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产后发烧38度怎么办,孕妇产后应该注意什么(坐月子发烧38度咋办?)

夕阳红 2023-07-03 08:37:06

一、生产过程是什么样的

分娩通常分为三个连续的过程。

1.第一产程

又称宫口扩张期。是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起,至宫颈口完全扩张达10厘米为至。这一过程对于初产妇来说需要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第一产程的配合:

(1)消除惧怕心理,保持镇静乐观;

(2)按时进食,补充足够的营养;

(3)按时排尿,每2~4小时一次,使膀胱空虚,以免阻碍胎头下降;

(4)如果胎膜未破,经医生同意,可在待产室内行走活动;

(5)宫缩时也可做一些辅助的减痛动作。

2.第二产程

又称胎儿娩出期。是从宫颈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为至。初产妇需1~2小时的时间,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

分娩的高峰到来,婴儿即将出生。胎头移动到接近阴道口,外阴和肛门部位由于胎头压迫骨盆底而显得膨出。不久就会看见胎头,胎头随着每次宫缩向前移动,当宫缩消失时,可能又会稍向后滑进少许。

当胎头的顶部可以看见时,助产士常会告诉孕妇不要用力过猛,因为如果胎头娩出太快,孕妇会阴处的皮肤可能会撕裂,所以孕妇要放松,用几秒钟的时间喘喘气。如有严重撕裂的危险,或者胎儿处于危难时,孕妇将要接受会阴切开术。当胎头扩张阴道口时,孕妇会有刺痛感,随之而来的是麻木感,这是因为阴道组织扩张得很薄时,阻滞了神经的传导所造成的。

头部娩出时,婴儿的面部朝下。助产士可能要检查一下脐带,以确保婴儿的颈部没有被脐带缠住(当胎头娩出时,脐带常会套住头部)。然后,婴儿头部转向一侧,使得头与两肩保持在一条线上。助产士清洁婴儿的鼻以及口腔,如果需要时,要把婴儿呼吸道中的液体吸出。

在随后的两次宫缩期间,婴儿的身体就会滑出母体,这时婴儿还连着脐带,助产士会处理剪断脐带。此外,助产士会再次清洁婴儿的呼吸道,必要时给予氧气。

3.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是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胎儿娩出后,仍会有宫缩促使胎盘娩出,只是这时的宫缩相对来说是无疼痛的。随后,医生会替孕妇收拾整洁,如外阴有裂口,则会做局部的缝合。

二、生产的方式有几种

1.自然阴道分娩

自然阴道分娩是指在胎儿发育正常,孕妇骨盆发育也正常,孕妇身体状况良好,同时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预手段,让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分娩方式。孕妇在决定自然分娩时,应先了解生产的全过程。自然阴道分娩是最为理想的分娩方式,对产妇和胎儿没有多大的损伤,并且产后恢复得也比较快,并发症少,生产当天就可以下床走动。而且对宝宝来说,从产道出来时肺功能得到锻炼,皮肤神经末梢经刺激得到按摩,其神经、感觉系统发育较好,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宝宝经过产道时头部受到挤压也有利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1)自然分娩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①胎儿经过产道自然挤压,可以排出积存在肺间质里的羊水,避免新生儿患“湿肺”症等。②可以减少产妇手术并发症,还能减少创伤。③自然分娩的宝宝身体行动的协调能力比其他分娩方式的小孩要好。④可以增进母子的沟通和配合,增强女性当母亲的幸福感以及责任感。⑤还有利于产后恶露排除,子宫复原,产后恢复快,而且完全不会影响以后的生育,另外,出奶也比较快。

2)缺点①对阴道有一定的损伤。②宫缩疼痛比较严重。③遇到难产的话,可能需要转成剖腹产,从而造成双重伤害。

(2)自然分娩(顺产)的条件

首先产妇的年龄在25~29岁生育,顺产的可能较大。年龄越大,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几率也较高,因此剖宫产的几率也增高。

