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疱疹性咽峡炎是细菌引起的吗,怎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夕阳红 2024-06-04 12:47:04

一、疱疹性咽峡炎是不是细菌引起的

不是的。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肠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

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到感染,但以1~7岁多发。因婴幼儿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自洁”功能差,故易发病。

二、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氦氖激光照射咽喉部双扁桃体穴及合谷穴各3分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饮食禁忌

饮食适宜: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2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3宜吃化痰止咳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柠檬。柠檬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辅助的治疗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泡水喝350-500毫升为宜。

牛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促进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每天350-500毫升为宜。

雪梨。雪梨酒精化痰止咳抗病毒的作用,对病毒感染性咽峡炎的患者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1-2个为宜。

饮食禁忌:1忌吃刺激性的饮料;白酒、浓茶、咖啡、黄酒;2忌吃油腻的食物,猪油、肥肉、羊油、牛油;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辣椒、花椒、胡椒、生姜。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浓茶。浓茶含有咖啡碱,容易导致患病的人免疫力下降,导致疱疹病毒感染加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没有刺激的饮料。

牛油。牛油含有大量的油脂,油脂是容易滋养细菌,病毒,的食物,以及容易导致喉咙生痰液,不利于患者毒素的排出,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低脂的清淡的食物。

花椒。花椒的刺激性比较大,容易刺激咽喉疱疹的部位导致充血肿胀,加重患者的症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

四、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晚期症状: 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

相关症状: 淋巴结肿大 高热 红晕 乏力 肌痛 拒食 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 咽部粘膜弥漫充血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1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