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培训基地、总后卫生部心脏介入培训基地的两个金光闪闪的牌匾,4月1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同时揭幕。和其金光闪闪的外表相比,两个牌匾的“含金量”更为重要,因为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在数字化介入平台建设、现代化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应用、介入手术和介入培训流程标准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将随着培训基地作用的发挥,在促进我国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学术交流方面凸显作用。
从2009年开始,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就已经开展国家级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心病三大介入领域的诊疗培训,一直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作为工作重点。2009年至今,共计开展国内国际培训10余场次,成功招收了3批来自全国各地学员及院内进修医生。心脏介入培训基地不仅成为国内医生教育基地,还成为了国际顶尖介入手术交流园地,为营造国际最高标准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强大的硬软件支持环境。
2010年底,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率先成立了全军乃至全国最先进的数字化导管室。其“超媒体集成”的创新理念在全国介入中心中首屈一指。这套超媒体集成系统是由国内最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组成,应用于四个方面,远程手术会诊和指导;手术示教;家属谈话;手术转播;系统有效解决了手术室对高度无菌环境的要求;实现了各类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和医疗设备的采集;解决了医患沟通问题,减少了医患矛盾;实现了实时远程实时手术指导与教学。
在信息集成方面,它不仅能实现病人基本信息的集成,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强大的视频信息集成功能,医生在同一屏幕上可以看到病人信息,实时手术信息,所有导管工作站信息,以及血管内影像检查信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超大屏幕调阅患者所有信息,极大程度提高了术者工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通过过硬的医疗技术和贴心的医疗服务每年吸引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患者7万余人,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检查及手术治疗8000余台。2011年完成心脏介入治疗手术3800多例。多项治疗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为了更广泛地扩大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借助培训基地这个强大的硬软件平台,不断开发了像insight心脏介入高级培训班和中国心脏病影像及心脏病介入(cici)会议等高端的学术交流会议,旨在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概念与各位介入专家分享。
涂通今
涂通今,1914年生,福建省长汀县涂坊镇涂坊村人,长征中走出的医学博士,将军,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红军历史上,共出现了三位博士,涂通今是目前唯一的健在者。出生于福建长汀县涂坊镇,在父母的拼命支撑和同族资助下,涂通今读了5年私塾、3年高小,还从国语讲习所毕业。涂通今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创建了神经外科训练中心。他先后任四医大副校长、校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文名:涂通今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长汀县涂坊镇
出生日期:1914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
代表作品:曾荣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军衔: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
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
人物简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护理员,1932年10月考入红军卫生学校第二期,1933年毕业后任红九军团八团医生、兵站医院主治医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九军团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2军,任第96师卫生所医生、所长,中央教导师医务主任等。到达陕北后,进入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卫生部后方第四医院医务科长、延安国际和平医院主治军医,1944年进入中央党校第二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东线兵团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开辟东北解放区的作战行动和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1951年进入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学习,1955年获医学副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苏联军事医学科学院特别系进修。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顾问,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晋升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译著有《苏联神经外科手术学》、撰写编译《急症神经外科学》等10本专著等。
少年时代
191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祖父是贡生,父亲是文盲。涂通今读了几年私塾和高小。1929年,红军占领长汀,涂通今的父亲参加了农会和赤卫队,涂通今参加了少先队,1930年参加县苏维埃宣传队。
活动年表
191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涂通今读了几年私塾和高小。
1929年,红军占领长汀,涂通今的父亲参加了农会和赤卫队,涂通今参加了少先队,
1930年参加县苏维埃宣传队。
1932年,在当区苏维埃代表的父亲的支持下,涂通今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苏区正处于反“围剿”斗争期间,战斗的伤亡使得红军对于医护人员的急需凸显,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涂通今参加红军后立即被分配到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入院第二天有个考试,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乍一看题,涂通今这个高小毕业的孩子懵住了,猛然间,他想起医院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为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凭着记忆,他把这句话一字不落地写在答卷上。发榜时,涂通今名列第一!
