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泡酒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金婚银婚 2023-07-07 20:52:17

一、泡酒活血化瘀的中药是哪些

按照中医传统的习惯,煎煮中药一般选用砂锅,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一些金属如铁、铜、锡之类的器皿,煎煮药物时容易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药物及酒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性的正常发挥。所以配制药酒要用一些非金属的容器,诸如砂锅、瓦坛、瓷瓮、玻璃器皿等。当然,一些药酒的制作有其特殊要求,那就另当别论了。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从古传至今的著名药酒有妙沁药酒,现在新兴的药酒有龟寿酒、劲酒等。

药酒方

【组成】生地10两,海桐皮2两,米仁2两,川芎1两,骨皮1两,五加皮1两,羌活1两,牛膝1两,甘草5钱。

【主治】风湿腰痛,血热。

【用法】浸酒服。

风湿经典药酒方

配方:鲜胡蜂50g,御酒堂白酒500ml。

泡制工艺

1、准备鲜胡蜂50g。2、将鲜胡蜂和白酒一起放入酒器(以磁州窑邢窑产磁坛为佳)。3、密封浸泡。4、放置阴凉处存放。5、15天后,过滤酒液,即成。

用法:口服,一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25ml。此方特别适用于急性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

二、中药哪时候喝最好

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有三类药物通常严格要求空腹服用:首先,治疗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时,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药,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在胃内壁产生一层保护膜,这类药物应尽可能选在饭前空腹服用。其次,一些泻下的药物,如治疗便秘的大黄等,也应该空腹服用。最后,滋补类药物也多建议空腹时服用。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王阿姨,在空腹服药后出现了胃疼等副作用,就应该考虑改为饭后服药。具体服药的时间选择,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安神药应该选择在睡前约1小时服用;驱虫药也应该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时间充分杀虫,次日可将虫体排出体外。治疗疟疾的药,应在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这样有利于杀死疟原虫,控制疟疾的症状发作。

三、吃中药的禁忌事项

在吃中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药物的发挥,有一些饮食禁忌,是你需要了解的。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 “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 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 物。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 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 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 重病情。

四、​滋阴降火的中药

现在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因此生活在城市下的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着加快了,一有什么毛病就是求快速康复,然而西药就是人们比较常服用的药物,而中药重在调理,循序渐进的。对于滋阴降火的中药一般是调理自己身体,适应自己的体质服用。

中药就是中医用药,西药服用下去无味,中药即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良药苦口”。主要是以中成药跟药材为主,所以是不用担心有任何添加剂。下面来看下滋阴降火的中药配方吧。

滋阴降火汤

处方

熟地12克,玄参12克,黄柏10克,射干10克,丹皮10克,青果10克,牛膝6克,山慈10克,地骨皮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只剩日服2次。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滋阴降火汤

处方

白芍3.9克 当归3.6克 熟地 麦冬 m 白术各3克 酒生地2.4克 陈皮2.1克 盐知母 盐黄柏各1.5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医学入门》卷八:滋阴降火汤

处方

当归 生地 白芍 白术各3克 麦门冬 天门冬 甘草各1.5克 知母 黄柏 远志 陈皮 川芎各1.8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如有痰,加瓜蒌仁、贝母;咳嗽,加五味子、阿胶;梦遗,则加芡实、石莲肉;有热,加秦艽、地骨皮;唾吐咯血,加茜根、藕汁、玄参;气虚血少,加人参、黄耆;久病者,应去川芎。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一般中药在饭后半小时--一小时吃最好。一副药,煲两次来喝好。一、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

三、中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加热火候 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 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四、关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的说明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5)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7)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8)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五、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想知道活血化瘀的泡酒中药有哪些?

