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白点病呢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二、白点病的一般治疗方法有哪些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三、白点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四、白点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白点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发白、瘙痒
生后即在前囟部出现筛状白斑,与黑发交错存在,患部毛发色白,眉毛,睫毛亦可呈白色,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一般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该病的典型特征是额部白斑,80%~90% 可伴有额部白发,呈三角形或菱形,对称,位于额部中央或稍偏于一侧,可向下延至鼻根部,亦可见于下颏前,胸腹部,上肢可见不对称性的白斑;偶见面颊部有白斑,皮损处毛发亦变白,极少数病人仅于枕部有一撮白发,而无皮肤白斑,可能是斑驳病的变异型,部分病人手足背有色素沉着斑,弥漫性白斑中央可见岛状正常皮肤,而白斑周围色素较浓,个别人可伴有单侧虹膜色素缺如,眼底白化及黄斑发育不良,斜视及弱视等,有的伴有共济失调,耳聋及智力障碍等,无自觉症。
六角恐龙鱼身上长了白点是白点病,先要提高水温再进行治疗。
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
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
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病症: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点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金鱼白点病
水质太差:七彩神仙鱼身上有白点有可能是水质太差引起的,饲养者可以及时调整水质,保持水质呈弱酸性,然后再用高锰酸钾溶液给病鱼药浴2-3次治疗。白点病:也有可能是患上了白点病,主要是水温过低引起的。饲养者可以先提高水温到30℃,再及时换水,最后用白点净给病鱼进行药浴。 一、水质太差 1、原因:七彩神仙鱼喜欢老水,很多饲养者换水的频率都不会太高,所以就会出现水质变差的情况。水质太差就会引起细菌感染,导致鱼体出现白色斑点。
2、治疗办法:饲养者可以及时调整水质,最好将PH值控制在6.2-6.8之间。如果病鱼白点比较多的话,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药浴,隔一天药浴一次,每次药浴10-20分钟,坚持2-3次,病鱼即可恢复。
二、白点病 1、原因:七彩神仙鱼身上有白点可能是得了白点病,主要是水温太低导致水中滋生了小瓜虫。七彩神仙鱼被小瓜虫感染后就会患上白点病,白点病的前期症状是病鱼鱼体上有零星的小白点,后期严重的时候,白点会变成白斑,还会出现恶化的情况。
2、治疗办法:饲养者可以提高水温到30℃,因为小瓜虫只能在25℃以下的水温生存,饲养者将水温提高,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病菌。然后再往鱼缸内撒入白点净,刚撒入的时候白点会长的更多,饲养者不需要惊慌,这主要是因为药物刺激。过上几天后白点就会逐渐消失,病情也会好转。在治疗期间,饲养者最好24小时打开氧气泵。
问题一:如何用土办法治疗金鱼白点病 白点病就是寄生虫,多子小瓜虫。此寄生虫在没有寄主的情况下,无法生存,它的生长和温度有很大关系,最适温度15-24度,26度以上,幼虫停止发育,成虫开始大批死亡。
其实白点病是鱼病里最常见的一种病,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初春、晚秋较为流行,易复发。也是鱼病里比较好治疗的一种病,只要发现的早,正确治疗,一般都会康复的,所以不必为此太烦恼。
白点病尤其在缺乏光照、寒流低温、活饵等情况下容易流行。初期症状,病鱼常在水草、石块、缸壁上摩擦身体,使人觉得鱼体痒不可耐。随着病情加重,白点越来越多,肉眼可见鱼头、鱼体、鱼鳍上全身似洒满白粉,游动动作迟钝。如不及时治疗,二次感染水霉病或细菌病,更麻烦,严重时,药物无效,大批死亡。所以,白点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方法:
1,如果是个别鱼身体上有白点了,而其他鱼没有,那是白点病的初期阶段,还没有扩散。
此时,将患病的鱼隔离,用小容器单养。用1%浓度的盐水+黄粉浸泡,每天换一次水(要全部换完),一般情况下数天内就能痊愈。
2,如果是很多鱼身体上都有白点了,那是小瓜虫已大量繁殖,白点病已经爆发,到中(后)期了,此时如不及时治疗,到后期将不可治愈,造成群死现象。
此时,在鱼缸里放加温棒、温度计,将水温逐渐调高(每2-3小时提高1度,不能过快)至28度,金鱼不能再高了,否则有死鱼的危险。已温度计的温度为准。水里放1%盐,每隔1天换一次水,换水要全部换完,不能留老水,因为老水里可能还有没有杀死的小瓜虫,直至痊愈,一般要1星期左右。
治疗此病是个缓慢的过程,不要心急,耐心等待,鱼儿会慢慢好起来的。
很多新手鱼友一见心爱的鱼儿得白点了,就急忙忙的去找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用药物治疗此病。本人反对用药治疗白点病,比如什么白点净、甲基蓝等。
原因:
首先,是药三分毒,药物对鱼有很大的副作用。 现在市面上的鱼药,质量都没有保证,药效也有很大差别。同一种药,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都有很大差异。有些纯粹就是假冒伪劣,很难去辨别。有的上面连说明、用量都讲不清楚。
其次,就算是买到好药了,由于药效的不同,造成药量无法准确掌握,掌握药量对很多人都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新手。下药太轻、太重都是问题。太轻,不能达到治愈目的;太重,就算是治好了,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中毒、褪色等,有的直接就死亡了。
所以,本人一向的主张都是,在尽可能不用药就能治愈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药。白点病升温就能解决,效果很好,为什么非要去用药,去冒险呢?
关于水里放盐,浓度的问题。水的体积可以算出来,一升=一公斤;盐的重量如果不好掌握,就找个杯子,装满,找个小称称重一次,下次,用这个杯子当量具就可以了。小称,买菜的地方就有。 呵呵。。。
有个特殊情况需要给新手鱼友们提醒一下:
就是头上长肉瘤的金鱼,如:狮头、虎头、兰寿、小红帽等,有的时候在头瘤的缝隙间长了白点、白绒毛,那是头瘤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一种液体,属正常现象,千万不要当成白点病给误诊了。 白点病是鱼的全身都有,严重时全缸的鱼都有。而头瘤分泌物是只在头瘤的缝隙中有,身体其它地方没有,是个别鱼有,其它鱼没有,是短时间有(2-3天),分泌结束就没有了。 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区分开来。...>>
问题二:金鱼有白点病怎么治疗?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全解~~~~~~~~~~~~~~~~~~~~~~~~~~~~
这里列出具体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这种小虫子怕高温,当温度高于28度时就会停止生长,我们为了达到以最小的副作用治疗鱼时就要用这种方法。
1、换一部分水(目的是降低虫子的数量)。
2、减少喂食量(保持水质)
3、如果是裸缸:方法1:提高温度到28度再水里放入盐或是甲基蓝。方法2:不要提高温度,在水里放入硝酸亚汞,三天后所有虫会死掉四天后换水三分之一。
4、如果是水草缸:提高温度到达28度,第三天时再放入药:两瓶庆大霉素,这样可以彻底杀死这些小虫大家注意使用以上方法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水温要在一星期内为28度这样小虫不会再繁殖。
5,孔雀石绿,对小瓜虫病,水温20-26℃,用0.3-0.4ppm水溶液,药浴2小时。
按一般因经验如果只用四天就下调水温那么这些小虫的卵会在水里生长再次出现小虫,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总是不能彻底治疗的原因所在,只要大家用八天的高温这样卵一星期不能得到发育就会死亡……
大家注意:硝酸亚汞
是这种小虫的克星!属于特效药物!不过鱼对这药有点敏感!注意一下用量就行(100公升水使用些药3ML,以此类推)。
如果是水草缸,使用高温在配合我所说的第四种方法效果百分百!就是要注意要坚持8天的高温,注意高温期打氧气。
注:
这种原生动物也会对一些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如果你上回用的是甲基蓝,这回就用两瓶庆大针剂,保证第二天就见明显效果,一般来说对付这些原生动物最好将几种抗生素分别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效果……
