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儿女都成家立业飞离了身边,于是老人原本热闹的家变得冷清起来。面对“空巢”,有些老人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些老人却活得轻松、自得,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与老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首先,人际反应特质不同。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造成了人们对人际交往需要的不同强度。有些老人交往的需要不是很强烈,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虽然儿女离家或孤身一人,他们却没有孤独的痛苦。相反,有些人交往的需要较强,当面对空巢生活情境时,就较易体验到孤独感。
其次,气质类型不同。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黏液质的老年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待人容易冷漠,内心不易外露;而抑郁质的老年人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研究表明,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与黏液质的老年人容易孤独。
再有,自我评价不同。孤独的老年人往往自我评价低,在与人交往时总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越比越泄气,便逐渐与人疏远了。
面对“空巢”感到孤独的老年人,该如何进行心理“自救”呢?
心理自救一:认知疗法。首先要看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是成熟、自立的标志,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心理自救二:行为疗法。感到孤独时,可以制订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在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心理自救三:婚姻疗法。少年夫妻老来伴,孩子离巢,老年夫妻应及时将情感转向老伴,以此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情感“真空”。如果是丧偶老人,可考虑再婚,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心理自救四:生活疗法。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还应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或条件许可时,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
问题一:空巢老人的问题怎样解决一是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所谓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另一种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这种养老模式,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又能较好解决空巢老人的各种需求,经济负担也较轻,不但老人容易接受,老人的家人也容易接受,特别适合那些身体较好、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希望其发展速度加快。
二是加快集中养老机构的建设,这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希望各级 *** 和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
三是 *** 部门要拓宽工作思路。随着空巢老人的急剧增加,养老服务工作任务将越来越重。要搞好老人工作,一定要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例如针对空巢老人找保姆难的问题, *** 部门可否考虑办家政服务中心,针对老人的需求,为老人培养和输送家政服务人员。又如老人现在进养老机构很难, *** 部门可否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办一些个性化的集中养老机构。这些都是值得 *** 部门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问题二:如何解决空巢老人问题1、做好思想准备
提前做好迎接空巢的心理准备,时间应以一年以上为宜,这样老人在思想上可以逐渐适应,以避免在空巢来临之际大吃一惊,心理上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2、再就业
陈院士今年74岁了,还奋战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陈院士坦言道,虽然子女不在身边是会令自己觉得孤独,但是,忙碌的工作冲淡了孤独的感觉。
因此他建议那些已经退休的空巢老人,如果您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又有一技之长的话,再就业应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3、做好生活安排
空巢来临后的第一个半年是老年人思想波动、情绪低落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老人可以把自 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集体活动。
60~80岁的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一下大自然。而8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称 之为高龄老人,最好是通过社区或者家人在家里组织一些活动。
4、正确认识衰老
对衰老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衰老。
5、防治抑郁症与焦虑症
心理专家表示,上述4点的措施大都可以防治抑郁症和焦虑症。除此之外,有这两种心理疾病的空巢老人还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等。
