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人的饮食习惯逐渐西化,罹患胆结石的人数节节攀升,有不少正值青壮年的男女也早早加入石头族的行列,甚至因此切除了胆囊成为无胆之人。胆结石是胆囊发病率较高的结石疾病之一,其结石以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为主,结石的产生与不健康的饮食关系密切,异常胆结石患者除了需要进行积极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也是即为重要的。那么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胆结石有哪些症状?下面和大道家园网一起看看相关知识吧。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1、喜静少动
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久而久之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2、体质肥胖
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3、不吃早餐
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多次妊娠
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5、餐后零食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6、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7、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1、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2、部分单发或多发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内自由存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3、胆囊内的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可以使症状加剧。
4、当胆石嵌于胆囊颈部时,造成急性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几小时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
5、如果胆囊结石嵌顿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少部分患者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临床后果严重。
胆结石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是指胆囊或胆道内发生结石引起的疾病,胆结石在现在的发病率增加,很多人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会给疾病创造可乘之机。胆结石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很大,那么,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来看看胆结石的形成原因。。
1、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
正常情况下,胆固醇溶解在微胶粒中,不容易形成结晶。但如果长期的高胆固醇饮食会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增加,使胆汁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过多则可结晶沉淀,最后逐渐形成胆结石。
有些患者则是由于年龄、性别和体质的差异,本来就分泌这种含过饱和胆固醇的胆汁,如果因因为肝脏病变而致使胆盐的合成减少,影响胆汁的微胶粒状态,可造成胆固醇过饱和及结晶析出。此外胆汁酸的分泌减少、胆囊对胆盐和卵磷脂的吸收,以及由于胆道梗阻引起的胆汁瘀滞,都可以导致胆固醇的含量相对真假,出现相对过饱和而结晶析出。
2、胆囊感染
洗净感染后,脱落的胆道上皮细胞和黏液能成为胆固醇结石结晶的核心。但胆囊感染时,胆囊壁会吸收胆盐,改变胆汁成分的比例,形成胆结石。
3、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或者蛔虫等寄生虫进入胆道,可以使肠道内的细菌在胆汁中繁殖,其所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可使已经结合的胆红素双葡萄醛酸脂分解出非结核性胆红素,非结核性胆红素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水溶性胆红素钙,再以虫卵、细菌或者脱落的胆道上皮细胞等为核心,逐渐沉积形成胆色素结石。
4、胆盐浓度下降
胆盐浓度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胆盐中的胆汁酸对游离的胆红素有助溶作用,胆盐浓度下降,胆红素就容易沉积,沉积的胆红素在粘液物质的作用下可以凝聚形成结石。
5、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非结核性胆红素的浓度较高,就会容易形成的结石会加重梗阻和感染,造成恶性循环。
6、反复性胆道感染
反复性的胆道感染可使胆道狭窄,胆汁排出不畅,进而加重感染,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形成的结石又会加重梗阻和感染,造成恶性循环。
7、食疗推荐
1、活血排石酒
材料:白酒1500毫升,赤芍18克,当归、川芎、丹皮、桃仁、红花、乌药、香附、枳壳、延胡索、五灵脂、柴胡、郁金、金钱草30克。
做法:将全部药材研磨成粉末,用纱布包扎好,置于容器中,然后加入白酒,密封后置于阴凉处15日即可。
功效:可以活血行气、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结石。
2、内金山楂麦芽饮
材料:山楂、炒麦芽各20克。鸡内金、青皮、郁金、金钱草各10克。
做法:煎上述材料及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
功效:适用于气滞型胆结石,症状见有上腹部胀痛、时发时止,饱闷、嗳气、食欲不振等。
3、利胆消炎茶
材料:柴胡、广郁金各0克,炒黄柏10克,青皮、陈皮各7克。
做法:将全部药材研磨成细末,置于保温瓶中,冲入适量的沸水,盖焖20分钟即可。
功效:可以疏肝解郁,清热利胆,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患者饮用。
注意:脾胃虚寒者需谨慎使用。
4、鸡内金粥
材料:粳米100克,鸡内金56-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鸡内金洗净,沥干、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磨成细末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文火煮至米开后加入鸡内金、白糖同煮,待粥粘稠时熄火即可。
功效:可以补中益胃,缓解止痛,化石排石。
5、利胆消石茶
材料:金钱草20克,炒黄柏10克,炒枳实9克,大黄5克。
做法:将全部药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焖盖15-20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可以清热通腑,利胆消石,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但需要注意的还是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宜在饭后服用。
6、茵陈玉米须茶
材料: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
做法:将全部药材研磨成粉末,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消黄,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
注意:低血糖、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7、金钱草茶
材料:金钱草25克(鲜品50克)。
做法:将金钱草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1小时,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利尿、排石、止痛,适用于胆结石患者饮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55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禽流感为什么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