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老年人要如何心态平和安度晚年?(如何很好的度过老年生活?)

中医世家 2023-07-04 20:15:13

记得刚退休的年月,起初心里尚觉坦然,因为数十年的忙碌工作,一下子卸去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但没过多久,却日益感到退休后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愉快,反而觉得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也似乎随之暗淡下去了。于是终日抱着消磨时光、打发日子的消极态度来应付漫长而又“短促”的退休生涯,颇感退休生活太寂寞、单调。在这种灰色心理支配下,对人情冷暖特别敏感,一时很难调整自身心态,曾一度吃不香、睡不甜,健康状态每况愈下。

嗣后,有幸拜读了《养生月刊》,细细体味其中文章,受益良多,茅塞顿开。于是便渐渐自我调节心态,才逐步适应了退休生活。具体,则有如下感悟。

平静心绪:退休之后,只要能平静心理状态,而不是老想着在职时的一呼百应、八面威风,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只有平静心绪,放下架子,才能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并能与他们同甘苦、共命运,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生活才会有新的内容和乐趣。

平常生活:退休之后,生活上不要搞特殊化,而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这既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国人的美德。当然,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爱好有所不同,不能强求一律。但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如不保持勤俭节约,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终日过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生活;或一味贪图安逸,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又不乐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运动,身体势必发胖,则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增高等各种富贵病相继出现,轻者影响身心健康,重者会危及生命。

平和心态:退休之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恭维的人不见了,失落感渐增。且相对而言,月收入有所降低,昔日的那些年轻人,工资逐步高于自己,于是心理不平衡,思想不通,事事不如意,处处看不惯,好发牢骚,爱生闷气。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健康。如果能以平和心态看问题,从总体上讲,大多数退休老人的生活条件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眼前亟需关注的并不是待遇问题,首先应是自身的健康,有了健康身体就有了一切,没有身体健康将会失去一切。老年人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知足常乐,达观快乐,重新确立生活信念,这对自身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陶冶情操:当前老年人大都比较重视锻炼身体,这固然可取。但还应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注意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以确保身心健康。

读书和旅游既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自我锻炼和养生的最佳形式。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历代文化之精华;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是智慧行为,可引领人们走向知识的海洋,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由于开阔了眼界,生活也因之而充实。而且,常读书能使人时时清醒,步步睿智,从平淡走上赋有诗意的人生。

老年人有大量休闲时间,正好用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便更好地领略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山河,从中领悟人生要义,陶冶情操,让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安度晚年:俗话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因此,健康长寿是老年人的共同心声。如今,老年人的子女大都成家立业,这就解脱了生活上的拖累之苦,完全有条件轻松愉快地安度晚年。

有科学验证,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百岁以上。然而,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器官老化、生命枯竭而死,而是死于疾病。只有少数人是无疾而终,圆满实现了人生最后一程的平安。退一步说,在人生最后一程难免会碰到一些意外,如果能以平和心态对待之,完全可以从容度过难关,幸福安度晚年。故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看他退休前职务高低,也不是看他退休后住房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寡。幸福既不是一个空洞概念,或一个具体数据,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我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身体无疾病,思想无负担,生活过得充实,精神怡悦。愿广大老年朋友们都能持着平和心态,最终走完美好的人生道路。

如何很好的度过老年生活?

老年生活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阶段,如何过好老年生活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人们度过健康、快乐和有意义的老年生活: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进行体检等,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保持社交和娱乐活动: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参加兴趣班、志愿者活动、文化活动等,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例如学习语言、绘画、音乐等,或者掌握电子设备、互联网等新技术。

发扬爱心和关怀:老年人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捐赠慈善、关爱家人等方式,发扬爱心和关怀,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老年人应该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主动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避免抑郁和消沉。

总之,过好老年生活需要老年人积极参与、关注健康、发展兴趣爱好、关注他人、保持积极心态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幸福快乐。

老人养生之道

导语:安详晚年首要的是要保持身体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关键。那么 ,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下面就来和我一起盘点老人养生之道,揭秘老年人身心健康秘笈。

目录

第一章:安度晚年离不开心理健康

第二章:如何来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

第三章:老年人身心健康手册

安详晚年首要的是要保持身体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关键。那么 ,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下面就来和我一起盘点老人养生之道,揭秘老年人身心健康秘笈。

安度晚年离不开心理健康

心宽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无处不在,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必然会烦恼缠身,闷闷不乐。一个人心胸狭隘,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精神亢奋,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有句谚语说得好:“天宽,地宽,不如心宽。”心宽则健康,体健则身爽。多想美好的事,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过好晚年生活。