很多老人都无法避免自己成为空巢老人的现实,与其恐惧忍受,不如想办法积极应对,不仅少让儿女担心,对自己也好。
问题三:怎么避免空巢老人的产生,从根本原因上回答。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问题,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沿海,北京,上海,深圳经济最为繁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经济欠发达的二线三线城乡。这种不平衡必然导致人口的迁徙以及大量的异地就业。现在的农民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空穴老人的产生主要也是因为人口迁徙以及异地就业。
您觉得呢。
问题四:空巢老人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
过去中国由于传统家庭结构趋于稳定,这个问题还不明显。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社会渐行渐远,趋向解体,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景象已经很难看到。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们的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独生子女制,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子女,给家庭赡养老人带来问题,也是赡养方式的问题。
现在的新生代生长在文化断裂阶段,传统美德在新生代身上的痕迹不是很深刻。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如果独生子女收入较高还能够照顾到家庭和老人,但大部分人都是职业一般,收入偏低,经济是一个限制。
父母有养老金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如果没有退休金,光靠子女,就会给子女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这四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的社会,已经迎来了“银 *** 潮”,所以,今后这个问题还将更加严重。
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确确实实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主要靠 *** ,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这穿 *** 的责任。现在各个家庭要想回归到传统社会已经不太可能,把赡养老人的问题推回家庭也不可能,只有靠 *** 来挑大梁。
二、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 *** 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措施。
三、恪尽孝道是传统美德,对于这些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这是社会的导向问题,引导子女“见先思齐”。与其批评坏的,还不如引导好的,要在道义上谴责做得不好的人改过自新,形成良性循环。
四、要从文化的角度努力,必须要把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精华继承下来。凝聚着中华民族核心的东西就是文化,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果在文化上不遵从,还怎么发扬光大?我们谈中华文化不要泛泛而谈,应该具体到细则和每一点。只有在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得到保障,才能把空巢老人的问题解决好。
(摘自新晚报)
问题五: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方法一是需要社会关注,多组织些老年活动,让这些老人生活丰富起来精神愉快。二是生活给予关照,经常开展些送温暖活动,尤其过节期间,钱粮物送些,让老人生活无忧。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问题六: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多陪陪老人
问题七: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怎样解决国家必须多建立养老院,。。才能彻底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如果不赶快行动,。以后的问题会更严重,。。
问题八:为什么近年来空巢老人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社会上也涌现出入一系列如电视盒子等专为老人设计的科技产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
我认识几位独居老人,感觉普遍心里有问题:偏激自闭,多疑扭曲,中外老人没有区别。
我的美国邻居老头82岁,66岁离婚独居,性格孤僻,几乎没有朋友,但是一旦见到自认谈得来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不管你忙不忙,就口若悬河,诉说没完。有时候见到别人在轻声细语,他会多疑在议论他的打扮不雅或步履蹒跚。他和唯一的儿子十多年不见面,儿子全家远道而来他避而不见,儿子的圣诞节贺卡他随手扔进垃圾箱。
国内邻居一位气质高雅68岁的画家老头,早年与舞蹈家妻子长期分居后离异,独身20多年不娶。他沉浸在艺术创作中,没少挣真金白银。他自闭孤僻,不与任何人往来,见到熟人也不打招呼。自己生活俭朴,吃饭无规律,饿了才吃,有时饿了也不吃。对自己的安乐窝充满深情,经常不惜重金改造内部,添置新的家具,把装修不久的客厅,推到重来。儿子回家看到惊讶不已,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何况近70岁老人没有必要折腾,与金钱精力都不值。有一段时间他疯狂热衷卖保健品,是因为相信一位在超市帮他拿菜的小姑娘,几年下来,他买了小姑娘十多万元保健品,他坚持说,保健品大多数是有好处的,就是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再说听小姑娘说话我心里高兴。
感觉一个人生活久了,无人交流,思维会变慢,行动会迟缓,长此以往,会引发抑郁乃至患老年痴呆症。所以,老人最好不要独居,即便能生活自理,子女也要常常看望,帮助老人结交几位老年朋友,常来常往,谈天说地,评古论今,对 健康 一定有益处。
感谢您的邀请!
