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失血性休克怎么正确应对,如何防治失血性休克

夕阳红 2023-07-04 07:04:11

一、防治失血性休克的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想必朋友们对休克是不陌生的,因为引起休克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是常见的原因大多都是创伤跟药物过敏引起的,那么休克应该怎么防治呢,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所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休克是一个全身性的病理过程。临床上常可见到血压降低、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烦躁、心跳加速、脉搏加速、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症状,严重者可见昏迷、表情淡漠。

考试时,有些考生怯场,因其并不是全身危险。所以休克的防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从预防方面讲。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骨折、大咯血、

霍乱、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弥漫性心肌炎、严重心律紊乱等疾病均有可能引起休克。所以遇有这些疾病,要谨遵医嘱,积极治疗,最好是住院治疗。其次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强的精神刺激。

《内经》里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意为大怒导致血气逆乱,与某些病因相合,可引起休克。再次要避免过强劳作。尤其是心脏疾病的患者,不要干较重的力气活,不要作过度的运动,性生活的次数也要适当减少。此外,注意合理的营养结构,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等对于预防休克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治疗方面讲,休克发生时,患者家属及周围的人要保持冷静,有些家属一见患者昏迷过去,号啕大哭起来,以致延误了病情。

正确的方法是使患者平卧,以保证心、脑血液供应,接下来可用掐人中、十宣(患者十个手指尖)的方法,或用大蒜液滴鼻取嚏,使患者苏醒,然而最重要的还在于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抢救。

休克有三期,它们按顺序发生,Ⅰ、Ⅱ期可以有效治疗,第Ⅲ期属难治期。正因如此,治疗休克的常用药物有葡萄糖、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苷、酚妥拉明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二、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呢

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后负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升高;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

1、出血: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肿,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

2、血栓有关表现:

(1)皮肤血栓栓塞: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

(2)肾血栓形成: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

(3)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4)胃肠道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

(5)脑血栓形成: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3、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4、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5、原发病症状。

三、失血性休克有哪些并发症

谈起失血性休克,大家都知道这种休克十分危险,若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病发致命性的并发症。那么失血性休克的并发症都有哪些呢?

与创伤性休克相同,失血性休克易并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对休克患者需及时进行抢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过去曾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efibrination),消耗性凝血病(comsumptive coagulopathy),最近有人认为以消耗性血栓出血性疾病(comsumptive thrombohemorrhagic disordors)为妥,但最常用的仍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型DIC,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点:

1、出血: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肿,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

2、血栓有关表现:

(1)皮肤血栓栓塞: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

(2)肾血栓形成: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

(3)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4)胃肠道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

(5)脑血栓形成: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3、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4、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5、原发病症状。

四、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原则

碰到失血性休克患者,除了要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因此碰到失血性休克患者一定要进行抢救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来了解一下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工作吧!

★急救口诀:严密观察,防止失血。

★典型症状: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大量失血,血压为零。

1、对于休克病人一定要注意,在用担架抬往救治处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这样便于对休克者随时密切观察,以应对病情恶化。

2、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失血。

3、如休克者是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以及巨大的子宫会压迫血管,致使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回圈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那么休克应该怎样急救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休克的急救措施1平卧位,下肢应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以利于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方法是将病人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最大限度的后仰,同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3注意给体温过低的休克病人保暖,盖上被、毯。但伴发高烧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降温。

4必要的初步治疗。因创伤骨折所致的休克给予止痛,骨折固定;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心源性休克给予吸氧等。

5注意病人的运送。家里抢救条件有限,需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对休克病人搬运越轻越少越好。应送到离家最近的医院为宜。

在运送途中,应有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在运送中给病人采取吸氧和静脉输液等急救措施。

休克的病因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回圈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回圈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烧伤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 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2.血管扩张性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通常是由于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其回圈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脏充盈和组织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型别之一,临床上以Gˉ杆菌感染最常见。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有分为低动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两型。

2过敏性休克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到抗原物质时,可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使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出现弥散性非纤维蛋白血栓,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良可使多脏器受累。

3神经源性休克 交感神经系统急性损伤或被药物阻滞可引起影响的神经所支配的小动脉扩张,血容量增加,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和血压下降;这类休克预后好,常可自愈。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功能受损或心脏血流排出道受损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偿性血管快速收缩不足所致的有效回圈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压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休克的护理体会1. 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

①神志与表情:

创伤和失血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病人神志一般清楚,精神紧张或有烦躁、焦虑,随着休克加重,进入失代偿期,病人脑组织供血逐渐减少,缺氧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感觉迟钝,甚至昏迷,表示病情恶化,因此,要严密观察病人神志与表情。

②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

休克初期,脉搏加快,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出现心率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甚至摸不到。血压与脉压差,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因此,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次,并作好记录,直至血压稳定后,可减少测量次数。在休克晚期,应每隔5—10分钟测血压—次,直至稳定。

