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意识障碍分期包括什么,意识障碍有哪些饮食禁忌

金婚银婚 2023-07-07 16:01:16

一、意识障碍分多少期

(一)觉醒度改变

1、嗜睡。

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经常入睡,能被唤醒,醒来后意识基本正常,停止刺激后继续入睡。

2、昏睡。

患者处于较深睡眠,一般外界刺激不能被唤醒,不能对答,较强烈刺激可有短时意识清醒,醒后可简短回答提问,当刺激减弱后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3、昏迷。

意识活动完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1)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

(2)中度昏迷对外界一般刺激无反应,强烈疼痛刺激可见防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节律紊乱,可见周期性呼吸或中枢神经性过度换气。

(3)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

(二)意识内容改变

1、意识模糊

患者的时间、空间及人物定向明显障碍,思维不连贯,常答非所问,错觉可为突出表现,幻觉少见,情感淡漠。

2、谵妄状态

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级反应能力均有所下降,注意力涣散,定向障碍,言语增多,思维不连贯,多伴有觉醒——睡眠周期紊乱。

3、类昏迷状态

许多不同的行为状态可以表现出类似于昏迷或与昏迷相混淆,而且,开初是昏迷的病人,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后可逐渐发展为这些状态中的某一种。这些行为状态主要包括:闭锁综合征又称失传出状态、持久性植物状态、无动性缄默症、意志缺乏症、紧张症、假昏迷。一旦病人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真正的昏迷就不再存在。这些状态与真性昏迷的鉴别,对使用恰当的治疗及判定预后是重要的。

二、意识障碍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充足维生素;2、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草莓。草莓味甘、酸,性凉,归肺、脾经。具有润肺生津,健脾,消暑,解热,利尿,止渴的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口舌糜烂,咽喉肿毒,便秘,高血压等症。干咳无痰,日久不愈时,可用鲜草莓6克与冰糖30克起隔水炖服,每日3次;

蓝莓。蓝莓浆果可以增强对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在当地农场购买了大量的蓝莓,把其放在烘烤板或托盘的单层内冷冻几小时,确定它们已冻结后,移入一密封容器内,存于冷藏至需要时再取出,至少可存入1年。

鹌鹑蛋。鹌鹑蛋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鹌鹑蛋一般要先煮熟,然后剥掉外壳,再与其他食材搭配做成菜肴。

饮食禁忌: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油腻、煎炸类食物;3、忌过咸、生冷饮食;4、忌吸烟酗酒。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油饼腻、煎炸类食物。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

腌萝卜条。过咸的腌制菜。不利于疾病恢复。

冰淇淋。生冷饮食。不利于疾病。

三、意识障碍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颅内疾病。

1、局限性病变:

(1)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梗塞、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

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内肿瘤、脑脓肿、脑肉芽肿、脑寄生虫囊肿等;

(3)颅脑外伤:

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2、脑弥漫性病变:

(1)颅内感染性疾病:

各种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室管膜炎、颅内静脉窦感染等;

(2)弥漫性颅脑损伤;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脑水肿;

(5)脑变性及脱髓鞘性病变。

3、癫痫发作。

二、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性疾病:

各种败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粘液水肿性昏迷、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

3、外源性中毒:

包括工业毒物、药物、农药、植物或动物类中毒等。

4、缺乏正常代谢物质:

(1)缺氧。(2)缺血。(3)低血糖。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6、物理性损害

如日射病、热射病、电击伤、溺水等。

四、意识障碍的检查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意识障碍检查

1、确定是否有意识障碍。

2、确定意识障碍的程度或类型

常用的方法有:

1)临床分类法,

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

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

3、确定意识障碍的病因。

4、意识障碍的诊断程序。

1)重点检查神经体征和脑膜刺激征。

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巩膜、面容、唇色、口腔及耳部情况、呼气的气味等。

2)实验室检查:

如血象、静脉血、尿液、肛指、胃内容、胸透、心电图、超声波、脑脊液、颅部摄片、CT及MRI等。

二、意识障碍治疗

一】查明病因,对因治疗。

如脑肿瘤行手术切除、糖尿病用胰岛素、低血糖者补糖、中毒者行排毒解毒等。

二】对症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氧、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插管辅以人工呼吸。

2、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

给予强心,升压药物,纠正休克。

3、有颅压增高者给予脱水、降颅压药物,

如皮质激素、甘露醇、速尿等利尿脱水剂等。必要时行脑室穿刺引流等。

4、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5、控制过高血压和过高体温。

6、控制抽搐。

7、纠正水电解持平衡紊乱,补充营养。

8、给予脑代谢促进剂。

苏醒剂等。前者如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后者如氯酯醒、醒脑静等。

意识障碍

谵妄是指一组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临床表现:通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日夜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基本恢复,但如果引起谵妄的易感因素与促发因素没有改变,也可达30天以上或转为慢性谵妄。有些患者在发病前可表现有前驱症状,如坐立不安、焦虑、激越行为、注意涣散和睡眠障碍等。前驱期持续1~3天。

谵妄的特征表现: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的降低等。意识障碍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患者白天交谈时可对答如流,晚上却出现意识混浊。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睡眠一觉醒周期不规律,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患者对声光特别敏感。错觉和幻觉则以视错觉和视幻觉较常见,患者可因错觉和幻觉产生继发性的片段妄想、冲动行为。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甚至欣快等。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一种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直至昏迷;另一种是以兴奋性增高为特点,表现为高级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的状态,包括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正常人意识清晰,定向力正常,感应敏锐精确,思维和情感活动正常,语言流畅/准确,表达能力良好。

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状态,可通过言语及行动来表达。意识障碍系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

意识的内容包括“觉醒状态”及“意识内容与行为”。觉醒状态有赖于所谓“开关”系统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完整,意识内容与行为有赖于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完整。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或两侧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时,使觉醒状态减弱,意识内容减少或改变,即可造成意识障碍。

1.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严重抑郁症的抑郁性木僵、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反应性木僵等。 表现为不言不动,甚至不吃不喝,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可伴有蜡亲曲屈、违拗症,或言语刺激触及其痛处时可有流泪、心率增快等情感反应。缓解后多能清楚回忆发病过程。

2.癔病发作:有时易误为意识障碍。但起病多有精神因素,病人发病时仍有情感反应(如眼角噙泪)及主动抗拒动作(如扒开其上眼睑时眼球有回避动作或双睑闭得更紧)。四肢肌张力多变或挣扎、乱动。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心理治疗可获迅速恢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54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