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的重瞳人物
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吕光则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相传是用计设杀猛将李元霸隋朝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
仓颉
cāng jié 仓颉,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
仓颉《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虞舜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瞳”的记载。重瞳即“一目两眸”,也有人认为是“白内障”。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本文特考证一些重瞳的记载,其中一些资料来源于网上。
虞舜代称舜。唐李白《远别离》诗:“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清厉鹗《一半儿.上虞百官江口舜庙》曲:“重瞳此地有遗苗,野庙空江玉座销。”
重耳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项羽
关于重瞳,最出名的是两个,第一个是舜,第二个是项羽。他们都是帝王级的人物。不过舜有顽父劣弟,而且死因也很可疑;项羽虽称西楚霸王,终亡于垓下。结局也不怎么样。 代称项羽。清钱谦益《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迹已冥冥,戏马台前鬼火青。十丈黄楼临泗水,行人犹说霸王厅。”清周龙藻《大墙上蒿行》:“亚父好竒策,终被重瞳误。”
比喻像舜一样的圣明天子。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杨大年]以诗贻馆中诸公曰:‘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
瞳。’”明邵璨《香囊记.琼林》:“三策献重瞳,独占鳌头圣恩重。”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史记·项羽本纪》
吕光
吕光,字世明,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是吕婆楼之子。晋朝时期十六国中后凉建立者。吕光本为前秦将领。淝水之战前夕,受天王苻坚之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因此远方诸国皆来归附。384年十二月,吕光从西域东归占据凉州称酒泉公,收到苻坚死讯,改元太安,并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在位末期内政不修,各族叛离,埋下亡国因子。
二、瞳孔的基本事分析
瞳孔指虹膜中间的开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门户。
眼睛中的虹膜呈圆盘状,中间有一个小圆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瞳孔,也叫“瞳仁”。正常值是3-4mm,它在亮光处缩小,在暗光处散大。在虹膜中有两种细小的肌肉,一种叫瞳孔括约肌,它围绕在瞳孔的周围,宽不足1mm,它主管瞳孔的缩小,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另一种叫瞳孔开大肌,它在虹膜中呈放射状排列,主管瞳孔的开大,受交感神经支配。这两条肌肉相互协调,彼此制约,一张一缩,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虹膜由多单位平滑肌构成;在瞳孔周围的是环形肌层,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故又称瞳孔括约肌;虹膜的外周部分是辐散状肌纤维,受由颈部上行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散大,故又称瞳孔散大肌。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是人体中极少数由神经外胚层分化而来的肌肉。
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一般人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假定人由光亮处进入暗室时瞳孔直径可增加5倍,那么瞳孔的受光面积应增大25倍;可见瞳孔的变化,有保持在不同光照情况下进入眼内的光量较为恒定的作用。但暗室中较强阳光照射的光照强度实际减弱约100万倍,因而单靠瞳孔大小的改变,远不足以使进入眼内的光量光亮保持恒定。事实上,人眼在不同的亮度情况下是靠视网膜中不同的感光细胞来接受光刺激的,在暗光处起作用的视杆细胞细胞对光的敏感程度要比在亮光处起作用的视锥细胞大得多,因此在暗处看物,只需进入眼内光量适当增加即可
瞳孔就像照相机里的光圈一样,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变大。我们在照相的时候都知道,光线强烈的时候,把光圈开小一点,光线暗时则把光圈开大一点,始终让足够的光线通过光圈进入相机,并使底片曝光,但又不让过强的光线损坏底片。瞳孔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只不过它对光线强弱的适应是自动完成的。通过瞳孔的调节,始终保持适量的光线进入眼睛,使落在视网膜上的物体形像既清晰,而又不会有过量的光线灼伤视网膜。瞳孔虽然不是眼球光学系统当中的屈光元件,但在眼球光学系统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瞳孔不仅可以对明暗作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也影响眼球光学系统的焦深和球差。
瞳孔的变化范围可以非常大,当极度收缩时,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小于1mm,而极度扩大时,可大于9mm,虹膜的括约肌能缩到其长度的87%,这是人体其它的平滑肌或横纹肌几乎不可能达到。成人瞳孔直径一般为2-4mm,呈正圆形,两侧等大,两侧差异不超过0.25mm,但如双眼瞳孔直径相差0.25-0.5mm,瞳孔反应及药物实验均无异常,可以认为是生理性瞳孔不等
瞳孔的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年龄大小、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瞳孔反应分以下数种:对光反应,暗反应,调节集合伴随瞳孔反应,睑反射
三、瞳孔有什么疾病
瞳孔扩散
交感神经的信号可导致扩瞳肌肉收缩,从而扩散瞳孔。面部交感神经受损可以导致单侧瞳孔缩小(Horner'ssyndrome)。
人类在看到引起兴趣的物品,或者兴奋的时候瞳孔也会扩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瞳孔大于平均的人脸,特别是女性的脸被认为更美。
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扩散瞳孔,视光学中用来消除验光过程中瞳孔反射的影响。另外LSD、可卡因等毒品也可导致瞳孔扩散。
瞳孔扩散被用来判断死亡。
瞳孔缩小
眼睛遇到强光时,虹膜括约肌(irissphinctermuscle)收缩导致瞳孔缩小以保护眼底。这个过程受脑干支配。因而医学上用失去瞳孔反射来判定死亡。
