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步入老年,就会感到失落,觉得生活没什么激情,精神下降,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坏处,其实老人也可以和年轻人一样活的很潇洒,拥有八趣,你可以做到。
情趣是一种心态的表现。老有所乐是一种情趣,老有所爱也是一种情趣,老有所学又是一种情趣,老有所为更是一种情趣。多点生活的情趣,会使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增强生命活力,不仅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谱写人生晚年的华章,而且能愉悦身心,延年益寿。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使生活充满朝气和生机,而且有助于消除生活的单调、枯燥,战胜寂寞、烦恼,调节心态,振奋精神。“花香益寿”、“善弈者长寿”、“运动延年”等,均是百岁寿星的切身体会。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兴趣广泛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2.1%,而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只占10.6%。
老趣古今中外,有许多老人晚年时期圆了年轻时的梦,可谓“大器晚成”。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有毅力,使人从中寻求到精神寄托,避免过于清闲的生活松弛了精神,而锲而不舍地动脑、动手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童趣人到老年,要保持童心不衰、童趣未泯,经常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让童年那份纯真、竹马情趣与日长存;多存童乐,获得童心复萌和青春活力;充分赏心于儿孙之情,在天伦之乐中忘却烦恼和忧愁,使心灵感到极大的慰藉,可以延缓身心衰老。
侃趣人到老年害怕孤独,常与朋友相聚,海侃神聊,聊中寻乐,促进健康。谈天下大事与古往今来,开阔胸怀;谈养生秘诀,添寿开窍;说老伴之爱,儿孙之孝,其乐融融。侃而趣,趣而乐,乐而康,康而寿。
俏趣当今,中外养生学家普遍认为,老来俏有益身心健康。因为适当讲究穿衣打扮能给老人平添青春活力,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暗示:我不老,还年轻。这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不仅是健康向上的,而且是幸福生活的写照。它是一种精神调节剂,不仅可以活跃自身的脑细胞,消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心态平衡,还可以起到延缓精神老化、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难怪前不久,世界老年医学会把老年人要讲究服饰和体形美列为“老年健康十要”之—。
野趣越野旅游是一种领略大自然的情趣。走低谷、登山峰,仰望蓝天,远眺大海,看千峰亮秀,万壑藏云,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多姿的花木,绚丽多彩的山光水色,会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身体轻松,对健康大有裨益。
谐趣幽默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生活中的“去忧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心,使痛苦变为愉快,让你获得发自内心的欢笑,益神健心,延年益寿。
春华秋实,四季轮回
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另一段旅程
是一种处变不惊、从容淡定的豁达与心境
顺其自然,自在人心
老 年
作者:梁实秋
时间走得很停匀,说快不快,说慢不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宴会中总是有人簇拥着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这是离入祠堂之日已不太远。上下台阶的时候常有人在你肘腋处狠狠地搀扶一把,这是提醒你,你已到达了杖乡杖国的高龄,怕你一跤跌下去,摔成好几截。黄口小儿一晃的功夫就窜高好多,在你眼前跌跌跖跖地跑来跑去,喊着阿公阿婆,这显然是在催你老。
其实人之老也,不需人家提示。自己照照镜子,也就应该心里有数。乌溜溜毛毵毵的头发哪里去了?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耄耄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秃鹫。瓠犀一般的牙齿哪里去了?不是熏得焦黄,就是裂着罅隙,再不就是露出七零八落的豁口。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 星座 ,这个像大熊,那个像天蝎。下巴颏儿底下的垂肉变成了空口袋,捏着一揪,两层松皮久久不能恢复原状。两道浓眉之间有毫毛秀出,像是麦芒,又像是兔须。眼睛无端淌泪,有时眼角上还会分泌出一堆堆的桃胶凝聚在那里。总之,老与丑是不可分的。尔雅:“黄发、齯齿、鲐背、耇老,寿也。”寿自管寿,丑还是丑。
老的征象还多的是。还没有喝忘川水,就先善忘。文字过目不旋踵就飞到九霄云外,再翻寻有如海底捞针。老友几年不见,觌面说不出他的姓名,只觉得他好生面善。要办事超过三件以上,需要结绳,又怕忘了哪一个结代表哪一桩事,如果笔之于书,又可能忘记备忘录放在何处。大概是脑髓用得太久,难免漫漶,印象当然模糊。目视茫茫,眼镜整天价戴上又摘下,摘下又戴上。两耳聋聩,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倒也罢了,最难堪是人家说东你说西。齿牙动摇,咀嚼的时候像反刍,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戴围嘴。至于登高腿软,久坐腰酸,睡一夜浑身关节滞涩,而且睁着大眼睛等天亮,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 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
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叹也无用,乐也无妨,生、老、病、死,原是一回事。
有人讳言老,算起岁数来斤斤计较按外国算法还是按中国算法,好像从中可以讨到一年便宜。更有人老不歇心,怕以皤皤华首见人,偏要染成黑头。半老徐娘,驻颜无术,乃乞灵于整容郎中化妆师,隆鼻准,抽脂肪,扫青黛眉,眼睚涂成两个黑窟窿。“物老为妖,人老成精。”人老也就罢了,何苦成精?
