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生物等离子微创超导技术,有效治疗乳房血管瘤

佚名 2023-07-07 13:27:56

什么是乳房血管瘤,如何形成,如何有效治疗?近期有许多患者咨询这个问题,据北京武警二院血管瘤微创外科治疗中心杨明章主任介绍,乳房血管瘤又称乳腺血管瘤,可分为:①海绵状血管瘤:乳腺血管瘤较少见,多为海绵状,见于中青年妇女。②蔓状血管瘤:肿块呈结节状、条索状或分叶状。病理:蔓状血管瘤外观常由口径较大、壁薄扭曲的血管构成特珠的蔓状或蚯蚓状突起。有时蔓状血管内可见有局灶性海绵状血管瘤的结构。镜下组织由大量壁薄而血腔扩大、互相吻合、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血管组织,病程长者可见灶性钙化或骨化。良性血管瘤生长缓慢,可有血肿形成,肿瘤迅速增大为恶变表现。钼靶平片表现: 肿块呈圆形,有时呈分叶状,边缘光整,可形成灶性钙化或骨化,血肿形成时可见有细线透亮包膜。与其她乳腺良性肿瘤难于鉴别,临床上乳腺局部皮肤色泽有改变,可考虑为血管瘤。

乳房血管瘤分类+详细介绍 让患者更了解,不再盲知

乳房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多见,根据血管瘤的组织结构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3种类型。

1. 毛细血管瘤是由许多管壁扩张细小而密集毛细血管交织在一起构成。多在出生后即被发现,起初为斑痣,呈红色或紫红色,逐渐问四周扩展,一般呈扁平或稍高出皮肤。也有出生时即是大片状分布在颈部皮肤,开始为红色,以后血管瘤增长,颜色加深变为紫红色,境界清楚,压之退色。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瘤逐渐增大,有时甚至扩展到一侧乳房大部皮肤。

2. 海绵状血管瘤由许多扩张毛细血管腔呈血窦状,血窦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外围由纤维结缔组织包绕组成,如同海绵。可发生在颈部任何部位,多位于皮下组织,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肿物,多为单发,也有多发或结节状融合形态不规则,触之柔软,界限不清,病变浅时皮肤呈紫蓝色,病变深时皮肤颜色如常,压之肿瘤缩小,压力解除后,肿块恢复原状,体位试验阳性。肿瘤随着患儿发育而增长,侵犯周围组织、肌肉及神经常引起颈部胀痛、酸痛,转头时疼痛加重,头颈部肌肉无力等症状。

3. 混合型血管瘤具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组织形态特征和临床表现。初起为红色斑痣或草莓血管瘤,逐渐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扩展,形成高出皮肤结节状肿块,质软,界限不清,压之缩小,小于1岁血管瘤增长速度较快,以后增长速度减慢,有时伴有乳房疼痛,乳房血管瘤应尽早进行治疗。以往的治疗方法是硬化剂注射疗法和手术切除疗法。

杨明章主任独创生物等离子超导治疗技术 有效治疗乳房血管瘤

怎么才能有效治疗乳房血管瘤?杨明章主任介绍说,目前每个医院采用的治疗方法都不同,通常注射疗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其治疗率低,又可能出现乳腺组织坏死萎缩及皮肤疤痕,影响乳房外观美感和成年后的哺乳能力。手术切除疗法是将血管瘤和乳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出血多,不易彻底清除瘤体,同时,由于切除乳房组织太多,直接造成乳房缺陷和畸形,哺乳能力完全丧失。 对于乳房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北京武警二院血管瘤治疗中心采用生物等离子微创超导技术,这项技术是北京首家引进的血管瘤尖端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各种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头面部、口咽部、鼻腔部、乳房血管瘤、躯干四肢部、阴道内、肛门直肠部等特殊疗位的血管瘤顽症治疗,其治疗原理是在血管瘤瘤体中产生等离子生化等离子振荡场,经生物化学场效应直接作用于瘤体细胞膜及血管周围组织中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缩,瘤体迅速缩小,畸形血管关闭,可以说是现代治疗各种血管瘤的首选疗法。