人看到厌恶或憎恨的对象的时候瞳孔会收缩。另外吗啡、海洛因等药物也会导致瞳孔缩小。
颜色变化
正常的瞳孔为圆形,黑色透明,两侧等大,直径约2.5毫米,除了生理调节变化外,若瞳孔直径小于1.5毫米或大于5毫米,边缘不规则,色泽异常,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常常会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发生。
瞳孔呈白色见于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眼外伤、高度近视,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如发现自己的瞳孔变白,应去眼科、内科做详细检查。
瞳孔呈青绿色常见于青光眼。正常眼球内具有一定的压力,当眼压过高发生青光眼时,可由于角膜雾状水肿及眼内一系列改变,使瞳孔发出一种青绿色反光,眼球会变得像硬橡皮一样,双眼胀痛欲裂。
瞳孔呈红色常见于眼外伤或某些眼内出血疾患。根据眼内出血的多少瞳孔可呈不同的形态,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四、瞳孔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克哈特曾做过一项实验。实验时,他随机给男女参与者看一些照片,然后观察他们瞳孔的变化。他发现:女性看到怀抱孩子的母亲的照片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5%;而男性看到女性的裸照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0%。实验结果还表明,人类瞳孔的大小不仅会随周围环境的明暗发生变化,还受对目标关心和感兴趣程度的影响。
就像通常所说的“眼睛比嘴巴会说话”一样,人的心理活动全都显露在眼睛中。如果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得知对方的心理状态。对方看上去心不在焉地在听,可他黑眼珠深处的瞳孔却在渐渐扩大,由此可以断定他满不在乎的神情下掩饰的是对该话题的强烈关注。
动物的瞳孔形状由玻璃体的光学特性、视网膜的形状和敏感度,以及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需要决定。一般为圆形或缝状,有些水生动物的瞳孔则有更奇异的形状。
缝状瞳孔常见于活动在不同光线强度下的动物。在强光下,这类瞳孔缩成细缝,然而仍然允许光线落到视网膜很大部分。开缝的方向可能与动物需要以高敏感度察觉的运动方向有关。例如家猫的瞳孔为竖立,便于察觉老鼠等猎物的横向运动。狐狸、很多蛇类也是缝状瞳孔。
在用闪光灯照相的时候,瞳孔来不及及时关闭,闪光照亮眼底血管丰富的视网膜,形成红眼现象。具有“防红眼”功能的相机是预闪一次光,使瞳孔在正式闪光的时候已经达到收缩状态。
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有的人是一只眼睛是这样的,有的人是两只眼睛都是这样的。有重瞳之相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大的人物,例如圣人和帝王。历史上记载有重瞳的人有七个,他们分别是仓颉、虞舜、项羽、吕光、鱼俱罗、李煜、重耳。
我觉得这些人可能是因为在历史上有一些功绩,所以他们的异像就被记录了下来。如果是很平凡的人的话,这种印象还可能被视为祸患。在古代看着可能是一种神圣的标志,但是在现在来看可能就是一种疾病。
1.仓颉
我觉得仓颉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神话故事。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故事,我也不太清楚。但是仓颉这个人物还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就是两个眼睛都是双瞳。我觉得他可能就是碰巧两个眼睛都是双瞳,然后还非常的有智慧造福了人类,所以人们就把双瞳当做神圣的象征。
2.项羽
项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霸王别姬。可能因为女生都比较喜欢爱情故事。项羽作为幸福霸王和虞姬凄美的爱情故事,当然让人印象更加深刻。虞姬对霸王深刻到无论霸王深处何种危险的境地的时候都会陪伴他。也让我们看见项羽的深情一面。
3.李煜
李煜是唐朝最后一个君主,所以大家对他熟悉的称呼还是唐后主李煜。据说李玉有一个眼睛是双瞳,那么双瞳到底是吉祥的象征还是不幸的象征呢?我觉得古人之所以把双瞳作为一个象征,还是他们对科学了解的太少了。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只是有些部分产生了一些偏差而已。
眬瞳的解释 目不明貌。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留庄》 :“茅檐下,见胧瞳父老,欢笑舞晴暄。”词语分解眬的解释眬 (胧) ó 〔蒙( (胧)唍 )眬〕见“蒙”。部首 :目;瞳的解释瞳 ó 〔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光线通过瞳孔 进入 眼内。通称“瞳子”、“瞳人”、“ 瞳仁 ”。 懵懵懂懂,瞪着眼看的样子:“汝瞳焉如新生之犊”。部首:目。
重瞳和双瞳有什么区别如下:
重瞳和双瞳的区别一般在于概念不同。
重瞳是动物或人眼虹膜中心的一个小圆孔,通常为直径2~3mm的正圆,正常患者只有一个瞳孔。双瞳通常是一种病理状态,由于瞳孔中部的上下粘连,圆形瞳孔被压缩成星状,显示一个眼珠中有两个瞳孔。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不是两个对称的瞳孔形状,是两个不同大小、不对称和不规则形状的瞳孔。先天性双瞳孔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获得双瞳孔多与外伤和眼内炎症有关,如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等,一些双瞳孔患者有复视等视觉不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康复。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睛卫生,爱护好眼睛,改正不良的眼睛习惯,避免让眼睛发生突变。
重瞳就是一个瞳孔里有两个瞳孔相重叠,这种表象用医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不过并不会影响外面的光束照射进来,就好比把相机的镜头分成两半,一样能用的道理,这种情况又叫对子眼,现代医学认为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
重瞳指的是一个瞳孔里还有一个重叠的瞳孔,而双瞳是指一个眼球里面有两个瞳孔,这两个在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重瞳和双瞳都会影响人的视力。
重瞳子是一种返祖现象。即目有双瞳,表现为瞳仁中部的上下粘连,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宛如一个横卧的“8”字。
号称历史上真正的重瞳子只有四人:仓颉、虞舜、项羽、李煜。
仓颉,为黄帝造字的圣人。
虞舜,与尧帝齐名的贤君。
项羽,乌骓虞姬,西楚霸王。
李煜,南唐后主,著名词人。
答案来源:/question/623957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2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