做了8个月的看护工作,涂通今被选送到位于江西兴国县茶岭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学习。这是他接受正规医学教育的起点。也就是在红军卫生学校的紧张学习中,涂通今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10月涂通今考入红军卫生学校第二期,学员近30名。李治当时是专职教员。红军卫生学校成立于1931年,开始称红军军医学校,贺诚是第一任校长,第一期学员25名,有张汝光、刘放、游胜华。1932年红军军医学校改称红军卫生学校。
1933年,红军卫生学校和傅连璋的红色医务学校合并,李治负责教解剖、生理、细菌,孙仪之教病理、内科和诊断。
1933年,涂通今毕业,红3师8团军医。不久红3师与红12军合并为红9军团,他仍在8团任军医。长征开始时,他担任红9军团兵站医院1所主治医生。到遵义后,红9军团兵站医院撤消,他担任红9军团司令部卫生所所长。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他担任96师卫生部医务主任。长征结束后,96师师部划归中央教导师,任师医院1所所长、师卫生处医务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涂通今历任八路军第4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干部结核病疗养所副所长、八路军第2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
1938年12月初,涂通今被派往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特训班”进修深造。在这里,他认识了王黎。
1940年,学校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涂通今在该校学习了4年。
1942年毕业,任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外科主治医生。他曾经为两个团扑灭了疥疮。解放战争,涂通今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接管了哈尔滨伪满军医大学,改编为东北军医大学,兼任校长。
1945年8月28日,涂通今去中央组织部请示工作,彭真告诉他,党中央已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决定,党校和延安的大多数干部都要到东北去,原定去山东、中南及华东等地的干部也要改变方向折向东北,涂通今也在此列。匆匆告别王黎后,涂通今先去了沈阳,后又跟随陈云去了哈尔滨,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长,
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卫生部部长,
1949年任四野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四野入关后,他担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组建华中医学院,兼任院长、党委书记。
1951年,涂通今与钱信忠、潘世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留苏生。涂通今以优异成绩被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录取。涂通今在苏联学习期间,熟练掌握了俄语,在神经外科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1955年取得副博士学位。继入苏联医学科学院特别系学习。
1956年,涂通今回国,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九一叁”事件后,涂通今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时帮助工作,任代理院长和书记,主持全院工作。1956年在第四军医大学组建了神经外科。涂通今在临床中开展的从小脑幕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延脑叁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以治疗叁叉神经痛、第叁脑室后部脑瘤切除术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我国神经外科的新局面。
1961年翻译了苏联《神经外科手术学》。编审了《实用神经外科学》、《野战外科学》,
1984年主持翻译苏联《血管内神经外科学》,引进了脑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
1995年主编了《急症神经外科学》。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和编译的医学着作,总计在25种以上。
1964年晋升少将。荣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3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改任副兵团职顾问。他还担任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和《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的副主编,撰写编译了《急症神经外科学》等10本专著。
1995年11月5日,在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涂通今被授予“对医学科学及学会发展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表彰状。
长征中走出的医学博士
老红军中还有博士。一共三位。他们是钱信忠、涂通今、潘世征。
涂通今,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医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留学前苏联的医学博士,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
情缘
千里姻缘一线牵
1938年12月初,涂通今被派往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特训班”进修深造。在这里,他认识了王黎。