射频等离子体手术系统的简介

优尼特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以安全、高效、低温、止血等特点,可广泛用于介入手术、显微手术以及各类开放手术。它能够让插入、治疗、后处理等组合治疗在同一个通路上完成,显示出专利产品卓越的功能优势。优尼特手术系统适合小的腔体手术,如耳鼻喉、腰间盘、椎间盘、神经外科等手术,甚至可以实现门诊的手术治疗,操作极为简便。
独特的低温等离子体实时组织消融技术
新一代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利用独家专利技术,在刀头前端形成肉眼可见的低温等离子体薄层。该薄层中带电粒子具有足够的动能打断组织中大分子的肽键,使其分解成低分子量的分子和原子(如:氧气、氮气等),并从穿刺通道排出体外,从而产生实时、高效和精确的切割和消融效果,而在此过程中仅产生53C的温度。
当需要止血和紧缩组织时,主机按照医生的需要精确产生适量热能,达到止血和紧缩效果,并确保不破坏周边组织活性。
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手术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脊柱外科、耳鼻喉科、关节镜外科、普通外科、美容外科和神经外科、麻醉疼痛科,其优异特性已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和患者的好评。
等离子手术系统的优点:
一、
.使用专利双极射频(RF)技术;
.通过电解质形成离子薄气层—等离子体;
.离子被电场加速后,将能量传给组织;
.低温下在组织表面打开分子键,分解组织形成切割效果。
.电场加速的等离子体分解组带电粒子分解组织前-典型大组织分子(蛋白),带电粒子分解组织后-基本分子和低分子量的气体