黑蚂蚁和哪几味中药泡酒可以治疗风湿?回答者:39weisong你好,如果真有偏方的话,那类风湿就不能称为“不死癌症”,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专科正规诊疗。 骨折后活血化瘀最好的中药年龄46回答者:李振大这种情况骨折后需要及时复位固定制动,可以应用伤科接骨片等药物促进愈合 肿瘤病人可以服用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吗回答者:黄红远病情分析:你好,使用中药建议先进行辨证,如果证型需要的话可以使用这些药物的。指导意见:不能根据西医的诊断来指导中药的使用的。 来月经,能喝中药吗?药方:柴胡,香附, 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否有中药治疗方案,54回答者:liuju3939您好,这种病不常见,可以尝试中药的治疗,每一到三个月复查核磁或CT,评价中药治疗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继续服用中药,如果无效就可停药。 有治好帕金森病的国产中药吗?回答者:神经外科胡小吾 中药不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目前主要依靠西药和外科治疗。 小儿过敏性鼻炎,可以用中药治疗吗?-来自移动用户回答者:huhaiwen中医治疗对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是有其疗效的,不仅仅是中药治疗,还有很多其他方法。3岁的小朋友用药是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泡酒用什么药材最好?

泡酒用药五花八门,但药和药之间有的放一块有毒,有的放一块解药性,只要是药就不能乱吃,乱放一块泡。但虫草和雪莲可以泡一块儿,对肺,对偏头痛很好。

用当归,人参,三七,枸杞,海马,大芸,这几样就行了,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感觉这个问题好像是问反了,从中医角度讲,几乎所有药材都可以入酒。关键是泡出来的酒想干什么用?所以一般都是先选好药方子,再选择用什么酒来泡。通常泡药用的都是度数比较高的白酒或黄酒。

冬虫夏草泡酒长期喝,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这个不能随便让人给说药方的。请有经验的老中医给你把把脉,他会精心认真给你开出对症酒药处方。你就可以大胆地放心地服用。

这个问题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说的,看你是用来治疗什么的,如果你有少气乏力,不耐劳做,头晕可以泡点人参,当归,黄芪等,如果腰膝酸软,肾不好可以泡枸杞,山药,杜仲,山芋肉,海马,海龙等,如果腰腿疼痛,怕冷泡点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等,但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是药三分毒,如果没有什么身体不适不介意用。

何一类剂型的药物都不可能包治百病,药酒也不例外,它只能用于适合用药酒治疗的那些疾病,而且比采用其他剂型的药物治疗效果好,否则药酒的生产也不会发展起来。

药酒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将服药与膳食结合起来,这就决定了药酒生产所用中药的特点。

(1)药酒所用中药许多都是既可药用又可食用,如卫生部批准的三批药食同源的中药,在药酒生产中就应用得比较多。

(2)补益性药材用得多,贵重药材用得多。因为药酒中绝大多数都是起调理性的保健酒,通过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调节阴阳、虚实、气血平衡,达到促进身体 健康 的目的。

(3)甘味、酸味和淡味药材用得多,除了这些药材均具有滋补性以外,最大的优点是生产出来的药酒便于调味,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4)有点辛香味和微苦味的药材在药酒上应用,会使药酒具有独特的风格,这样的味道不是缺点,就像啤酒一样,没有苦味的啤酒就失去了啤酒应有的口味。

但是,苦涩味太重的药材如黄连、黄柏、黄芩和苦参等一般不宜用于药酒的生产,因为苦味太重的药酒靠调味改变不了难以饮用的口味。

(5)不易保鲜的药材,如活的动物和采集来的新鲜草药不经过炮制一般不宜直接用于药酒生产,因为药材的炮制也是一门科学技术,加工不当会影响药酒的质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适用于药酒生产的药材

(1)补肾阳药材

补肾阳药材能补助人体阳气,以治疗各种阳虚病症,这类药物性味多甘、辛、咸、温热,主入肾经、咸以补肾、辛甘化阳,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症。

这类药物包括: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胡卢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蛤蟆油、羊红膻等。

(2)补气药材

补气药材具有补气功效,包括脾气、肺气、心气和元气等,这类药材的性味以甘温或甘辛为主,少数也有点苦味、能清热者药性偏寒、归脾肺经者能补脾肺气,归心经者能补心气。本类药材治疗各种气虚症。

这类药物包括: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果、饴糖、蜂蜜等。

(3)补血药材

补血药材能补血、治疗血虚症、性味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血分,此药多滋腻黏滞,故脾虚湿阻,气滞食少者慎用。