王黎是河南人,1920年生。1937年八九月间,日本侵华战争正处于高潮,在家乡一所中学里读一年级的王黎受进步师生的影响,决心放下书本,参加全民族的救亡运动。开明的父亲带着17岁的她几经辗转,到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办事处的人告诉她延安生活很苦,她说不怕苦,办事处的人又问想学什么,她已在门外看了招生广告,脱口而出:“学医。”就这样,她与60多名进步青年一起,从西安步行到延安,先入抗大五大队学习,以后被动员到医大学医,分配在已编入学员二大队的药科调剂九期。1939年,党中央为了加强敌后根据地建设,决定调二大队全部和学校部分工作人员到冀察晋根据地工作。可是出发途经黄河时,二大队的调剂九期又奉命返回学校,编入包括“特训班”在内的一大队继续学习。
“特训班”和调剂九期住在一个院子里,朝夕相见。涂通今是大队支部的组织委员,王黎是调剂九期的党小组长,他们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问题,一起参加生产,一起组织文体活动,渐渐地,王黎热情、能干、坚毅、肯吃苦的身影在涂通今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挥之不去。怎么办?他便利用组织委员的身份经常找王黎谈工作,一谈就是半天。
其实,涂通今在医大是数得着的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干部学员,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又是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模范,严肃稳重,一身正气,王黎早已偷偷地爱上了他。
当时医大的大部分女同志,每到周末和节日都外出跳舞去了,而王黎总是留在家里,她关心涂通今,常把他的衣服拿去洗补,或是趁此空隙拿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求教于他。
一次,趁同学们在一起讨论的机会,涂通今走到王黎面前,小声问:“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王黎爽快地说:“上前线,打日本鬼子。”涂通今又追问:“个人问题怎么解决?”王黎一愣,脸红到耳根,张了张嘴没出声,转身跑开了。
1941年春,王黎调剂九期毕业,分配到延安刘万家沟留守兵团野战医院药房任司药,涂通今怕她一走就杳无音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特意赶到王黎实习的西河口药厂看她。心有灵犀一点通,两颗相爱的心终于有了归属。1941年5月1日,在美丽的延河边,在神圣的宝塔山下,涂通今和王黎这对热血青年共筑爱巢。次年春,涂通今医大毕业,分配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王黎则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涂柳果。
解放后,涂通今奉命到南昌去兼管一所医学院,王黎放弃了在武汉的事业,带着3个孩子与他同行。到南昌后,地方卫生厅急需人才,向涂通今要人,他只好让王黎去帮忙,结果,涂通今的一句话,王黎就成了没办任何手续的转业军人,直到退休。每当提起这件事,王黎的话语中就有许多遗憾,但却没有半点怨言。
从哈佛燕京图书馆找到红军的卫生资料
关于红军卫生工作的资料,大部分在战争年代已经遗失,但是有一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找到的。为此事,专门访问了原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部主任、现已离休的高恩显将军。
“这应该‘归功’于当年国民党围剿苏区的总司令陈诚。他当时下过一道命令:任何从苏区得到的文字资料,哪怕是只字片言,也要上缴。不料,他为了搜集红军情报所建立的‘石叟资料室’(陈诚号石叟),为我们保存了不少宝贵资料。陈诚晚年在美国定居,去世前将这批资料赠给哈佛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国内找了几十年都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却在上世纪50年代,得知了这批东西的下落,但不知其内容。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的孙女高星在美国读高中时,才与哈佛燕京图书馆联系上,从一位整理这批资料的美籍华人吴女士那里得到目录,最终得到了其中有关红军卫生方面资料的复印件。”
这批从美国回流的资料,现已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教育史》。我在其中红军卫生学校第二期学员名单上的28人中,找到了“涂通今”这个名字。从《红军卫生学校招考第四期简章》可以看出,当时红军的医学教育以实用为主,相当全面,所列课程如下: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提要、药物学、诊断学、细菌学提要、外国文(日文、德文)、病理学提要、内科学、外科学、卫生勤务、皮肤花柳提要、耳鼻咽喉提要、军队卫生、毒瓦斯预防、眼科提要、法医提要、临床实习。
“长征中的救治条件现在无法想象”
毛泽东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二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重温这段话,我们依然感到震动——没有比它对长征的伟大和艰苦概括得更为准确的了。
长征开始时,涂通今从第九军团八团医生调任兵站医院主治医生。那年他20岁。
涂将军回忆说:“我们红九军团由罗炳辉率领,在长征中处于右后卫位置,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容主力部队掉队的伤病员。遇有敌情时,红军常常要急行军或强行军,有时候一天一夜赶百多里地,体弱掉队的很多。如果发生战斗,还会有大批伤员下来,我们医务人员就要舍生忘死地把伤员抢救下来。”“当时的救治条件现在无法想象:能够找到一块门板搭一个手术台就很不错了,手术刀是民用剪刀代替的,没有绷带就把被子撕成条。还得有人举着油灯照明。药品和医疗器械是无价之宝。上世纪30年代消毒灭菌和抗感染的药物极少,长征中就更是金贵稀缺了。受技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当时只能做一些诸如消毒、包扎、固定、止血、缝合、取子弹、取骨片这样的处置和小手术,至于断肢和内脏手术,根本没法做。我救护过的伤员不计其数。现在看来,有不少同志由于没有得到手术和输血输液的机会,本可以得救的,却失去了生命。”
“我的助手,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姓杨,相当肯干,可爱、听话,开始是肚子疼,行军打仗都忍着,后来肚子越来越大,知道可能是阑尾炎,但是没有抗生素,没有消炎药,最后肠穿孔了,眼睁睁看着不行了。到了赤水河边的茅台镇附近,大家流着泪把他埋了,向他默哀。”
长征中最常见的病是什么
