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水消肿
白术对身体的水肿和小便困难,稀少的人来说,有很好的治疗功效。而且白术药性温和,使我们的尿量增加的同时,又不会损伤我们的脾胃。对小便不利和水肿的人来说,不管是属于寒湿类,还是属于湿热类等其他类型,都可以食用白术加以治疗,不用担心白术会增加病症的严重程度。
2.健脾止泻
白术能够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其是擅长于治疗脾虚湿盛所导致泄泻症状,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术有标本兼顾的功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养心安神
白术还含有一些安神的营养成分,对于因工作压力大或者其他原因出现的精神问题,如经常失眠,梦多,生活中感到抑郁,不爱笑,神经过于紧绷等,都可以通过用白术和人参酸枣仁等炖至高汤,来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
4.治疗感冒咳嗽
白术对感冒也有一定的治愈效果,对由于湿热等原因引起的感冒,具体性状为老咳嗽,痰多,严重的时候还会手脚酸软,体乏背痛。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食用白术熬粥或者炖汤来达到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5.降血糖
白术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白术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6.增强免疫
白术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服用白术多糖可改善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iknow-pic.cdn.bcebos.com/7a899e510fb30f249209d001c695d143ad4b032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iknow-pic.cdn.bcebos.com/7a899e510fb30f249209d001c695d143ad4b032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7.抗癌、抗肿瘤
白术中含有丰富的抗癌成分,其中包括抗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食用白术,可以抑制癌细胞的产生,破坏癌细胞的DNA,移除我们体内致癌的自由基等,不管是用来预防癌症还是用来治疗癌症,白术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扩展资料: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药效作用:
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本品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99%BD%E6%9C%AF/1303724"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白术(桔梗目菊科植物)"百度百科-白术(桔梗目菊科植物)
1、形态特征不同:
北苍术头状花序生于茎梢顶端,基部叶状苞披针形,边缘为长栉齿状,比头状花稍短,总苞长杯状,总苞片7-8列,生有微毛,管状花,花冠白色。瘦果长形,密生银白色柔毛,冠毛羽状。根状茎肥大,呈结节状。
关苍术茎不分枝或分枝,无毛。基部茎叶花期枯萎脱落。侧裂片椭圆形、倒卵形、长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全部叶质地薄,纸质,两面同色,绿色,无毛,边缘或裂片边缘针刺状缘毛或刺齿,状花序下部的叶几无柄。针刺状羽状全裂。总苞钟状,全部苞片顶端钝,小花,黄色或白色。
2、产地不同:北苍术主产于辽西,关苍术主产于辽东。
3、花果期不同:北苍术花期7-8月份,果期8-10月份。关苍术花果期8-10月。
扩展资料:
北苍术相关特性:
1、种子特性
北苍术种子的生理特性与茅苍术基本相同,属短命型,室温下贮藏,寿命只有6个月,隔年种子不能使用;低温保存可延长种子寿命,在0℃-4℃低温条件下贮藏1年,种子发芽率可保持在80%以上。
北苍术种子属低温萌发类型,最低萌发温度为5℃-8℃,最适温度为10℃-15℃,高于25℃种子萌发受到抑制,超过45℃种子几乎全部霉烂。由于苍术种子为低萌发类型,生产中秋播优于春播。
2、生育特性
种子萌发出土时为2枚真叶,下胚轴膨大,逐渐形成根茎,随着植株的生长,叶片增多增大,枯萎前1年生苗莲座状,根茎鲜重3-6克;2年生植株开始形成地上茎,根茎扁圆形,长2-2.8厘米,根茎上生长1-5个更新芽,鲜重10-15克;3年生植株开始抽薹开花,根茎增粗长,鲜重达25克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苍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苍术
用法 用法用量:冬春季节每立方米空间用0.3-0.4克,夏秋季节每立方米空间用0.5-0.6克。使用时可将药物直接堆放在鸡舍地面上,放置4-6堆,点燃即可(不会起火苗),每堆熏蒸持续40分种以上。 用途 点燃后数分钟即可快速杀灭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熏气可直接散发到畜禽舍内所有的地面,墙壁,笼具,裂缝等,作用发挥迅速,药效持久,熏蒸消毒极其彻底。苍术烟熏消毒散为纯中药制剂,气味芳香,使用本品对鸡群无任何刺激性,完全可以带鸡熏蒸消毒。并且对鸡群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能促进食欲,提高产蛋性能。
由于在熏蒸过程中熏气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内,对畜禽气管粘膜有很好的清洁消毒作用,因此该药对呼吸系统疾病亦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白萝卜炖猪肉的做法
1、把猪肉切成小块,焯水备用。
2、准备好葱姜 八角 辣椒。
3、白萝卜洗净切成滚刀块。
4、炒锅放油,下入焯水的猪肉,中火炒至猪肉微黄。
5、下入葱姜 八角 辣椒继续煸炒至肥肉出油。
6、加入糖 酱油 料酒煸炒均匀。
7、加入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焖30分钟。
8、下入萝卜块,加入盐继续炖焖至猪肉软烂。
9、大火收干汤汁即可。
猪肉的功效与作用
改善贫血
1、猪肉含的半胱氨酸和血红素能促进人体吸收铁铁元素,有补血改善气色的的功效;还含有丰富的铁,铁元素不仅是合成血红蛋白所不可缺少的,而且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十几种酶(如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等)组成要素。
促进发育
2、猪肌肉和其他动物优质肉一样,蛋白质中含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即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而且比值很接近人体所需的比值,可以为生长发育提供足够多的营养。
补肾滋阴
3、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
保护视力
4、猪肉中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中感受弱光的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能促进视力,提高生殖技能,保持皮肤,骨骼,牙齿和毛发健康生长。
强壮骨骼
5、猪肉和其他动物肉一样,含有较多的钙、镁、磷、钠、钾、氯等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磷是生长骨骼的营养要素,能够强壮骨骼、预防佝偻病。
猪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大豆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豆类与猪肉不宜搭配,是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故猪肉与黄豆不宜搭配,猪蹄炖黄豆是不合适的搭配。
2、苍术
苍术在单独用的时候,可以健脾养胃,而且还能去除身体的湿气。但是猪肉却是帮助人体增加口水分泌,增长湿气,因此它们的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万万不能一起煮。
3、羊肝
中医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
4、牛肉
