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有哪些,,呼吸衰竭有哪些临床症状

金婚银婚 2023-07-07 11:12:28

一、呼吸衰竭有哪些抢救措施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一)积极除去诱因,如抗感染、清除蛇毒,切除胸腺等。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保障充分通气与供02。气道不畅使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功消耗增多,加重呼吸肌疲劳,也使炎性分泌物排出困难,加重感染,同时也可能发生肺不张,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1、清除口、咽、喉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在患者排痰功能仍健全时,可应用祛痰药,并注意气道的湿化,痰液的稀释。当排痰功能丧失时则通过人工吸引的方式来排除,对于深部大量分泌物积聚不易排除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

2、解除气道痉挛,可选用茶碱、B一肾上腺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淡化异丙阿托品等。目前推荐首选气道吸入,但在气道阻塞严重时气雾剂或雾化吸入均难以吸入肺内,应首先静脉给药。

(三)纠正缺02:

1、给02指征:氧疗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强02的弥散能力,提高Pa02和Sa02,增加可利用的02,氧疗对低肺泡通气、氧耗量增加,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的缺02有效,而对肺炎所致的实变,肺水肿和肺不张引起的肺内动静脉样分流产生的缺02疗效不明显。一般认为当Pa02

2.给02浓度:

(1)高浓度给02:吸入02浓度>50%或纯氧,多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脏骤停、急性肺水肿和ARDS等严重缺02患者,应用高浓度或纯02吸入。因重要脏器如脑细胞对缺02十分敏感,PaO2

(2)低浓度(≤35%)持续02疗:在缺02伴C02潴留的患者,一般宜用低浓度持续给02。以往过分强调了低02驱动性减低危险,事实上低02血症比高碳酸血症更危险。

3、给02方法

(1)常用的为鼻导管或鼻塞给02,其吸入02浓度与02流量关系如下:吸入02浓度%=2 1+4 ×吸入02流量(l/min)。

(2)面罩吸02:简易方式面罩,面罩两侧有气孔,呼出气可经气孔排出,当02流量>4升/分时不会产生重复呼吸,增大02流量可达5 0—6 0%,此种面罩吸02浓度不稳定。另一种Ventari面罩,根据Ventari原理制成。在喷射气流周围产生负压,携带一定量空气从开放的边缝或侧孔流入面罩。因输氧孔有一定口径,以致从面罩边缝或侧孔吸入的空气与02混合后可保持固定的比例,调整面罩边缝的大小和驱动02流量,可改变空气与02比例,比例的大小决定吸入02浓度的高低。

(3)气管内给02:近年来对一些需长期氧疗的患者(24小时)给予气管内供02,可改善慢性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作用,降低吸气通气量,减少呼吸功,其用02指标仅为鼻导管的1/2-1/4的02流量。

(4)注意温化:管道中输送02很干燥,气道内里湿化不够,可破坏呼吸道内的纤毛上皮导致痰液分泌不畅。

二、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病因

1、呼吸道病变。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三、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①Ⅰ型呼吸衰竭 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 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查体发现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四、呼吸衰竭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2宜吃润肺化痰的食物;3宜吃清心安神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冬瓜。冬瓜是属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可以促进食欲,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每天200-300克清炒的吃。

枇杷。枇杷是具有润喉,化痰止咳的食物,对呼吸衰竭的患者,具有缓解咳嗽咳痰的症状,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100-300克为宜。

鸡腿菇。鸡腿菇具有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的作用,利于患者睡眠,利于患者恢复。每天200-300克为宜。

饮食禁忌:1忌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蒜;2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浓茶、咖啡;3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肉、咸蛋、咸鱼。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辣椒。辣椒的刺激性是比较大的,容易刺激支气管导致充血,水肿,加重呼吸衰竭,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

浓茶。浓茶含有咖啡碱,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患者夜间更不容易睡眠,容易导致失眠,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

咸肉。咸肉是属于腌制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盐分,容易导致患者水钠储溜,引起水肿,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低盐的食物。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有怎样的表现症状?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神经精神症状等三大主症。

1.呼吸困难

(1)周围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或呼气性或混合性呼吸困难,劳累窘迫,大汗淋漓,张口抬肩,鼻翼扇动。