“在苏区时,总卫生部部长贺诚总结了四种常见病:疟疾、痢疾、疥疮、下肢溃烂。长征时增加了战伤、肺炎、肠伤寒,胃肠病是第一位。长途行军,挨饿受冻,保证部队健康,更显得重要,这是战斗力的直接保证。为了预防和减少疾病,卫生人员还肩负着向部队传授卫生、防病知识的任务。比如我们要告诉部队喝开水而不要喝河沟池塘里的水,没有条件烧开水时也要尽量喝井水。另外,行军打仗全凭一双腿脚,部队打绑腿就是为了避免叮咬划伤、下肢溃烂。根据我们的经验,部队到达宿营地后,无论如何要争取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作‘倒脚运动’,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脚痛和脚疱。所以条件再艰苦,每个班也要背两个盆,一个洗脚,一个烧水。”
“过雪山草地之苦永生难忘”
雪山、草地,埋葬了不知多少红军战士的地方。
过雪山草地,是党中央为了避开敌军的强大势力而作出的艰难抉择。但是在这里,红军虽然避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痛苦和牺牲,却并不亚于战斗中的伤亡。对此,涂将军有着切肤之痛。
“雪山海拔在5000米上下,终年积雪,经常刮起七、八级甚至十级以上大风。山上除有少数民族走过的羊肠小道外,根本无路可寻。其实部队上山前已经询问了当地人,选择了最好时机,并有向导引路,还向全体指战员进行了教育,要求大家做好防护准备,比如用有色棉纱保护眼睛防止雪盲;上山的当天,食足穿暖并带开水;每人准备一根棍子,用于探路或做拐杖;上山时要缓慢行进,一个脚印跟着一个脚印,以免陷进雪坑。但即使如此,爬雪山时大家还是感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个个气喘,面色青紫,明显缺氧,这实际上就是高山反应不全症,不过,那时不知道这个病。”
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索尔兹伯里写道:“虽然几个月来的行军和缺粮已使大家十分疲乏,开始爬雪山倒似乎很顺利,可是,没多久,进入了一个冰雪世界。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山上没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挣扎着往前爬,却没有气力,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死,也不知道海拔一万四千或一万五千英尺的高山上氧气如此稀薄。有的人挣扎着要站起来,结果却永远倒了下去。”
过草地时,涂通今已是左路军第32军8团卫生所所长。“我们部队是从甘孜出发的,经阿坝到腊子口共走了40多天。草地一望无际,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多变,时雨时风时雹,遍地有草无木,除小山坡略干燥外,大都是水草地,行走时只能踏着草丛墩子走,稍一踩偏,就有陷入泥坑的危险。因为空气稀薄缺氧,战士们个个面色如土,所以行军速度放慢下来,即使缓慢行走,也感到十分吃力,呼吸急促,甚至跌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注射强心针或樟脑酒精嗅闻的方法治疗了一些病人。40多天,带的粮食早就吃完了,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许多人倒下就起不来了。我们采集野菜充饥,甚至把皮带、皮鞋烧焦煮熟吃。卫生所有10余人,发给我们一头牦牛驮粮食,等粮食吃完了,我们只好把它杀掉吃了。”
“再苦再累,我们卫生人员的工作也不能稍有马虎。每日到达宿营地后,首先选择一块比较干燥的山坡,搭起帐篷支上炉灶,捡来干牛粪点上火,消毒医疗器材,给病人看病、换药、发药,包括伤病员烫脚、开饭,我们医务人员也尽力帮他们做。有一次,我们正准备搭帐篷拾牛粪,忽然天气骤变,雨水冰雹齐下,十几人个个浇得像落汤鸡,牛粪打湿了,火也点不着了,我们真是伤心着急啊。风雨一过,满天星斗,我们又开始工作了。休息对我们来说有时真比吃饭还重要。”
“过雪山草地之苦,真是让人永生难忘。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时候”说到这时,涂将军说不下去了,嘴唇颤抖着。在我两次采访中,他第一次流泪了。我知道,他想起了牺牲在长征路上没见到新中国的战友们。
索尔兹伯里眼中的涂通今
1984年,76岁的《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全美作家协会主席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第五次来到中国,想圆一个多年的梦想——了解长征,走长征路。这位对二十世纪影响人类世界发展的大事件有着特殊兴趣的资深记者,曾经在二战时与埃德加·斯诺同为苏联战场的战地记者,从斯诺口中得知了许多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传奇事迹,多年来未能释怀。那年,他花两个多月的时间,怀揣心脏起搏器,带着打字机,和妻子一起沿着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主要乘坐吉普车、小型客车和指挥车,行进在当年红军男女战士们完全徒步走过的地方”。那次,他还采访了许许多多长征的幸存者、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的涂通今,与原总后卫生部部长孙仪之一起,也接受了索尔兹伯里的采访。
那是一个春天的上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索尔兹伯里带着一个年轻的助手,与两位中国将军对面相坐。两小时的谈话中,涂通今向他系统地介绍了红军长征中的卫生工作。后来,索尔兹伯里在他1986年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对涂通今做了这样的描述:“涂通今医生1984年是解放军医学研究所所长,他高高的个子,银灰色的头发,仪表堂堂,戴着角质架的眼镜,讲起话来措辞严谨,有权威性。他说,空气稀薄使人变得虚弱。每个人跌进泥沼之中,就像在西安出土的泥人一样。医生用樟脑和嗅盐抢救昏迷的人,但有些人再也没有醒过来。”
成为独当一面的台柱子
经过长征的考验,到达陕甘宁边区后,涂通今被调到中央教导师卫生处,先后任直属医院所长和医务主任。在多所医院任职期间,涂通今痛感自己的医术和医学理论还远远不能适应革命的需要。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长征干部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涂通今不以为技术工作不足道,决心走工农干部知识化的道路。1938年,他走进了革命的最高医学学府——八路军卫生学校,即后来的中国医科大学,从此迈上了人生更广阔的舞台。