乐观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怕说“老”字;有的老年人被疾病吓倒,一旦得病,怕得要命;还有的老年人怕死,连体检都不敢参加,怕查出病,活不长。这样的精神状态对健康非常不利。乐观是心理保健的良方,情绪好,即使有病,也能很快康复。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只有乐观才能战胜恐惧,赢得健康。

沉思

劳作之余,背靠椅子坐到一个最舒服的位置上,闭目静思,在愉快的心境中,回忆过去的美好经历或遐想未来的种种妙事。心理医生指出,这种想象除了能使全身肌肉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外,还有两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二是能让大脑的左侧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并处于休息状态,让右脑充分发挥其直观的想象思维能力,从而消除左脑疲劳,使左右脑得到平衡,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完善。

聊天

退休后,常和老友们在一起聊天,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国家大事,社会趣闻,无所不谈,这种聊天往往能得到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一席倾吐,减轻了自己的烦恼,达到心理平衡。有选择地与人聊天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是老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需求。

和谐

以和为贵是晚年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也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应该用“和”字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发生矛盾就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庭之间,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爱子女,让快乐与家人共存;邻里之间,要记住“远亲不如近邻”,人们常说:“邻里和,赛金宝。”宽以待人,快乐相伴,才能体健寿长,创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如何来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

1.丰富业余生活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情,又能珍惜时光,使生活更有意义。

2.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不感到寂寞。

3.保持乐观情绪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4.学会摆脱烦恼生活既丰富多彩,同时也充满坎坷和烦恼,人生本来如此。大风大浪已经经过,不必为小事烦恼,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保持一份好心情。

5.家庭和社会关心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生病时需要照顾,不但给予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6.加强人际交流老年人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老年人身心健康手册

一个中心,是指以健康为中心。

有人戏称:“青年人用健康换金钱,老年人用金钱换健康。”此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建设。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体魄赚前途、换金钱。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义务,作了贡献,所以到了晚年应该不再是追求事业或金钱,而是要以健康为主题。

退休以后,老年人主要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种就是再就业发挥余热。但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应该去做,就要坚决纠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结果缺少必要的活动,很快便疾病缠身。有的老年人不太愿意歇下来,为了赚钱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结果因操劳过度而病倒,甚至丢掉了性命。这样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二个要点,是指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潇洒

即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受拘束。退休后,不再为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不再受严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潇洒生活的基本条件。既然如此,“何不潇洒走一回”呢?

有位老人中年丧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将5个子女抚养成人。晚年苦尽甘来,子女们都各自事业有成。但他仍然独自过着清苦的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出门舍不得坐车,晚年生活质量不高。老人逝世时,子女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人活着,当然不能完全为了物质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费实力,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宽松、舒适、丰富一点呢?人们生产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啊!

糊涂一点

并非说人到老年就不要学习、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涂,而是说要淡泊一点,看开一点,不为日常琐碎事所捆扰。通俗地说,就是小事上随意一点。人生苦短,生命第一,何必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无聊琐事斤斤计较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一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会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充实。

三个忘记,是指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忘记年龄

是说老年人没有必要总在心里惦记着一个“老”字。有的人常常叹息“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甚至害怕过年过生日。其实,年龄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分为“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日历年龄”,又称“年代年龄”或“时序年龄”,计算单位为年。“生理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或“生物学年龄”,是指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心理年龄”则是指从大脑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来衡量人的年龄。“日历年龄”的“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身体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历年龄来与生理、心理年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则是老而不衰。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快乐老人——宋书如,从“日历年龄”来讲,她是一位老年人,已经82岁了。但是,如果从“生理年龄”来讲,她还只是一位中年人,思维活跃,身手敏捷,活动自如。尤其可贵的是,从“心理年龄”来讲,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轻人,从不看重自己的年龄和生死,整天阳光灿烂,穿着时髦,一副健康快乐的心情。

忘记疾病

并不是说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疗,而是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难免会有病,但不必对所患的疾病过分地担心和害怕。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理当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但防御过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却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到处求医问药,或对照着医学书籍自己“找病”。这种对疾病过度恐惧的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害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本来没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来。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就是了。

忘记恩怨

是指老年人要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总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有人说:“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怀念’它一次,它就伤害你一次。”为什么要自己伤害自己呢?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长寿老人的凋查结果表明,性格开朗、心态平和是他们的共同性格特点。老年人要想获得平和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豁达,给记忆装一层滤网,滤去过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乐与自己相伴。