其次就是产妇的营养是否合理,体重是否合格,最理想的怀孕体重是:在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内)增加2千克,孕中期怀孕(3~6个月)和孕晚期(怀孕7~9个月)各增加5千克。即前后共增加12千克左右为宜。如果整个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就有可能使宝宝长得过大,这时不宜选择顺产。

除此之外还要看产妇是否具备分娩力量,一般产程在14个小时左右,需要有足够的体力才能完成,系统的锻炼对保证分娩时的体力会有很大帮助。最后要看产妇是否有承受分娩疼痛的心理准备了,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顺产不利。

2.剖宫产分娩

常称为剖腹产,就是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是骨盆狭小、胎盘异常、产道异常或破水过早、胎儿出现异常的孕妇,需要尽快结束分娩时常采取的分娩方式。若病例选择得当,施术及时,可挽救母子生命。剖腹产可以免去母亲遭受阵痛之苦,如果腹腔内有其他疾病时,也可一并处理,不过剖腹产手术对产妇的损伤较大,产后恢复得比较慢,而且还可能会有手术后遗症发生。

三、孕妇产后为什么,发热怎么办

由于导致产后发热的原因很多,而产妇也不能乱吃药,因此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热症状予以相应的食疗。

1、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

①症状为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寒战、高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臭秽,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可选用五味消毒饮。

②因产后气血虚弱,邪毒直中胞宫,邪正相争,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腹痛拒按,恶露色紫黑如败酱,秽臭,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出斑疹。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可用清热解毒汤。

2、外感风寒型产后发热

①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扶正解表,可用参苏饮等。

②外感多因产后气血骤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四肢酸痛,无汗或咳嗽流涕等。

治法:养血祛风,可用荆防四物汤。

3、外感风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可用银翘散等。

4、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养血逐瘀,兼以清热,可用生化汤加味。

四、孕妇剖腹产后应该注意什么

(1)术后应该多翻身

麻醉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因此,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及早恢复,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术后12小时,可泡一些番泻叶水喝,以帮助减轻腹胀。

(2)注意做健身锻炼

剖腹产术后10天左右,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开始进行健身锻炼。方法为:仰卧,两腿交替举起,先与身体垂直,后慢慢放下来,两腿分别做5次;仰卧,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屈曲抬起右腿,并使其大腿尽力靠近腹部,脚跟尽力靠近臀部,左右腿交替做,各做5次;仰卧,两膝屈曲,两臂交叉合抱在胸前,后慢慢坐成半坐位,再恢复仰卧位;仰卧,两膝屈曲,两臂上举伸直,做仰卧起坐;俯位,两腿屈向胸部,大腿与床垂直并抬起臀,胸部与床贴紧,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时,从2~3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

(3)卧床宜取半卧位

剖腹产术后的产妇身体恢复较慢,不能与阴道自然分娩者一样,在产后24小时后就可起床活动。因此,剖腹产者容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但如果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那么就会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在子宫腔内,引起感染而影响子宫复位,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

(4)尽力早下床活动

只要体力允许,产后应该尽量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增加肠蠕动的功能,促进子宫复位,而且还可避免发生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

(5)产后注意排尿

为了手术方便,通常在剖腹产术前要放置导尿管。术后24~48小时,麻醉药物的影响消失,膀胱肌肉才又恢复排尿功能,这时可以拔掉导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导尿管保留时间过长而引起尿路细菌感染的危险性。

(6)保持阴部及腹部切口清洁

术后2周内,避免腹部切口沾湿,全身的清洁宜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但恶露未排干净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冲洗外阴1~2次,注意不要让脏水进入阴道;如果伤口发生红、肿、热、痛,不可自己随意挤压敷贴,应该及时就医,以免伤口感染迁延不愈。

(7)不要进食胀气食物

剖腹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才可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食1天,如蛋汤、米汤,忌食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

(8)要少用止痛药物

剖腹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逐渐消失,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开始剧烈疼痛。为了能够很好休息,使身体尽快复原,可请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夜给用一些止痛药物。在此之后,最好不要再过多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讲,伤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会自行消失。

(9)产褥期绝对禁止房事

剖腹产术后6周,如果阴道不再出血,经医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良好,可以恢复性生活。但是,一定要采取严格的避孕措施,避免怀孕。否则,有瘢痕的子宫容易在做刮宫术时而发生穿孔,甚至破裂。

坐月子发烧38度咋办?