警告:请严格按照文章的有量用药,否则可能会对鱼造成伤害。
问题三:我的小金鱼好像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治疗白点病最好的药就是硝酸亚汞,但是这个药对小鱼苗危害太大,毒性太强,建议药量减半,药浴24小时白点脱落,然后全缸换水因为小瓜虫的卵还在水里面,再每天1次用硝酸亚汞药浴5分钟,持续4天左右就可以,防饥复发,所以药浴时间一定要打氧。
问题四:金鱼白点病很严重怎么办 可以少加点盐,晒晒太阳。
问题五:金鱼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白点病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问题六:如何治金鱼白点病 所谓白点病也叫白斑病,是金鱼在冬季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症状是:鱼的头尾乱摆,饮食不振,在鱼缸的角落里懒得活动,鱼体及各鳍都生有小白点。原因是室内温度忽高忽低,导致鱼缸水温忽冷忽热而造成的。发现金鱼患病时,应立即捞出隔离,用镊子将病鱼身上的白点挟破,取下,然后放入食盐水内洗浴。洗后单独饲养,待鱼体康复送入鱼群。若是全缸的鱼都患有这种病,可用红汞药水滴于缸内,每一公斤水,放进一滴红药水,并把水温增加到二十七摄氏度,切忌忽高忽低。用原缸水治疗时,同时将鱼缸遮暗一些,等鱼痊愈后,再逐渐换新水,一直到水质变清为止。
参考:中国花卉报
china-flower/...117118
问题七:小金鱼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是白点病。白点病后期,连成片要死亡,很严重啦! 白点病, 热带鱼病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此病,很容易传染,特效药是硫酸奎宁,先将药融入热水中化开,再倒入缸中,水温要加高到28――30度,经3――5天便可杀死原虫,如没有完全消灭,可再来一次。 土办法是将鱼放入1%的食盐水中泡,也可以治好。专治白点病的药――抗兹灵也行。 此病是织毛虫类的一种寄生虫在鱼的皮肤上,吸取鱼的体液,繁殖很快。所以治病要10天左右才彻底。 没有药有省钱的办法,就是1%的食盐水泡浴。10天左右。另外,鱼缸彻底清洗后,消毒。消毒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来苏水 养鱼先养水,提前准备好,老鱼缸不能还用,要消毒,要不然还要得病。把鱼先放到洗脸盆等里面泡浴,然后清缸、消毒。自来水刚接出来不能用,要晾几天。
问题八:金鱼有轻微白点病可以用盐治吗 不行。根治白点病必须得在水里加入专用药品,如“白点灵”。然后将水温提高到30度左右,三天便可根除。
问题九:金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 *** 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金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金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3%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触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
分类: 娱乐休闲 >> 花鸟鱼虫
问题描述:
我的加热棒插销掉了,水温昼降了8摄氏度,地图和罗汉的亚成鱼(都小于10厘米)虽然生命没大碍,但是得了白点,大粒盐用完了,就剩一支庆大酶素了,能治吗??明天再买粗盐还来的急吗?
谢谢了,求求各位了!
解析:
兄弟,不用太担心,白点病是观赏鱼最常见的鱼病了,很容易治的。不过上面的朋友说得有点乱,又是白点病又是白毛病的,很容易让人误会。
庆大霉素可以治白点的,没有粗盐也可以用家用的食盐。一般温度升到32℃时,小瓜虫就会自动死亡了。
白点病是因为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如果还有其它病症,可以到我的空间看看:
hi.baidu/z9/blog/item/56be213fb35175ec55e7237a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17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