.与刀头接触的组织表面,在分子水平上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和氧化物,并脱落下来;
与其他电手术效果不同,组织体积立即减小。
.切割温度40-70 °C
.打孔温度约52 °C.止血温度与切割时相近
.创口表面健
.深层组织健康
.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
.优尼特采用双极等离子技术,没有电场返回极板
.电场仅存在于电极之间,不进入病人身体,能量间接作用在组织表面上
.电场完全处于医生监控之下
二、对神经系统的安全性:
.神经系统分子键(Lipid bond)强度:8 eV;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分子键强度:3-4 eV
.低温消除离子层中带电粒子的工作能量为3-4 eV,不损伤神经系统。
.低温止血:
.止血温度低;
.在低能量位形成Sub-Plasma方式止血
.可自动转换到止血方式
优尼特等离子手术系统构成
.控制系统
.控制踏板
.手术电极
1、主机
能量控制系统 用于产生100K Hz射频能量和进行等离子电极控制。
2、控制踏
切割 止血 调节能量
3、手术电
打孔电极 刮切电极 切割电极
4、E102-55打孔用于
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软腭、舌根部和扁桃体)
5、E101-45打孔电
用于治疗骨质增生、鼻甲肥大、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软腭、和扁桃体) 。
6、隧道成形(打孔)电极结
7、切割电极用于:
鼾症 扁桃腺肥大 UPPP 肿瘤切除 头颈部手术
8、等离子切割刀结
9、等离子体刮切
10、等离子手术应用
.黏膜下打孔
—软腭,治疗鼾症
—鼻甲,鼻甲肥大
—舌根,治疗OSA
.组织切除
—UPPP
—扁桃腺 —肿瘤、息肉及增生组织切除等
优尼特等离子手术系统
1、手 术 室 手
2、门诊手术
手术举例 组织减容、切除、剥除、整形等
等离子组织减容术——鼻 甲 手 术
打孔方法
—没有痂
—立即体积减小
—没有鼻甲骨损伤的风险
—可在门诊进行
可采用局部麻醉
表面切除
—减少热损伤>>减少疼痛
等离子减容打孔术
用切除方式刺
用射频消容方式消融…
用止血(coagulate)方式抽出 圈内是刀
打孔后….
等离子减容打孔
等离子组织减容术—— Plasma-Channeling 软 腭 整 形
治疗鼾症的优点
打孔方法
—速度快(10秒而不是几分钟)
—立即体积减小
PAUP
—简单,不疼痛
*均采用局部麻醉
按照软腭上已做好的标记打
圈内是已经打好的第一个
孔的边缘整齐,组织健康
手术完
等离子组织切除术——UPPP 悬雍垂腭咽成型术
UPPP的优点
提高手术效率减少黏膜烧
减少水肿
刀口的边缘组织健康,没有烧伤
等离子组织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术
用切割电极进行扁桃体切
使用切割电极进行动脉分支止
切割效率高,对下层组织没有创
切除后的创口
等离子组织切除术—— Tonsillotomy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
等离子切除术
麻醉
使用EVacTM将扁桃腺组织一层一层“刷”(Brush)
剥落的组织将从EVacTM的吸引口吸出
等离子切除术结
不出血 不疼痛 迅速康复 不影响正常饮食
用于耳鼻喉头颈外科:
鼻甲减容术、软腭切开术、软腭关窗和紧缩术:软腭上行打孔、悬雍垂直短和打孔、腭咽弓打孔减容术:下行打孔(前部和后部)扁桃体打孔减容术、舌根打孔减容术、鼻息肉消融术、肥大鼻甲减容术、耳廓囊肿根治术、软腭减容拉紧术、舌根减容术、肥大鼻甲减容术
用于脊柱外科:
一、安全微创的等离子椎间盘髓核消融术
这是一种通过等离子体低温消融和精确热皱缩技术,精确而可控地进行椎间盘减压的方法。这一全新微创技术用于治疗因椎间盘内压增高而刺激神经导致的有关症状。在进行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时,首先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消融技术实时汽化椎间盘的部分髓核组织,达到减小髓核体积的目的;然后再利用精确的热皱缩技术将刀头接触到的髓核组织加温至约70度C,使其体积缩小以达到治疗目的。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通过直径1mm左右穿刺针进入纤维环,对纤维环和周边
组织的稳定性无任何不良影响;而传统技术需切开纤维环,这必然会在已有缺陷的部位引起进一步损伤。因而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具有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安全性和微创特点,而且操作极为简便。
相对于传统显微髓核摘除术,等离子微创髓核消融术具有以下优点:
1、创伤更小、最大限度保护纤维环壁
2、能有效地切除组织
3、术后所致间盘退变更小
4、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
5、椎间盘再次突出率低
6、对神经根干扰更小
7、手术时间短
8、并发症更少
人体标本单通道消融
1、组织消融明显
2、周围组织热损伤极小
3、纤维环完整
椎间盘源性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椎间盘突出症传统上常用椎间盘切除或髓核摘除术或减压来治疗,目前疗效仅为60~70%;国内外学者发现, 椎间盘破坏后引起的脊柱生物力学功能紊乱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以上治疗方法的共同点是以椎间盘的破坏为代价,但椎间盘对脊柱的稳定和正常生理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故腰椎间盘病变后如何重建其功能,是医学界一个难题,也是治疗椎间盘疾病的新趋势。
椎间盘是由中间的髓核与外周的纤维环组成。纤维环通过
Sharpcy's纤维与椎体两端的椎核相连接,每个纤维环是由10-12层显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在椎间盘的后部,胶原纤维层数少,纤维环相对偏薄(Bogduk,1997;Moore,1992),纤维环,尤其是纤维环的外1/3,有丰富的神经支配。随着年龄的增大,纤维环可以出现微细的裂缝(Haughton,1997),在突然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导致纤维环撕裂(annular tear),纤维环的慢性损害,化学性炎症刺激,可以引起纤维环内神经末梢增生,痛觉感受器敏感性增加,造成慢性疼痛(Coppes,1997),组织化学的研究证明,慢性腰痛病人的椎间盘内含有P物质的神经末梢要比正常人明显增高(Siddall,1997)。
等离子低温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上述各种疼痛的有效方法,医生利用可温控的低温射频热波,治疗受损的纤维环,缩小和闭合纤维环壁的裂隙和减少椎间盘的突出和膨凸。
低温消融的作用机理是加热使胶原纤维的结构发生改变,胶原纤维内的氢键对热很敏感,加温后氢键断裂,导致胶原纤维收缩。椎间盘内温度达65度时,胶原纤维可收约定俗成35%。纤维环收缩可能使已有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结构加强,修复撕裂的椎间盘。IDET的另一作用机制是加温摧毁了椎间盘内超敏的神经受体,加热去神经方法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中枢和周围性疼痛,椎间盘加热后痛觉神经末梢减少,可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低温射频热凝技术治疗疼痛的原理
通过低温等离子射频仪发出高频率射电离子流,使靶点组织内离子运动摩擦生热,热凝毁损靶点区域组织、神经。高选择毁损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阻断疼痛信号向上位神经传导,破坏疼痛传导通路,使之无法传入大脑,不能产生疼痛感觉和体验,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管理人体痛觉传导的神经纤维,属无髓鞘细纤维(Aδ、C),直径较细(2~4μm),通常在70℃~75℃时即发生变性;而管理运动及触觉传导的神经纤维,属有髓鞘粗纤维(Aβ)直径较粗(8~14μm),能耐受更高的温度。
射频热凝技术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性,选择性地阻断传导痛觉的Aδ、C纤维而达到既缓解疼痛又保留局部触觉的目的。
脉冲射频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用脉冲电流,其控制电压<40V,可控温度<40oC;研究表明,温度小于45oC时不会损伤神经纤维,用这种技术于镇痛过程,不必担心会损伤神经根,其使用范围比现有的射频治疗更大更安全。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椎间盘源性痛,小关节痛和骶骼关节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49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