女性在产后尤其是在做月子期间是妈妈们身体最虚弱的时候,不仅身上有伤口,而且身体的抵抗力也比较弱,如果护理的不得当很容易就会引起发烧。产后发烧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哺乳,影响宝宝的成长。产后如果出现发烧的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检查,查明发烧的原因再做积极治疗。

在产后许多新妈妈都可能会出现发烧的问题,产后发烧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护理不当或者伤口发炎所导致的,坐月子的时候如果发现发烧的症状不需要过于担心,要积极找出发烧的原因,再进行治疗。同时产妇出现发烧的症状也不能大意,如果发烧没有得到治愈,对于产妇来说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产妇发烧如果低于38°就不要过于担心,可以用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来进行退烧。产妇可以用手按摩乳房,多喝开水,然后用凉水敷额头进行物理降温,这样基本上一天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如果产后发烧与伤口有关。这时候就需要赶紧对伤口进行消炎处理,并且及时就医。如果产妇是因为感冒引起的轻度发烧一般不需要用药,注意休息,多喝开水,如果症状还是没有改善,应该去医院进行诊治医,生会根据发烧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产妇千万不可在家自己盲目用药。

要想避免产后出现发烧的情况,预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生产前一定要进行孕期卫生指导,如果产妇患有贫血,营养不良,急性外阴炎和阴道炎应该及时进行治疗。产妇在临产时尽量不要吃东西和喝水。出现宫缩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间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的患者除了对症治疗之外,还应该预防感染。此外,产后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清洁,尽可能的早下地活动,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只有做好这些护理工作,才能预防产后出现疾病。

如果产妇发烧出现高达39°的情况,并且物理降温已经不能退烧了。就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医治,确定引起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产妇在发热期间应该多饮水,高热时要吃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必要时还要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但不能随意使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产后发热如何治疗

产后发热如何治疗

产后发热如何治疗,在生活中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人发烧都要引起注意,而对于刚生完宝宝的产妇来说,发烧可就是一件大事,因为产后身体本就很虚弱的,那么产后发热如何治疗。

产后发热如何治疗1产褥期内,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相当于西医学产褥感染,其重症,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应予重视。

病因病机

引起产妇发热的原因很多,而与本病关系密切的主要病因病机有感染邪毒,正邪交争;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气外散;败血停滞,营卫不通。

一、感染邪毒

产后气血耗伤,血室正开,产时接生不慎,或护理不洁,或不禁房事,致使邪毒乘虚而人,稽留于冲任、胞脉,正邪交争,因而发热。

二、外感

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以致风寒之邪,袭表犯肺,营卫不和,因而发热。

三、血虚

产时产后血去过多,阴血暴虚,阳无所附,以致虚阳越浮于外而令发热。

四、血瘀

产后情志不遂,或为寒邪所客,瘀阻冲任,恶露不下,败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通,而致发热。

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有虚有实,其证各异。在注意多虚多瘀的基础上,治疗应以调和营卫为主。感染邪毒者,其证危笃,变化多端,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感染邪毒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时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新产血室正开,百脉俱虚,邪毒乘虚内侵,损及胞宫、胞脉,正邪交争,致令发热恶寒,高热寒战;邪毒与血相搏,结而成瘀,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紫黯;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恶露如败脓,其气臭秽;热忧心神,则心烦不宁;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则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于,脉数有力,为毒热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举例: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方中银花、连翘、黄芩、葛根、柴胡、甘草清热解毒;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当归配之以和血;桃仁、红花活血行瘀;枳壳理气行滞。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之效。