1942年,涂通今被分配到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任外科主治医生。在这里的三年,涂通今完成了从部队一般医生向外科专科医生的转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涂通今逐渐成为我军医务工作独当一面的台柱子。1943年,他在延安创造性地用三周时间为1500名战士集体灭疥;解放战争时期,他出任东北松江军区卫生部长、东北民主联军东线卫生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接管伪满医院,培养医务干部,创建军区医校,为大兵团作战培养了许多医务工作者。辽沈战役中,他指挥部署了六万多名伤员的救治,保证了70%的归队率。由于工作出色,他于1949年初被派往西柏坡向周恩来副主席汇报工作。
留学苏联成为红军博士
1951年,国家派200名学生赴苏联留学,其中医学30名,全是研究生,每人攻读一个专业。涂通今的任务是学习神经外科,为归国后创建我国神经外科作准备。与涂通今同往的红军干部还有钱信忠(今年94岁,曾任我国卫生部部长)、潘世征(1961年去世前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他们分别学习保健组织和普通外科。
在苏联莫斯科布尔登科神经外科研究所,当涂通今被介绍说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有人还呼唤着毛泽东的名字。涂通今深感自豪。
但是,神经外科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涂通今同样没有退缩,他凭着刻苦、凭着经验、凭着长征精神,边实践边上课,出色地完成了神经生理、神经内外科及神经解剖学学业,还掌握了流利的俄语。1955年7月,涂通今的学位论文《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答辩在苏联医学科学院学位委员会上全票通过,他由此获得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当年他41岁。
回国后,涂通今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创建了全军神经外科训练中心。此后,涂通今以一个神经外科专家和教育家的身份为我国我军的医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先后任四医大副校长、校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一般部队医生,到多发病常见病医生,到外科医生,再到神经外科专家,涂通今成就了他的事业历程;从乡村娃娃,到红军战士,到我军干部,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涂通今完成了他的信仰轨迹。正如一副庆祝他九十大寿的对联所说:“涂谋大业红军博士救死扶伤功德誉天下,通今博古军校师长辛勤耕耘桃李满中华”。
功勋荣誉
1964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荣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
2011年获得“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第一届)”医学教育领域杰出华人荣誉。
著述
翻译苏联著:《神经外科手术学》编审:《实用神经外科学》、《野战外科学》
主持翻译苏联:《血管内神经外科学》
主编:《急症神经外科学》
副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
撰写编译:《急症神经外科学》撰写编译了等10本专著。撰写的学术论文和编译的医学着作。
爱心
支援灾区和捐助“希望工程”。
1996年,涂通今家乡遭受水灾,王黎拿出原本要买按摩器的钱,又从生活费中拿了些,凑了1000元钱寄给了灾区。
不久,他们听说长汀县一所小学的学生们非常清苦,又捐赠3000元,
为长汀县一所小学建起了“希望书库”,同时,又给家乡老区促进会寄去了600元。
1999年底回闽西,老两口看到长汀一所小学设施简陋,掏出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捐赠给学校,钱虽然不多,却是两位老人的拳拳爱心。
回声
涂校长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在医学教育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专家)
涂老是我军卫生战线上一位难能可贵的人物,是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典范,是人民军医又红又专的楷模。
——陆增祺(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助理兼卫生部长)
奉献育新人,桃李布三军。——陈敏章(原卫生部部长)
近年主要致力于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支架再狭窄等研究,于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皮冠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型术技术,〈44例切割球囊成形术临床评价〉一文获第四届全国心脏介入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开展经上肢行冠脉介入手术。2001年总结了国内最大样本的关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术临床疗效,其《无保护左主干选择性支架术》一文刊登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成果叁等奖。2002年国内率先发表地塞米松涂层支架治疗冠脉小血管病临床研究。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001-2004年入选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2002-2004年中国冠心病健康教育工程讲师团高级讲师,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自1997年以来多次在北京有线电视台《健康快车》节目、北京广播电台《健康教育台》主讲《冠心病的预防》等讲座。2001年11月、2003年2月受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邀请做节目嘉宾讲解“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健康生活”。2002年6月在天津电视台生活频道“生命与健康—名医堂”节目做节目嘉宾。2002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名医谈”栏目主讲“冠心病”。