现在广大农村,大部分年轻人,为了生活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有的甚至是夫妻双双携手远行。而村里留下的,基本上都是空巢老人,和一些不能随父母外出的,幼小孩子们。
据我所知,空巢老人的日子过得是非常艰难的,他们大部分都年岁大了,有的还有病在身。平时,有小孩子的,除了看看孩子外,就是去完成那个“扔不下土地”的心结,有空去自家的承包地里转转,虽然年老体衰地里活干不动了,但也不肯闲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如拔拔草啊,扶扶倒伏的庄稼啊,捉捉虫子啊,轰轰糟害粮食的鸟雀啊等等,有时看到庄稼该打药或除草了,便蹒跚着走回村里,去找人来干这些活。好在现在村里有给人代工的人,只要说好价钱,不用你管,到时就有人替你把活干了,最后你只管验收后,结算工钱就行。
常言道:“老不歇心,少不惜力”。老人们操劳困苦了一辈子,尽管已“土埋半截子”了,但身体虽然不作主了,脑子却时刻也不会闲着,比如:房子下雨漏水该修补了、孩子们扔下的那两亩承包地该耕种、浇水、管理、收获了,外出打工的孩子们生活、工作的怎样?、村里生病的老伙计怎样了等等,乱七八糟、有的没的,原先的、现在的、陈谷子烂芝麻、八杆子打不着的等等等等,一切事物都在脑海里充斥浮现,心里边总想着理顺找出个头绪来,但原本都是些乱麻一样的事情,如何能够找出头绪来?转半天脑子毫无收获,最后只好无奈的叹息一声,不再去想这些糟心的事情了。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好,但仍然日复一日的为这些杂八事闹心着、操心着。这大概就是人老之后的天性吧!如果身体行动不便,脑子再不去想些事情,与“活死人”又有何异?这不都是硬给“憋”的吗?
我农村老家有位七十多岁的堂哥就是如此,他六十多岁上死了老伴儿,后跟儿子儿媳在一起过,原本晚年的生活还是可以的,但后来,儿子儿媳为给孙子娶媳妇,双双上北京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爹,孤老头子一个人过活。我每年清明节一定要回老家去烧纸的,所以每年都会见到一次堂哥。就说前年吧,清明节我回老家,去找堂哥,只见他家大门锁着,知道他没在家中,正要折返的时候,堂哥扛着个锄头回来了。我问他干嘛去了,他说,还能干嘛呀,在承包地里种了点菜,下了场雨杂草都长荒了,过去把草锄了锄。我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该歇歇了,种几棵破菜干嘛?劳心费力的!堂哥说,没办法,说是种菜吧,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找了点营生干,人老了光歇着不行,就歇死了,再说一闲下来,脑子里不是想死的事儿,就是好多杂七烂八的事儿,头疼!种点菜就是占磨点功夫,不去想那些烦心的事情。说白了就是解解闷儿呗!
堂哥说,你看到了没?村里现在光剩下一些老不死的们了,每天干嘛去?两件事:一是在家老实的蹲着,二是蹲村口北墙根儿、大柳树,加入村里的“等死队”,去这些地方等死去!北墙根儿是冬天等死的地方,大柳树下是夏天等死的地方,那俩地方,就是全村老人们的终点站,今天见了人,就证明还活着,明天去了见不到人,不用说就是哏儿屁了!所以,一般的时候我不愿意掺合那个“等死队”去,因为有时候太伤心了!今天张三李四跟大伙还说得热热闹闹的,赶明天一去就见不到人了,一打听死翘翘了,你说伤心不伤心?唉!所以,我从一开始去了几次外,死人死的太难受,我就不去了,便种了两畦菜解解闷儿。人老了,风烛残年,不敢说哪一阵风吹过,就死求的了!活一会儿算一会儿吧!