本证之发热,因产妇体质之强弱不同,所感邪毒种类之差异,其临床表现也颇复杂,而且病情变化快,故当随证而治。

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大而数者,属热盛津伤之候。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

若高热不退,烦渴引饮,大便燥结,恶露不畅,秽臭如脓,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全腹满痛,神昏谵语,舌紫黯,苔黄而燥,或焦老芒刺,脉滑数者,为热结在里,应急下存阴,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如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若高热汗出,心烦不安,斑疹隐隐,舌红绛,苔少或花剥,脉弦细数者,此为热人营分。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

玄参、麦冬、生地、金银花、连翘、竹叶心、丹参、黄连、水牛角

若壮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可配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或紫雪丹(《和剂局方》),或清开灵注射液(每日40ml,加人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若高热持续不降者,或加用穿琥宁注射液(160ru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ral中,静脉点滴,1日2次)。

二、外感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产后元气虚弱,卫阳失固,腠理不实,风寒袭表,正邪交争,则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方药举例:荆防四物汤(《医宗金鉴》)加苏叶。

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地黄

方中四物汤养血扶正,荆芥、防风、苏叶祛风散寒解表。

若感冒风热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疼,咽喉肿痛,口渴欲饮,咳嗽,痰黄,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淡豆豉、甘草、芦根

若外感暑热者,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倦怠乏力,舌红少津,脉虚数。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三、血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恶露或多或少,色淡质稀,小腹绵绵作痛,喜按,舌淡红,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亡血伤津,阴血骤虚,阳无所依,虚阳越浮于外,则身有微热;血虚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眼花;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少寐;气随血耗,气虚冲任不固,则恶露量多;血虚冲任不足,则恶露量少;气血虚弱,则恶露色淡而质稀;血虚不荣,则小腹绵绵作痛,喜按。舌淡红,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益气,和营退热。

方药举例: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

若血虚阴亏者,症见午后热甚,两颧红赤,口渴喜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嫩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清热,方用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加白薇。

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

方中熟地、白芍、麦冬滋阴养血;生地、地骨皮、知母、白薇滋阴清热凉血;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滋阴养血清热之效。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乍寒乍热,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产后瘀血内阻,营卫不通,阴阳失和,则乍寒乍热;瘀血内停,阻滞胞脉,则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色紫黯有块;胞脉瘀阻不通,则腹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和营除热。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

产后发热如何治疗2产后发热的患者一般有孕晚期或产后房事不洁,或产时接生不慎,或有羊水早破,产程过长,失血过多,产道受损,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史;有的产妇身体虚弱或有贫血,营养不良以及妊娠高血压等也会引起产后发热。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在产褥期发热,可见持续性的发热,或者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无汗,或寒热时作,或低热缠绵,患者还伴有恶露不尽和小腹的'疼痛。临床上主要有4种证型。分别为感染邪毒性、外感型、血虚型以及血瘀型。

感染邪毒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后寒战高热,壮热不退,恶露不尽,色紫黯,气味难闻,小腹疼痛拒按,心烦失眠,口干口渴,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主要用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丹皮、赤芍、益母草治疗,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外感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后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骨节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舌淡,苔薄白,脉浮紧。主要用荆防四物汤加紫苏叶治疗,起到养血疏风的作用。

血虚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后持续的低热,在活动后出汗会加重,恶露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头晕头疼,耳鸣眼花,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主要用八珍汤加枸杞、黄芪治疗,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

血瘀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后寒热时时发作,恶露不下,颜色紫黯,有结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流出后疼痛会减轻,口干不欲饮,舌紫黯,有瘀斑,脉涩。主要用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治疗,起到活血化瘀、和营除热的作用。

产后发热如何治疗3 正常发热: 在产褥期,产妇体温一般是正常的。如因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产妇极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等,在产后一天内体温可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而且经过充分休息,体温多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产后3~4天,产妇开始大量分泌乳汁时,由于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充盈、乳房膨胀,体温可略有升高,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就下降。

异常发热: 如产后第2~10天之间,连续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以上是不正常的,应该考虑是否为产褥感染。