(2)中枢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点头状呼吸等,以及呼吸深快或浅慢。

2.紫绀为皮肤、粘膜紫绀,尤其以口唇、舌、甲床等处明显,是典型的缺氧表现。

3.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谵妄、抽搐和昏迷。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除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症状外,主要是缺O2和CO2潴留所致的多脏器功能紊乱的表现。

一、呼吸困难

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吸;慢阻肺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快呼吸,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呈点头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

二、紫绀

是缺O2的典型症状。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唇指甲出现紫绀;另应注意红细胞增多者紫绀更明显,贫血者则紫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紫绀。紫绀还受皮肤色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三、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呼衰的精神症状较慢性为明显,急性缺O2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缺O2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

CO2潴留出现中枢抑制之前的兴奋症状,如失眠、烦躁、躁动,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安眠药,以免加重CO2潴留,发生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pH代偿,尚能进行日常个人生活活动,急性CO2潴留,pH<7.3时,会出现精神症状。严重CO2潴留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四、血液循环系统症状

严重缺O2和CO2潴留引起肺动脉高压,可发生右心衰竭,伴有体循环淤血体征。CO2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红润、湿暖多汗、血压升高、心搏量增多而致脉搏洪大;因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晚期由于严重缺O2、酸中毒引起心肌损害,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跳停搏。

五、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严重呼衰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如谷丙转氨酶与非蛋白氮升高、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管型。常因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上这些症状均可随缺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

呼吸衰竭有哪些临床症状?

呼吸衰竭是由于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所导致的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突发因素,如溺水、电击、中毒、颅脑疾病、神经肌肉疾患、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急剧发生的呼吸道阻塞、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和肺内气体交换障碍。呼吸或急速、或变慢、变浅且不规则,呼吸间歇,甚至停止。此外,在严重创伤、休克、重症感染或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由于肺泡上皮、肺毛细血管损伤,导致肺水肿、肺不张、肺泡内透明膜形成,严重阻碍气体交换,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急促、窘迫,迅速出现紫绀,缺氧进行性加重,一般吸氧疗法无效,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病情将迅速恶化,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心病、广泛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及严重胸廓与脊柱畸形等。病人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与气喘病史。随着气道阻塞加重和肺泡通气明显减少,机体不仅缺氧,且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也不通畅,致二氧化碳潴留。由于上述过程发展缓慢,开始机体通过加深、加快呼吸的代偿作用,病人虽有呼吸衰竭,但尚可维持日常生活。如果因感冒合并呼吸道感染,或由于理化因素与过敏因素的作用,从而加重呼吸功能的损害,则失去代偿作用。此时,病人呼吸困难明显、紫绀加重、心率加快、头痛、多汗、失眠、嗜睡、恍惚、昏迷或谵妄、狂躁、抽搐、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额角浅表血管迂曲、膨胀、脉搏洪大。对已有肺心病者,可有右心衰竭、肺水肿表现。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

动脉血气分析可确定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呼吸衰竭病人血气分析可有如下3种情况:一是仅有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多见于肺间质炎症、水肿或有纤维化增厚,致氧弥散困难病例,如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一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二是兼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多见于肺泡通气严重减少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是有二氧化碳潴留而无缺氧表现,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和用氧治疗不当,氧量过大、氧浓度太高,而气道阻塞无明显改善的病例,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衰竭的急救,重点是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保持气道通畅为首要环节。可给氨茶碱、舒喘灵等支气管扩张剂,化痰片、碘化钾、氯化铵等溶痰祛痰剂,并配合局部超声雾化吸入抗生素,以清洁气道。同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合理给氧。如单纯缺氧,则给高流量、高浓度(>50%)氧;若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经鼻塞或鼻导管持续吸入低流量、低浓度(<35%)氧。给氧后,病人呼吸困难见好,紫绀减轻,心率下降,说明用氧有效。若病人嗜睡,或呼吸变慢、变浅且不规则,则应加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山梗菜碱)等,促进清醒,增加肺通气量。如果经上述治疗无效,或加重,且有意识障碍,则应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值得强调的是,呼吸衰竭的首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因此抗菌消炎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可给青霉素肌注或静滴,并用链霉素。根据情况亦可选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或头孢菌素。这样病人有时失眠、兴奋不安,要慎重选用镇静剂,禁用催眠药,以免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加重呼吸衰竭。对同时伴有水肿、右心衰竭者,亦应谨慎使用利尿剂和强心药物毛地黄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46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