眼看午饭时间到了,我便从车后备箱里拿了一瓶酒和几包熟菜,拉堂哥去屋里喝两盅,记得堂哥年轻时挺能喝酒的,老了后也多少能喝点,而且每年我回去是必喝几盅的。堂哥也没推辞,到屋搬了个炕桌就放在了大炕上。我弄好了菜,二人便都上了炕,坐在炕桌前面对面喝开了酒。一边喝一边聊着往事。
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时,我曾在老家下乡劳动过四年,记得那时堂哥正在壮年,不仅长的魁梧伟岸,而且力大无穷,在生产队劳动是把好手,常被本队评为劳动模范。由于力气大,在生产队跟人打赌掀"碌碡"就没输过。
那时队里打麦场上常躺着个大石头碌碡,是麦收时用牲口拉着碾场碾麦子用的,其实那就是个五六百斤重的大石头滚子。那时队里的青壮年们闲着没事,经常拿它打赌赌输赢,打赌的条件挺简单,就是把那个躺着的大石滚子掀起来,直立的竖在地上。条件看似简单,但每次打赌的人,输的多赢的少,关键是这个石滚子太大了!躺在地上差不多有五十来公分高,再说这东西本来就是圆的,人往起掀时,没插手着力的地方,还滑溜溜的,所以,队里三十多个壮劳力,没有几个人能掀起来的。因此,这个东西便成了一个永久性的打赌之物,年青人只要一抬杠,便拿它说事儿,言明:“别特么的抬死杠,你能把村东麦场的碌碡掀起来,老子就服你的尿性!”。那时,村里人"犟筋"们挺多的,一言不合便抬杠打赌掀碌碡。赌注往往是输者给赢者赔理道歉,并当着大伙儿的面大喊三声:“我怂包!”,逗大家哈哈一笑了事儿,结果那个输了的“怂包”,臊的小脸紫红成猪肝色,灰溜溜找个人少的地方,蹲地上抽闷烟去了,眼睛不敢看人,脑袋一直扎裤裆里。感觉这便是个天大的丢人败兴!
当时堂哥四十多岁,正在壮年,身强力壮,掀这东西就没服过谁,队上人也没人敢跟他打赌。只是干活休息时,取取乐鼓动他表现一番。堂哥也不含糊,把胳膊袖子一挽,“啪啪!”往双手掌心吐两口唾沫,两手搓搓,一哈腰双手抠住石滚挨地的边缘,屁股往起一撅,猛然发力,大吼一声“起!”,那大石滚子就一下被掀了起来,并稳稳的直立在地上!立马就会赢得一片掌声和叫好声!那时堂哥的“神力”是在村里出了名的。一提“金老三”,没有不知道的。
那时堂哥力气大,还经常干“砸夯”的活,那时的“砸夯”现代人绝对没见过。就是谁家盖新房,开了槽打地基时,必须将地基用夯夯实。打地基的夯分两种,一种是一人多高的木夯,就是粗圆木中间带四个把手,一人砸的那种。一种是石夯,就是用直经三四十来公分粗的石头滚子,用两根木杠或四根木杠捆绑在石滚子上,用多人抬起来砸的那种,这种石夯分四人抬或八人抬,打夯的时候,中间必须有人领头喊打夯号子,才能齐心协力的把夯抬起来砸下去,否则,力气用不到一块儿,这夯是没法打的!
而那时谁家盖新房凡开地基打夯,必得有我堂哥参加,因为他不仅力气大,而且还是个喊打夯号子的,离了他不行。他凡是打夯,绝对是去打那八人抬的大石夯,并且一边抬夯,一边喊着打夯号子,人们随着号子的节奏,一起发力把石夯高高抬起,再一起砸下,很是壮观!虽然过去几十年了,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堂哥他们,打夯时的壮观场面,和三哥喊打夯号子的声音!
“嗨——吆——喝——!大家一起抬哟!全都使点劲儿哟!一夯挨一穷啊!别砸马蹄儿夯哟!。。。”“扑腾!——扑腾!——扑腾!”。。。事隔这么多年,堂哥当年喊号子、带人打夯的热烈场景,还一边和堂哥喝着酒,一边在我眼前晃悠。然而,物是人非,我看了对面的堂哥一眼,唉!这还是当年那个身强力壮、一身神力的堂哥吗?对面的人早已变成了一个秃顶、两眼昏花、两腮深陷、颧骨突出、浑身干瘦的只剩一把骨头,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并且再也站不起来的,老态龙钟的耄耋老人!当年的神勇,在他身上再难找到半点影子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这才几天了?就成这个样子了!