异常发热主要可能有以下情况:

1、外阴、阴道、宫颈、会阴切开或裂伤缝合处这些部位是常见的发炎部位,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开裂,有异常分泌物,甚至带有腥臭味,有时会全身发热,白细胞升高。

2、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多发生于产后3~5天,恶露臭或不臭,轻者可以有低热,恶露增多有臭味、腹胀、下腹疼痛及压痛。重症者伴发热、寒战,有下腹压痛或疼痛,白细胞升高。

3、盆腔感染常于产后5天左右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痛、盆腔深部压痛。可引起盆腔脓肿,甚至高热不退。 盆腔腹膜炎表现可为寒战、高热、全腹剧痛、呕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明显,可引起肠粘连、腹泻、里急后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4、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产后或手术后7~10天,长期卧床,年龄大且肥胖者易患此病。患者呈周期性发热,持续性腹痛可向腹股沟、上腹部及肋脊角放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下肢疼痛,由于血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可摸到下肢静脉呈索条状压痛,患肢温度高于对侧,病程较长。

5、由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热,可伴有乳房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甚至破溃。

产后发热对症下药,治疗很简单

(1)产后感冒引起的发热。

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出汗,还有关节疼痛和咽喉疼痛等。以祛风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

① 蜜芷茶:白芷、荆芥各等量,研末分包(每包约15克)。每次取1包与5克新茶,一起用沸水200毫升冲泡15分钟,再将药汁与蜂蜜少许混合后,温热饮用,每日不超过3次。适用于产后感冒风邪,如为风热感冒或产妇平素阴虚血热者则忌用。

② 葱豉肉粥:豆豉10克,葱10克,先将两者一起煮汁,取汁与肉糜、米煮成粥。

③ 竹叶神粥:竹叶30克,神10克,先将两者加糖煮出汁,再取汁煮粥食用。

(2)产后感染引起的发热。

这是产后发热中最为常见的,起病于产后24小时至10天以内,患者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产妇出现头痛、身痛、小腹疼痛,恶露量可从正常至较多,颜色紫黯,有腥臭味。如行妇科检查,可见会阴、阴道及宫颈红肿。如炎症发展严重,可能波及内生殖器,出现腹肌紧张等急腹症症状。以清热解毒、活血祛淤为基本治疗原则。孕妇可多食藕、小麦、猪肝、淡菜、银鱼、鲫鱼等食物。

① 无花果炖猪瘦肉:干无花果60克,猪瘦肉100克。将无花果和猪瘦肉放入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再加入调味品后食用。

② 黑木耳煮桑葚:桑葚子30克,黑木耳10克,红枣8个,煮熟食用。

③ 猪肾汤:猪肾15克、豆豉15克,葱10克,粳米50克。将前述诸物一同煮粥食用。

(3)产后血虚。

发热,是由于产妇出血过多引起的。此时,产妇热度不太高,自觉有汗,主要症状是面色潮红、耳鸣、心悸、头晕眼花。以滋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① 姜汁黄鳝饭:黄鳝150克、姜汁20毫升,与米饭同煮。

② 葛粉煮鲮鱼:葛粉10克,鲮鱼500克,煮熟后食用。

③ 牛血粥:牛血60克,大米100克,如常法煮粥食用。

(4)蒸乳发热。

通常起于产后3~4天,产妇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乳房膨胀、自诉疼痛、乳汁不畅、局部红肿,此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其发展为乳腺炎。以清除热痛、疏通乳脉为基本治疗原则。

① 漏芦瓜蒌茶:漏芦30克,全瓜蒌15克,青皮6克,用沸水冲泡20分钟后饮用,每日2次。能疏通乳络,消肿下乳。

② 丝瓜络茶:丝瓜络30克,用水煎,代茶饮。

③ 鸽肉杏仁汤:甜杏仁10克,鸽肉100克,同煮,熟后食肉喝汤。

④ 油菜粥:油菜、粳米各100克,煮粥食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647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