《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而牛肉则气味甘温,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
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不宜同食。
结语: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猪肉的相关知识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猪肉具有改善贫血、促进发育、补肾滋阴、保护视力、强壮骨骼等功效所以适当的吃点猪肉对身体是有益的,以上小编还介绍了猪肉的食用禁忌大家可要牢记哦。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一、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 溏 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 痈 吐脓;热淋涩痛。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5.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6.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 溏 者不宜用。
7.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 眩 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 瘰 疬 , 瘿 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 痈 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 眩 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 痢 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 痈 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 痢 。为治疗泻 痢 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 痈 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 痢 ,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 痢 ,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5.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 ,止带,明目。
6.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 痢 、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 藜 芦。
7.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 疔 疮。为治一切内 痈 外 痈 的要药。还可用治肠 痈 、肺 痈 。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 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疮毒, 瘰 疬 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 痈 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 痢 ,还可用于热毒血 痢 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 痈 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 瘰 疬 痰核。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 痄 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5.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痄 腮,丹毒, 痈 肿疮毒。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8.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 肿 疔 毒,乳 痈 内 痈 。为清热解毒、消 痈 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 痈 要药。可治 痈 肿 疔 毒、肠 痈 、肺 痈 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 肿疮毒。
11.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 痈 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 痈 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 痈 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 痈 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 痈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12.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
【应用】
(1)热毒血 痢 。本品为治热毒血 痢 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 痈 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 痢 。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 痢 ,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 痢 ,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 溏 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 谵 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 瘰 疬 ,白喉,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 溏 者不宜服用。反 藜 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 痈 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 瘕 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 藜 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 癜 瘕 ,跌打瘀肿, 痈 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 痈 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 溏 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 谵 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痈 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1.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 艽 、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 痈 、 痈 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 疳 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 疳 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 痢 。但黄连为毛 茛 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 疳 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 疳 积证等。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