四个有,是指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有个老伴

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多也比不过夫妻之间的相互照应。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关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时、周到、细致。老来有个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种感情是其他亲情关系无法替代的。

有个老窝

是指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个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给子女的房子要交遗产税,于是将房产全部分给了子女。谁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当作了包袱,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他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后悔极了。像这样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老少之间难免有“代沟”,老年人有一个家,有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起码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点老底

是指留有一点积蓄。有积蓄的作用很奥妙,不说可以防备儿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老底子,心里才能踏实,精神上才能放松,思想会有安全感。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几个老友

是指有几个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龄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基本相同,有共同语言,相互间更容易进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五个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

是指放下架子。对于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离退休后,就不要再比职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讲当初如何如j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这样就不会叹息“人走茶凉”等等,就不一会因失落感的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要俏

是指穿着要漂亮一些,老来俏,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万不要有“上了年纪还讲什么穿着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着漂亮一点,能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就会年轻许多。

要笑

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传统养生学认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现代医学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要跳

是指经常活动。适量的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所以,有的专家说:“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药物却不能代替运动。”

要聊

是指经常与亲人或朋友聊天。进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多交—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乐趣。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人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个”口”字,人在当中,就是个“囚”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囚在家里呢?走出家门,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风景名胜地去观光旅游,都是解放自己、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茶余饭后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总结: 老年人忙碌了大半辈子,到老不就是想安度晚年吗?可是,老年人的一些孤独等心理对健康不利。那么,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身心健康,以上我为您盘点的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秘密可以尝试哦。(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号:2012/01,作者:子月,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老年人如何安排晚年的生活?

退休后的老年人除了照顾好子女孙辈外,更应该从起居、爱好、心理方面合理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做到起居有常

随着年纪增大,人们对健康状况愈加关心,做到起居有常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作息有规律,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富有节奏,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春季到来,万物复苏,老年人运动计划必不可少。退休后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条件、原来的锻炼基础等,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对于喜欢晨练的老年人,可以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散步、慢跑、做操、打拳、舞剑等项活动;习惯晚上运动的老人可以在晚饭后散步、睡前适当锻炼等。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都是很好的运动习惯。

另外,因病卧床或不便行走的老人,每天被动地活动肢体,进行按摩、推拿等,也是很有必要的。

培养兴趣爱好

退休后的生活与工作时的忙碌节奏迥然不同,有的老人会不适应甚至产生孤寂感,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身心健康很不利。做好退休生活的规划,要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

有的老人认为忙忙碌碌的生活能够让自己觉得充实,那么不妨找一个力所能及的合适岗位发挥余热,比如担任社区志愿者等。

有的老人兴趣广泛,比如摄影、写作、音乐、书法、绘画等,那么退休生活刚好给他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深入学习。当然,对于那些青少年时期因工作“搁置”的爱好,此时也可以重新拾起来,延续当年的梦想。

另外,报名老年大学、多交一些新朋友,同样可以让退休后的生活充实起来。

注重心理修养

我们常说的“养生”不仅仅是指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心理修养同样重要。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忆往事,这属于正常现象。但过度“怀旧”,难以接受退休前后的生活落差并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则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可能加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的减退。

我们应该明白,退休是另一种方式的人生,要坦然接受现状,规划、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不仅能够愉悦身心、利于健康,更为子女安心工作、生活提供了坚强的家庭后盾,为他们树立了生活榜样。

老年人如何才能幸福的安度晚年?

一是有个老伴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即使子女都很孝顺,他们终日忙自己的事业,照顾孩子,哪顾得许多;而有老伴在旁,相爱相知,知冷知热。则是晚年的最大幸事。

二是有好“老本”

身体是人生的本钱。如果注意锻炼和保养身体,老了又注意精神和饮食调养,也就有了可靠的“老本”。不仅可以使你欢度晚年,而且能有效地发挥余热,使晚年生活充满幸福。

三是有群老友

人活着,除了需要家庭的温暖,还需要有友谊的慰藉,这就要有一些知心朋友。老朋友经常见一见,串串门,聊聊天,喜怒哀乐尽情一诉,心中不良情绪得以宜泄。

四是有“老底”

就是要留足养老钱,花销上靠自己不要靠别人。俗话说“爹有儿有不如自己有。有的老人辛苦一辈子,将平生积攒都奉献给了儿女,自己老了经济发生困难,儿女孝顺还可,如果遇上不孝儿女,又受窘又伤心。老年人手中有钱,遇事不慌,心中有底,喜气洋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74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