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春季小孩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佚名 2023-06-07 07:11:27

春季小孩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特别是低龄儿童,因为成年人的抵抗力好,所以不会轻易生病,但是小孩子体抗力差,身体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患各种常见的传染病,那么春季小孩常见传染病有哪些?小孩怎么预防春季传染病?

1、小孩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可爱染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可爱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年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等。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2、小孩传染病预防措施

1、居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最安全、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个人保护的关键。饭前便后、乘车、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打喷嚏、咳嗽不要对着他人,应用纸巾掩盖,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用品切勿混用。幼儿玩具、用具定期消毒。

3、多进行户外活动

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通风差的地下商场、游乐场所。

4、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幼儿应按规程接种疫苗,有漏种的要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接种。

5、多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每日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身体过度劳累,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6、注意衣、食细节

春季气候多变,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也不要捂得太多,幼儿活动后大汗淋漓,易受风寒侵袭。合理安排好饮食,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由于许多传染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因此幼儿出现发热、咳嗽、出皮疹应及时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3、吃哪些食物预防传染病

1、土豆

众所周知,钾元素可以预防高血压和中风,而纤维素有助于排除身体里的有害物质和废物。在重量相同前提下,比起一般的蔬菜或水果,土豆能提供更多的钾和纤维素。

2、大蒜

大蒜中的活性物质——蒜素,有助于人体抵抗感冒和流感的侵袭,增强免疫力。不过要让大蒜发挥作用,最好把它拍碎后,在室温下放一会儿再开始料理,营养价值较高。

3、白蘑菇

白蘑菇代表着酸、甜、苦、辣、咸外的第六种味道——鲜味,是很好的“美味补给”。它不含脂肪、胆固醇,几乎不含钠,这无疑是瘦身人士的福音。此外,它富含多种元素,如硒、钾、核黄素、烟酸和维生素D,其中微量元素硒还有抗癌的功效。

4、花椰菜

在白色食物中,花椰菜的抗癌能力数一数二。这与其中的关键营养素含——硫息息相关,还可强化骨骼组织,维护血管健康。

5、洋葱

切洋葱会让每个做饭的人都“狂流眼泪”,“幕后黑手”是洋葱中大量的抗炎物质——槲皮素。但这个槲皮素可谓让人又恨又爱,皆因它功效多多,不仅可缓解关节不适,而且使免疫系统更强大,减少罹患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4、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西医治疗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4)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5)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6) 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7)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中医治疗 ★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如下:

1、按时注射预防疫苗。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寝室、电脑室、书房等。

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歌舞厅、影院、录像厅。

4、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常见传染病: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近年成人也有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儿童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法

【 #教育#导语】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温差较大,儿童体质较弱,免疫力不强,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流行。除了继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外,春季还有哪些常见传染病需要特别注意和预防呢,一起了解下吧。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育频道!

【篇一】儿童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法


  1、手足口

  对于手足口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的传染途径较多,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及手口传播。全年均可发生。

  手足口病症状为:发烧、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红色斑丘疹和疱疹。疹子不疼不痒是手足口的特点。

  2、水痘

  水痘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学龄前幼儿对本病极为敏感。

  它的临场表现为:成批的出现有强烈瘙痒的红色丘疹,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同时期会出现丘疹、疱疹、痂疹是水痘的特点。水痘的疹子为向心性分布,先出现头面部,逐渐向躯干蔓延,四肢少见。

  3、流感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春季传染病中传染率的。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空气飞沫为主要途径,因此在人群中感染的几率较高。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酸痛。发热一般持续3-4天。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的传染源。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

  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尔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胃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分布在学校、家庭、医院、军队、幼儿园、旅游区等,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式出现。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粪、口腔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由于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可形成气溶胶,与病人接触可传染。

  如何应对传染病高发期的到来呢?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常见的传染疾病后,我们可以遵循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的原则来预防传染病。

  ①接种疫苗,免受感染

  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者抵抗力差的人,可以到妇幼保健所或者是当地疾控中心接种某些疫苗,使身体产生病毒抗体,避免病毒感染。

  ②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

  注意空气流通,可以通过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对于教室、会议室等人员聚集的场合尤其要注意。此外不要到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③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不干净的毛巾擦手),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生吃海鲜肉类食品;一旦出现发热等病症及时就医。

  ④加强消毒,远离传染源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不去传染病流行的地区;如果要去到医院则戴上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家中有已感染的病人则要对其用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如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在日光下晾晒衣被通过紫外线进行杀菌。

  ⑤加强锻炼,提高体质

  除了通过饮食调理补充营养外,也要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可以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强身健体。当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免疫能力下降,适得其反。

  ⑥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篇二】儿童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法


  新冠肺炎

  (一)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三)预防措施

  1、少出门,躲在家,勤消毒,多通风;若出门,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从公共场所返回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感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并发肺部感染。

  (二)预防措施

  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

  诺如病毒

  (一)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二)预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4、水痘

【篇三】儿童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法


  预防措施

  1、要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避免与其他儿童进行接触。对已接触的易感儿,要实行检疫3周。

  2、注意房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

  3、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要定期采取洗、晒、烫、煮、烧等方式进行清洁、消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3、4月开始是的高发期,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当孩子出现低热,厌食,手、足、口腔出现疱疹等症状时,家长们要予以重视,及时送医。确诊后要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

  1、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

  2、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勤洗勤换。

  3、不带孩子去到人员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4、要定期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晾晒。

  5、流行性腮炎

  流行性腮腺炎在冬、春季(2~5月)比较常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由于是传染性疾病,确诊后患儿需要进行隔离。

  预防措施

  1、在身边出现感染患者时,一定不要让孩子进行接触,防止被传染。

  2、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极强。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炎及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

  预防措施

  1、预防麻疹的手段是:按免疫规划的程序来接种麻疹疫苗。

  2、另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少带孩子去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要让孩子适度的进行锻炼、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素质。

  4、风疹

  风疹极易引起暴发传染,冬春季发病为高发期,易感人群为1~5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以及结膜炎。

  预防措施

  1、免疫接种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方法。

  2、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要定期采取洗、晒、烫、煮、烧等方式进行清洁、消毒。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预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呢?

  1、及时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是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11月份,因为冬春季是流感的多发季节,在流感大范围爆发之前接种疫苗,可以限度地帮助接种疫苗者做好防护。

  2、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能防止细菌、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尤其是去过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的环境或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此外,在打喷嚏或咳嗽时也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感染他人。

  3、注意开窗通风

  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抵抗力好了,疾病自然就不容易找上门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都是我们熟知的增强抵抗力的好方法,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抵抗力还可以通过“吃”来补充。比如洋葱和大蒜,就具有强效的杀菌消毒功效,可以帮助人体预防流感;白萝卜含有大量的有机硫磺化合物和丰富的维生素c、微量元素锌,能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5、穿衣适度

  初春时穿衣也是一门讲究,过多过少都不好。天气忽冷忽热,穿衣过少会很容易着凉受寒,让感冒有可乘之机。但穿太多太厚又会经常出汗,出汗后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所以,穿着适量,并随身带一件外套,根据环境和场合适当加减是的办法。

  病毒在外界的生存能力很差,它们怕阳光中的紫外线、怕洁净、怕干燥,在新鲜的空气中病毒会很快丧命。所以,学校或居家环境中经常开窗,能降低风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537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