③呼吸及尿量监测:

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当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变浅不规则,并出现鼻翼扇动,提示病情恶化,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项重要指标之一。

④体温:

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如病人突然体温升高表示有其它感染,要及时报告医师。

2 .加强基础护理

休克病人应给予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休克,当病人体温过低时,应增加室温,增加被服。室温保持在18~20℃,温度太高会增加组织的代谢率,从而增加氧气的消耗量,维持适当的舒适,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让病人充分休息。

多数创伤性失血病人同时伴有多处损伤,骨折、腹部脏器破裂等,需及时手术止血及清创等。对需手术的病人,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必需的术前准备,如青霉素、普鲁卡因、TAT试验、备皮、配血,协助有关辅助诊断,—切护理操作均要快而准确。

3.药物治疗的护理

休克病人应用心血管活性药,应从低浓度慢速开始,每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待血压稳定后改为每15~30分钟监测—次,并按药量浓度严格掌握输液滴数,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况。在用药同时严格防止液体外溢,以免造成区域性组织坏死。

失血过多如何急救?

失血过多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是快速补充血容量和止血,这是失血性休克的最基本措施。
补充血容量 一是要正确估计失血量,目的是判断血容量的情况;二是正确选择液体;三是要抓住时机快速进行补液。补充血容量常是估计失血的3~4倍,承认可 在45~60分钟内自静脉输入平衡液1000~2000ml,然后按血压回升及尿量情况制定输液量,并根据治疗反应,决定输新鲜全血或右旋糖酐的用量。通常失血小于百分20(约800ml)胶体液中可选用代血浆;失血达百分40(约1600ml)或红细胞比容低于百分30,血红蛋白低于90/L,代血浆与全血各一般。失血量超过百分50是,全血应占2/3.补充血容量的 同时应注意纠正酸中毒。
止血 积极采取压迫、填塞、包扎等措施进行止血。但脏器出现应积极进行手术准备,及早实行手术止血。
在无医疗条件下应积极采取止血和送往最近的医院。口服糖盐水无法快速补充血容量。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是一类常由外伤引起的休克,伴随着大量出血,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那么,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是怎样的?下面我带你一一了解!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介绍 1、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一

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二

改善组织灌注。

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3、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三

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原则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在程序上,首先要保证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气道通畅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应予以切实保证。对有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还应该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止血是制止休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压迫止血是可行的有效应急措施;止血带应用也十分有效。应该尽快地建立起两根静脉输液通道。

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原则最主要是进行扩充血容量治疗,尤其是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所耗时间以及单位时间内输入足够的液体量更显得十分重要。有专家建议在休克早期补液速度可以高达600~800 ml/h,休克中晚期输液速度也可以达800~1200 ml/h.在短期内输注血浆代用品和晶体溶液甚至血液制品都能达到补充循环血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改善机体氧代谢进而保证液体和药物快速充分进入体内,从而达到纠正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

应给患者的做止血、制动、包扎、固定。止血一般采用压迫法。

失血性休克有什么主要症状 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管内容量不足和肾上腺能的补偿性反应。然而,实验检测却不完全如此。因为在急性失血后的短时间内,体液移动还不可能很明显,难以通过血液检测指标反映出来。若失血的过程稍长,体液移动逐步增多,就会使血液呈现浓缩,表现为血红蛋白增高、血细胞比容上升、尿素氮与肌酐的比例增大。如果失血的过程较长,失血量较大,特别是自由水丢失逐步增多,还会发生血清钠增高。总之,对休克的失血量应予以充分估计,临床上往往估计不足,值得注意。

当失血较大,引起严重的低容量性休克,而在临床上还难以掌握住切实的和规律性的变化,特别是复苏补液治疗还难以显示积极效果,则应该考虑可以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发病信号 1、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最常见的症状是大量失血,如果你身边有人正在大量流血就要警惕患者是否会产生失血性休克。

2、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休克前容易精神紧张、倾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速、血压波动、脉压缩小。

3、失血性休克患者除以上的症状外,会进一步产生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的情况,有时还会神志不清或陷入昏迷。

4、送医院进行检查时,可以发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四肢冰冷、脉搏不清、血压不能测出。

温馨提示:

对于休克的患者要注意,发现后及时进行休克的急救。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尽快止血,同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失血性休克如何抢救

1.迅速补充血容量:可先迅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己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应适量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 补液过程中血压仍低,而中心静脉压也低时应继续补液。若中心静脉压升高则提示补液过量或心功不全,应使用西地兰0.2~0.4mg静脉注射,甲心静脉压可下降至正常;若使用西地兰后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低于正常时为液量不足应继续补液。
2.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止血。一般情况下应在休克基本纠止后进行根本止血。但对于难以一般措施控制的出血,应在补充血容量的问时进行手术止血。
3.补充血容量和治疗原发病及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但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一般治疗措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707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