这类药物包括: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和楮实子等。

(4)补阴药材

补阴药材能滋养阴液,纠正阴虚火旺为主要功效,性味甘寒、带有点苦味,归肺胃经能补肺胃之阴;归肝肾经者能补肝肾之阴;归心经者能补养心阴。

这类药物包括: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果、黑芝麻、龟甲、鳖甲等。

(5)收涩类药材

这类药以治疗各种滑脱病症为主,性味多酸涩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和大肠经,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

此类药物分为三种:

①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

②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石榴皮、肉豆蔻;

③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莲子、芡实、椿皮、鸡冠花。

(6)解表药材

这类药分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种,前者性味辛温,以发散肌表风寒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后者性味辛苦寒凉以散发风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风热感冒。

风寒解表药常用的有:麻黄、桂枝、防风、细辛、生姜等。

风热解表药常用的有:薄荷、蝉蜕、柴胡、菊花、葛根、桑叶等。

(7)清热药材

清热药分四种:

①清热泻火药:这类药性味甘寒,清热力强,用于治疗火热较盛病症,常用的有: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决明子等。

②清热解毒药:常用的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土茯苓、鱼腥草、橄榄果、木蝴蝶、马齿苋、半边莲、山慈菇和绿豆等。

③清热凉血药:常用的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等。

④清虚热药:常用的有:地骨皮、银柴胡、白薇、胡黄连等。

(8)祛风湿药材

祛风湿散寒药常用的有: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乌梢蛇、木瓜、伸筋草、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等。

祛风湿散热药常用的有:秦艽、桑枝、 莶草、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穿山龙、丝瓜络等。

祛风湿强筋骨药常用的有: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石楠叶等。

(9)活血化瘀药材

这类药物性味辛苦温,包括活血止痛、活血通经、活血疗伤和破血消症等,在药酒生产中主要用前两类。

活血止痛药有: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等。

活血调经药有: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月季花等。

(10)利水渗湿药材

这类药物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水通淋等作用。

利水消肿药常用的有:茯苓、薏苡仁、泽泻、冬瓜皮、荠菜等。

利尿通淋药常用的有:车前子、木通、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萆薢等。

(11)温里药材

这类药物性味温热,主入脾胃,能温中散寒止痛,温肺化饮、温肾助阳、回阳救逆等,常用药有: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胡椒、花椒等。

(12)理气药材

这类药物性味辛苦温,有行气、降气、解郁散结之功,常用的有:陈皮、青皮、木香、沉香、乌药、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等。

(13)助消化药材

性味甘平,具有消积化食、健脾开胃、和中之功,常用的有: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等。

(14)凉血止血药材

常用的有: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化瘀止血药:常用的有:三七、茜草等。

(15)化痰止咳平喘药材

温化痰药有:半夏、天南星、皂荚、旋复花、白前等。

清化痰药有: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菇、前胡、桔梗、胖大海等。

止咳平喘药:有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白果、罗汉果等。

(16)安神药材

重安神药有:朱砂、磁石、龙骨,养心安神药有酸枣仁、柏子仁、灵芝、远志和合欢皮等。

(17)平肝息风药材

平抑肝阳药有: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刺蒺藜、罗布麻等。

息风止痉药有:羚羊角、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

先要根据你的身体情况选择药酒!是治腰痛,还是肾虚,还有延年益寿!等,找到适合你的!

枸杞 大枣 菟丝子 淫羊藿 冰糖

泡酒宜枸杞子,元乞,人参,红枣,饱鱼,鹿茸,虎鞭,海龙,等等名贵药材补阴虚壮阳益气。大功。

中药在什么时候喝最好?

一.服用中药的时间:补养药与健胃药应饭前服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率。辛辣而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驱虫或攻下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以增强药效。治疟疾时宜在发作之前服药,用安神药时应在临睡前服药,急性病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
二.服药的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不拘次数。
三.一般中药煎剂以温服者多。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
四.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饮姜汁,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送服消淤活血剂,增强药效以黄酒为饮。
五.忌口: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6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