2012年,陈韵岱医生荣获2012“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已从安贞医院调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据医院官网2015年12月信息显示:医院拥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百多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千多名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84名,硕士生导师293名,180余人担任全国、全军各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医院共为军队培养了4000多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为军地医院培养临床进修生1万多名,专修班学员数万人。有21人次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有71人次在全军学术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模范医疗保健集体”—南楼临床部、“模范医学教授”—姜泗长、“模范医学专家”—卢世璧等模范群体和先进个人,3个集体和10名个人分别荣立一等功,两人荣获“南丁格尔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盛志勇(创、烧伤外科专家)、卢世璧(骨外科学专家)、陈香美(肾脏病学专家)、付小兵(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高长青(心血管外科、心脏外科专家)
据医院官网2015年12月信息显示:医院设置165个临床、医技科室,233个护理单元。设有国际医学中心和健康医学中心,提供高端预防保健服务。
科室一栏
内科临床部内分泌科外科临床部骨科血液病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口腔科风湿病科小儿外科小儿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眼科肾脏病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皮肤科心血管外科中医内科神经外科针灸科妇产科肿瘤内一科麻醉手术中心肿瘤内二科重症医学科介入放射科血管外科介入超声科整形修复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外一科门诊部急诊科肝胆胰肿瘤外科老年医学临床部老年外科医技部临床检验科老年肿瘤内科生化科老年消化内科微生物科老年内分泌科放射诊断科老年血液病科病理科老年神经内科超声医学科老年呼吸内科核医学科老年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中心老年肾脏病科激光科老年消化内镜诊疗科营养科老年超声诊断科医学心理科老年康复医学科输血科老年中医(针炙)科肿瘤生物治疗病区参考资料:科室导航
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坐落在三亚市海棠湾,是经中央军委批准创建的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也是“301医院”成立60年来,首次异地新建的分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始建于1954年3月,是一所以医教研相结合、创(烧)伤外科、骨科、急救医学和危重症救治为主要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学科建设解放军医学院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是两个名称,同一机构,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解放军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是全军唯一的医院机构办学单位,是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的具有硕、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医学院。
据医院官网2015年12月信息显示:解放军医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38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8个一级学科、43个二级学科、5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军队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总后“530工程”重点学科,26个全军医学研究所和专科、专病中心。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8个):老年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烧伤)、外科学(骨外科)、内科学(肾病)、外科学(普外)、传统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老年病)。
军队重点学科(1个):骨科
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内科学、外科学
总后“530工程”重点学科(2个):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
硕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5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8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护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5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护理学
博士授权点 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名称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医学10临床医学学术型1002