老年人该做老年事,冬行春令实是不祥。西塞罗说:“人无论怎样老,总是以为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年。”是的,这愿望不算太奢。种种方面的人欠欠人,正好及时做个了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各有各的算盘,大主意自己拿。
最低限度,别自寻烦恼,别碍人事,别讨人嫌。“有人问莎孚克利斯,年老之后还有没有恋爱的事,他回答得好,‘上天不准!我好容易逃开了那种事,如逃开凶恶的主人一般。’”这是说,老年人不再追求那花前月下的旖旎风光,并不是说老年人就一定如槁木死灰一般的枯寂。
人生如游山。年轻的男男女女携着手儿陟彼高冈,沿途有无限的赏心乐事,兴会淋漓,也可能遇到一些挫沮,歧路徬徨,不过等到日云暮矣,互相扶持着走下山冈,却正别有一番情趣。
白居易睡觉诗:“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话是很洒脱,未免凄凉一些。五欲指财、色、名、饮食、睡眠。五欲全销,并非易事,人生总还有可留恋的在。江州司马泪湿青衫之后,不是也还未能忘情于诗酒么?
今日话题
您对于晚年生活有何计划与打算?
读完这篇文章您有何感受?
多寿则辱的意思是寿命多了之后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人生过于长寿,由于种种原因,难免蒙受病痛之辱、无用之辱、不敬之辱,失去人生尊严,长寿实在是一种痛苦。尽管中国自古倡导忠孝仁义,但不孝的现象屡见不鲜。老来确实挺容易不受人待见。
出自《庄子·外篇》——战国·庄子。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扩展资料: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汉族。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一般认为其是《庄子·外篇·天地》的作者。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核心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道未始有封”(即“道”无界限差别),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
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所著《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庄子·外篇·天地
老年人离退休综合征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忧郁、烦躁。一些老年人由于不适应离退休后的环境,因而情绪低落、神情恍惚、心神不定、喜怒多变、情绪不稳、行为重复、做事犹豫不决、难以自控。有的人则悲观厌世,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对外界事物感觉淡漠。有的老年人则性情大变,容易冲动和急躁,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看不惯,甚至有些人心理有些扭曲,时有强迫心理出现。
(2)空虚、失落、自卑。一些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往往出现空虚和严重的失落感,体力和精力明显减退,进而导致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老年人认为自己在退休后,丧失了工作,丧失了权力和地位,丧失了健康的身体,进入了人生真正的丧失期。认为自己说话不管用了,求人办事也难了,无奈地发出老而无用的感慨,有些老年人甚至抱怨不断,牢骚满腹,这是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现实情况鲜明对比导致的,而且这种自卑感会使老人们渐渐变得郁郁寡欢。
(3)身心明显衰老。老年人明显感觉到自己脑力活动减慢,体力活动不支,并因此而出现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不适应新角色或因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离退休后收入减少,经济窘迫或因担心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产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过度的焦虑感起到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焦虑对老年人来说并非是积极和有益的,它往往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引发老年人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4)不与外界交往。有些老年人工作退下来了,社会的角色转变了,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了,经济收入下降了,家庭的主导地位被代替了,若再加上身体衰弱多病,行动多有不便,更少参加社会交流。对外界事物缺乏情趣、缺乏活力、不与周围人交往、反应迟钝,甚至达到麻木状态。遇上同年龄的至亲好友陆续去世,特别是丧偶的老人,活动范围变得狭窄起来,生活的范围在不断缩小,再加上老来少朋寡友、子然一身,更是孤单凄凉。老年人最怕孤独,这种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遗弃感,从而开始对自身价值及自己生命的存在表示怀疑,甚至是绝望。
(5)容易发生身心疾病。老年人在离退休前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有追求,有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间难熬。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它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感,如果维持的时间过长,则会引起老年人失眠、心神不宁、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对人生感到悲观失望,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些老年人不适应离退休后的环境变化,出现身心功能障碍和免疫代谢能力下降等情况。许多人在离退休前身体健康,一旦退休后很快重病缠身,甚至在较短时间内死于癌症或心脑疾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25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教你如何解决月经问题,让你摆脱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