小孩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体内缺乏了维生素D,因而钙、磷不能正常的沉在骨骼生长部位,导致骨骼钙化不足。所以患上了佝偻病,也不要着急,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积极的配合治疗,还是有机会康复的。
比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还有多晒太阳:晒太阳被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
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必要时让小孩子及时添加维生素D,合理补充钙剂和鱼肝油,佝偻病是可以治愈的,除非是抗维生素d性的佝偻病。
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
1、佝偻病的孩子会发育不好,尤其是骨骼的发育,大部分都是发育得特别畸形。首先这种的畸形在外表上会让孩子看起来非常难看,孩子小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是长大了以后呢,就会遭受其他人的异样的目光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问题。
2、佝偻病并不是极易发现的一类疾病,由于佝偻病的发病过程十分缓慢,并且如果发现的时候就是说明已经十分严重了。佝偻病严重的时候容易产生并发症,使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容易产生肺炎或者是腹泻等症状。可是,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3、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钙代谢异常造成的疾病,佝偻病在外观上的症状就是孩子有的地方凹下去了。有的地方又凸出来了,这样不仅容易产生病理性的骨折,并且对孩子的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不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08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无痛人流后洗澡可以吗,人流后多久洗头
下一篇: 怎样保养卵巢和子宫,哪些食物对卵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