专业型1051内科学100201心血管病呼吸系病血液病内分泌与代谢病风湿病肾病消化系病传染病外科学100210普外骨外神外胸心外泌尿外烧伤整形野战外*老年医学100203神经病学100204麻醉学100217眼科学100212耳鼻咽喉科学100213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妇产科学100211儿科学100202肿瘤学100214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5运动医学*100216急诊医学100218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5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6介入放射学1002Z1重症医学1002Z2基础医学1001(医学、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口腔医学1003口腔基础医学*100301口腔临床医学100302中西医结合1006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护理学1011 硕士授权点 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医学(10)临床医学学术型1002专业型1051 内科学100201 心血管病呼吸系病血液病内分泌与代谢病风湿病肾病消化系病传染病外科学100210普外骨外神外胸心外烧伤泌尿外整形野战外*儿科学100202老年医学100203神经病学10020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5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妇产科学100211眼科学100212耳鼻咽喉科学100213肿瘤学1002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5运动医学100216麻醉学100217急诊医学100218介入放射学1002Z1重症医学1002Z2基础医学1001(医学、理学)免疫学10010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9L1口腔医学1003口腔临床医学100302口腔临床基础10030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4(医学、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3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10040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少儿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4卫生毒理学100405军事预防医学100406中医学1005针灸推拿学100512中西医结合1006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药学1007(医学、理学)药理学100706药物化学100701药剂学100702生药学100703药物分析学100704微生物与生物化学100705护理学1011 理学(07)生物学07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工学(08)生物医学工程0831(工学、理学、医学) 管理学(12)公共管理1204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管理学、医学)120402教学建设据医院官网2015年12月信息显示:解放军医学院共有专职教研室3个、兼职教研室32个,专职教员6人(主要是医疗和科研人员),教辅人员(护理/药学/医技系列)1304人,临床教学人员(医疗系列)1745人,建成了140名国内外客座教授组成的“解放军医学院骨干师资库”。
建院以来,累计培养研究生7105名,其中统招博士生1769名、统招硕士生2992名、在职博士816名、在职硕士1528名;授予博士学位1642人,授予硕士学位2399人。在校学生共计3988人,其中研究生1988人,进修生2000人。
医院是全军重症监护示范基地和中华护理学会的培训基地。每年招收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医师1200余名,接收军队、地方医学院校实习生200余名。军队生源基本涵盖了军队各兵种及武警系统130家医院,以及各系统门诊部、卫生队、疗养院等。地方生生源主要来自全国21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1500家三级以上医院和医学院,约占全国三级医院的65.2%。
解放军医学院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据医院官网2015年12月信息显示:医院先后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创新奖”、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改革创新奖”。
2015年11月,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专科汇总)》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名列第三。据医院官网2015年12月信息显示:医院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每年有700多名技术人员出国进修和技术合作,有400多名国外专家来院访问、讲学。先后聘请了15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技术顾问。
医学院与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6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武警总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等多家单位组建教学联合体,共同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近年又分别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同时还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和技术交流。
总医院每年都要派出10多批次100多名专家,赴老少边穷地区巡诊义诊,赢得了各方赞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45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拔罐颜色鲜红有圈印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