一边慢慢喝着酒,我一边问起了堂哥的生活情况,也捎带着问起了,村里空巢老人们的状况。堂哥叹了口气说,难啊,还不是一般的难!就这些年,你侄子他们去北京打工,基本上是过年才回来一次。我一个孤老头子,就只好一个人凑合着混日子了。好在身体还行,自己还能糊弄口饭吃,闷得慌了就去地里转转,养几只鸡,种两畦菜什么的,也没啥不好过的。唯一的就是掂记外出打工的孩子们,虽然都干的不赖,但万事出门难啊!家里再穷,也是个家啊,怎么也比出门在外好过些吧。特别是那个儿媳妇儿,年后走时又怀了二胎了,挺着个大肚子,怎么去打工干活?真让人担心啊!一行说着,昏花的老眼里还噙了两滴浑浊的眼泪。。。当说起村里的那些空巢老人们时,堂哥说,情况大部分跟他差不多,除了生病不能动的外,能活动的人,基本上都是混吃等死,一年死气沉沉的,就过年那几天,打工的孩子们都回来了,才会有点生气,人一走就又复原了。平时一个个的苦闷麻烦是正常的,都年岁不小了,还能咋滴?老老实实的在家“窝”着呗!这 社会 孩子们不挣钱不行,当老人的支持孩子们挣钱,不拖累他们就是最大的贡献了,反正是这一辈人啥苦都吃过了,啥罪都受过了,晚年孤独着也没啥,为了孩子们值了!
结语: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最孤独、苦闷的一群人,因而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是肯定的!他们辛辛苦苦的操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晚年,原本应该是过着儿孙绕膝、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快乐生活,然而,他们却为了孩子们生活的更幸福,毅然决然的抛弃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甘心情愿的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闷和孤独,坚守着自己人生的最后的一个空巢,默默的支持着儿女们的事业!因此,他们的付出是伟大的,是既悲壮而又可赞的!
我想,我们的整个 社会 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能够怎样的回报和善待他们呢?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沉思的问题吧!
空巢老人指子女长期不在身边,随着子女的年龄增长,工作与家庭的事情也越来越忙,陪伴老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因此很多老人成了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大多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具体会有哪些呢?
1、孤独感比较强,特别是独自居住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年龄增大、无事可做都会增强老人的孤独感;
2、抑郁症是空巢老人群体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
3、失落感比较强,大多发生在刚退休的老人群体,长期规律的安排因为退休突然变得无所事事,突然由忙碌、充实且规律的生活变得无序,心理落差所带来的的失落感是比较严重的;
4、年纪越来越大会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都会大不如前,强烈的力不从心的感觉会加重老人的衰老感。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老师您好,这个问题是一个空巢老人的性格来决定。不是空巢老人都有心里问题。人生谁也不会陪您一辈子。孩子都有自已的家。父母应该明白这一点。父母的关系再好,也是一个先走的。自已明白这些不会有什么心里问题,只有想开,看开,坚强的生活。是一样精彩。这就是人生。我也同样是一位空巢老人,每天都会安排好自已的生活。注意身体。休息好,吃相吃的东西。经常出去散步。心情一样的好。没有什么心里问题啊!这是自已的一点体会。不知道回答的正确是否?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环境再恶劣,也可以保持有 健康 心理。空巢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感,怕寂寞。但是,这完全可以自我调整。
孤单
空虚,自闭,易怒………
焦虑……
空巢老人长期没有子女陪伴,容易出现很多问题。(1) 孤独和寂寞,强烈的失落感。因子女为了学习和生活工作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空巢老人失落感很强。(2)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平时生病,子女不在身边,连个端茶做饭的人也没有,个别空巢老人对人生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有自杀现象。有的空巢老人死在家里很多天才被发现,给空巢老人造成了恐惧感。(3)空巢老人情绪非常不稳定,有时像个小孩一样。(4)空巢老人是一个 社会 现象。空巢老人需要全 社会 共同关爱和子女的关心和照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41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女性要如何补肾,哪些食物有助女人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