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三鲜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膳食疗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地三鲜的主要食材是土豆、茄子、青椒。这道菜有道制作工序就是往锅内放油,烧热,把茄子、土豆炸熟至金黄色后捞起,沥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土豆虽然是个健康的素菜,但是油脂反复高温加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因为油脂反复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高温加热后所产生的聚合物毒性较强,不利健康。
2、油焖茄子
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油焖茄子的时候,茄子经高温油炸,其中的各种营养素被严重破坏。高温使蛋白质炸焦变质而降低营养价值,高温还会破坏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妨碍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和利用。油焖茄子不易消化,常吃会引起消化不良,以及饱食后出现胸口饱胀、甚至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常吃油炸食品的人,由于缺乏维生素和水分,容易上火、便秘。
3、干煸豆角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膳食疗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干煸豆角,听起来似乎与过油无关,其实也多半是油炸过的。过油的干煸豆角不仅热量超标,还存在安全风险。豆角中含有一种有毒蛋白叫凝集素,会引起中毒,刺激胃肠道,食用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眩晕等症状。因此,一定要确保豆角煮熟,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干煸豆角里面没有熟就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注意:下馆子少点勾芡菜
专家指出,麻辣水煮鱼的味道浓郁,可是实验发现,其中的盐分还不如麻婆豆腐、鱼香肉丝之类的菜多。原因就在于后两道菜经过勾芡,菜汤中的盐分都牢牢地附着在食材上,从而容易吃进更多的盐。而水煮鱼的盐分主要在菜汤里,我们吃进肚里的盐自然就会少一些。所以,为了减少盐的摄入,应该少点这类勾过芡、看起来黏黏糊糊、食材和菜汤难以分离的菜。
要说到淀粉的消化特性,还要从淀粉粒说起。其实天然淀粉都是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的,淀粉并非松散,而是紧密地包在一起,加水煮成饭后,米粒吸水膨胀,饭粒变粘稠。但淀粉粒只是膨大,并没有解体,只有经过充分的熬煮,淀粉粒才能彻底崩解,淀粉分子释放出来使饭变粘稠,使米粒和水融为一体。这就是粥。所以,从消化程度上来看,粥和米饭是不一样的。
粥基本上不需要胃再做太多揉碎的工作,可以直接变成食糜,淀粉酶可以充分作用于它,所以不用充分咀嚼就很容易消化。
汤泡饭还没有达到粥的那种状态,需要牙齿嚼烂之后,胃才能很好地把它变成食糜。然而汤泡饭吃的时候和粥的感觉差不多,基本上没有经过咀嚼就进了胃里面,没有和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对胃功能强的人还好,但对于胃功能本来就比较弱的人,就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了。没有揉碎的饭粒,还会给小肠中的消化液带来更多的负担。
同时,新鲜煮制的粥中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它们是众多酶类的辅助因子,除了可以帮助消化,还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所以粥有养胃的作用。
米饭在烹煮及泡水的过程中,会损失绝大部分的的B族维生素。另外,汤泡饭时加入的水分还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消化及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粥有养胃的作用而汤泡饭没有,所以还是少吃汤泡饭吧。
汤泡饭是在养我们的胃,还是在伤我们的胃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汤泡饭。其实,泡饭当中,水是水、米是米,两者并没有融为一体,米粒没有松散,和米饭是一样的。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淀粉的消化特性,天然淀粉都是以淀粉粒存在的,淀粉并不是松散的,而是紧密地包在一起,外面还有膜,加水煮成饭后,米粒吸水膨胀,饭粒变黏稠。但淀粉只是膨大,并没有解体。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粥了,米粒只要经过充分的熬煮,淀粉粒就可以彻底崩解,淀粉分子释放出来使饭变黏稠,使米粒和水融为一体,这就是粥。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粥和泡饭的消化过程。粥进入我们的胃后,不需要胃做太多揉碎的工作,可直接变成食糜,淀粉酶可充分利用它,不用充分咀嚼就容易消化。而泡饭呢,泡饭还没有达到粥的那种状态,需要牙齿咀嚼之后 ,胃才能很好的将它变成食糜。我们吃泡饭和喝粥的感觉差不多,基本上不咀嚼就直接进入到胃里,没有和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对肠胃功能好的人来说还好一些,但对于消化功能差的人来说,吃泡饭就给肠胃增加负担了。没有揉碎的饭粒,还会给小肠的消化液带来沉重的负担。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汤泡饭是水和米没有融为一体,米粒没有松散开,是和米饭一样的。而且米饭在烹煮及泡水的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B族维生素。另外,泡饭加入的水分还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消化及组织修复。如果经常吃汤泡饭,不能养胃,反而会伤胃。
不一样。
泡饭的状态不同,米是米水是水。而在吃泡饭时人们大多会和吃粥一样,不多加咀嚼就下咽,从而给胃带来较大的负担,所以常吃泡饭比较伤胃。
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 对健康十分有益。
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 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粥是将米彻底煮烂,米中的淀粉溶入了水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状态,容易消化吸收。汤在制作的过程中食物经过了充分的炖煮,更加容易被吸收,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
扩展资料
喝汤的误区
1、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2、喝汤去“渣”
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人民网—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喝汤五大误区
人民网—为何粥养胃泡饭伤胃?5个技巧帮助预防胃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601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人怎么搓脚滋阴补肾
下一篇: 老人健康饮食有哪些禁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